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字幕翻译作为沟通影视剧与目标观众的桥梁,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字幕翻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译者主体性便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通过对比美版《甄嬛传》的原字幕以及英文字幕,发现译者在忠实于原字幕的基础上,为了适应目标语文化的意识形态、迎合观众的阅读习惯,适当地运用了意译法、借用法等翻译方法进行翻译。本文将探讨译者主体性是如何在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中得以体现的。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字幕翻译 影视作品
  影视作品是增进中外人民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中国优秀的影视作品“走出去”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一大亮点。其中,《甄嬛传》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装剧,光台词就引用了六十多首中国古典诗歌,不仅如此,该剧还展示了中国历史上独特的社会等级制度、清朝时期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此外,《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透露,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是交给美国专业翻译团队来完成的,并且要求翻译团队的翻译要忠于原著,并在修辞用词上保留艺术韵味。这无疑体现出了中西方文化碰撞之势,因此,该剧的字幕翻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约束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其主要特征是创造性、受动性、目的性和渗透性。中国影视作品在国外的传播效果很大程度上受译者主体性的影响。本文将围绕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来探讨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一、译者主体性的概述
  “二千多年来,中外出现了诸多关于译者的比喻说法,诸如‘舌人’‘媒婆’‘译匠’‘一仆二主’之‘仆人’‘叛逆者’‘戴着镣铐的舞者’‘文化搬用工’‘翻译机器’等等,构成了丰富的译者形象体系。”直到20世纪末,西方出现了“文化转向”,学者们逐渐认识到译者这一角色的重要性,译者主体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自“文化转向”出现以来,关于翻译的研究翻开了新的一页——从以语言学为导向转为以文化为导向。国内外诸多学者开始重视译者的个人思想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操纵学派的代表西奥·赫曼斯认为,“从目标文本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翻译实践都或多或少地暗示着对源语言文本某种程度的操纵。”作为解构主义的代表,雅克·德里达认为,“翻译既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延续”。在他看来,“翻译实际上是为原文本赋予新的生命,一个用另一种语言写成的‘新作’。”功能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克里斯汀·诺德认为:“译者的角色在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中国翻译界的许钧认为:“狭义上的翻译主体是译者,而广义上的翻译主体则包括译者、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王玉樑认为:“主体性是主题的本质特性,是主题在对象性活动中的特性。具体地说,主体性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能动地改造客体、影响客体、控制客体,使客体为主题服务的特性。”而高宁将主体性细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现在接受原著过程中的主体性;二是体现在审美再创作过程中的主体性。”查明建、田雨提到译者的主体性是指“译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可以在翻译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能动性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综上所述,自“文化转向”出现以来,长期以来被忽视的译者,正日益成为翻译研究的新热点。
  二、分析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是由美方专业翻译团队经过美国本土化修改之后最终定型的,可以说,美国翻译团队在该剧的字幕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之下,“美国翻译团队是如何进行取舍的、如何发挥译者主体性的”非常值得探讨。本文将通过一些例子来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中的体现,包括在翻译策略的选择、文化目的,以及理解和阐释上的体现。
  (一)译者主体性在翻译策略上的体现 翻译其实就是译者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中进行协调的过程。作为两种文化的中间人, 译者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文化目的。 译者是翻譯活动的主体,在翻译活动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其文化意识和文化创造性在其翻译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文化因素影响着译者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成熟稳定的文化会促使译者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否则翻译作品就很难被译入语读者接受。
  例1:那就赏夏常在一丈红吧,就算用她的血,为宫里的枫叶积点颜色。
  Then I will award Attendant Xia the Scarlet Red so that we may add some red color to the maples with her blood.
  分析:原文中“一丈红”一词是翻译的难点。“一丈红”是一种中国古代用在后宫中的刑罚,在后宫中用来惩罚犯错的妃嫔宫人。其大致意思是:取两寸厚五尺长的板子责打女犯腰部以下的位置,不计数目打到筋骨皆断,血肉模糊为止,远远看去,鲜红一片。因此,“赐一丈红”就是“赐死”的一种方式。而这种刑罚方式对于外国观众来说就很陌生。在此句台词中,对于“一丈红”这种刑法方式,译者并没有选择意译的翻译方法将其翻译成“赐死”,而是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将其翻译成“the Scarlet Red”,这样的翻译方法忠于原著,让目的语观众了解了这一清朝时期的宫廷刑罚,又符合字幕翻译简洁明了的特点。
  例2:嘉兴知府之女夏如花,撂牌子,赐花。沈眉庄留牌子,赐香囊。
  Xia Ruhua, daughter of the Magistrate of Jiaxing County, is passed over. Bestow the flower. Shen Meizhuang is selected. Bestow the sachet.
  分析:“撂牌子,赐花”以及“留牌子,赐香囊”是清朝时期秀女入宫选秀时的特定用语,如果哪个秀女被选上了,那就是“留牌子,赐香囊”;如果没被选上,那就是“撂牌子,赐花”。如果采用直译的方法,将“赐花”和“赐香囊”翻译出来,虽然忠实了原文,但目的语观众可能会一头雾水,无法理解“赐花”和“赐香囊”所代表的真正意思。在这句台词的翻译中,很明显,译者采用的是意译法,将这两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翻译了出来,将“撂牌子,赐花”翻译成了“淘汰”,将“留牌子,赐香囊”翻译成了“入选”。可以看出,为了让目标语观众能够理解中国宫廷剧台词所表达的意思,译者在此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意译的翻译方法,恰当地传达了中国古代宫廷用语的含义。   例3:华妃年氏,久在宫闱,德行有亏。
  Consort Nian has shown insufficient virtue for a high- ranking concubine.
  分析:中文字幕是由三个短句组成的长句。英语多长句,中文多短句,英文注重形合,汉语注重意合。著名学者连淑能表示:“所谓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译和逻辑关系。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局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因此,为了满足目的语观众的语言表达习惯,译者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合译的翻译方法,将中文短句处理成了英文长句。
  (二)译者主体性在文化目的上的体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手段,而任何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性,因此,译者的任务便是使得外来文化对于目的语观众是可理解的, 缩短语言交流由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距离。但是,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译者通常也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抵制其他外来文化,将文本按照自己的文化目的进行翻译。本文将通过以下例子探讨译者的文化目的在译文中的体现。
  例4:那我的孩子呢?又是被谁克死的?
  Then what of my child? 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my loss?
  分析:五行是华夏民族创造的哲学思想,也是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先民认为,天下万物皆由五类元素组成,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相生相克”是五行学说术语,其意思是五行之间具有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的关系。“克”在中华民俗文化里通常意味着:命硬的人总是使得别人短命。五行学说在中国享有很高的地位,但在美国却鲜有人知,这主要是由于中美两国在文化历史和价值观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美国翻译团队以及目的语观众都可能不相信“克”这种说法。因此,为了取悦目的语观众以及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译者在翻译中刻意忽略了“克”这个字,采用意译的方法,巧妙地将“克”这个字背后的含义翻译了出来。
  例5:刚才内务府公公前来传话,启祥宫丽嫔娘娘,指名让奴才过去伺候。
  The Imperial Household Department just informed me, that Concubine Li of Qixiang Palace has requested for me to serve her.
  分析:“奴才”的社會地位极其卑贱,被主人当作是生产工具、奴仆或者是供人玩狎的玩物,没有人身自由。清朝是典型的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推崇儒家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尤其在皇宫里,尊卑地位更是显露无遗。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宫中的其他人物需要通过称呼自己低人一等的或者卑微的头衔来显示他们对皇帝的服从。“奴才”也是皇宫里的太监、宫女的自称,以显示自己身份上的低贱,以及对于主子的尊重和服从。由于中美两国历史进程的差异,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文化理念较为开放,崇尚“自由平等”。美国的译者和目的语观众在内心深处并不认同低人一等的自称。因此,在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里,美国翻译团队把所有卑微和低劣的自称,如奴婢、奴才等,都翻译成“我”。
  例6:朕看重你,也就是因为你的本性。如果你与她们并无两样,朕也不会如此重视与你的约定。
  I have high esteem for you, simply because of your nature. If you were the same as the other concubines, I would not take my promise to you so seriously.
  分析:《甄嬛传》是一部描述清代宫廷的影视剧,因此不可避免地涉及了很多宫廷里才有地高低贵贱的称呼,比如“朕、臣妾、本王”等具有高地位的称呼,以及一些类似“奴才、奴婢”等地位卑贱的称呼。清代宫廷的后妃制度是在清入关以后坐镇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玄烨确定的。美国的译者和目的语观众不认同高人一等的自称。因此,在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里,美国翻译团队把所有卑微和高贵的自称,都翻译成“我”。
  (三)译者主体性在理解和阐释上的体现 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阐释取决于其双语文化能力,双语文化能力包括译者的双语语言知识和双语化知识。译者在解读原文及再创造译文的过程中两种语言文化结构相互作用,译者在解读与表达过程中对双语语言文化的协调就是译者文化能力的表现,而这种能力的高低对译文具有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译者自身的因素,如价值标准、生活经验、性格以及情感意志,也会影响其对原作的解读。
  例7:嬛嬛一袅楚宫腰, 正是臣女闺名。
  “Huan huan” once described the slim waist of the concubines of the Chu palace。
  分析:在古装剧的字幕翻译中,诗歌的翻译难度极大,因为它要求译者具备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表达能力。这句台词取自南宋著名诗人蔡琨的一首诗,来说明“甄嬛”这个名字的由来。“嬛”和“袅”字在这句诗中描述了女人的轻盈、柔美、纤细,以及婀娜多姿。中国古诗词最大的特点便是委婉的表达以及意境的柔美。然而,译者似乎并没有准确地领悟这两个字的特点,便直接生硬地将其翻译成了消瘦,使得原句中所表达的委婉浪漫消失得无影无踪。
  例8:这样德行的人也配入宫?当真一副空皮囊而已
  How was someone like her selected? There’s not a bit of good in her.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其渊博的知识,温庭筠在创作词时,对古代典籍了然于胸,古代典籍为其任意“驅使”,转化为其词中的妙句隽语。这种不囿于文体的借用,颇可玩味,反映出词这一文体在发展过程中的特色。  关键词:温庭筠词 古代典籍 融通  笔者根据杨景龙《花间集校注》(中华书局2014年版)①注释部分,将温庭筠词话语体系之来源进行了梳理,并统计如下:  文学作品价值的实现,一取决于作品本身独特的情感内涵、叙事艺术等
摘 要: 《梅雨之夕》通常被认为是心理分析小说的经典之作,笔者认为文本中大量的潜意识活动也是观者对可视物的视觉解读行为:先有“看”,后有揣测,再者带动人物的行为。因此,“目光”的作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键词:《梅雨之夕》 凝视 目光  一、 前言  《梅雨之夕》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中,两个本没有交集的男女被偶然地放在了一起,氤氲的暧昧空间里,“我”在虚幻视觉的鬼魅把
1964年,巴金的中篇小说《团圆》被改编成影片《英雄儿女》。2016年,《我的战争》上映,创作方称影片取材自《团圆》。由此,小说《团圆》和两部影片成为有亲缘关系的三个文本,这三个文本身处不同的时代语境,有各自的创作目标,呈现出迥异的艺术风貌,但又构成了意味深长的对话关系。  今天,我们比较这三个文本,并非以概括它们之间的差异为论述目标,而是要在这些差异中考察各自的意识形态编码方式,洞察叙事文本如何
摘 要: “角色”一词最初是戏剧中用来指演员在剧中扮演的角色。角色理论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并决定其社会角色行为。《长生殿》讲述了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之间波折凄美、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李隆基所扮演的是在唐王朝中一个极其特殊而又重要的角色,他在位的四十余年,既经历了唐王朝最后的盛世,又发生了由盛而衰的转变。由于政治斗争、民族矛盾以及李隆基和杨玉环角色失败导致一个朝代的濒临崩溃。本文循着
摘要:蒋德均的《自言自语》于闲碎中见规整,有清晰的逻辑性;诗人写日常生活,但却常中见奇,思维跳跃,想象奇特甚至怪异;用闲言碎语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困惑、蕴含着哲理和对于生活的反思,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诗意和理想追求。  关键词:困惑与思考 梦想与追求 生活与诗意  蒋德均教授的《自言自语》(组诗)收入时东兵、文生(蒋德均)、陈忠村《三人行吟》一书中,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2011年7月出版发行。组诗由《情书》
摘 要: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文坛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其《在切瑟尔海滩上》入围2007年布克奖,并高居畅销书榜单之首。作者凭借劲道十足的写作功力,牢牢把控叙事节奏,慢慢道来一个充满着时代悲剧的男女性爱纠葛。运用经典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关于叙述时况(时序与时长)与叙述语式(话语与视角)的理论,分析构成该作品“慢”艺术的写作策略,以期充分体会作者如何“将作品写慢”和操控读者的叙事判断,从而感悟他谨慎控制
摘 要:作为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与宝琴等人的一时并至,极大观园花攒锦簇之盛。清代《红楼梦》评点关于邢岫烟的讨论,涉及名义、家境、品格、才识、命运等。关于名义,“邢”取“秋官之象”,“岫烟”寓“无心自在”“炉烟结篆”等意。关于家境,“贫贱依人”,为贾府下人瞧不起。关于品格,“儒素自安”“志气高朗”,为凤姐等人爱敬。关于才识,重在知理识人。视宝钗为知己,亦深知妙玉为人、宝玉性情。关于命运,或谓其与薛蝌
摘 要:赐金放还的李白,漫游齐鲁吴越,看似豪情满怀,其实空洞噬心的寂寞重重叠叠垒成了万古愁绪,如何销得掉呢?唯有长醉不醒,“一醉累月轻王侯”;唯有酒,能消解愁绪、放纵自我、逃遁现实。 《将进酒》 是他无可奈何的杯中醉梦!  关键词:《将进酒》 寂寞 杯中醉梦 消解  毫无疑问,李白的《将进酒》 是超迈拔俗、高蹈绝尘的浪漫主义杰作,磅礴的文字和昂扬的情绪汩汩滔滔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灼灼熠熠如旭日朝阳
摘 要: 网络诗歌已成为当代文学的新形态,也为文学教育乃至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提出新命题。这一诗歌形态因为互联网与自媒体技术的融入带来全新的文学效应。一方面丰富了诗歌表现的艺术手段,拓展出新的想象空间、抒情方式;另一方面又在数字信息新技术的催生下以图像、声音、动图等与文字配套的传播方式将传统的平面化阅读体验转化为多感官的立体阅读体验。综合性的融媒体技术创造出更具感官冲击力的诗歌美学效应。这种综合性技
摘 要: “五四” 运动铸就了“学生神话”,而老舍却打破“学生神话”。老舍在其早期长篇小说《赵子曰》中塑造了天台公寓的六位学生形象,其中有冷静睿智的理想学生典范李景纯,有做过不少荒唐事但最终选择“睁开双眼”的学生赵子曰、武端、莫大年等,还有自私谄媚的欧阳天风和消极冷漠的周少濂。 《赵子曰》 中的这些学生是“五四”过后的大时代下学生群像的投影,也是老舍人性观的折射。老舍通过这些看似荒唐的故事,用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