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尿床也是一种病,怎么办?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99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最后一次尿床是多大么?挨家长揍了么?被小朋友们嘲笑了么? 绝大多数人应该是根本不记得那遥远的尿床岁月,因为很多人在记事的时候都已经不再尿床了,因此,家长真正紧张的肯定不是太小孩子的尿床,而是觉得在不该尿的年纪仍在尿。
  大多数儿童的心智年龄达到5岁之后,就已经具有了白天及夜间的膀胱控制能力。

你的孩子还在尿床吗?


  但也有一部分孩子,5岁之后仍然无法控制排尿。医学上对遗尿的定义为:遗尿指达到膀胱控制能力的年龄后,仍然频繁地自觉或非自觉地把尿排到衣服上或床上。
  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DSM-Ⅳ)的诊断标准,>5岁儿童每周夜间不自主排尿2次及以上,并持续3个月即可诊断为遗尿症。儿童若因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偶发的夜间尿床显然不属病态。


  据统计大约有16%的5岁儿童有遗尿症,但成人则显然没这么多,只有0.5%-2%,在不经治疗的情况下,遗尿症每年约有15%的自发缓解。

遗尿的孩子需要爱


  那么,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5岁了,根据上述标准已可诊断为遗尿症时,到底需不需要治疗呢?这其实取决于遗尿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目前认为,儿童夜遗尿虽不会对患儿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夜间遗尿常常给患儿本身及其家庭带来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儿童夜间遗尿肯定会导致床铺潮湿,通常多数儿童在这种状况下仍不能醒来,想想睡在这样潮湿的尿窝窝里该有多难受?
  由于儿童遗尿给家庭带来的长期负担,更兼并非所有的家长都能理性明智地对待小儿遗尿,导致父母对孩子态度变差……


  国外一项针对遗尿儿童的研究表明,遗尿儿童对自身评价较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保健科的一份调查问卷提示,遗尿儿童较非遗尿儿童常常被人责骂,常常伤害他人,常常生病,无好朋友,不愿帮助他人,学习不用功,认为父母关爱少。
  鉴于以上情况,《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建议:儿童遗尿症一经确诊需尽早进行治疗,临床医师和家长切勿采取“观望”态度。但事实上,目前并没有遗尿症儿童开始治疗的最佳年龄的循证医学证据,《尼尔森(Nelson)儿科学》的观点是患儿在6岁以前应避免积极的治疗。

爸妈才是关键


  医学上,并非所有的治疗行为都应在医院进行,比如关于儿童遗尿症的基础治疗,关键即在父母。最重要的是让父母明白,夜间遗尿并不是孩子的过错,杜绝惩罚性的措施,以免影响孩子的心理。某些夜间遗尿的孩子仅经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调整,症状便可消失。


  比如,鼓励孩子白天正常饮水,但睡前2小时不要饮水,也不要进食含水分较多的食品。养成日间规律排尿(每天4-7次)、睡前排尿的好习惯,不要等到尿憋得不行了再去。当孩子整夜未尿床保持床铺干燥时,可予适当奖励,比如女孩可奖励一朵小红花、男孩奖励一个五角星。

重男轻女的遗尿症


  说到这里,不妨多说一句遗尿症在性别方面的“重男轻女”。
  在所有的年龄组,男孩都比女孩遗尿症的患病率要高,根据《尼尔森儿科学》的一组数据,5岁时男孩患病率是7%而女孩是3%,到了10岁,这两组数据则分别为3%和2%,到是18岁男孩仍有1%的患病率,而女孩则极其罕见。
  罗永浩曾执导过一部电影叫《小马》,其中的男主角其实就是个遗尿症的患者。某些孩子仅经生活方式的调整,夜遗尿症状便可消失。但更复杂的情况,还得求助于医生。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极个别患儿对目前已知的所有治疗措施都没反应,他们将带着这个问题度过青春期直到成年(约1%),就像电影《小马》中的男主角那样。
  真的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就必须面对现实,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些病是无论如何也治不好的,相比一些凶险的情况,尿床毕竟还不算大问题,电影里的男主最后不也抱得美人归了么?
  病急乱投医的心态万万要不得(有些家长的心态是难以接受一个不完美的孩子),那些充斥于各种媒体的医疗广告,可能会让你非常心动,但你一定要保持冷静,那些夸大的承诺和保证目的只有一个——骗钱而已。
  特别提醒,本文中提及的遗尿指的是单症状性夜遗尿,这是排尿功能障碍中最为常见也是研究的最清楚的一类,有一些患儿白天也尿裤子,甚至还伴有一系列异常症状的(如尿急、尿失禁、排尿延迟等),通常比正文中提及的情况要复杂一些,必须求助于专业医疗机构。
  来源:丁香医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