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的春天,在这个充满爱意的数字背后,我们却迎来了一场与新冠病毒较量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有慷慨悲壮,也有沉郁坚定。但这个数字更像一双眼睛,让我们看见了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为居家学习的孩子们呈现的教育智慧、点亮的温暖之灯。
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作为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响应各级要求,围绕“停课不停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校长办公会决策组织的主导力量,发挥各职能部门干部的中流砥柱作用,发挥骨干教师、“感动丰职人物”的精神动力,依靠广大教职员工的坚实基础,注重新闻媒体的正面引导,快速形成了科研督导室、教务处、学生处、外联处、信息中心、新闻中心等“六部联动”有效监控、“研教联动”有效实施、“师生联动”有效落实、“家校联动”营造环境的工作机制,分析学生居家学习的特点,围绕远程教育教学的理念、平台、课程、资源、教师、运行模式等核心要素展开研究,形成在“延学”中“研学”实施方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规划特殊时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引导学生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平台,在“研”中享受居家学习的精彩历程。
寻找突破口:分析学生居家特点,落字在“研”
疫情防控、身心健康、生活指导、自主学习是学生们居家学习期间的关键词,结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找到一种适合这一阶段居家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成为老师们关注的焦点。
在学校科研督导室的带领之下,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项目开发团队,对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结合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STEAM跨学科融合的课程理念,通过分析大量典型的混合式教学活动案例,基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计思想逐渐清晰。即以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各种课题或项目为基本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研究方法及获得的科学知识、技术技能、情感体验、思维方式及其运用等为基本内容;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选题开展研究为基本教学形式的居家学习模式,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实践技能,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技能”提升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落字在“研”,能很好地契合学生们居家学习、自主学习的特点。
基于以上分析,学校明确了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依据疫情防控期间的现实条件和需求,坚持线上线下、学校家庭、专业企业、任务成果“四结合”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家校互动、任务引领、成果导向、评价伴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途径,为每个孩子定制“54321 1”个性化学习方案,打造网络研究性学习优质课程项目,创新远程教育教学有效模式,打造丰职“智慧学堂”,倡导“智慧学堂”智者学,丰职战“疫”不停学,突出五育并举,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抓住核心点:发挥教师引领作用,设计在“研”
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差异、跨学科融合、开放式活动等都是研究性学习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学校科研督导室、教务处“研教联动”,抓住研究性学习课程设计这一关键点,以教研组为单位,打造教研共同体。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基础,结合时政热点,融合思政教育,开发了文化密码、专业探险、心灵驿站、生活能手、运动达人、创意小镇、养之有“素”等“七巧板”模块化研究性优质课程。让学生探秘优秀文化,助力专业成长;磨砺专业技能,增强岗位能力;学会舒缓情绪,科学面对疫情;探究家庭劳动小窍门,练就居家生活好本领;自创家庭健身操,增强身体免疫力;走进“智慧学堂”创意作品集市、《疫情中的一天》创意手帐评比活动,展现自我魅力;寻找技艺达人,体悟工匠精神。让每个孩子都能结合自身需求和学习环境,拼出自己的居家形态。同时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三级协同,研教联动、师生联动、家校联动有序配合,努力做到“标准不降低、学习不停顿、研究不中断”。
为了顺利开展学习,老师们利用学习通教学平台,为学生设置了脚手架。教师线上发布课程项目、明确要求、跟踪指导、评价反馈;学生线上扫码,选择课程项目,线下分析研学任务、预设研学目标、制定研学计划、开展研学实践、撰写研学报告,线上分享研学成果。
学校发布《延期开学期间居家学习须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通“七巧板”课程平台,每周任选5个素养类课程、4个文化密码课程、3个专业探险课程、2个研究性项目课程,同时学生可以每周任选一个模塊的选修课程和1个版块的“战疫情、创无限”创意集市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份符合自己专业特点和个体需求的“54321 1”个性化学习方案,极大丰富了“居家学习”的内容。“一生一方案、一生一课表”,老师定时线上集中答疑、不定时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学生线下研究探索,遇到问题线上答疑解惑,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过程,完成研究项目,积极推进学习方式变革。
突出关键点:开发课程建设流程,引领在“研”
为了在短时间内提升教师基于学生居家环境的远程教学指导能力,科研督导室、教务处联合研制了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一平三端”的混合式课程设计流程,指导教师从课前准备设计方案、课中妙用实施方案、贯穿始终评价方案、课后激活提升方案四个维度,以“思”为经,以“研”为纬,开展课程建设。
落实真教育: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成效在“研”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习通平台数据可以看到,目前学校教师团队围绕“七巧板”模块领域,开发出了“北京中轴线中的大怪兽”“新能源汽车上的新技术”“幼儿园里的科学”“电话号码解密”“厨余垃圾分类”“玩转数学游戏”“穿越火山看澳洲”“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历史上中日关系的变化”“面塑汽车挂件设计”等208个学习课程项目,共有12634名学生参与学习,出勤率96.3%,学生和家长满意度95.8%,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学成果。 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的学生赵臣,参与了袁灵芝老师指导的研究性学习项目——战“疫”有我短视频制作。拿到题目后,赵臣有两个计划,一是用视频的方式记录自己探究的过程,二是要完成一部属于自己的混剪作品。他听着周杰伦的《我是如此相信》,忽然觉得这首歌很符合当下疫情的真实情况,不禁有感而发,通过微信跟袁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不仅给予肯定,还鼓励他尽快行动,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寻找素材、筛选素材、分类素材,几易其稿,反复跟老师沟通:从画面的切换到如何衔接更能增强感染力,替换什么样的素材冲击力更强,怎样以自己的视角去表现……经过13个小时的探索创作,他终于完成了一部饱含情感的混剪短视频。他的成长案例被现代职业教育网报道:中职生用13小时混剪短视频再现武汉抗疫感人场景。赵臣说:“在疫情肆虐之时,是无数名‘逆行者’们用生命挡在我们与病毒之间。虽然我不能像他们一样奔赴前线,但我可以用这段短视频,向所有受疫情影响的人们,传达一份对‘逆行者’的敬意!他们是我们民族的正能量,是在特殊时期支撑起国家的不屈脊梁!”
中轴线,是京城的灵魂线。它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学校非遗传承与设计教研组的老师们发挥专业教育教学特色,开发《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怪兽”》研究性学习课程,以中国传统古兽作为研究对象,链接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综合了历史意义、文化价值、趣味性和学习性。学生们在收集、整理中熟悉北京中轴线、学习非遗知识、关注非遗传承,在绘制古兽中融入思考、加深印象,在研究性课堂报告中创新思维,设计创作,手脑并用。
学前教育专业美工教研组祁晓利老師指导学生们进行“禅绕画”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运用最简单的工具材料,静静参悟绘画的本质,用最单纯的线条表达丰富的情感,在“静”的时光里,积蓄“动”的能量。
同时,学校强化帮扶责任,克服疫情影响,有针对性地为河北威县、沽源、怀涞、涞源及雄安新区等地的对口帮扶院校提供共享课程和定制服务。学校的研学项目还推送到了对口帮扶地区孩子们的手中。威县职教中心学生刘兆康参加了“护肺养生菜品研究与制作”学习项目,为家人设计制作了清肺去火的“素烧萝卜”。他在研究报告中说:“为父母表达了孝心、增进了感情,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原料知识、营养知识、烹调技能和菜品设计能力,我今后会经常结合家中的食材,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菜品。”
实践证明,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种学习经验是他们理解事物的本质与精神的基础。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或信息,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在“延学”中乐享“研学”,我们希望这样的探索能为居家的孩子插上成长的翅膀和观察世界的明亮眼睛。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作为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响应各级要求,围绕“停课不停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校长办公会决策组织的主导力量,发挥各职能部门干部的中流砥柱作用,发挥骨干教师、“感动丰职人物”的精神动力,依靠广大教职员工的坚实基础,注重新闻媒体的正面引导,快速形成了科研督导室、教务处、学生处、外联处、信息中心、新闻中心等“六部联动”有效监控、“研教联动”有效实施、“师生联动”有效落实、“家校联动”营造环境的工作机制,分析学生居家学习的特点,围绕远程教育教学的理念、平台、课程、资源、教师、运行模式等核心要素展开研究,形成在“延学”中“研学”实施方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规划特殊时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引导学生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平台,在“研”中享受居家学习的精彩历程。
寻找突破口:分析学生居家特点,落字在“研”
疫情防控、身心健康、生活指导、自主学习是学生们居家学习期间的关键词,结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找到一种适合这一阶段居家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成为老师们关注的焦点。
在学校科研督导室的带领之下,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项目开发团队,对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结合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STEAM跨学科融合的课程理念,通过分析大量典型的混合式教学活动案例,基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计思想逐渐清晰。即以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各种课题或项目为基本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研究方法及获得的科学知识、技术技能、情感体验、思维方式及其运用等为基本内容;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选题开展研究为基本教学形式的居家学习模式,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实践技能,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技能”提升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落字在“研”,能很好地契合学生们居家学习、自主学习的特点。
基于以上分析,学校明确了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依据疫情防控期间的现实条件和需求,坚持线上线下、学校家庭、专业企业、任务成果“四结合”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家校互动、任务引领、成果导向、评价伴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途径,为每个孩子定制“54321 1”个性化学习方案,打造网络研究性学习优质课程项目,创新远程教育教学有效模式,打造丰职“智慧学堂”,倡导“智慧学堂”智者学,丰职战“疫”不停学,突出五育并举,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抓住核心点:发挥教师引领作用,设计在“研”
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差异、跨学科融合、开放式活动等都是研究性学习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学校科研督导室、教务处“研教联动”,抓住研究性学习课程设计这一关键点,以教研组为单位,打造教研共同体。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基础,结合时政热点,融合思政教育,开发了文化密码、专业探险、心灵驿站、生活能手、运动达人、创意小镇、养之有“素”等“七巧板”模块化研究性优质课程。让学生探秘优秀文化,助力专业成长;磨砺专业技能,增强岗位能力;学会舒缓情绪,科学面对疫情;探究家庭劳动小窍门,练就居家生活好本领;自创家庭健身操,增强身体免疫力;走进“智慧学堂”创意作品集市、《疫情中的一天》创意手帐评比活动,展现自我魅力;寻找技艺达人,体悟工匠精神。让每个孩子都能结合自身需求和学习环境,拼出自己的居家形态。同时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三级协同,研教联动、师生联动、家校联动有序配合,努力做到“标准不降低、学习不停顿、研究不中断”。
为了顺利开展学习,老师们利用学习通教学平台,为学生设置了脚手架。教师线上发布课程项目、明确要求、跟踪指导、评价反馈;学生线上扫码,选择课程项目,线下分析研学任务、预设研学目标、制定研学计划、开展研学实践、撰写研学报告,线上分享研学成果。
学校发布《延期开学期间居家学习须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通“七巧板”课程平台,每周任选5个素养类课程、4个文化密码课程、3个专业探险课程、2个研究性项目课程,同时学生可以每周任选一个模塊的选修课程和1个版块的“战疫情、创无限”创意集市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份符合自己专业特点和个体需求的“54321 1”个性化学习方案,极大丰富了“居家学习”的内容。“一生一方案、一生一课表”,老师定时线上集中答疑、不定时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学生线下研究探索,遇到问题线上答疑解惑,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过程,完成研究项目,积极推进学习方式变革。
突出关键点:开发课程建设流程,引领在“研”
为了在短时间内提升教师基于学生居家环境的远程教学指导能力,科研督导室、教务处联合研制了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一平三端”的混合式课程设计流程,指导教师从课前准备设计方案、课中妙用实施方案、贯穿始终评价方案、课后激活提升方案四个维度,以“思”为经,以“研”为纬,开展课程建设。
落实真教育: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成效在“研”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习通平台数据可以看到,目前学校教师团队围绕“七巧板”模块领域,开发出了“北京中轴线中的大怪兽”“新能源汽车上的新技术”“幼儿园里的科学”“电话号码解密”“厨余垃圾分类”“玩转数学游戏”“穿越火山看澳洲”“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历史上中日关系的变化”“面塑汽车挂件设计”等208个学习课程项目,共有12634名学生参与学习,出勤率96.3%,学生和家长满意度95.8%,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学成果。 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的学生赵臣,参与了袁灵芝老师指导的研究性学习项目——战“疫”有我短视频制作。拿到题目后,赵臣有两个计划,一是用视频的方式记录自己探究的过程,二是要完成一部属于自己的混剪作品。他听着周杰伦的《我是如此相信》,忽然觉得这首歌很符合当下疫情的真实情况,不禁有感而发,通过微信跟袁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不仅给予肯定,还鼓励他尽快行动,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寻找素材、筛选素材、分类素材,几易其稿,反复跟老师沟通:从画面的切换到如何衔接更能增强感染力,替换什么样的素材冲击力更强,怎样以自己的视角去表现……经过13个小时的探索创作,他终于完成了一部饱含情感的混剪短视频。他的成长案例被现代职业教育网报道:中职生用13小时混剪短视频再现武汉抗疫感人场景。赵臣说:“在疫情肆虐之时,是无数名‘逆行者’们用生命挡在我们与病毒之间。虽然我不能像他们一样奔赴前线,但我可以用这段短视频,向所有受疫情影响的人们,传达一份对‘逆行者’的敬意!他们是我们民族的正能量,是在特殊时期支撑起国家的不屈脊梁!”
中轴线,是京城的灵魂线。它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学校非遗传承与设计教研组的老师们发挥专业教育教学特色,开发《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怪兽”》研究性学习课程,以中国传统古兽作为研究对象,链接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综合了历史意义、文化价值、趣味性和学习性。学生们在收集、整理中熟悉北京中轴线、学习非遗知识、关注非遗传承,在绘制古兽中融入思考、加深印象,在研究性课堂报告中创新思维,设计创作,手脑并用。
学前教育专业美工教研组祁晓利老師指导学生们进行“禅绕画”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运用最简单的工具材料,静静参悟绘画的本质,用最单纯的线条表达丰富的情感,在“静”的时光里,积蓄“动”的能量。
同时,学校强化帮扶责任,克服疫情影响,有针对性地为河北威县、沽源、怀涞、涞源及雄安新区等地的对口帮扶院校提供共享课程和定制服务。学校的研学项目还推送到了对口帮扶地区孩子们的手中。威县职教中心学生刘兆康参加了“护肺养生菜品研究与制作”学习项目,为家人设计制作了清肺去火的“素烧萝卜”。他在研究报告中说:“为父母表达了孝心、增进了感情,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原料知识、营养知识、烹调技能和菜品设计能力,我今后会经常结合家中的食材,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菜品。”
实践证明,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种学习经验是他们理解事物的本质与精神的基础。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或信息,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在“延学”中乐享“研学”,我们希望这样的探索能为居家的孩子插上成长的翅膀和观察世界的明亮眼睛。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