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到阿汤哥亲身上阵那天,剧组固然紧张,空客飞行小组也很慎重,派出的是其军事组首席试飞员Ed Strongman先生。不过,对现场其他人而言,目睹这一前所未有的特技,还是有些惊心动魄。比如下面这位女士,一幅“简直难以直视”的表情;身旁地勤组的同志们,同样也是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图中是从安装在机翼尾端的辅助摄像头拍到的画面,分别是飞机起飞和在空中飞行时的情景。图中清晰可见包裹在白色稳定罩中的摄影机,以及正在做挣扎表演的阿汤哥。如何?不管你是跪服、还是恐高,都有些脚软吧?
就连在脑海中预演过无数遍该场景的导演克里斯多夫·麦考利,在一门之隔的机舱内监视器上,看到阿汤哥悬空的即时画面时,还是不敢置信地合不拢嘴。 作为当事人的阿汤,事后也坦言,这一特技,乃其平生最胆大妄为的一次,可在现场,他的表现是无可挑剔的,比如上图中随飞机落地后,他的身姿神情,还是一如既往的潇洒。此前有媒体报道,阿汤哥为这特技,不止扒了一次飞机,而是力求完美地八上八下,共拍了八次。不过,根据本片摄影指导Robert Elswit透露,空客A400M每起飞降落一次,消耗都不少,而且每次的準备工作都异常复杂,所以,实拍时应该只起飞了两、三次左右,大多数时候是在跑道滑行,估计影片宣传组连那些场次都算上了。
在挂机飞行过程中,阿汤哥最担心的,其实是眼睛。因为挂在机舱外的他,不仅要做肢体表演,还得瞪大眼睛说台词。在那样的风速下,没有防护是不行滴。所以,剧组为阿汤哥佩戴了特制的隐形眼镜,下面就是拍摄完毕后,工作人员为阿汤取眼镜的场景。事后,阿汤哥还不忘礼貌地说声谢谢。正所谓颜值高人胆大,多金有风度……不管你对阿汤哥的私生活如何评价,作为早已功成名就的演员,还能如此拼命,放眼全世界,恐怕也只有十年前的成龙可与之匹敌了。
好在物理特效组最终解决了水泡问题,而清晰度的问题,还得由摄影机本身来解决。剧组用上了阿莱刚开发完毕的Alexa 65数字摄影机,新型感光芯片效果等同于65毫米胶片。用这样的利器拍摄的画面,即使后期需要重新调整阿汤哥位置,或者需要放大面部表情,都依然能获得高清画面。
因为是新产品,阿莱甚至还没来得及为Alexa 65搭配水下拍摄套件,剧组只得与摄影周边器材商HydroFlex合作,自己研发摄影机防水罩及配套的水下拍摄组件。阿莱提供了Alexa 65的详细CAD设计参数,HydroFlex据此设计并用3D打印设备造出了防水套件。
实际拍摄时,剧组在水下造了两个环形导轨,一个用于承载Alexa 65的导轨车,延伸机位运动幅度;另一个则用于捆绑阿汤哥,好带动他做出被激流冲得迅速漂走的效果。拍摄用的40英尺深水池,四壁都是绿幕,后期再用电脑特效换上真实场景。正片中我们看到的所有激流与水泡,也是特效工作室Double Negative,在不影响表演的前提下,用数字特效合成的。
正片中此段效果很不错,未必让你肾上腺素加速分泌,但至少会让大多数观众感到紧张,忍不住同阿汤哥一起屏住呼吸。
按照原本设计,这一特技会全程实拍。如果是那样,阿汤哥和西蒙二人,应该就不会真的坐在车里了,毕竟直接承受撞击的伤害是逃不掉的,不像“扒飞机”那般仅是潜在风险。物理特效组在英国片场,做试验实拍过这个特技,前半段空中飞行的镜头还不错,就是落地摔得不“完美”。最后,这个宝马车“屁股向后、平沙落雁”的动作,是由三组镜头合成的:特技组实拍的空飞片段,阿汤哥与西蒙坐在模型车内的绿幕镜头,以及完全电脑特效生成的落地翻滚镜头。
时速100英里的公路机车追逐
宝马车摔残了,正当观众以为可以暂时歇口气时,只见阿汤哥一骨碌爬起来,又上演了一段更为高速紧张的摩托车公路追逐。
时速100英里(约160公里/小时)的机车追逐,是怎样一种体验,大银幕上看,更有风驰电掣的感觉。尤其是不少镜头,都拉得离演员非常近,令急速体验更为真切。主张一切亲力亲为的阿汤哥,当仁不让地上车实拍,可见成片画面,与实拍相差无几,没做手脚。除此之外,细心的观众,是否注意到阿汤哥那飘洒的头发?让你想起什么没?回答“洗发水广告”的,拉出去棒打!关注点要到位啊:时速100英里高速狂飙,头盔难道不是最基本的保护措施么?阿汤哥却偏偏没戴。这让人想起一句流行的话:“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连主打明星都拼成这样了,特技替身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直接摔吧,但正片中摩托车滑出、撞到爆炸的镜头,是电脑特效哈。此外,也并非所有敌方摩托车手被撞出局的镜头,都是实拍,毕竟有些动作过于危险,会造成替身演员非死即伤,这些就都以数字替身代替了,但你很难看出来,比如下图这位“撞到正”的倒霉蛋:
因为阿汤哥坚持亲身上阵,高速狂飙,为了保障他的安全,剧组只能从减少实际车流方面做文章:大伙在片中看到的密集车流,四分之三都是数字特效添加上去的。比如上面的那张动图,阿汤哥从油罐车与货柜车中坚的逼仄空间穿过去,就只有右边的油罐车是真的,左边的车流,全部是数字合成的画面,同样难辨真假。
笔者以为,《碟中谍5》中这段摩托车追逐,速度感与《黑客帝国2》中崔妮蒂带制钥人狂奔的场景不相上下,真实感则要高出很多,单单这段就值回票价。如此拼命的阿汤哥,加上片中层出不穷的“黑科技”,让《碟中谍》系列,有了种“羞死邦德、逼残伯恩”的傲娇气势,也不由让人更加期待《碟中谍6》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