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问题的提出
课堂提问是课堂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运用得当能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创新的灵感。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否有价值,是否能扣住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是否能有效地针对教师所提问题自主学习,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因素。
然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课堂提问却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课堂中教师所提的问题,有的是一些没有讨论的价值、不能够切入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有的是一些简单的事实性问题,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或通过记忆、背诵回答,对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毫无价值的问题;还有的教师在上语文课时,问题未经精心设计,经常提一些集体式问题,如“好不好?”“好!”“对不对?”“对!”“是不是?”“是!”这样一问一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效果甚差,行同口头禅,发问不少,但收效甚微;提出的问题不切实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的问题越问越窄,这纯粹是教学过程中“无效劳动”,没有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这种“问题”解决不了,必然造成课堂时间的严重浪费,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我尝试着做了以下探讨研究:
2.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革课堂提问的蔽端,找到课堂实效性提问的方法、途径,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角色的自觉进入者和学习乐趣的主动享有者。
最终通过实效性的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的水平,教科研水平。
3.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3.1 备课时充分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提出有价值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而不要随意提问和提一些表面的问题。
例如,我在教《推敲》这篇文章时,让学生明确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重难点是: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我给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诗人贾岛把诗句中“僧推月下门”中的“推”改为“敲”会有什么不同?说出你的理由。从而看出贾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找出来读一读,并谈一谈自己读后的体会。2、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什么是“推敲”?
这样的问题,学生不认真读书,不认真思考是答不出来的。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提问中,不宜把问题分的太细,如果分的太细,学生答问相对要轻松得多,但看似顺利、热闹的课堂,却不能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把这几个问题搞清楚了,那么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就解决了。本节课就依托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深入思考,归纳总结,最后问题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2 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引导技巧,提高提问实效性。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设计得十分巧妙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却“启而不发”,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我们班的学生就是笨,启而不发,只有教师唱独角戏。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就在想,真的是学生笨吗?恐怕还得从教师身上找原因吧。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之处,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问题提出之后,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或进行了引导,但“启而不当”、“启不得法”。只有“启而得当”、“启而得法”,课堂提问才不流于形式,才能落到实处。
3.3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多问广泛性的问题。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提问也应该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因为难度太大,而且也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各类学生都能收获答问的喜悦,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一节课不一定是人人有提问,面面俱到,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参与学习、探究的活动中,头脑是否思考,兴趣是否在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参与,从而诊断出共同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查明某个学生学习的困难。教师提问时的亲切和蔼态度,有助于帮助那些处于迷惑中的学生,使他们树立起学习信心,参与到讨论中来。
3.4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问题的趣味性激发的,通过提问,激发兴趣,把有些学生“要我学”的情绪迅速扭转过来,变成“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心疲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我在教《伊索寓言》中的《蝉和狐狸》时,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你们说怪不怪?想知道是为什么吗?此时,教师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顿时,学生学习的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
3.5 把课堂提问权力还给学生。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提问多是教师的行为,学生的主动提问是非常少的。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处在一种“待问”的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论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多么高超,提问的方式如何巧妙,训练的都只是一种机械的“应答性行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我们的传统教学有着极大的关系。
教师总试图通过课堂提问,来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走向,使课堂教学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正是因为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先行设计和对问题答案的确定,于是,总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预先设计的方向引导。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总是被老师牵着鼻子,一路地引导着朝一个预定的方向前进,哪还有过多的心思去思考呢?
而把课堂提问权力还给学生,将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学生发问为主,使学生敢问、善问,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大力提高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找到课堂实效性提问的方法、途径,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角色的自觉进入者和学习乐趣的主动享有者。
4.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真正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研究反思
关于课堂提问,国内外专家还有其他的学校都有了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进行课题研究还是第一次,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语文课堂提问,使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收稿日期:2012-03-05
课堂提问是课堂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运用得当能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创新的灵感。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否有价值,是否能扣住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是否能有效地针对教师所提问题自主学习,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因素。
然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课堂提问却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课堂中教师所提的问题,有的是一些没有讨论的价值、不能够切入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有的是一些简单的事实性问题,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或通过记忆、背诵回答,对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毫无价值的问题;还有的教师在上语文课时,问题未经精心设计,经常提一些集体式问题,如“好不好?”“好!”“对不对?”“对!”“是不是?”“是!”这样一问一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效果甚差,行同口头禅,发问不少,但收效甚微;提出的问题不切实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的问题越问越窄,这纯粹是教学过程中“无效劳动”,没有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这种“问题”解决不了,必然造成课堂时间的严重浪费,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我尝试着做了以下探讨研究:
2.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革课堂提问的蔽端,找到课堂实效性提问的方法、途径,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角色的自觉进入者和学习乐趣的主动享有者。
最终通过实效性的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的水平,教科研水平。
3.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3.1 备课时充分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提出有价值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而不要随意提问和提一些表面的问题。
例如,我在教《推敲》这篇文章时,让学生明确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重难点是: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我给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诗人贾岛把诗句中“僧推月下门”中的“推”改为“敲”会有什么不同?说出你的理由。从而看出贾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找出来读一读,并谈一谈自己读后的体会。2、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什么是“推敲”?
这样的问题,学生不认真读书,不认真思考是答不出来的。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提问中,不宜把问题分的太细,如果分的太细,学生答问相对要轻松得多,但看似顺利、热闹的课堂,却不能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把这几个问题搞清楚了,那么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就解决了。本节课就依托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深入思考,归纳总结,最后问题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2 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引导技巧,提高提问实效性。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设计得十分巧妙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却“启而不发”,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我们班的学生就是笨,启而不发,只有教师唱独角戏。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就在想,真的是学生笨吗?恐怕还得从教师身上找原因吧。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之处,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问题提出之后,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或进行了引导,但“启而不当”、“启不得法”。只有“启而得当”、“启而得法”,课堂提问才不流于形式,才能落到实处。
3.3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多问广泛性的问题。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提问也应该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因为难度太大,而且也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各类学生都能收获答问的喜悦,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一节课不一定是人人有提问,面面俱到,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参与学习、探究的活动中,头脑是否思考,兴趣是否在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参与,从而诊断出共同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查明某个学生学习的困难。教师提问时的亲切和蔼态度,有助于帮助那些处于迷惑中的学生,使他们树立起学习信心,参与到讨论中来。
3.4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问题的趣味性激发的,通过提问,激发兴趣,把有些学生“要我学”的情绪迅速扭转过来,变成“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心疲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我在教《伊索寓言》中的《蝉和狐狸》时,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你们说怪不怪?想知道是为什么吗?此时,教师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顿时,学生学习的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
3.5 把课堂提问权力还给学生。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提问多是教师的行为,学生的主动提问是非常少的。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处在一种“待问”的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论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多么高超,提问的方式如何巧妙,训练的都只是一种机械的“应答性行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我们的传统教学有着极大的关系。
教师总试图通过课堂提问,来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走向,使课堂教学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正是因为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先行设计和对问题答案的确定,于是,总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预先设计的方向引导。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总是被老师牵着鼻子,一路地引导着朝一个预定的方向前进,哪还有过多的心思去思考呢?
而把课堂提问权力还给学生,将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学生发问为主,使学生敢问、善问,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大力提高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找到课堂实效性提问的方法、途径,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角色的自觉进入者和学习乐趣的主动享有者。
4.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真正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研究反思
关于课堂提问,国内外专家还有其他的学校都有了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进行课题研究还是第一次,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语文课堂提问,使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收稿日期:201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