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兴趣浅谈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27896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课,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更觉难学。物理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积极思维和不断创造,推动智力潜能的充分发挥。
  【关键词】物理化学 课程 学习兴趣 教学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4-0-01
  
  物理化学是我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因为物理化学课程需要综合应用物理学、高等数学及化学的知识,使用的又是定量语言,公式较多,概念抽象,逻辑性强,内在联系复杂。所以历来是一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认为,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积极性,是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关键。物理化学课程的兴趣教学可体现于多个教学环节,本文着重介绍我们在物理化学教学中,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几个方面。
  
  1 突出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性
  在物理化学发展史上,物理化学的每个概念和公式的出现,都是在那个时代为解决一定的问题而提出的,都是为解决当时社会生产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结合世界物理化学发展史和中国物理化学发展史,介绍物理化学家们的科学贡献与科技发展和工业进步的关系,突出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
  例如我们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结合物理化学课程内容,向学生介绍被誉为现代化学工业基础理论的创立者——J·W·吉布斯。正是他将热力学理论与数学方法完美的结合,建立了同时代人难以破译的相平衡理论——“相律”,从而极大地简化了制冷、冶炼、燃烧、能源工程、合成化学品、陶瓷、玻璃和肥料等一大批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并使之成本下降和批量生产得以实现,从此化学工业才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工业。以此为例来说明,物理化学的许多重要进展与理论建树,除促进了物理化学学科乃至整个化学学科的繁荣发展之外,常常也是科技发展和工业进步的里程碑。我们在物理化学教学中,以许多类似的例子来突出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
  
  2 突出物理化学课程的应用性
  物理化学理论性强,但它的应用性也很强。物理化学教材限于篇幅,主要阐述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数学推导等方面的内容,应用方面讲得比较少。我们在物理化学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化学对生产和生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感觉到物理化学不是距离自己遥远的一门理论学科,突出物理化学课程的应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
  例如我们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结合物理化学课程内容,向学生介绍电化学、光化学正在敲开新的“干净”能源大门;又如在表面化学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碳催化剂,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煤——电石——化工产品的工艺路线,而且在石油资源短缺时预示出新的化工原料资源的存在。又如向学生介绍在物理化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开发出来的新型表面活性剂进入到了石油开采、食品、油漆、润滑、去污等各工业部门和国防建设之中, 尤其建立在表面化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石油三级开采一经实行, 我国目前大部分不能开采的石油都将被采出。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和查询各种物理化学应用的信息资料,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
  
  3 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在物理化学课程中,通过设问、提问、讨论、评价、归纳等环节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讨论式教学。例如在胶体化学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豆浆遇到一点卤水(主要含有MgCl2)就会变成豆腐呢? 然后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豆浆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而蛋白质分子是高分子,它通过离解或吸附,表面常带有负电荷并在表面有水膜生成,这种蛋白质溶液具有胶体的性质。在豆浆中加进卤水后,由于离子与水的结合作用,蛋白质颗粒的水膜首先遭到破坏,然后Mg2 +中和蛋白质的电性,进而发生蛋白质分子大团聚的过程,这就形成了豆腐。这样的问题讨论既要利用物理化学课程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又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也可多从逆向进行提问,例如在电化学教学中,有关铁的生锈是这样描述的:“钢铁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如果我们反向提问“钢铁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结果会生锈吗?”“将钢铁浸入水中,结果又如何呢?”。这样的逆向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通过讨论式教学,在问题的不断提出、不断讨论和不断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好物理化学的信心。
  
  4 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声、文、图、像并茂,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能有效克服传统教学单调乏味的不足,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相平衡一章时,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认识比较少,接受起来困难。我们在讲授用步冷曲线法绘制相图的教学中,先向学生展示实验仪器的图片,结合动画讲解绘制步冷曲线的实际方法,让学生对步冷曲线的测定有感性认识。然后以Sn—Pb合金系统为例,采用动画形式展示纯Sn、纯Pb及不同组成的合金在高温熔融状态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绘成步冷曲线,在曲线的每一阶段均展示系统的相态和分析自由度情况。最后将不同组成的步冷曲线上各个特征温度标注在T—X图上,连接起来即构成了固--液二组分体系相图。这一思路虽然仍是教材上的,但通过比书本和黑板更直观更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表达出来,学生更容易将各种知识联系起来,建立自己的认识,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利用计算机软件演示一些模型和模拟实验时的效果也非常好。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节省教师大量板书和绘图时间,加快知识点的讲授速度,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通过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兴趣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心理,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积极思维和不断创造,推动智力潜能的充分发挥,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由此可见, 兴趣要培育, 而教师负有重大的责任, 其作用不可低估。
  
  参考文献
  [1] 周鲁,物理化学教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6.
  [2] 杨石先,柳大纲.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3] 舒华.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创设艺术.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3.
  [4] 刘维桥,朱雯,陈旭红等.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3:77-80.
其他文献
汉魏六朝的书论中,以人格比兴书法的手法对后代的书法评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苏珊.朗格的符号美学视角的“生命形式”等理论解释分析了这种手法产生的原因、背景。 In
有一次,一个印度人看到一只蝎子掉进水中团团打转,他伸出手想把它捉上岸来.可就在手指刚能够到蝎子的时候,蝎子猛地蜇了他一下.但是,他还是想救那只蝎子.于是,他再次伸出手去
公平与效率是一对关系到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范畴,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把握及处理的好坏,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从理论界对两者的研究看,哲学侧重公平,而经济学则
2012年8月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起诉范围、启动主体,为进一步探索实践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对于启动主体的宽泛化规定在司法
在一个节目中,有一档属于“恶作剧”。最初遭到戏弄的,都是请来充作嘉宾的成年人。后来,为了给观众以新的刺激,编导们居然开始把小孩当作恶作剧的主角。  例如,在有一期节目中,他们选择了一些四、五岁的小男孩和小女孩,预先设计好在一个雨天,让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一把雨伞,然后老师借故离开一会儿,吩咐孩子等在门口,并且再三叮嘱不要与陌生人搭话,不要把雨伞给别人。  老师刚刚离开,便有装扮成普通过路人的节目主持人
摘要:在新课改席卷教育界的当下,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们知识和身心双重成长,是教师也是家长不变的期望。音乐课程的特性能够让学生们在“美”的享受中提升涵养,熏陶气质,因此,高校要注重挖掘音樂课程潜在的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化作用,将教育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们最熟悉的角度打开学生们学习的大门,充分发挥“生活即教育”对高校音乐教学的作用,改变学生们认为音乐艺术距离
“浪漫”作为一种情感与艺术精神存在于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中,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这一概念主要用来描述1830年至1850年这20年间的文学创作,以及1830年至1900年期间的音乐创
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妻子跳河自杀,作为丈夫的李方平却头也不回地走了.为此,司法机关以这种不作为方式涉嫌故意杀人罪为由对李方平分别以刑事拘留和提起讼诉.本文认为,对这种“
一个世纪之前,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巨大改变.社会经济历经繁荣后凋敝,战争随即拉开序幕.与此几乎同步地,艺术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艺术的各个流派应运而生.现代艺术不
作为挪威文学界的代表作家,作为社会问题剧的集大成者,易卜生立足社会生活,深入挪威家庭,通过社会问题剧有效反映了家庭、婚姻晕政治的关系。特别是以《玩偶之家》为代表的作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