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由初中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此时的心理问题出现得特别多而频繁。这一阶段学校和家长若不能及时引导和疏导,这些心理问题将直接影响他们高中三年的学习和今后人生的发展,所以帮助他们做好心理适应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先是分析高一新生出现的诸多心理不适应,然后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入手,为新生迅速适应高中生活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
〔关键词〕心理适应;干预策略;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2-0059-03
高一新学期,学生们升入高中,面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知识,他们的心理会有怎样的波动和变化,该如何适应和调整呢?通常大家会认为,这对已经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来说,“新学期、新环境、新起点”是一个积极的开端,但从自己的工作实践来看,未必。笔者通过近三年对高一新生进行SCL-90的测试,发现每一届学生的心理异常率竟高达30%左右(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梦麟中学16级新生的异常率是27.3%、17级30.6%、18级30.4%),学生普遍出现了许多心理不适应现象。
一、高一新生不适应的表现
(一)集体生活不适应
每一个学生都由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他们远离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过寄宿生活,而此时新的社会关系还没有建立,所以难免会惶恐,会无所适从,缺乏归属感。
(二)教学方法的不适应
进入新的学校,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与自己初中的老师相比肯定感觉陌生。按照先入为主的心理特点,总觉得他们不如自己初中欣赏的老师,或者是与自己心目中高中老师的教学水平有差距。因而会有失落感,担心该门科目会学不好,有的甚至抗拒这位老师,一味挑刺,忽视了认真听课和自学,落下了学习任务。
(三)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进入高中,学习任务明显加重,初中时的科学、社会分别拆分为高中的理化生和政史地,不但内容增加,难度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快,从高一下半学期开始要不断地进行学考和选考,不像初三那样反复复习和练习;学习方法也发生很大变化,由教师的“教会”变成“教学”,学生的“学会”变成“会学”。学生的角色由被动变为主动,更加强调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思考、课后的复习和巩固,更加注重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如果仍然按照初中时的老方法来学习,势必事倍功半。特别是对于那些通过减少文娱活动,占用课间休息时间甚至是吃饭、睡觉时间来延长学习,增强学习强度的学生来说,打击更大,他们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智商,他们会困惑和迷茫。
(四)自我认识上的不适应
一部分学生反映,“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我还没反应,别人已经回答出来了,感觉自己好笨,好迟钝;新生们作自我介绍的时候,别人的特长好多哦,而自己什么都不会,自己样样都不如别人。”其实,能进入普高特别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已经是很厉害了,产生这样偏激的想法是没能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没能正确地认识理想和现实,导致自我认识有偏差。
还有一部分学生心理定位失衡,产生学业焦虑。经过中考的筛选,能够进入重点高中者都是初中时的佼佼者,是老师们关注的对象也是同学们羡慕的目标。然而到了高中,强强相遇,他们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老师们关注的目光不再专一、持久地停留在他们身上,自己在同学中不再显得优秀。有些甚至会成为班级的中下层,难免会产生心理失衡,出现学习焦虑,对自己产生怀疑,对自己失去信心。特别是成绩一般而上进心特别强的学生,这种落差感更强烈。如果长期在这种焦虑中徘徊,必然会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学习效率低下,成绩更加不理想,心理更加焦虑,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五)生活上的不适应
初中时一般是走读,生活自理能力差,日常生活基本是由父母代劳,几乎没什么独立生活能力。进入高中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学生一下子离开父母,不但不能每天见到父母,寄宿生活中的种种琐事还需要他们去一一克服,无处求援。这使他们常常为无法完成一件极其普通的小事而垂头丧气,懊恼万分,何况此时他们还面临着心理断乳期,难免会有诸多的不适应。
(六)个人抉择上的不适应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新生们习惯了父母为自己作各种选择、安排和决定。现在浙江的新高考改革,在高一就让他们作生涯规划,学生要选课、要选班,而时他们对不少科目才刚刚接触,不知道自己是否擅长,所以会茫然、无从选择、不适应。
(七)体相认同感上的不适应
高中生对自己体相的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而女生的满意度明显低于男生,他们对自己身体的高矮、体态的胖瘦,体貌的美丑等认同上有缺陷,追求完美主义,与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出入,从而自卑,不适应。
新学期带给新生们的这些不适应,导致个别学生出现适应障碍。面对高一新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学校与家长应积极配合,对孩子进行心理引导,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二、应对策略
(一)家庭干预
1.给孩子进行“心理接种”
家长可在开学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让孩子对即将到来的新环境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让他们知道高中是走向独立、走向社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要充分利用這一阶段让自己健康、顺利地成长。
2.带领孩子“实地考察”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从熟悉的初中校园到高中,最大的不同点是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全宿制高中来说,学生要从舒适的家庭生活转变到一个人独立生活。父母在孩子入学前最好带孩子到就读学校的宿舍实地勘察一下,熟悉生活环境,必要的生活技巧和常识要在家里事先培养,以免到学校后手忙脚乱。可以带孩子去熟悉未来的教室、食堂、小卖部、充卡点、热水点、回家的公交站点,等等。总之要在开学前做好充分的生活准备。 3.帮助孩子尽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暑假里,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家务能力,特别是那些在住校生活中必备的生活能力,诸如洗衣服、打扫卫生,叠被子、勤洗晒等,要养成起床叠被子、勤换内衣、勤刷牙、勤洗澡,注意个人卫生的习惯;早睡早起,不睡懒觉。
4.分享孩子的感受和体验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在校的每分每秒都会给他们带来各种新体验,这些积极的或消极的经历将影响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父母要多和孩子分享和沟通,不要总是盯着学习和成绩,多关心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孩子进入高中后,不能一“放”了之,应该经常挤时间到学校看看,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心理状态。多和老师沟通,配合老师解决问题。不要以为孩子在校寄宿就万事大吉,不要等到孩子三年高中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是谁,甚至不知道孩子在哪个班级。
5.尊重孩子的选考选择
进入高一,孩子马上要面临选课的问题,父母对子女的选课不要强制、包办。你的责任是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把你知道的信息及你的社会经验告诉孩子,供孩子参考。至于孩子听不听,听多少,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千万不要不顾孩子的意愿和感受把你自己未了的心愿和理想强压在孩子身上。这样只会激化亲子矛盾,影响孩子将来工作和生活的幸福。
6.鼓励、培养孩子善于交往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品格,引导孩子积极地与人交往,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倾诉自己的烦恼,并通过与同伴、师长的沟通解决困惑。尤其是孩子与同学发生冲突,产生退缩、报复行为的时候,家长更应该及时干预和引导。家长要特别关照孩子处理好与同学、与室友的关系,现代社会情商对个人的成功起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学校干预
1.引导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的住校环境
学生处可以在军训的时候进行住校生活的辅导和培训,请在校的学哥学姐介绍住校生活心得,住校生活小窍门等。在军训期间还可以开展诸如叠被子、洗衣服比赛,让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适应高中的独立生活。
2.引导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学校教务处在军训期间向新生介绍高中将要学习的科目及考试安排。考试安排包括选考和学考的时间,分班的时间表,让新生事先有所准备。还要介绍高中的学习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注意劳逸结合,制定学习计划等等,同样也可以请在校的学长们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选课方法,带领新生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的挑战。
3.引导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春天,更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自己人生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引导学生按照课堂规律形成系统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和错题整理;及时总结和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等;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初中时,大部分学生是在老师的督促检查下学习的,没有自学习惯。而进入高中,老师对学生的个别检查督促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学法指导,再加上高中课程的知识性、理论性、抽象性强,这一切都需要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才能适应。还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养成提问的习惯,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要具备创造力、想象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是磨炼学生坚强意志和良好品格的过程,学校要从新生进来的第一天抓起。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学生心情愉快、情绪稳定是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生涯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心理老师)要通过积极的语言、科学的引导表达对学生的关注、尊重、理解和信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笑容、老师的关怀和老师的爱。学校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文艺、体育、科技、手工制作、书法、美术等活动,使大多数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保持愉快、积极、自信的情绪,又让师生、生生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相互认识,互相欣赏,促进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建立。
5.心理老师结合新生的实际开展必要的心理测试和活动
对高一新生可以先进行SCL—90的测试,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疏导;还可以进行“房树人”的投射测验,这种测试不易让学生设防,但检出率很高,可以帮助老师发现那些暂时出现适应不良的学生,以便及时干预;还可以进行人际关系测试、学习方法测试,为他们的学习和人际交往提供有效建议。结合高一的高考选课,可以进行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和气质测试,为他们的选课提供心理学依据。还可通过广播讲座,宣传心理知识,帮助他们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通过心理课的形式让他们认识自己、认识职业、认识专业、认识社会;还可以发动全班同学,分成九个组,每个组认领高考九个科目中的一门,从该学科角度去探索相应专业和相应知名大学,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和分享,使学生把大学、专业和高中的课程联系起来,明确奋斗目标,及时努力;还可以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书大赛,让他们为自己设计生涯规划,从而作出生涯决策和生涯管理。
6.开展职业生涯专题活动
学校可邀请知名校友以座谈会的方式分享自己从高中开始的成长轨迹,以自己的人生感悟激励同学们着眼当下,脚踏实地,把理想和學习结合起来,做好自己能做的每件事,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可以利用家长的资源开展职业交流;也可以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让学生深入父母单位进行一日职业体验或生涯人物访谈。
高一新生的心理可塑性强,学校和家长要从入学一开始就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排除引起他们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去迎接人生更大的挑战!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梦麟中学,宁波,315400)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
〔关键词〕心理适应;干预策略;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2-0059-03
高一新学期,学生们升入高中,面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知识,他们的心理会有怎样的波动和变化,该如何适应和调整呢?通常大家会认为,这对已经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来说,“新学期、新环境、新起点”是一个积极的开端,但从自己的工作实践来看,未必。笔者通过近三年对高一新生进行SCL-90的测试,发现每一届学生的心理异常率竟高达30%左右(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梦麟中学16级新生的异常率是27.3%、17级30.6%、18级30.4%),学生普遍出现了许多心理不适应现象。
一、高一新生不适应的表现
(一)集体生活不适应
每一个学生都由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他们远离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过寄宿生活,而此时新的社会关系还没有建立,所以难免会惶恐,会无所适从,缺乏归属感。
(二)教学方法的不适应
进入新的学校,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与自己初中的老师相比肯定感觉陌生。按照先入为主的心理特点,总觉得他们不如自己初中欣赏的老师,或者是与自己心目中高中老师的教学水平有差距。因而会有失落感,担心该门科目会学不好,有的甚至抗拒这位老师,一味挑刺,忽视了认真听课和自学,落下了学习任务。
(三)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进入高中,学习任务明显加重,初中时的科学、社会分别拆分为高中的理化生和政史地,不但内容增加,难度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快,从高一下半学期开始要不断地进行学考和选考,不像初三那样反复复习和练习;学习方法也发生很大变化,由教师的“教会”变成“教学”,学生的“学会”变成“会学”。学生的角色由被动变为主动,更加强调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思考、课后的复习和巩固,更加注重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如果仍然按照初中时的老方法来学习,势必事倍功半。特别是对于那些通过减少文娱活动,占用课间休息时间甚至是吃饭、睡觉时间来延长学习,增强学习强度的学生来说,打击更大,他们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智商,他们会困惑和迷茫。
(四)自我认识上的不适应
一部分学生反映,“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我还没反应,别人已经回答出来了,感觉自己好笨,好迟钝;新生们作自我介绍的时候,别人的特长好多哦,而自己什么都不会,自己样样都不如别人。”其实,能进入普高特别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已经是很厉害了,产生这样偏激的想法是没能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没能正确地认识理想和现实,导致自我认识有偏差。
还有一部分学生心理定位失衡,产生学业焦虑。经过中考的筛选,能够进入重点高中者都是初中时的佼佼者,是老师们关注的对象也是同学们羡慕的目标。然而到了高中,强强相遇,他们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老师们关注的目光不再专一、持久地停留在他们身上,自己在同学中不再显得优秀。有些甚至会成为班级的中下层,难免会产生心理失衡,出现学习焦虑,对自己产生怀疑,对自己失去信心。特别是成绩一般而上进心特别强的学生,这种落差感更强烈。如果长期在这种焦虑中徘徊,必然会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学习效率低下,成绩更加不理想,心理更加焦虑,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五)生活上的不适应
初中时一般是走读,生活自理能力差,日常生活基本是由父母代劳,几乎没什么独立生活能力。进入高中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学生一下子离开父母,不但不能每天见到父母,寄宿生活中的种种琐事还需要他们去一一克服,无处求援。这使他们常常为无法完成一件极其普通的小事而垂头丧气,懊恼万分,何况此时他们还面临着心理断乳期,难免会有诸多的不适应。
(六)个人抉择上的不适应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新生们习惯了父母为自己作各种选择、安排和决定。现在浙江的新高考改革,在高一就让他们作生涯规划,学生要选课、要选班,而时他们对不少科目才刚刚接触,不知道自己是否擅长,所以会茫然、无从选择、不适应。
(七)体相认同感上的不适应
高中生对自己体相的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而女生的满意度明显低于男生,他们对自己身体的高矮、体态的胖瘦,体貌的美丑等认同上有缺陷,追求完美主义,与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出入,从而自卑,不适应。
新学期带给新生们的这些不适应,导致个别学生出现适应障碍。面对高一新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学校与家长应积极配合,对孩子进行心理引导,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二、应对策略
(一)家庭干预
1.给孩子进行“心理接种”
家长可在开学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让孩子对即将到来的新环境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让他们知道高中是走向独立、走向社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要充分利用這一阶段让自己健康、顺利地成长。
2.带领孩子“实地考察”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从熟悉的初中校园到高中,最大的不同点是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全宿制高中来说,学生要从舒适的家庭生活转变到一个人独立生活。父母在孩子入学前最好带孩子到就读学校的宿舍实地勘察一下,熟悉生活环境,必要的生活技巧和常识要在家里事先培养,以免到学校后手忙脚乱。可以带孩子去熟悉未来的教室、食堂、小卖部、充卡点、热水点、回家的公交站点,等等。总之要在开学前做好充分的生活准备。 3.帮助孩子尽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暑假里,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家务能力,特别是那些在住校生活中必备的生活能力,诸如洗衣服、打扫卫生,叠被子、勤洗晒等,要养成起床叠被子、勤换内衣、勤刷牙、勤洗澡,注意个人卫生的习惯;早睡早起,不睡懒觉。
4.分享孩子的感受和体验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在校的每分每秒都会给他们带来各种新体验,这些积极的或消极的经历将影响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父母要多和孩子分享和沟通,不要总是盯着学习和成绩,多关心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孩子进入高中后,不能一“放”了之,应该经常挤时间到学校看看,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心理状态。多和老师沟通,配合老师解决问题。不要以为孩子在校寄宿就万事大吉,不要等到孩子三年高中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是谁,甚至不知道孩子在哪个班级。
5.尊重孩子的选考选择
进入高一,孩子马上要面临选课的问题,父母对子女的选课不要强制、包办。你的责任是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把你知道的信息及你的社会经验告诉孩子,供孩子参考。至于孩子听不听,听多少,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千万不要不顾孩子的意愿和感受把你自己未了的心愿和理想强压在孩子身上。这样只会激化亲子矛盾,影响孩子将来工作和生活的幸福。
6.鼓励、培养孩子善于交往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品格,引导孩子积极地与人交往,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倾诉自己的烦恼,并通过与同伴、师长的沟通解决困惑。尤其是孩子与同学发生冲突,产生退缩、报复行为的时候,家长更应该及时干预和引导。家长要特别关照孩子处理好与同学、与室友的关系,现代社会情商对个人的成功起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学校干预
1.引导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的住校环境
学生处可以在军训的时候进行住校生活的辅导和培训,请在校的学哥学姐介绍住校生活心得,住校生活小窍门等。在军训期间还可以开展诸如叠被子、洗衣服比赛,让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适应高中的独立生活。
2.引导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学校教务处在军训期间向新生介绍高中将要学习的科目及考试安排。考试安排包括选考和学考的时间,分班的时间表,让新生事先有所准备。还要介绍高中的学习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注意劳逸结合,制定学习计划等等,同样也可以请在校的学长们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选课方法,带领新生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的挑战。
3.引导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春天,更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自己人生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引导学生按照课堂规律形成系统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和错题整理;及时总结和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等;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初中时,大部分学生是在老师的督促检查下学习的,没有自学习惯。而进入高中,老师对学生的个别检查督促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学法指导,再加上高中课程的知识性、理论性、抽象性强,这一切都需要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才能适应。还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养成提问的习惯,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要具备创造力、想象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是磨炼学生坚强意志和良好品格的过程,学校要从新生进来的第一天抓起。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学生心情愉快、情绪稳定是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生涯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心理老师)要通过积极的语言、科学的引导表达对学生的关注、尊重、理解和信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笑容、老师的关怀和老师的爱。学校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文艺、体育、科技、手工制作、书法、美术等活动,使大多数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保持愉快、积极、自信的情绪,又让师生、生生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相互认识,互相欣赏,促进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建立。
5.心理老师结合新生的实际开展必要的心理测试和活动
对高一新生可以先进行SCL—90的测试,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疏导;还可以进行“房树人”的投射测验,这种测试不易让学生设防,但检出率很高,可以帮助老师发现那些暂时出现适应不良的学生,以便及时干预;还可以进行人际关系测试、学习方法测试,为他们的学习和人际交往提供有效建议。结合高一的高考选课,可以进行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和气质测试,为他们的选课提供心理学依据。还可通过广播讲座,宣传心理知识,帮助他们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通过心理课的形式让他们认识自己、认识职业、认识专业、认识社会;还可以发动全班同学,分成九个组,每个组认领高考九个科目中的一门,从该学科角度去探索相应专业和相应知名大学,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和分享,使学生把大学、专业和高中的课程联系起来,明确奋斗目标,及时努力;还可以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书大赛,让他们为自己设计生涯规划,从而作出生涯决策和生涯管理。
6.开展职业生涯专题活动
学校可邀请知名校友以座谈会的方式分享自己从高中开始的成长轨迹,以自己的人生感悟激励同学们着眼当下,脚踏实地,把理想和學习结合起来,做好自己能做的每件事,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可以利用家长的资源开展职业交流;也可以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让学生深入父母单位进行一日职业体验或生涯人物访谈。
高一新生的心理可塑性强,学校和家长要从入学一开始就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排除引起他们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去迎接人生更大的挑战!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梦麟中学,宁波,315400)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