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何时起,我被尊称为“老师”,虽然自己不任职于任何学校。前不久,年近古稀的姑父告诉我,他的老同事“老关”还牵挂着我……顿时,往事历目且感慨:“老关”的父亲是大画家关良,也是我绘画人生的第一位老师。那还是“文革”后期,建筑设计师姑父见我有绘画天份,而同事搭档“老关”的父亲又是丹青名家,伯乐情势,我自然成为关老的学生。之后,每隔二星期去关老家上课。
当时,关老尚处于“黑类”被管制境况,私下收徒恐是“罪行”,故时常提醒我,对外要称我是他的“侄孙”。好几次授课间突然有客来访,在敲门声的片刻间,关老和师母瞬间将画作画具藏于床底,才若无其事开门迎客,为此,我亦在此种状况间有幸拜见过其它几位海派大师,尤其是林风眠先生。当然也曾领略过造反派上门时的有惊无险。
关老非常喜欢我,除了每次循序渐进的学业辅导,还经常翻出他的劫后作供我欣赏,并悉心介绍和解释。其实,资深教学经验的关老清楚我的无知却语重心长,记得某次我站在椅子上,帮他将几幅表现主义风格的静物作品放回衣柜顶上时,他说:“就像你现在的身高,还够不着柜顶的高度……总有一天你会长高的。”确实,年少的我完全不识艺境,还觉得关老轮廓不准,画作不行,学习不及一年,居然是自己疏离了这位可贵的老师。
对我影响至深的习画老师是漫画大家孟石初先生,他是我就读美术技校的素描教师,其扎实的绘画功力以及高度的美学素养是我的绘画启蒙。他的言传身教不仅仅在绘画范畴,更涉及文学、戏剧和电影,更予我广泛艺术场域的感悟和提升。
他待我如亲,在那个学术缺乏的时代,我的很多阅读和习摩几乎都来自他的无私传借和馈赠,我甚至还丢失过他借我阅读的苏俄电影大师杜甫仁科的电影文学著作,至今痛惜。他予我引领,启迪我创作语境的激情和思维,乃至灵性世界的触摸和进入。还记得,孟老师曾为我动情朗读杜甫仁科的电影文学作品《土地》中主人公遇难前极度具象优美的情景描写。他执我前行,每逢有出版机构与他画作约稿,却尽量要我创作实践。那些年我署名的刊发作品,都是他的画稿或改稿,于我创作进步而言,这是极其有效的教与学。这也才有了高考恢复那年,我的创作能力被三所大学同时录取的成果美谈。随着我的成长,孟先生愈发如我的长辈,又随着我的游子步履,已是承载永恒。
高新疆先生也是我难以忘怀的老师。与他相识源于我任职上海美术馆期间的一次学术会展。期间,作为嘉宾的高先生希望能结识某件展品的作者而特意求助于我,没料到,这位作者就是我本人……此后,造就我与高先生近十年的师生情谊。与高老结识的第二年,我即前往美国,“纽约客”生涯过程中,他几乎是我唯一的老师,也因为他的国际化背景,来往美加频繁,而每次来纽约,总要约我见面畅谈。他乐观幽默、明睿豁达,他鞭辟入里、通情达理,他有苛刻的美学标准,亦有鼓舞的真诚关爱。为了帮助我融入国际主流,不仅为我介绍相关友人,还特意为我争取获得来自台湾郭氏家族的艺术家基金……与我以往的老师们比较,高先生是根植于国际的文化大家,所传递的知识内容始终内涵国际人文,他的思情是人类大爱,他的考量是世界心灵。高先生予我莫非天意天使,缘于他的本性大义已然本体铸心。我记得最后一次与高先生的跨洋通话,依然是他笑呵呵的鼓舞言词,说是我的画作就挂在他的办公室墙上,紧挨着毕加索作品而毫不逊色……
如今,这三位老师都已驾鹤西去,我怀念感慨,更思考着自己余生如何有资格被尊称“老师”?又如何能不辜负老师们的殷殷期望?
当时,关老尚处于“黑类”被管制境况,私下收徒恐是“罪行”,故时常提醒我,对外要称我是他的“侄孙”。好几次授课间突然有客来访,在敲门声的片刻间,关老和师母瞬间将画作画具藏于床底,才若无其事开门迎客,为此,我亦在此种状况间有幸拜见过其它几位海派大师,尤其是林风眠先生。当然也曾领略过造反派上门时的有惊无险。
关老非常喜欢我,除了每次循序渐进的学业辅导,还经常翻出他的劫后作供我欣赏,并悉心介绍和解释。其实,资深教学经验的关老清楚我的无知却语重心长,记得某次我站在椅子上,帮他将几幅表现主义风格的静物作品放回衣柜顶上时,他说:“就像你现在的身高,还够不着柜顶的高度……总有一天你会长高的。”确实,年少的我完全不识艺境,还觉得关老轮廓不准,画作不行,学习不及一年,居然是自己疏离了这位可贵的老师。
对我影响至深的习画老师是漫画大家孟石初先生,他是我就读美术技校的素描教师,其扎实的绘画功力以及高度的美学素养是我的绘画启蒙。他的言传身教不仅仅在绘画范畴,更涉及文学、戏剧和电影,更予我广泛艺术场域的感悟和提升。
他待我如亲,在那个学术缺乏的时代,我的很多阅读和习摩几乎都来自他的无私传借和馈赠,我甚至还丢失过他借我阅读的苏俄电影大师杜甫仁科的电影文学著作,至今痛惜。他予我引领,启迪我创作语境的激情和思维,乃至灵性世界的触摸和进入。还记得,孟老师曾为我动情朗读杜甫仁科的电影文学作品《土地》中主人公遇难前极度具象优美的情景描写。他执我前行,每逢有出版机构与他画作约稿,却尽量要我创作实践。那些年我署名的刊发作品,都是他的画稿或改稿,于我创作进步而言,这是极其有效的教与学。这也才有了高考恢复那年,我的创作能力被三所大学同时录取的成果美谈。随着我的成长,孟先生愈发如我的长辈,又随着我的游子步履,已是承载永恒。
高新疆先生也是我难以忘怀的老师。与他相识源于我任职上海美术馆期间的一次学术会展。期间,作为嘉宾的高先生希望能结识某件展品的作者而特意求助于我,没料到,这位作者就是我本人……此后,造就我与高先生近十年的师生情谊。与高老结识的第二年,我即前往美国,“纽约客”生涯过程中,他几乎是我唯一的老师,也因为他的国际化背景,来往美加频繁,而每次来纽约,总要约我见面畅谈。他乐观幽默、明睿豁达,他鞭辟入里、通情达理,他有苛刻的美学标准,亦有鼓舞的真诚关爱。为了帮助我融入国际主流,不仅为我介绍相关友人,还特意为我争取获得来自台湾郭氏家族的艺术家基金……与我以往的老师们比较,高先生是根植于国际的文化大家,所传递的知识内容始终内涵国际人文,他的思情是人类大爱,他的考量是世界心灵。高先生予我莫非天意天使,缘于他的本性大义已然本体铸心。我记得最后一次与高先生的跨洋通话,依然是他笑呵呵的鼓舞言词,说是我的画作就挂在他的办公室墙上,紧挨着毕加索作品而毫不逊色……
如今,这三位老师都已驾鹤西去,我怀念感慨,更思考着自己余生如何有资格被尊称“老师”?又如何能不辜负老师们的殷殷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