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旅游开发逐步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活化的主流模式,对游憩者满意度的研究在优化街区治理策略,提升街区更新活化效果等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以成都市宽窄巷子为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法识别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合IPA分析法,从核心范围、游客数量、业态构成、游览路径、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机 构】
: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旅游开发逐步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活化的主流模式,对游憩者满意度的研究在优化街区治理策略,提升街区更新活化效果等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以成都市宽窄巷子为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法识别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合IPA分析法,从核心范围、游客数量、业态构成、游览路径、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其他文献
该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初学者、熟练者和卓越者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层面、策略层面和执行层面的心理学机制,辨析了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和思维传承性.进而根据电脑编程和人工智能的特点,分析数字时代给建筑设计过程层面、策略层面和执行层面带来的变革.最后,结合数字时代脑机结合的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建筑学专业原有教育体系的局限,并提出STEM教育理念下建筑设计方法论的新架构.
我国城镇化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研究的目标与重心发生了转变.通过城市设计过程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有效控制,已成为新时期城市空间发展与管控的必要手段.该文基于我国城市规划管控的发展历程、现实需求与实践经验,提出了城市设计过程中空间肌理形态控制的内容与方法;通过类型控制、参数控制与量效控制三个层次的深化研究,提升城市空间肌理形态控制的科学性、完整性与精确性,为新时期我国城市空间形态管控提供借鉴.
新冠疫情背景下区域综合防灾规划成为热点.站前广场作为联系城市与城市的集散地,是区域防灾,特别是都市圈防灾的重要节点,但我国目前对铁路客站站前广场及周边综合防灾效能和潜力的研究尚无定论.该文选取武汉都市圈56个铁路客站站前广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所在区位将站前广场划分为中心型、边缘型、外围型三种类型,从站前广场的有效避难面积、环境空间比和所在站房最高聚集人数三个要素出发,结合相关规范,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站前广场作为紧急避难场所的适宜性,分析了站前广场作为避难场所的潜力并提出若干改进措施,以期对今后区域综合防灾及
以视觉认知为基础,采用视觉认知画面为手段,对城市地标建筑的影响作用进行了量化研究.以画面占有率的平均值反映地标建筑在不同观察距离上对城市空间的平均影响程度,以画面占有率的样本方差值表示地标建筑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作用是否跳跃或者连续稳定.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区域中多处地标建筑开展研究,通过对各观察距离范围上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考察地标建筑对城市空间影响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人民城市”的治国方略,15分钟生活圈作为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是营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将推动我国基层治理单元的不断完善.该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西安高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区域层面“自下而上的生活空间单元识别与自上而下的15分钟生活圈划定”相结合的生活圈划定方法,并聚焦解决现阶段15分钟生活圈的设施均好性问题,提出多元共治的规划策略,以期创新生活圈的划定方法,并建立一种共建共治的实施管理机制.
该文选取两类极端的聚落形态:有机型和无机型聚落肌理,基于聚落肌理图片数据,通过人工分类与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相结合,在大量样本训练基础上,根据聚落肌理形态表意特征对聚落进行分类判定.阐明了两种聚落肌理数据集的分类整理方法以及判定模型的建立过程,结合实际聚落案例,对不同聚落的序列信息以及内部空间关系进行分类研究,利于探究聚落序列符号的共性及多样性,可作为后续聚落空间形态关联研究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成都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供需不平衡等现象,养老服务设施依然难以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该文基于街道、乡镇尺度的人口与设施等多源数据,通过GIS分析成都市老龄人口、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测算了1h单一有效服务半径和三级有效服务半径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基于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分布不均等问题,提出核心区养老设施高效便捷化,以及二圈层发展社区养老两项规划建议.
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建设.当前有关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分散于多个学科,尽管成果颇丰,但仍缺乏对不同学科及学术成果的横向比较与纵向对话.该文基于多学科视角,将既有研究分类,并置入同一文本中比较分析,通过检视代表性文献,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应用四个维度,对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归纳出不同学科在上述四方面研究的共性与差异.进而从学科融合、共享平台、应用场景三方面提出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的延伸方向.
汶川县布瓦村作为四川省仅存的一处分布相对集中的羌族黄泥夯筑建筑群聚落,其民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历史文献查阅,实地调研、测绘与数据整理等方法,引入景观基因理论对布瓦村现存民居的基因进行识别,分析该地区独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归纳总结羌族黄泥夯筑传统民居的特征,为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滨海城市不断遭受灾害侵袭,海岸带韧性总体规划的提出对减轻滨海城市的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德克萨斯州市政府通过评估自然资源的损害机制以及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提出海岸带韧性总体规划的编制法案,来帮助沿海社区提高防灾能力、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该文通过对德克萨斯州海岸带250个项目的研究分析,总结出德克萨斯州海岸带总体规划在编制上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规划中涉及的风险预测模型、适应性管理法以及社会、生态、行政韧性策略,对我国海岸带韧性规划的编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