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在第75届金球奖颁奖礼上,影片《至暗时刻》(Darkest Hour)的男主角加里·奥德曼凭借其饰演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神级演技,获得剧情类最佳男主角奖。
电影《至暗时刻》中的丘吉尔,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临危受命,接替主张与纳粹德国进行和谈的张伯伦。丘吉尔面临的是一个黑暗时刻,彼时,敦刻尔克30万英军被德军包围,而主张和谈的同僚们天天和他争吵。
虽然拥有极大的权力,丘吉尔却感到孤立无援。他的生活和工作都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这种氛围差点击垮了他。所谓“至暗时刻”,其实并不仅仅是对人类和全世界来说的决定二战命运的时刻,更是丘吉尔自己内心最黑暗最无助的时刻。
这个时候,他选择听从国王的建议,去听听普通人在想什么。他的做法是乘坐一次地铁。那时伦敦的地铁并不拥挤,他只需要坐一站路,就能和一群人进行交流。奇怪的一幕出现了,车厢里所有乘客都认出了他——那个叼着雪茄的胖老头,那个冲镜头摆出V字手势的人。
丘吉尔挨个和大家打招呼,像一个首相应该做的那样。他询问每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例行的寒暄。然后,他就问出了那个问题:如果英国政府选择和纳粹德国和谈,你们愿意吗?这时,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出现了——地铁里的每个人,从工人到白领,从妇女到儿童,都响亮地说出了那个词“never”,绝不。这个词就是丘吉尔的救命稻草。在那一刻,丘吉尔把自己融入到一个“共同体”之中,他发现英国人民是一个真实而强有力的存在。
就是在这个时候,丘吉尔真正掌握了舆情,也获得了力量。所谓舆情,就是在某一刻一个群体拥有的相同情感。不管是愤怒、焦虑还是悲哀,一旦同时被很多人所拥有,都意味著一种真实而强大的力量。在找到这个共同体的时候,丘吉尔就从那个“至暗时刻”走了出来,他真正成为了英国人民的代言人。
这列车厢就是一个隐喻,意味着整个社会。如果丘吉尔没有从自己狭小的世界走出来,他可能永远都感觉不到这个世界的存在。后来他到议会演讲,一一念出地铁里那些普通人的名字,每个名字都是那么有力,那么重要。舆情中的人,本来是没有清晰面孔的,丘吉尔却在英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赋予了这些普通人清晰而有深度的生命。
走到人群中,去询问和倾听,这可能是最笨的做法。在今天,你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网络上粉丝的评论。但这就代表真正的民意吗?那有可能失真。真实的声音,从来就不是那么容易获得,它需要像丘吉尔那样,遇见自己的“至暗时刻”,在绝望中清空自己,才能真正在人群中发现自己的同类。
(杨庆成摘自《支点》)
电影《至暗时刻》中的丘吉尔,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临危受命,接替主张与纳粹德国进行和谈的张伯伦。丘吉尔面临的是一个黑暗时刻,彼时,敦刻尔克30万英军被德军包围,而主张和谈的同僚们天天和他争吵。
虽然拥有极大的权力,丘吉尔却感到孤立无援。他的生活和工作都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这种氛围差点击垮了他。所谓“至暗时刻”,其实并不仅仅是对人类和全世界来说的决定二战命运的时刻,更是丘吉尔自己内心最黑暗最无助的时刻。
这个时候,他选择听从国王的建议,去听听普通人在想什么。他的做法是乘坐一次地铁。那时伦敦的地铁并不拥挤,他只需要坐一站路,就能和一群人进行交流。奇怪的一幕出现了,车厢里所有乘客都认出了他——那个叼着雪茄的胖老头,那个冲镜头摆出V字手势的人。
丘吉尔挨个和大家打招呼,像一个首相应该做的那样。他询问每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例行的寒暄。然后,他就问出了那个问题:如果英国政府选择和纳粹德国和谈,你们愿意吗?这时,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出现了——地铁里的每个人,从工人到白领,从妇女到儿童,都响亮地说出了那个词“never”,绝不。这个词就是丘吉尔的救命稻草。在那一刻,丘吉尔把自己融入到一个“共同体”之中,他发现英国人民是一个真实而强有力的存在。
就是在这个时候,丘吉尔真正掌握了舆情,也获得了力量。所谓舆情,就是在某一刻一个群体拥有的相同情感。不管是愤怒、焦虑还是悲哀,一旦同时被很多人所拥有,都意味著一种真实而强大的力量。在找到这个共同体的时候,丘吉尔就从那个“至暗时刻”走了出来,他真正成为了英国人民的代言人。
这列车厢就是一个隐喻,意味着整个社会。如果丘吉尔没有从自己狭小的世界走出来,他可能永远都感觉不到这个世界的存在。后来他到议会演讲,一一念出地铁里那些普通人的名字,每个名字都是那么有力,那么重要。舆情中的人,本来是没有清晰面孔的,丘吉尔却在英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赋予了这些普通人清晰而有深度的生命。
走到人群中,去询问和倾听,这可能是最笨的做法。在今天,你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网络上粉丝的评论。但这就代表真正的民意吗?那有可能失真。真实的声音,从来就不是那么容易获得,它需要像丘吉尔那样,遇见自己的“至暗时刻”,在绝望中清空自己,才能真正在人群中发现自己的同类。
(杨庆成摘自《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