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监制:冯小刚
导演:路学长
主演:葛优、丁嘉丽、夏雨
制作: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海外发行:星艺映画有限公司
《卡拉是条狗》讲述的故事很简单,葛优扮演一个叫“老二”的工人,他的生活就像所有普通老百姓一样,在习以为常的平庸之中沿着生活惯性滑动。老二每天在工厂和家庭之间奔波,从他的生活中我们看不到什么和梦想有关的举动或者狂热,因为对于一个已经人到中年的城市小市民来说,那些都是太远的东西。不过即使像老二这样的人,在他的生活中也不可避免地会留下一些企图挣脱的痕迹——老二虽然是个工人,但还是像所谓的有闲阶层一样养了条宠物狗。不过这条宠物狗从哪个方面看都差点意思,完全就是一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杂种狗。但这条名叫“卡拉”的杂种狗却是老二生活中全部欢乐的源泉,与每天都和他对着干的儿子亮亮相比,我们还真不好说他更喜欢哪一个。
老二媳妇玉兰对老二这种“玩物丧志”的做法基本上是睁只眼闭只眼,因为这样除了可以不让老二和他那帮牌友整宿整宿地打麻将之外,还可以名正言顺地断绝老二和他的牌友杨丽之间可能发生的暧昧关系。不过对于一只没有办证的黑户狗来说,意外随时会降临。一天晚上,玉兰遛狗的时候卡拉被警察抓走了!
老二寻找卡拉的过程有点经典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感觉——在大半天的时间里,老二在急匆匆地和时间赛跑……
关于《卡拉是条狗》的ABC
——与青年导演路学长的对话
本刊特约记者 文、图/李宝江
提起青年导演路学长,人们就会想到他那部被封存3年、修改8次才获准公映的影片《长大成人》。他以其非常个性化的创作风格,被誉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1999年,他又拍摄了电影《非常夏日》,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发行方面的问题)至今仍未能与广大观众见面。三年之后,他执导了由冯小刚监制、葛优主演的电影《卡拉是条狗》,再次引起电影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今年国产影片中新的焦点人物。一个初秋的下午,在华谊公司的大楼前笔者与路学长进行了一次对话。对话的内容是关于《卡拉是条狗》(以下简称《卡拉》)的ABC……
A、《卡拉》的类型与风格
△(表示笔者,下同)从影片的相关资料看,《卡拉》既然不能界定为一部商业片,也不属于一部纯艺术片,请你从个人的角度评定一下,它是一部什么类型的作品。
○(表示路学长,下同)如果把《卡拉》定为某一种类型片,对个人来说这恐怕是一种圈套。我特别怕提艺术片与商业片的区别,我觉得一部好的影片,不管它是哪种类型的,只要是发自你内心的,表达你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诚实态度,这是最关键的。所谓的艺术片也好,商业片也好,我个人的观点是:希望商业片拍得艺术些,艺术片拍得尽量让观众爱看。
△我认为一部影片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是不是好看,你觉得《卡拉》最好看的点在哪儿呢。
○这个当然得等影片公映后观众自己去看,因为每个人的欣赏点不同。我认为一部片子能有几个地方“挑”一下大家的神经也就足够了。我并不企望一部电影从头到尾、每时每刻打动每一个观众,那样对一部电影的要求太苛刻了。《卡拉》最好看的地方是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最普通的老百姓,它能使你感动,让观众的脸上出现含泪的微笑。从拍完《长大成人》以后,潜意识里有一种愿望:我的电影能够变得喜欢的人越多越好。如果有人非不喜欢,我也没办法。
△那你想通过影片展示给观众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其实《卡拉》这部片子非常简单,就是寻找一条狗的故事。我认为一部影片从故事来讲应该是随意的,可以用这样的故事,也可以用那样的故事,但必须有一个核心。我三年没拍电影,三年中我在感受身边的生活,在观察周围或平时见到的人,我就会通过一个故事,把我这三年的感受说出来。
我特别怕用一句话总结一部电影的中心思想。我不会总结,而且永远总结不好。每次总结完回家都后悔,因为总结的不是我那部电影。电影是比较丰富的东西,比如一个人站在那儿,一阵风吹过来,他的头发动一下或不动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一部电影的核心内容。
B、关于《卡拉》的主演葛优
△为什么《卡拉》让葛优主演,你看中葛优的是什么。
○很早我和葛优都想在一起合作一次。葛优现在给人的印象是与商业片密切相联,实际上葛优是个非常好的演员。我当初在设计这个片子的主角时,就希望由他来演。因为这部片子男主角——老二的戏非常重,葛优在国内是个大腕明星,希望他这个大腕级的演员能在剧中演出非职业的感觉来。我曾经考虑过用非职业演员来演这个老二,但后来因为资金问题以及保证拍摄周期,没敢走这一步。想来想去,觉得只有葛优最合适。从形象上,老二像一个随便走在大街上的普通人,但演技又得特别好。权衡下来,只有葛优才能胜任。而且,老二就是为他设计的。
△葛优接连拍过几部贺岁片,其中不乏喜剧色彩,在《卡拉》这部片子里他有搞笑的东西吗。
○应该没有搞笑,因为这不是喜剧片,但含有些幽默,是属于那种黑色幽默。葛优在这部片子中的表演值得期待,因为跟他前几部作品会有很大区别。他应该拍各类电影,与各种导演合作。
△人们都知道,葛优一直与冯小刚合作,而且他的形象和表演已在观众中有了一种定式,这次与你合作,又改变了以往的光头形象,很难想象结果会是个什么样子,会不会影响这部影片的期待值。
○刚才我已经说过,葛优是一个特别优秀的演员,如果把他局限于只能演一种角色的演员,就太屈才了。我可以说葛优在这部电影的表现会有很大变化。
△在这部影片中,你给了葛优些什么新的东西。
○我第一次跟他谈,就提出一个“非职业感”的要求,就是希望他在影片中演出一种非职业演员的感觉。前边也提到过,我们本来想找职业演员来演,因为剧中的老二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物。确定葛优以后,我就给找来很多影片,主要是伊朗的由非职业演员演的电影让他观摩,还找来老二生活中的原型一起聊天,一块吃饭。葛优是个非常“专心”的演员,很快他的眼神就与人物吻合了。观众会在《卡拉》中看到葛优新的形象的表演。
△从《卡拉》的剧照看到葛优满头黑发,还留着胡子,这个变化很突出,这也会是观众最感兴趣的,他的这个造型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当初我和葛优都希望他在这部戏里的形象与以往有所区别。首先想从外观上改变他,让他“长”出头发,留上胡子,皮肤变黑。可是葛优长的特别白,脸白,身上更白。为了能与老二这个中年普通工人的形象相符,我让他每天在剧组住的宾馆的阳台上晒几个钟头,一直晒得皮肤黝黑。我在生活中发现一个工人特别像我们描写的老二的原型,我也把他找来,让葛优观察他的穿着和举止,照着他的样子,为葛优设计了发型和胡子。我们又到一家工厂门口,从工人身上扒下来一大堆衣服,服装师从中挑选出一身现在戏里葛优穿的这套衣服,一个长了头发、留着胡子的中年小市民的形象就这样设计出来了。
△拍戏期间,葛优这个变化引起人们的注意了吗。
○现在编织头套的技术很高,葛优戴上头套,跟真的(头发)一样。有一天,我们想搞“偷拍”,大家说葛优一上街还能偷拍吗,没想到他在马路上溜达了半天,愣是没人认出他来,只有一个人有点恍惚,说了一句“这人有点儿像葛优”。
我们有很多戏是在北京的胡同里拍的,自然有很多市民看热闹。有人听说是葛优在拍电影,都问葛优在哪儿,怎么没看见他呀,其实葛优就站在他身边。
还有的人想让葛优给签名,当葛优站到他面前时,他说这人是葛优吗,怎么变得认不出来了?由此可见,葛优这个新形象的设计是成功的,也会给观众很多新鲜的感受。
开始,葛优的新形象我们也看不习惯,尤其是丁嘉丽,一看葛优就忍不住想笑,可后来就习惯了。到拍完《卡拉》葛优摘了头套,大家反而感到他很丑了。所以,我想观众会很快接受他在影片中的新形象的,也会喜欢的。
C、关于《卡拉》的监制冯小刚
△这次《卡拉》是冯小刚作监制。由于冯小刚是著名的商业导演,在拍摄过程中他有没有给你灌输一些商业化的东西呢。
○没有,没有。我是小刚介绍到华谊公司来的,当时华谊公司的老总与我谈合作时也说过,我们这个合同商业色彩很少。小刚只作监制,不干预我的创作,更不会给我灌输什么商业化的东西。
△你创作《卡拉》之前与冯小刚商量过吗。
○没有,我是去年年底带着《卡拉》这个剧本加盟华谊公司的。小刚是华谊公司的艺术总监,他在论证剧本的过程中很支持这个戏的。
△刚才听冯小刚说,他作为《卡拉》的监制,希望能给演员创造最大的自由度。那么,他给你了些什么好的建议呢。
○有、有,从剧本完成后,进行论证以及后来拍摄,小刚都提了很多好的建议。
△能说具体些吗。
○比如《卡拉》的定位,小刚建议定在“低制本、小制作,贴近生活,让人看了亲切”这个基调上。
葛优的出演当然也少不了他的作用,他“告诉”葛优这部片子的片酬很低,你“是否”愿意来演。葛优很痛快就答应下来了。
并且,小刚在《卡拉》中还扮演了一个只有一句台词的小角色——面的司机。尽管是个很不起眼儿的小角色,但他演得很认真,也很有“彩儿”。
△是第一次与冯小刚合作吗?他在你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第一次。小刚是一个很热心的人,很愿意帮助朋友。工作中,他跑前跑后,很多细节都想得很周密,他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十分能干。
D、《卡拉》的动物演员——狗
△影片中扮演卡拉的那条狗“演员”,是从哪儿选来的。
○这条狗是我们的道具师在买回来的十几条狗当中挑选出来的。它是一条很普通的串种狗,可是它特别乖,性格也特别好。它是一条被遗弃的狗,当时他刚生了8只小狗,主人把它的8个“孩子”都抱走卖了,认为它没用了,就把它抛弃了。是被人捡来又卖给我们的。它见到小狗就过去闻、舔,那是在想它的“孩子”。挺通人性的,也挺可怜。它在剧组里很有“人缘”的,虽然它的叫声有些沙哑,但组里人都喜欢它。它也和大家处得很好,不拍戏时,它就拱开一家一家的门,找你玩。
△既然这些狗都不是“职业”的动物演员,那它们会演戏吗?拍它们的戏时遇到过不少困难吧。
○是的,每次拍都遇到问题。因为实拍时狗听不懂你的意思,又没法给它“说戏”。比如拍葛优(老二)最后到派出所去着望卡拉那场戏,是带着狗粮去的,想表现它吃东西的情节。为了能让它实拍时吃东西,我们从头天晚上就饿着它,不给它任何食物,以为它到时候一定会吃,就这样饿了它近20个小时。可是到实拍时,葛优(老二)打开狗笼子,把狗粮放进去,它就是死活不吃,全组只好等着它,谁也没办法。后来我一琢磨,这狗被关在派出所一天一夜,又饿着人家,它肯定很“生气”,不吃食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只好把戏改成不让它吃了。
还有就是拍后来那只小狗也挺有意思。剧中老二那条卡拉被警察给没收了,因为没给它上“户口”。老二又在街上转悠,碰上一个卖狗的,忍不住又买了一条小狗。结果是条假狗,身上的毛都是染的色。这条小狗脾气特燥,只要葛优一碰它,它就咬葛优。有个搞道具的还被它咬伤了,赶紧去打防疫针。就这样,全组从上午10点一直等到下午5点,想等它脾气好点再拍,可它就是不给“面子”。有人出主意说给它吃点安眠药,让它安静安静,脾气就不至于那么大了。结果给它吃了三片安眠药,它连眼皮闭都没闭一下,那天的戏就没拍成。所以,拍狗戏挺麻烦的,比拍人的戏难多了。
E、《卡拉》的导演路学长
△圈内人士都把你定位为艺术片导演。从你前两部作品来看,基本上和其他类型的导演、第五代或第六代,以及冯小刚这样的商业片导演都有所不同,形成了你个人的艺术风格。那么,你更愿意或更想探寻的是什么。
○前些天看过一篇文章,是写目前中国青年导演的状况,其中提到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说他们的电影“过于个人”。其实从我的出发点来看,电影的生命力就在于“个人”,如果把一部电影的个人化作为一种批评提出来,就完全错了。我不论拍什么题材的影片,都希望自然或不自然地流露出我个人的一些东西,其中包括个人的气质,观察事物的方法。从电影史上看,凡是能“留”下来的最优秀的影片,肯定是这样的。当然,不应该在影片中刻意地表现自我。
△我的意思是,通过你的艺术手段,你最想追求或探寻的是什么?或者说你关注影片的主要立脚点在哪儿。
○我觉得人是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的生命力,一个是个性化的表述,另一个是对人的关注。从第一部影片《长大成人》到第二部商业色彩浓一点的《非常夏日》,我都没有偏离对人的关注。至于以后怎么走,我不是一个计划性强的人,我可能会随着感觉走。一个人不会轻易改变自己,也不容易改变自己,因为人是有惯性的。风格不是自己去追求的,而是自然流露出来的。
△从以往影片的风格和给人的印象,你似乎是个很沉默的人。那么这次与葛优、冯小刚这样很“公众”的人物合作,是不是表示你想改变自己的形象。
○没有,我现在依然沉默,这与跟谁合作没关系。找葛优来演,主要是他非常适合这个人物。当然,由于葛优的出演,将来给影片带来高票房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作为导演,我还是希望自己能沉得住气,踏踏实实去干事。
△有的导演拍片子用明星,是为了吸引观众。你拍《卡拉》用葛优、丁嘉丽、夏雨等著名演员,是为了让人们冲着演员来看这部电影,还是想通过影片给观众一些新的东西和惊喜。
○我觉得一部电影首先是它的故事能打动人,做电影的无非是两个路子,一个是走商业院线发行的路子,一个是走个性化的路子,我偏向于第二种。但是,在偏重于个性化的同时,我希望我的电影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喜欢,仅此而已。我不是拍每部电影之前就能把观众群瞄得很准,我可能在这方面脑子不够用。我只希望在这部影片中把自己想表达的情感都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卡拉》这个故事你是酝酿很长时间了吗?
○不长。从构思开始,只有一个多月就写出来了。又不到一个月就开拍了。
△你对《卡拉》的票房有什么期待?感到有市场压力吗。
○当然希望票房越多越好。但是一部影片在市场的作用和影片本身的质量是不是成正比,这个问题我一直很期望。至于说压力吗,有一点儿,但不大。我认为影片拍完就完了,我考虑的是下一部。
△我看过你的《非常夏日》,是一部很有个性和艺术特色的作品,由于发行得不够好,广大观众都无缘看到。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不是发行的不好,是根本没发行。我准备在搞我的“回顾展”的时候再拿出来放给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