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新无数佳儿女”,“烈士八千磊落才”,这是郭沫若1965年6月到永新时写下的赞诗。井冈山下的永新县,历朝历代英才俊杰辈出。据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永新有参加过长征的师以上军政干部300余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战斗在朝鲜战场上的永新弟子中,军级干部就有8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是永新人民的光荣和骄傲,也是井冈儿女的荣耀。本文所要展现的,是这8位军级干部在异国战场上的豪气和风采。
志愿军第六十七军军长李湘
李湘原名李湘林,1914年2月出生于泮中乡泮中村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他在家乡参加了少年先锋队,在如火如荼的革命热潮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洗礼。1930年8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八次攻打赣西重镇吉安,正在城中做工的李湘,瞒着年迈的母亲和残疾的姐姐,报名加入了红军。1950年8月,李湘出任六十七军军长,兼唐(山)秦(皇岛)警备区司令员,成为我军高级军事指导员。1951年3月,李湘奉命率志愿军第六十七军赴朝作战。为保守机密,他在起程前三小时才将赴朝作战一事告诉妻子安淑静。
是年10月下旬,美国侵略军和南朝鲜李承晚的军队发动了“秋季攻势”,敌军以4个正规师的兵力向第六十七军在全城南25公里的防守阵地大举进攻。敌人以飞机轰炸、大炮轰击、坦克协同步兵冲锋的战术,连续攻坚10天,始终攻不破六十七军阵地。李湘夜以继日地坚守在作战指挥室,指挥全军作战。为更确切地掌握阵地战情,利于指挥,他把电话通到了一线的营指挥所。李湘坚毅沉着,军事指挥高超,六十七军在战场上打得英勇顽强,创造了3天内歼灭敌军1.7万余人的最高纪录,得到志愿军总部的通电表彰。
1952年夏,志愿军总部命令六十七军用20天时间完成某地前沿阵地的工事构筑,准备迎击美李军队的“夏季攻势”。李湘带领作战参谋和军部机关干部多次到前沿察看地形,督促部队的施工计划。就在敌军“夏季攻势”的前几天,劳累过度的李湘病倒了,他仍然带病召开军党委会议,部署作战计划。战役打响之后,敌人不但在兵力、武器的投入上超过了以前的任何战斗,而且使用了化学武器,向六十七军阵地施放了大量细菌。李湘恰好在这些天同时患了疖症化脓,感染细菌后,病情恶化。军政委旷伏兆多次劝他赶快到后方医院医治,他却说“这种时候我能离开吗”。由于军部战地医院缺乏有效的药品,只几天时间,李湘的病情由细菌感染迅速转化为败血症和脑膜炎,头部肿胀得像冬瓜一样粗大。虽经医生百般设法救治,终因来不及转运后方医院,李湘于7月8日与世长辞,从发病到去世只有8天。
年仅37岁的李湘军长,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干部。同年12月,李湘的遗骨从朝鲜前线运回石家庄,安葬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军区政委薄一波等题词哀悼。
志愿军第五十军代军长蔡正国
蔡正国1909年10月出生于文竹镇蔡家村一户贫农家庭。少年时读过3年私塾,16岁学木匠从师3年。1928年5月起,永新各区乡都建立了工农兵红色政权,蔡正国担任乡少年先锋队队长。1932年4月,在湘赣省苏区的春季扩红运动中,他加入红军,翌年被派到红军公略步兵学校学习3个月,毕业后留任教员。红军长征前夕,分配到红三军团任连长。
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蔡正国锻炼成长为我军的高级指挥员。1950年12月,原在第四十军任副军长的蔡正国,被任命为志愿军第五十军代军长,主持全军工作,率部入朝参战。在志愿军发动的第三、四次反击战役中,蔡正国指挥部队英勇作战,取得了全歼英国皇家坦克营和痛歼英军第二十七旅的辉煌战绩,为我军步兵阻击敌方坦克开创了成功的先例。
1951年4月,蔡正国指挥第五十军在汉江南岸,以江防大堤为依托,进行了50个昼夜的艰苦卓绝的阻击战,阻滞了武器精良敌军向前推进,保证了志愿军其余部队的休整和补充,为下一步的战斗胜利打下了基础。
1953年2月,美军故伎重演,欲在朝鲜西岸登陆向志愿军实行袭击。善于防御作战的第五十军,奉命开到西海岸设防,抗击敌军登陆。部队进入防区后,蔡正国与军部人员多次实地勘察,针对地形特点对坑道工事、火力点的选址、施工要求、器材保障等,作出切实布置,每天都到阵地上严格督促部队施工。
蔡正国在领导全军进行紧张战备施工的同时,针对指战员缺乏反登陆作战经验的情况,在参谋人员的帮助下,抽出时间编写了《反登陆作战战术问题》的小册子,发至排一级,作为战术训练教材,军部还开办战术培训班,蔡正国亲自授课,以沙盘指导学员们的作业演习。
1953年4月12日午夜22时,蔡正国正在主持全军反登陆作战营团干部轮训班的组长会议,会议即将结束时,敌机突然临空,进行狂轰滥炸。敌机炸弹击中了军部会议室,将房屋炸坍。来不及转移的蔡正国头部和胸部均被弹片炸伤,鲜血涌流,完全昏迷。被抢救送入坑道后,由于伤势太重,失血过多,牺牲在坑道里。
为表彰蔡正国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卓越战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给他“独立自由二级勋章”和“国旗二级勋章”各一枚。1955年,蔡正国的遗骸从朝鲜迁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志愿军第六十五军军长兼政委王道邦
1951年2月,原在第一野战军十九兵团六十五军任政委的王道邦,被任命为第六十五军军长兼政委。同年6月,王道邦奉命率领该军赴朝作战。8月下旬,部队开入朝鲜开城地区,担负保卫这一战略重镇的任务。
王道邦深知要保卫好开城必须首先站稳脚跟,修筑巩固的防御阵地。他率军部领导到实地勘察,根据开城郊外地形,制定防御阵地的修筑方案。方案制定后,部队即开始大规模构筑坑道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永久性防御阵地。经过全军指战员努力,至1952年6月在开城前线筑起了宽100里、纵深50里的钢铁防线,为保卫开城打下坚实基础。这一防御阵地,被志愿军总部定为优秀防御阵地。防御阵地完成后,美伪军进犯活动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王道邦认为不能消极防御,也不宜大规模出击,而应采取“零敲牛皮糖,积极打小仗,小股出击敌人,积小胜为大胜”的作战方针。这一方针符合志愿军总部积极防御、持久作战的战略构想,得到志愿军总部的充分肯定。
王道邦又和军部负责人根据这一作战方针,吸收各级指挥员的意见,制定了保卫开城的总体方案。他要求师、团两级根据军部部署,制定出具体的战斗方案,并对师、团提出的作战方案,进行缜密考虑,认真研究,然后作出明确批复。他经常亲临前线,观察敌情,检查工作,了解实战中存在的问题。每次战斗后,他都要求各级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利再战。在抓紧军事工作的同时,他把政治工作同样摆到重要位置,每次会议都要布置当前政治工作的内容,要求把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好做实,使战士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旺盛的斗志。
第六十五军在近两年的开城保卫战中,共进行过大小战斗80余次,歼敌1.43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90多架,击毁击伤敌坦克80多辆,击毁敌汽车200余辆,击毁敌汽艇40多艘,取得了辉煌战果。王道邦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一级国旗勋章”,被朝鲜《劳动报》誉为“开城保卫战的英雄将军”。
1953年6月,王道邦率部载誉归国。1955年9月,到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第一期学习。同年10月1日被授予中将军衔。
志愿军第六十三军政委龙道权
朝鲜战争爆发后,担任第一野战军六十三军政委的龙道权,于1950年10月接到中央军委命令,与军长郑维山率领该军赴朝鲜作战。第六十三军开赴山东邹县,进行了两个月的军训与改换装备,翌年2月从丹东出发,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3月下旬到达市边里地区待命参战。
4月22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第五次战役,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的战略重点在西线,六十三军的主要任务是歼灭当面之敌英军第二十九旅一个团、美三师一部及比利时营。龙道权与郑维山一道到前沿察看地形,几次召开军部党委会议,制定了分割击敌的战斗方案。该军以一八八师为前卫突击部队,夺取了绀岳山要点,主力向敌人后面迂回,将英军二十九旅与美三师分割开来。由于计划得当,部队行动快捷,军部指挥出色,第六十三军战绩显赫,完全实现了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
第二阶段的战役重点在东线,第十九兵团在西线起牵制作用。作为兵团的左翼部队,第六十三军的任务是在青平川地区以积极进攻的态势牵制敌人,使之不能增援东线。该军的正面之敌是美七师一部和伪军第二师。从5月21日至6月13日,24天作战,部队在各个阵地上打得英勇顽强,每个山头都成了埋葬敌人的坟墓,给了美军及李伪军以重大打击。
作为军政委,龙道权极为重视红军时期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阵地上的光荣传统,并将这一点当作主要职责。部队于5月中旬南渡北汉江到达渝盆洞一带,后勤供应跟不上,严重缺粮,只有动员战士们上山采野菜、桑叶充饥。在这种极度困难的时候,龙道权走遍了全军各个团、营,找干部、战士们谈话,鼓舞他们的战斗意志。
同年11月,六十三军奉命驻防开城担任防御作战。部队在敌航空兵、炮兵的火力威胁下,夜以继日地构筑坑道工事,至12月底共挖掘坑道65万多米,运输、交通壕沟33万米,各种掩体3200个,储备了充足的粮食弹药,建成敌人难以攻克的铜墙铁壁。此后8个多月中,六十三师歼敌1万余人,俘敌927人,缴获火炮70多门,击毁坦克27辆,击落击伤敌机71架。不仅巩固了已有阵地,而且向前推进36.4平方公里,对促进板门店的停战谈判,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3年9月,在异国战场上战斗了两年七个月的龙道权,奉命与郑维山率部回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历任武汉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委员等职。
志愿军第六十七军政委旷伏兆
1914年生于阜前镇心田村的旷伏兆,是从井冈山斗争走出来的红军干部。1950年11月,他被任命为志愿军第六十七军政委,有幸同老乡李湘合作,共同率部开赴朝鲜战场作战。1951年3月,旷伏兆与李湘率领军直机关和所辖一九九师、二OO师、二O一师、炮兵四十一团从安东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1951年8月18日,美国和南朝鲜的“夏季攻势”开始,六十七军采取“边打边接防”、“边接防边打”的策略对付敌人的进攻。旷伏兆多次深入前沿阵地视察,检查战前各项准备,鼓舞指战员的斗志。此次战役先后击退敌军20多次攻击,毙伤美伪军6000多人,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夏季攻势”。
美伪军不甘心失败,又于9月21日发起“秋季攻势”。旷伏兆与李湘深入第一线指挥,大大鼓舞了士气,在半个多月时间里,击退敌人30多次进攻。此战役的胜利震撼了中外,《人民日报》为此在头版头条发了消息。
10月,旷伏兆率领所部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参加了朝鲜金城南地区防御作战,坚守阵地阻击10天,毙伤敌军2.3万余人,击毁击伤敌坦克47辆,阻止了美军的进攻。1953年6月,他指挥六十七军3个师在十字架山进攻作战中,攻占号称“有畿堡垒”的洞南山伪军第二十一团全部阵地,歼敌大部,击退敌人54次反扑,毙伤俘敌6600余人。7月,率部参加了金城战役,与兄弟部队一道,一举突破敌人4个师25公里防御线,突入敌纵深15公里。
美国军队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之后,旷伏兆奉命留在朝鲜。1954年6月,他任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随后任十九兵团政委。他在朝鲜战斗和生活了8个春秋,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直到1958年2月初才奉命率部回到祖国。1955年,旷伏兆被授予中将军衔。
志愿军第二十六军副军长张铚秀
自古英雄出少年。张铚秀13岁那年就在家乡怀忠乡加入了乡儿童团。到1933年,18岁的他已经长得威武高大,成为了红军第十七师四十七团的排长。张铚秀长征后奉命回到湘赣边界,参与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工作。至1940年,他已经是新四军一支队新一团团长了。
1950年11月,张铚秀由二十七军八十师师长升任为志愿军第二十六军副军长,与军长张仁初、军政委王一平率部入朝作战。部队入朝后进入涟川、抱川地区,任务是阻击美伪军向北进攻,挫败其迫使我军退到“三八”线以北的企图。二十六军的正面敌人有美一军及仆从国军队8万余人,配有重型火炮400多门、坦克300余辆,另有飞机支援。张铚秀配合军长张仁初分管全军的作战,组织实施战斗计划,每天白天都要到第一线检查战前准备工作,晚上召开干部会议,研究对付敌人坦克、空降兵、直升飞机等的有效战术。在38天时间内,第二十六军在四十公里防御线正面、纵深五十公里的范围内,与敌激战数百次,共毙伤敌军1.58万人,击毁坦克67辆,圆满地完成了作战计划。
1951年6月,二十六军奉命进入金化、五圣山坚守防御作战。张铚秀既分管作战,又管后勤,需处理大量事务。由于长时间夜以继日地工作,他被累病了。军长、政委都劝他回后方医院疗养一段时间,张铚秀说:“战斗打得如此紧张,我哪能安下心来养病,挺一挺就过去了。”他躺在军指挥所听汇报、召开会议,病情稍有好转,就下到前沿阵地上去。有段时间交通线中断,全军缺粮,官兵们一天只能喝一顿稀饭,还要进行作战。张铚秀一面派人与兵团联系调粮接济,一面在军内调剂用粮,二线支援一线,机关支援连队,保证一线官兵每天能吃上两餐干饭。在作战方面,张铚秀根据敌情,指示部队设置阻击阵地并配备重火力于敌迂回必经的主要点,每个阵地都筑成环形支撑的防御体系,既能独立作战,又可互相支援。还派出小分队在夜间频频袭击敌人,又在我军阵地后营造冰冻带,使敌不能迂回包围我军。在长达10个半月的防御作战中,二十六军用零敲牛皮糖的办法,积小胜为大胜,进行了大小战斗565次,毙伤俘敌2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42架。该军的阵地被敌方称之为“攻不破的铁之角”。协助军长负责全军作战的张铚秀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全军上下的赞誉和志愿军总部的好评。1955年,张铚秀被授予少将军衔,后历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志愿军第四十二军副军长彭龙飞
1915年12月出生的彭龙飞,也是儿童团出身的红军长征干部。1945年1月,在摩天岭反“扫荡”作战中,他指挥新四军支队与日寇展开殊死决斗,左右手被子弹打掉了8个手指,仍然在火线上指挥战斗。彭龙飞在后方医院接受治疗后,成了两手只剩两个大拇指的残疾人。他以坚强的意志练习吃饭、穿衣、写字、持枪射击、投掷手榴弹等。经过几个月的艰苦磨练,终于做到样样灵活,他的同事和下属们无不钦佩。
1950年2月,时任师长的彭龙飞赴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只10个月就提前毕业,调任志愿军第四十二军副军长,赴朝鲜作战。在第四次战役的西线防御战中,彭龙飞具体指挥该军一二五师作战,该师歼灭美军及仆从军9000余人。接着在打击美帝空降军队的作战中,他果断指挥部队进行围歼行动,一次性歼灭美军空降兵1800多人,受到志愿军总部和朝鲜人民军总部的通报嘉奖。
彭龙飞是1953年5月从朝鲜战场回国的。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副政委吴融锋
吴融锋1916年出生于才丰乡洲湖村,是永新县参加红军长征的最年轻者,到达延安时不到18岁。抗日战争时期,吴融锋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吴融锋任西北野战军第三五八旅政治部主任。1951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副政委,随军赴朝作战。在朝鲜战场,吴融锋配合军政委康志强,把全军政治工作抓得有声有色,有力地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1953年6月,吴融锋随部队载誉回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1年由周恩来点名担任国防工业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后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 晏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