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外交本身,或许可以说它其实就是一种“表演”外交或者“行为艺术”外交。当然,表演得得体与否,艺术高下,要看不同政治家们如何发挥他们的智慧了。
有一种表演,可以称为“领袖战略表演”。作为一种政治行为艺术,它通常出于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中某种情势的考虑和战略、谋略、策略方面的需要。
如1941年,斯大林为抵抗希特勒入侵发表的红场演说,1991年、2003年美国总统布什父子先后为发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作的电视讲话,2007年伊朗核危机中,伊朗方面处于国际社会压力下一次次大规模军演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总统内贾德的强硬“讲话”,以及2008年6月朝鮮方面象征性地“主动”炸毁宁边地区核设施等,大体都属于战略表演的范畴。
“仪式化”的力量
领袖战略表演一般出于这种特定战略考量,常常具有“宏观”性质,运筹的多为战略智慧。由于人类根深蒂固的领导情结和权威意识,在社会变革、重大变故特别是遇到重大灾难或者危机的时候,领袖或政治权威们便成为民众依附的精神力量,他们的“行为艺术”调适着民众的神经,决定着民众的精神状态。它决定了领袖和公共权威们要通过某种“仪式化”动作,来激荡民情,调适民意,聚汇民力,它决定了战略政治表演的客观需求价值。
比如,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说,如果没有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红场阅兵式和气势恢弘的政治演说,就没有后来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但是,红场上那场出色政治表演所激荡的巨大精神力量,怎么评价也不为过。当时,莫斯科已是“敌军围困万千重”。为鼓舞苏联民众斗志,斯大林以刚毅、果敢、镇定的政治形象出现在莫斯科红场的盛大阅兵式上。他向官兵们发表了激昂演说,部队在接受检阅后,直接开赴前线
同样,1940年,当希特勒的铁蹄踏过波兰、丹麦和挪威,直扑英吉利海峡的时候,英伦三岛阴云弥漫,首相张伯伦因绥靖政策失败而引咎辞职。1940年5月10日,65岁的温斯顿·丘吉尔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英国首相,同时兼任第一财政大臣、国防大臣和下院领袖。丘吉尔在下院发表了题为“血水、苦工、泪水与汗水”的著名演说。他铿锵有力而又坚毅的声音,一扫英伦三岛的低靡之气,鼓舞和唤起了人们面对法西斯并战胜他们的勇气和信心。
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当地时间9月11日20:30,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指出“恐怖主义分子的袭击可以震撼我们的建筑,但他们无法动摇我们牢固的国家基础”。布什向美国民众和世界明确表达了决心捍卫国家、与恐怖主义决战的决心,为后来的反恐和由此引发的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定下了基调。
尽管布什这一讲话,更应站在双子塔废墟前,而不应躲在防空洞里发表,但,布什政府的这一声音,抚慰了美国民众的惊恐心理,并凝聚起民众与恐怖主义作斗争的信心。
特定情形中领袖的这种战略表演,本身有着一种“仪式”的意义和“战略”的价值,其政治动员的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是巨大的。现代外交本身,或许可以说就是一种“表演”外交或者“行为艺术”外交。当然,表演得得体与否、艺术高下,要看不同政治家们如何发挥他们的智慧了。
伊战舞台“秀”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充满了政治表演。无论是德法俄三国反对美国发起这场伊拉克战争,还是后来在伊拉克爆炸、袭击不断;布什政府被认为陷入了“伊拉克政治泥沼”,此后,无论是布什访英、“两布”会见,还是后来布什亲驾直升机降落在“林肯”号航空母舰上,在夕阳余辉中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已经结束”、“感恩节”布什突访伊拉克……”都有刻意通过某种政治“行为艺术”,传递特定政治信息的痕迹。
即便是处于挨打一方的萨达姆,也大搞政治表演。先是在开战前,萨达姆和他的新闻部长在媒体前做足了表演,如公开报道“划分四个战区”、任命战区指挥官等。给国际社会的印象是——虽然伊拉克不是美国的军事对手,但战事准备已十分充分,萨达姆指挥若定,甚至一度给人以“诱敌深入”的感觉。在2003年4月9日美军占领巴格达后,阿拉伯地区的各电视台播出了9盘“萨达姆录音带”,这些讲话称驻伊美军已走入“一条死胡同”,号召伊拉克人民加强对占领军的抵抗。这些录音讲话,曾一度影响了伊拉克美军的士气和专业人士对于伊战时局的军事分析。
萨达姆最为精心构筑的一次表演,是在他被捕前不久,在美国高价悬赏他的情况下,突然在2003年11月一个凌晨现身于巴格达北部的一个村庄。在这场现身政治表演中,萨达姆与村民进行交谈,要求村民们参加一场“大战斗”。
媒体报道充满喜剧性:“他看起来身体十分健康……不过从他眼里能看到一点悲伤”;谈话中,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突然跑到萨达姆面前,要求能和他照像。萨达姆拒绝了,他说,等战争结束之后他们一定会拍合影照的,但“不是现在”。萨达姆“轻松地”和酋长开玩笑说:只要把他交给美军,酋长就能得到2500万美元的奖赏。酋长向萨达姆“表示了忠心”,萨达姆十分满意,说“我需要你以及所有像你这样的人,请做好准备,参加一场大的战斗吧。”说完后,就一溜烟消失了。
萨达姆勉为其难的表演是用心良苦的。只是大势已去,这种表演所起的“精神作用”十分有限——此后不久,萨达姆就成为他家乡克里斯提美军上演的另一场政治表演中一个十足悲剧性的角色。
有一种表演,可以称为“领袖战略表演”。作为一种政治行为艺术,它通常出于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中某种情势的考虑和战略、谋略、策略方面的需要。
如1941年,斯大林为抵抗希特勒入侵发表的红场演说,1991年、2003年美国总统布什父子先后为发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作的电视讲话,2007年伊朗核危机中,伊朗方面处于国际社会压力下一次次大规模军演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总统内贾德的强硬“讲话”,以及2008年6月朝鮮方面象征性地“主动”炸毁宁边地区核设施等,大体都属于战略表演的范畴。
“仪式化”的力量
领袖战略表演一般出于这种特定战略考量,常常具有“宏观”性质,运筹的多为战略智慧。由于人类根深蒂固的领导情结和权威意识,在社会变革、重大变故特别是遇到重大灾难或者危机的时候,领袖或政治权威们便成为民众依附的精神力量,他们的“行为艺术”调适着民众的神经,决定着民众的精神状态。它决定了领袖和公共权威们要通过某种“仪式化”动作,来激荡民情,调适民意,聚汇民力,它决定了战略政治表演的客观需求价值。
比如,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说,如果没有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红场阅兵式和气势恢弘的政治演说,就没有后来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但是,红场上那场出色政治表演所激荡的巨大精神力量,怎么评价也不为过。当时,莫斯科已是“敌军围困万千重”。为鼓舞苏联民众斗志,斯大林以刚毅、果敢、镇定的政治形象出现在莫斯科红场的盛大阅兵式上。他向官兵们发表了激昂演说,部队在接受检阅后,直接开赴前线
同样,1940年,当希特勒的铁蹄踏过波兰、丹麦和挪威,直扑英吉利海峡的时候,英伦三岛阴云弥漫,首相张伯伦因绥靖政策失败而引咎辞职。1940年5月10日,65岁的温斯顿·丘吉尔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英国首相,同时兼任第一财政大臣、国防大臣和下院领袖。丘吉尔在下院发表了题为“血水、苦工、泪水与汗水”的著名演说。他铿锵有力而又坚毅的声音,一扫英伦三岛的低靡之气,鼓舞和唤起了人们面对法西斯并战胜他们的勇气和信心。
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当地时间9月11日20:30,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指出“恐怖主义分子的袭击可以震撼我们的建筑,但他们无法动摇我们牢固的国家基础”。布什向美国民众和世界明确表达了决心捍卫国家、与恐怖主义决战的决心,为后来的反恐和由此引发的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定下了基调。
尽管布什这一讲话,更应站在双子塔废墟前,而不应躲在防空洞里发表,但,布什政府的这一声音,抚慰了美国民众的惊恐心理,并凝聚起民众与恐怖主义作斗争的信心。
特定情形中领袖的这种战略表演,本身有着一种“仪式”的意义和“战略”的价值,其政治动员的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是巨大的。现代外交本身,或许可以说就是一种“表演”外交或者“行为艺术”外交。当然,表演得得体与否、艺术高下,要看不同政治家们如何发挥他们的智慧了。
伊战舞台“秀”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充满了政治表演。无论是德法俄三国反对美国发起这场伊拉克战争,还是后来在伊拉克爆炸、袭击不断;布什政府被认为陷入了“伊拉克政治泥沼”,此后,无论是布什访英、“两布”会见,还是后来布什亲驾直升机降落在“林肯”号航空母舰上,在夕阳余辉中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已经结束”、“感恩节”布什突访伊拉克……”都有刻意通过某种政治“行为艺术”,传递特定政治信息的痕迹。
即便是处于挨打一方的萨达姆,也大搞政治表演。先是在开战前,萨达姆和他的新闻部长在媒体前做足了表演,如公开报道“划分四个战区”、任命战区指挥官等。给国际社会的印象是——虽然伊拉克不是美国的军事对手,但战事准备已十分充分,萨达姆指挥若定,甚至一度给人以“诱敌深入”的感觉。在2003年4月9日美军占领巴格达后,阿拉伯地区的各电视台播出了9盘“萨达姆录音带”,这些讲话称驻伊美军已走入“一条死胡同”,号召伊拉克人民加强对占领军的抵抗。这些录音讲话,曾一度影响了伊拉克美军的士气和专业人士对于伊战时局的军事分析。
萨达姆最为精心构筑的一次表演,是在他被捕前不久,在美国高价悬赏他的情况下,突然在2003年11月一个凌晨现身于巴格达北部的一个村庄。在这场现身政治表演中,萨达姆与村民进行交谈,要求村民们参加一场“大战斗”。
媒体报道充满喜剧性:“他看起来身体十分健康……不过从他眼里能看到一点悲伤”;谈话中,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突然跑到萨达姆面前,要求能和他照像。萨达姆拒绝了,他说,等战争结束之后他们一定会拍合影照的,但“不是现在”。萨达姆“轻松地”和酋长开玩笑说:只要把他交给美军,酋长就能得到2500万美元的奖赏。酋长向萨达姆“表示了忠心”,萨达姆十分满意,说“我需要你以及所有像你这样的人,请做好准备,参加一场大的战斗吧。”说完后,就一溜烟消失了。
萨达姆勉为其难的表演是用心良苦的。只是大势已去,这种表演所起的“精神作用”十分有限——此后不久,萨达姆就成为他家乡克里斯提美军上演的另一场政治表演中一个十足悲剧性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