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兴趣的平台是学生物理素养成长的土壤。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疑激趣、以奇激趣、以猜激趣、以悟激趣、以实验激趣、以情激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以疑激趣;以奇激趣;以猜激趣;以悟激趣;以实验激趣;以情激趣
引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程正适应学生的这种需求,强调了学生对物理兴趣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打开学生智能大门的金钥匙,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有裨益。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物理兴趣平台,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学习的欲望,自觉、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从而在愉快和自信中获得新知,不正是新一轮课改所期待的吗?
1 以疑激趣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先“质疑”再从学生已有物理情境的认知中提炼相关知识,通过启发性的物理问题,把已有认知与新的物理情境架起桥梁。从而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光电效应》的学习时,笔者采用了实验置疑的方法,装置如图1所示,在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的洁净锌板与弧光灯之间,插一金属网,当弧光灯刚一通电,学生发现验电器指针立即张开,且用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核知,锌板带正电。缘何如此,各抒己见,认为空气电离、锌板吸电、锌板放电……。装置不变,只把锌板改成铜板,任凭弧光灯照射时间多长,验电器指针纹丝不动,学生们又进入了深思,光照射到金属上,可以发射出光电子,但同样的光照射到不同的金属上,有的金属为什么又不能呢?种种疑惑把课堂教学引入了高潮,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层层探究,思维的火花则在每个学生心中闪烁,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2 以奇激趣
可以说,好奇心人皆有之,而学生的好奇心更甚。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些奇特现象极易引起人内在的认知冲突,促使人们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热情。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在物理教学中,适时引入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他们去进行进一步探究。如学习重力与重心一节时,不是简单的按照课本所设计的演示进行,而是设计从学生的勤俭治学角落里,拿出两个矿泉水瓶、三条木条;把两个矿泉水瓶圆锥部分剪下,进行对接,把三根木条按如图2所示图放置,把对接好的梭形放在两木条上,梭子形就沿两木条向上滚动。问:奇怪,物体怎么能从低处自动的往上滚动?把两木条平行放置,发现梭子形又向下滚动了。这奇特的现象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欲试去揭开向上滚动的秘密。
3 以猜激趣
“猜想与假设”是开发自然科学研究能力的一把金钥匙。学生对于崭新新接触的物理原理,老师通过恰当设置物理现象观察与物理问题思考,会激发学生潜在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情境猜想与假设。此时老师能恰如其分把握时机,适时启发,能有效再次激发学生探知欲望、验证猜想动力。老师提供平台以便让学生亲自体验,增强学生产生物理兴趣与探究新知识欲望。如在研究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规律时,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同学间相互交流,提出物理问题假设。老师诱导学生针对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对问题假设进行进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时,若猜想匹配时,表现异常兴奋,不太匹配时,老师特别关注、引导。通过实验探究达到对学生学习兴趣与良好物理思维品质培养。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重视猜想能力培养,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力。
4 以悟激趣
在教学中能从生活中的这些物理应用的现象中,通过直观现象让学生的认知上产生冲突,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对物理现象的剖析、讨论、探究,从而顿悟。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好物理的使命感。如我在上“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节时,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富有“火炉”之称的寿宁斜滩,2014年6月的一个周六,当时高中部周末有上课,一位老师的的家属,孩子在午休,天气特别炎热,为了能给孩子凉爽些,就把放在房间中的电冰箱打开同时把窗户、门都关得严实,自己就去活动了。等到那位老师上课结束回到家里时,打开门,房间里一股热气迎面冲来,一看孩子已中暑。让学生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在行为习惯与物理原理的认知上形成冲突,学生从中深刻认识到认真学习物理的必要性,这种生活的必要就转化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在探讨过程中,从内心萌发知识对生活的指导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5 以实验激趣
积极开展以生活自制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实施从生活中挖掘、提炼物理现象,自制出能反映物理现象的“生活型物理实验”,利用“生活型物理实验”进行物理实验探究,通过“生活型物理实验”器材自制,不仅提高学习物理兴趣,而且有助于物理原理的理解。因此在这样的物理教学过程能够为学生充分发挥实验能动性提供更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能使学生受到从形象跨越到逻辑思维的训练,实现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相互统一。例如在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什么有关的问题时,不是简单通过演示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在帮助学生弄清如何自制感应线圈,在自制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感应线圈的绕向及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且所学知识也印象深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结合物理有关内容补充教材中缺乏的、但又是生活中常见实用的、学生感兴趣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如灯丝为何常在开灯时烧断?从录音机里听自己的声音为啥觉得不象?怎样判别西瓜的生熟、碗的好坏?如何使软弱的纸条变得坚强,以承受住外压力?等等。这些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亲近感,激发学生学物理的主动性,且能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对有关实验进行小改革、小设计等,也都能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受到锻炼。
6 以情激趣
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一位物理教师的良好行为,要体现针对学生学习物理问题的耐心上。物理教师的工作是解决能力不同的学生学习物理上的问题,其中除了物理教学外,还有学生学习物理心理上的问题。因此“教育科学法于物理教学中”是物理老师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面对良好物理教学的工作是辛苦的,对待形形色色的学习物理心理问题,特别是现在班级学生数大到70人的现状中,学生多了,要求不同,指导学习就要多种多样,这就要求从事教育的老师都要用一颗热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分析,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差生”,学习物理的毅力和耐心都较差,听课时的心情也常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觉得学习无聊。因此,在课堂上除了多给他们参与活动和发言的机会外,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哪怕再浅显也应耐心回答,并予以支持和表扬,这样对消除他们心头的恐惧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从而也为我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保证。
总之,物理学习,兴趣为先。学生物理技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物理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物理素养。所以,作为物理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关键词:以疑激趣;以奇激趣;以猜激趣;以悟激趣;以实验激趣;以情激趣
引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程正适应学生的这种需求,强调了学生对物理兴趣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打开学生智能大门的金钥匙,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有裨益。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物理兴趣平台,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学习的欲望,自觉、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从而在愉快和自信中获得新知,不正是新一轮课改所期待的吗?
1 以疑激趣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先“质疑”再从学生已有物理情境的认知中提炼相关知识,通过启发性的物理问题,把已有认知与新的物理情境架起桥梁。从而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光电效应》的学习时,笔者采用了实验置疑的方法,装置如图1所示,在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的洁净锌板与弧光灯之间,插一金属网,当弧光灯刚一通电,学生发现验电器指针立即张开,且用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核知,锌板带正电。缘何如此,各抒己见,认为空气电离、锌板吸电、锌板放电……。装置不变,只把锌板改成铜板,任凭弧光灯照射时间多长,验电器指针纹丝不动,学生们又进入了深思,光照射到金属上,可以发射出光电子,但同样的光照射到不同的金属上,有的金属为什么又不能呢?种种疑惑把课堂教学引入了高潮,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层层探究,思维的火花则在每个学生心中闪烁,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2 以奇激趣
可以说,好奇心人皆有之,而学生的好奇心更甚。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些奇特现象极易引起人内在的认知冲突,促使人们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热情。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在物理教学中,适时引入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他们去进行进一步探究。如学习重力与重心一节时,不是简单的按照课本所设计的演示进行,而是设计从学生的勤俭治学角落里,拿出两个矿泉水瓶、三条木条;把两个矿泉水瓶圆锥部分剪下,进行对接,把三根木条按如图2所示图放置,把对接好的梭形放在两木条上,梭子形就沿两木条向上滚动。问:奇怪,物体怎么能从低处自动的往上滚动?把两木条平行放置,发现梭子形又向下滚动了。这奇特的现象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欲试去揭开向上滚动的秘密。
3 以猜激趣
“猜想与假设”是开发自然科学研究能力的一把金钥匙。学生对于崭新新接触的物理原理,老师通过恰当设置物理现象观察与物理问题思考,会激发学生潜在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情境猜想与假设。此时老师能恰如其分把握时机,适时启发,能有效再次激发学生探知欲望、验证猜想动力。老师提供平台以便让学生亲自体验,增强学生产生物理兴趣与探究新知识欲望。如在研究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规律时,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同学间相互交流,提出物理问题假设。老师诱导学生针对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对问题假设进行进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时,若猜想匹配时,表现异常兴奋,不太匹配时,老师特别关注、引导。通过实验探究达到对学生学习兴趣与良好物理思维品质培养。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重视猜想能力培养,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力。
4 以悟激趣
在教学中能从生活中的这些物理应用的现象中,通过直观现象让学生的认知上产生冲突,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对物理现象的剖析、讨论、探究,从而顿悟。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好物理的使命感。如我在上“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节时,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富有“火炉”之称的寿宁斜滩,2014年6月的一个周六,当时高中部周末有上课,一位老师的的家属,孩子在午休,天气特别炎热,为了能给孩子凉爽些,就把放在房间中的电冰箱打开同时把窗户、门都关得严实,自己就去活动了。等到那位老师上课结束回到家里时,打开门,房间里一股热气迎面冲来,一看孩子已中暑。让学生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在行为习惯与物理原理的认知上形成冲突,学生从中深刻认识到认真学习物理的必要性,这种生活的必要就转化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在探讨过程中,从内心萌发知识对生活的指导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5 以实验激趣
积极开展以生活自制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实施从生活中挖掘、提炼物理现象,自制出能反映物理现象的“生活型物理实验”,利用“生活型物理实验”进行物理实验探究,通过“生活型物理实验”器材自制,不仅提高学习物理兴趣,而且有助于物理原理的理解。因此在这样的物理教学过程能够为学生充分发挥实验能动性提供更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能使学生受到从形象跨越到逻辑思维的训练,实现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相互统一。例如在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什么有关的问题时,不是简单通过演示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在帮助学生弄清如何自制感应线圈,在自制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感应线圈的绕向及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且所学知识也印象深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结合物理有关内容补充教材中缺乏的、但又是生活中常见实用的、学生感兴趣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如灯丝为何常在开灯时烧断?从录音机里听自己的声音为啥觉得不象?怎样判别西瓜的生熟、碗的好坏?如何使软弱的纸条变得坚强,以承受住外压力?等等。这些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亲近感,激发学生学物理的主动性,且能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对有关实验进行小改革、小设计等,也都能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受到锻炼。
6 以情激趣
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一位物理教师的良好行为,要体现针对学生学习物理问题的耐心上。物理教师的工作是解决能力不同的学生学习物理上的问题,其中除了物理教学外,还有学生学习物理心理上的问题。因此“教育科学法于物理教学中”是物理老师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面对良好物理教学的工作是辛苦的,对待形形色色的学习物理心理问题,特别是现在班级学生数大到70人的现状中,学生多了,要求不同,指导学习就要多种多样,这就要求从事教育的老师都要用一颗热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分析,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差生”,学习物理的毅力和耐心都较差,听课时的心情也常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觉得学习无聊。因此,在课堂上除了多给他们参与活动和发言的机会外,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哪怕再浅显也应耐心回答,并予以支持和表扬,这样对消除他们心头的恐惧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从而也为我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保证。
总之,物理学习,兴趣为先。学生物理技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物理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物理素养。所以,作为物理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