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催生的产物,其为了扩张规模、谋求发展,新设了很多专业,而大多数院校新专业设置与建设由于缺乏可遵循的经验,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专业设置盲目,缺乏有效保障机制等。文章从地方本科院校实际出发,以铜陵学院投资学专业为例,提出了从专业申报出发控制专业设置盲目化、结合办学定位与特色以及加强配套资源的保障等措施建设新专业。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新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近十多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萌生了许多地方性的本科院校。这些院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和提升办学层次,新设了很多专业。如何进行有效的专业建设,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这些院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也关系到地方本科院校能否在日益凸显的生源竞争压力下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 地方本科院校新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新专业设置具有盲目性
目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新专业设置带有盲目性,一味跟风设置,贪多求全。究其原因的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院校没有经过充分论证,新专业的设置未能敏锐的把握地方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与地方经济相脱节。二是部分院校没有准确的办学定位,教育理念过时,专业设置未能体现应用性。三是地方本科院校基层教学单位过度追求自身利益,由于一旦新专业得以获批,就会获取相应的专业建设的专项经费。总之,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在新专业设置上本身就存在不足,倘若新专业的设置已经存在着问题,那么新专业建设也自然偏离了方向,失去了意义。所以应该在源头上加以控制,即重视专业设置的申报及论证。
(二)新专业建设与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相分离
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特色多为“地方性、应用性”。但其新专业建设要么忽視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相脱节,要么忽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上缺乏应用性。其结果是一方面新设置的学科专业与重点大学相比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失去了当地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课题及市场,地域的优势未发挥出来,学校的社会贡献率不高,经费来源有限,专业建设缺乏持久推动力。
(三)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陈旧,难以适应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的最重要职能就是为地方和区域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判断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及方向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为此专业建设也应该以此为建设方向,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宗旨。而现今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仍然追随综合性大学强调学术性标准,忽视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四)新专业建设的配套资源不足
1、师资数量有限,质量不高。首先,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历史等因素,其新专业建设普遍存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学科带头人的现象。新专业教师的年龄偏小、职称结构不合理。新专业教师普遍年龄较小,教学经验不足,学术水平不高,出现后备力量断层的现象。同时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人数偏少,学科专业带头人严重缺乏。其次,很多院校曾经由于教学评估、师资匮乏等因素疯狂引进硕士研究生的教师,使得教师编制有限,有的院校甚至“超编”,为了控制人才引进,普遍存在非博士不要的现象。这种政策常常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有些就业难的“冷门”专业的高学历人才供过于求容易引进;二是有些“热门”专业,高职称、高学历以及社会上需求量大,薪水高,高层次的人员的人才引进难度大。三是地方本科院校急需的应用型教师或“双师型”人才由于学历门槛等因素难以引进,不能满足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新专业的师资队伍非常薄弱。
2、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第一缺乏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数量、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实验场地等实验配套不足,开出的实验大多是基础实验,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几乎没有,无法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第二缺乏稳定的、真正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习基地,专业认知与实践实习开展困难。第三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不够,无法强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
3、专业建设经费不足,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新专业需要一定的建设经费,尤其是需要大量实验的工科类专业,需要资金投入更多。但是,有的学校因为缺乏足够的财力,专业教学条件较差,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有的甚至日常教学都难以保证等等。
二、解决地方本科院校新专业建设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新专业申报程序的规范性及专业申报论证的力度
1、严格规范专业申报的程序。申报是新专业的源头,建立严格规范的专业申报程序是提高新专业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学院、申报新专业的部门、各相关职能部门、学术委员会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新专业的申报予以层层把关和充分论证,形成严格规范有效的专业申报程序。此外,积极通过召开社会讨论会的方式听取社会主体包括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咨询机构、行业领袖企业对专业设置的意见,这样可以从源头上消除专业申报的盲目性。
2、加强专业申报的论证力度。地方本科院校新专业必须有科学的、前瞻性的论证。专业论证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专业设置必须着眼于人才市场需要。学校必须尽早做好新专业人才需求的可行性调研报告,同时,对市场需要注意把握“度”,不要过于功利。大学教育如仅依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就违背了大学教育的初衷,同时所谓的“热门”专业由于蛮目建设而趋于饱和。因此,专业设置不能有对市场过于功利化的浮躁心态,兼顾眼前及将来的情况加以综合考虑。其次专业论证要充分、全面,无论是新专业的申报还是建设都要开展大量的、深入的调研,对专业的设置进行全面、充分的论证,论证重点是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现实与未来需求情况,新专业已有的办学条件以及地方本科院校本身的办学承担能力等。
(二)新专业建设要紧扣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加强产学研的合作
地方本科院校新专业建设必须要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而于此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基本理念是将办学融入地方经济的发展,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实现双方紧密型合作。通过“学”和“产”衔接,使人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大发展的需求,为学科专业建设及发展培养专门人才提供保障;通过“研”和“产”衔接,为新技术研发、新技术的扩散、新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提供支撑;通过“学”和“研”衔接,在市场导向下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科研等办学各要素的有效整合,构建和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同步对应的“嵌入式”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实现地方本科院校新专业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三)新专业建设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专业建设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本科院校应进行正确、合理的定位,优化教学资源分配,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首先应该根据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状况,设置和建设专业、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的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同时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其次,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从定位出发进行专业的规划和课程的设置,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再次,尊重学生对专业的多样化需求。由于学生的专业选择或者不是出于自愿,或者带有盲目性。因此,在具体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应该对培养目标进行多样化设计,使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坐标,以充分彰显个性、发展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四)整合各类资源促进新专业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根本。地方本科院校要充分意识到师资对于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铜陵学院就新设立的投资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做法值得各地方本科院校借鉴。铜陵学院金融学系为建设新设立的投资学专业,在立足现有师资的稳定和培养的基础上,配合人事部门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具体措施主要有:①培养。这是加强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一是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尽力为教师读博提供便利;二是鼓励高级职称教师到知名高校做访问学者;三是根据投资学专业发展的需要,选派部分教师到著名高校去进行系统性的再学习;四是针对性选派一些教师到投资实务部门挂职锻炼,提高其实际业务处理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奠定基础;五是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去省内外研究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②引进和聘请。积极物色并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选聘一些行业优秀人才为客座教授、外聘专家等壮大投资学专业的师资力量。③稳定。这是指稳定现有师资和引进的师资。主要措施有:在待遇上尽可能向教师倾斜,切实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工作报酬,着力改善其住房条件;在访问交流、进修学习、职称评审、课题申报等方面,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
2、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制定出新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把好设备选购关,同时根据教学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开放实验室,确保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并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新专业建设根据培养新专业的建设目标和专业特点,建立一批有指导能力的、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对实习基地应以协议方式予以稳定,保证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铜陵学院为建设投资学专业,打造现代化的投资实验室,专门组织系部领导和专任骨干教师到台湾等地大学的金融投资实验室考察,在借鉴它们较为先进的实验室建造的设计方案与理念投入了大量资金建造了现代化的金融、投资实验室。正式运行的金融、投资实验室拥有近200台配置先进的电脑,大型LED显示屏,安装了股票模拟交易软件、期货模拟交易软件、外汇模拟交易软件、黄金模拟交易软件,所有模拟交易依据的行情均为实时行情。这一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为投资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实训和科研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在大力建设并运用好校内实验基地的基础上,铜陵学院金融学系还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如现已在铜证券公司、典当行、拍卖行、投资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实习与就业基地。
3、新专业建设必须建立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铜陵学院为新专业建设设立专项建设经费,同时根据需要,逐年提高经费的额度,确保新专业建设经费来源能够得到充分可靠的保障,并对经费使用予以有效的追踪和监控,从而确保经费能够真正运用到专业建设上来,用到提高新专业建设的办学条件上来,切实满足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家玉等.普通高等学校新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08第6期
[2]张翠芬. 高校新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問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余许友,高艳军. 地方普通高校新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4]杜才平.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现状、问题及结构调整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第8期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新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近十多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萌生了许多地方性的本科院校。这些院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和提升办学层次,新设了很多专业。如何进行有效的专业建设,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这些院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也关系到地方本科院校能否在日益凸显的生源竞争压力下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 地方本科院校新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新专业设置具有盲目性
目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新专业设置带有盲目性,一味跟风设置,贪多求全。究其原因的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院校没有经过充分论证,新专业的设置未能敏锐的把握地方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与地方经济相脱节。二是部分院校没有准确的办学定位,教育理念过时,专业设置未能体现应用性。三是地方本科院校基层教学单位过度追求自身利益,由于一旦新专业得以获批,就会获取相应的专业建设的专项经费。总之,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在新专业设置上本身就存在不足,倘若新专业的设置已经存在着问题,那么新专业建设也自然偏离了方向,失去了意义。所以应该在源头上加以控制,即重视专业设置的申报及论证。
(二)新专业建设与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相分离
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特色多为“地方性、应用性”。但其新专业建设要么忽視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相脱节,要么忽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上缺乏应用性。其结果是一方面新设置的学科专业与重点大学相比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失去了当地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课题及市场,地域的优势未发挥出来,学校的社会贡献率不高,经费来源有限,专业建设缺乏持久推动力。
(三)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陈旧,难以适应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的最重要职能就是为地方和区域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判断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及方向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为此专业建设也应该以此为建设方向,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宗旨。而现今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仍然追随综合性大学强调学术性标准,忽视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四)新专业建设的配套资源不足
1、师资数量有限,质量不高。首先,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历史等因素,其新专业建设普遍存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学科带头人的现象。新专业教师的年龄偏小、职称结构不合理。新专业教师普遍年龄较小,教学经验不足,学术水平不高,出现后备力量断层的现象。同时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人数偏少,学科专业带头人严重缺乏。其次,很多院校曾经由于教学评估、师资匮乏等因素疯狂引进硕士研究生的教师,使得教师编制有限,有的院校甚至“超编”,为了控制人才引进,普遍存在非博士不要的现象。这种政策常常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有些就业难的“冷门”专业的高学历人才供过于求容易引进;二是有些“热门”专业,高职称、高学历以及社会上需求量大,薪水高,高层次的人员的人才引进难度大。三是地方本科院校急需的应用型教师或“双师型”人才由于学历门槛等因素难以引进,不能满足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新专业的师资队伍非常薄弱。
2、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第一缺乏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数量、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实验场地等实验配套不足,开出的实验大多是基础实验,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几乎没有,无法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第二缺乏稳定的、真正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习基地,专业认知与实践实习开展困难。第三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不够,无法强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
3、专业建设经费不足,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新专业需要一定的建设经费,尤其是需要大量实验的工科类专业,需要资金投入更多。但是,有的学校因为缺乏足够的财力,专业教学条件较差,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有的甚至日常教学都难以保证等等。
二、解决地方本科院校新专业建设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新专业申报程序的规范性及专业申报论证的力度
1、严格规范专业申报的程序。申报是新专业的源头,建立严格规范的专业申报程序是提高新专业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学院、申报新专业的部门、各相关职能部门、学术委员会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新专业的申报予以层层把关和充分论证,形成严格规范有效的专业申报程序。此外,积极通过召开社会讨论会的方式听取社会主体包括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咨询机构、行业领袖企业对专业设置的意见,这样可以从源头上消除专业申报的盲目性。
2、加强专业申报的论证力度。地方本科院校新专业必须有科学的、前瞻性的论证。专业论证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专业设置必须着眼于人才市场需要。学校必须尽早做好新专业人才需求的可行性调研报告,同时,对市场需要注意把握“度”,不要过于功利。大学教育如仅依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就违背了大学教育的初衷,同时所谓的“热门”专业由于蛮目建设而趋于饱和。因此,专业设置不能有对市场过于功利化的浮躁心态,兼顾眼前及将来的情况加以综合考虑。其次专业论证要充分、全面,无论是新专业的申报还是建设都要开展大量的、深入的调研,对专业的设置进行全面、充分的论证,论证重点是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现实与未来需求情况,新专业已有的办学条件以及地方本科院校本身的办学承担能力等。
(二)新专业建设要紧扣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加强产学研的合作
地方本科院校新专业建设必须要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而于此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基本理念是将办学融入地方经济的发展,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实现双方紧密型合作。通过“学”和“产”衔接,使人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大发展的需求,为学科专业建设及发展培养专门人才提供保障;通过“研”和“产”衔接,为新技术研发、新技术的扩散、新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提供支撑;通过“学”和“研”衔接,在市场导向下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科研等办学各要素的有效整合,构建和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同步对应的“嵌入式”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实现地方本科院校新专业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三)新专业建设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专业建设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本科院校应进行正确、合理的定位,优化教学资源分配,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首先应该根据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状况,设置和建设专业、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的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同时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其次,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从定位出发进行专业的规划和课程的设置,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再次,尊重学生对专业的多样化需求。由于学生的专业选择或者不是出于自愿,或者带有盲目性。因此,在具体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应该对培养目标进行多样化设计,使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坐标,以充分彰显个性、发展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四)整合各类资源促进新专业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根本。地方本科院校要充分意识到师资对于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铜陵学院就新设立的投资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做法值得各地方本科院校借鉴。铜陵学院金融学系为建设新设立的投资学专业,在立足现有师资的稳定和培养的基础上,配合人事部门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具体措施主要有:①培养。这是加强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一是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尽力为教师读博提供便利;二是鼓励高级职称教师到知名高校做访问学者;三是根据投资学专业发展的需要,选派部分教师到著名高校去进行系统性的再学习;四是针对性选派一些教师到投资实务部门挂职锻炼,提高其实际业务处理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奠定基础;五是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去省内外研究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②引进和聘请。积极物色并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选聘一些行业优秀人才为客座教授、外聘专家等壮大投资学专业的师资力量。③稳定。这是指稳定现有师资和引进的师资。主要措施有:在待遇上尽可能向教师倾斜,切实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工作报酬,着力改善其住房条件;在访问交流、进修学习、职称评审、课题申报等方面,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
2、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制定出新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把好设备选购关,同时根据教学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开放实验室,确保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并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新专业建设根据培养新专业的建设目标和专业特点,建立一批有指导能力的、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对实习基地应以协议方式予以稳定,保证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铜陵学院为建设投资学专业,打造现代化的投资实验室,专门组织系部领导和专任骨干教师到台湾等地大学的金融投资实验室考察,在借鉴它们较为先进的实验室建造的设计方案与理念投入了大量资金建造了现代化的金融、投资实验室。正式运行的金融、投资实验室拥有近200台配置先进的电脑,大型LED显示屏,安装了股票模拟交易软件、期货模拟交易软件、外汇模拟交易软件、黄金模拟交易软件,所有模拟交易依据的行情均为实时行情。这一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为投资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实训和科研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在大力建设并运用好校内实验基地的基础上,铜陵学院金融学系还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如现已在铜证券公司、典当行、拍卖行、投资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实习与就业基地。
3、新专业建设必须建立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铜陵学院为新专业建设设立专项建设经费,同时根据需要,逐年提高经费的额度,确保新专业建设经费来源能够得到充分可靠的保障,并对经费使用予以有效的追踪和监控,从而确保经费能够真正运用到专业建设上来,用到提高新专业建设的办学条件上来,切实满足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家玉等.普通高等学校新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08第6期
[2]张翠芬. 高校新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問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余许友,高艳军. 地方普通高校新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4]杜才平.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现状、问题及结构调整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