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及逼尿肌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的影响

来源 :针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gentha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及逼尿肌组织中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环磷酸腺苷(cAM 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骶上脊髓损伤休克期后逼尿肌反射亢进型膀胱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造模组36只.造模组采用改良胸(T)10脊髓横断法制作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电针治疗组12只.电针治疗组造模后第19天于“次髎”“中极”“三阴交”给予电针干预,2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7 d.干预结束后各组行尿流动力学检测,HE染色法观察膀胱逼尿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逼尿肌PACAP38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逼尿肌PACAP3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PCR法测定PACAP mRNA表达,ELISA法测定逼尿肌cAMP、PKA含量.结果: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最大容量及膀胱顺应性均显著降低(P<0.01),膀胱基础压力和漏尿点压力显著升高(P<0.01);膀胱逼尿肌PACAP38阳性表达、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cAMP、PKA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大鼠膀胱最大容量及膀胱顺应性明显升高(P<0.01);膀胱基础压力和漏尿点压力降低(P<0.05);膀胱逼尿肌PACAP38阳性表达、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cAMP、PK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电针上调膀胱逼尿肌中PACAP38、cAMP、PKA表达,激活PACAP/cAMP/PKA信号通路,从而促进逼尿肌舒张有关.
其他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通常在育龄期起病[1]。近年来,妊娠合并SLE患者生存率有所升高,但与正常妊娠比,其发生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仍处于较高水平。并且,SLE患者妊娠例数呈增加趋势,导致此类患者在围产期母儿发病和死亡的占比逐渐升高。
目的探讨产褥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产褥感染病例,统计微生物学特征、分娩方式、产程情况、妊娠结局等。结果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孕产妇共22159例,产褥感染55例,外院转诊19例;患者平均最高体温为(39.36±0.76)℃,细菌感染导致血流感染率为41.8%(23/55),脓毒血症发生率为7.3%(4/55),脓毒性休克发生率为20.0%(11/55),切除子宫发生率为9.1%(5/55),死亡率为
目的采用经脐单部位两孔腹腔内疝环缝扎术(intracorporeal purse-suturing,IP)和单孔腹腔镜监视下腹膜外内环结扎术(extracorporeal knotting,EK)治疗鞘膜积液患儿,比较术前和术后外周静脉血中的炎症因子的变化,探讨这两种术式对患儿的手术应激以及恢复情况的差异。方法2019年1月至6月,在定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鞘膜积液患儿中,5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IP组和EK组,每组26例。术前、术后3 h、24 h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