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下单位制社区老年健康服务的实务研究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仅与老年人本身及其家庭有直接关系,而且与政府及整个社会有较大关联。目前,关于我国单位制社区中老年健康服务的研究,更多是侧重于老年人共性需求方面的研究。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西安市H区中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对该区中现存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进行实务研究与分析,介绍该区现有服务模式的亮点、优势及特色,以期为其他城市中单位制社区的老年健康服务发展提供宝贵的实务经验。
  关键词:社会工作;单位制社区;健康服务
  一、我国社区老年健康服务概述
  (一)我国老年健康服务发展
  现如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生活福祉,其实与老年人自身的健康情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也是政府及百姓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社区中提供的老年健康服务一直是为老服务中的一个重要模块,特别是在我国很多具有工业基础的城市中,大量国有单位及研究所都有自己的家属院,即单位制社区。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并保留至今的单位制社区中居住的群体大多是单位中的离退休老年职工,因此,社区能够提供的养老服务对于这一群体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本文选取陕西省西安市H区中单位制社区现存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H区内有非常多的国有单位及研究所,社区大多是单位制社区;而且H区中目前有多种社区养老项目以及运营成效显著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这些老年健康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是具有研究价值和推广意义的。
  (二)社会工作视角下的老年健康服务
  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六有”,即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教。我国已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和完善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中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提质增效支撑作用,丰富产品供给,创新服务模式,坚持政企联动、开放融合,促进现有医疗、健康、养老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满足家庭和个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通过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而社区中进行的为老服务,需要社区工作人员在进行政策执行和项目落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同时利用正规和非正规照顾网络,为服务对象在家庭中或社区中提供多种多样的照顾服务。特别是老年健康服务,要求社区中开展老年健康服务的工作者,在充分了解该社区老年人情况的基础上,统筹现有资源,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运用效果。结合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在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的同时,一方面解决老人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给予老人帮助,使其建立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从而提升老人及其照顾者利用现有社区资源来解决自身需求的能力,从而使老人享受到高质量的老年生活。
  (三)单位制社区老年健康服务
  单位制社区是一种以单位职工聚居而形成的社区空间形态,与单位制度相比,更强调单位地理上的空间意义[1]。单位制社区的特点是占地面积广、社区以本单位职工及家属聚居为主、单位行政级别高、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仍很发达以及单位办社会的现象仍很显著。于文波等较好地总结了单位制社区作为社会空间单位的当代意义[2]。从作为社会组织形式和居民互动网络的单位制社区来看:(1)单位制社区将居民业缘与地缘相结合,已经培育了丰富的社会资源,这种资源表现为居民社会网络和组织关系两方面。(2)单位制社区是真正意义上的混合社区,有利于不同阶层社会群体的整合。(3)符合居民的择居意愿。居民更愿意住在单位内或单位附近,更愿意选择和同事(认识的人)住在同一社区。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是西安市H区中单位制社区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首先是因为H区中的单位制社区存在时间久,且社区中老年人口比重大,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研究价值;其次,笔者走访调研了解到,H区中现有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一方面充分运用了社区自身的资源,如社区中闲置场地、社区周围的医院及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中已退休但身体状况较好的志愿者、社区中的青年志愿者等,能很好地结合社区特点并充分运用现有资源,为辖区内的老年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老年健康服务;另一方面,H区中现运行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其中,既发挥了信息技术自身的优势,将老年人群的健康数据收集起来,并通过现有数据辅助分析老年人群健康问题的原因,也响应了政府的号召,具有推广和研究的价值。
  因此,笔者将从H区现有社区养老服务站的服务情况、优质老年健康服务项目与模式的特色内容与优势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有利于老年健康服务发展和推广的建议。
  二、H区为老服务中老年健康服务的现状
  (一)社区养老服务站
  笔者实地探访了解到,H区现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的常规为老服务涉及精神慰藉、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信息咨询等几个方面。该辖区已成功入选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是全省唯一入选单位,辖区内3个街道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截至2020年底,辖区内已建设126家社区居家养老示范站,基本实现社区居家养老示范站全覆盖,不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功能,使老年人可就近获得学习、娱乐、休息、就餐、保健等基本为老服务,目前已累计提供服务60万余人次。H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站通过社会化运营,鼓励具有相关资质的社会组织及企业,承接运营已建成的为老服务示范站,并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提供各类专业的为老服务。街道内符合政府援助居家养老服务条件的老人,通过本人向所在社区提交《H区享受政府养老援助服务的申请审批表》,以及个人收入证明和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社区初审后交街道居家养老评估指导小组。通过申请的老人可以享受到:生活照料服务,如居家保洁、个人卫生、清洗衣物、做饭等服务;特约服务,如陪同购物或代购物品、代缴费用、代挂号、陪同就医、送物件、过生日、理发等服务;心理慰藉服务,如聊天、读书读报、参加文娱活动等服务;基础保健服务,如健康知识讲解、保健按摩等服务。辖区内单位制社区中的老年人不仅能够得到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的健康服务,而且能够享受到心理疏导、生活照料等身心健康促进和健康维护服务,有效地提升了辖区内单位型社區中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二)嵌入式老年健康服务
  H区现有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主要是结合辖区内单位制社区的分布情况与现有资源情况,利用社区内的闲置楼房,打造成家门口的养老院,通过日间照料、康复训练、居家上门护理等老年健康服务,让老年群体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享受基本健康服务,提升老年生活质量,使社区中的老年人在自己最亲切的生活环境中安享晚年[6]。举例来说,位于H区的长者屋,是一家满足“新时代养老需求”的小规模、多功能、嵌入式社区养老机构。这家特别的养老院,主要是以满足失能、失智长者专业护理需求为目标,兼具机构入驻、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介护等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在这间长者屋中,不仅能够给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顾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吃、穿、住、行多方面的生活照顾服务,同时也在传达“自立支援”的服务理念,和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理念相似,希望在为老人提供基本生活照顾和健康服务的同时,帮助老年人进行康复锻炼,而且能够起到帮助老人建设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的效果,更能够让老年人和家属最大化利用现有社区资源,独立地解决自身需求问题。在社区内设置日间照顾机构,还可以方便在周围上班的子女与其他家属随时看望老人,给予老人心理上的慰藉,满足老人与儿女之间的情感需求。笔者认为,在同类的单位制社区中,老年健康服务可以借鉴H区中的经验和服务模式。为推动嵌入式养老服务落地,不断发展连锁化、品牌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H区对区内小微型养老机构持续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鼓励养老服务业发展新业态。短短1年多时间,嵌入式社区养老机构已经从最初的1家发展至5家,为社区养老服务注入了新鲜活力。笔者认为,其他城市中类似的社区,在后续的发展和创新中,也可以在借鉴H区现有经验的同时,积极挖掘辖区内社区现有的各类资源,同时结合辖区老年人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设计合适的服务项目,并通过专业服务队伍进行项目落地。
  (三)“虚拟养老院”服务项目
  为让养老服务中的健康服务有更高的品质,H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指导思想[3],采取“三级管理,两级服务”的运作模式,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政府援助居家养老服务、嵌入式家庭以床养老、小微型养老机构等服务形式,补齐养老服务短板,完善辖区内为老服务模式,全力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圈”。老年人身心健康方面的服务通常包含有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为老年人提供与治疗、康复和预防相关的疾病治疗服务,即针对老年人的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其二是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信息咨询类的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主要包含送餐、家庭病床、家务、家庭探访、电话慰问等个人协助服务;出行和行动服务,包括提供拐杖、轮椅和住所改造等辅助手段的服务;紧急呼叫系统安装等技术支持服务;信息咨询、转介、代际互助、日托、营养配餐、房屋修缮、照顾者的休息安排、入住老人院舍等服务。
  H区的社区多数都是单位制社区,社区中部分老人对生活了几十年的社区有感情,主观上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且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大部分老人存在出行不便、身体机能老化等问题,也不方便离开目前居住的社区。此外,笔者在走访研究中了解到,现存的单位制社区通常与所在国有单位及研究所在同一区域,老城区中市政规划较为稳定,已有的养老机构在老年人口逐步增加的时代趋势下,养老床位供给愈发不足,且在该区域建构发展独立的养老机构成本较高。基于以上现状,H区为缓解和改善当地单位制社区的老年健康服务,设有“虚拟养老院”,实现了辖区内为老服务定制化,且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使定制化服务变得更加智慧化。
  “虚拟养老院”称之为虚拟,是因为其本身并沒有老人也没有床位,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了一个智慧化的养老服务和信息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中,H区将老年人的信息输入信息管理系统,这样平台工作人员就能够及时关注辖区内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和其他数据情况,从而将老年人的信息及时收集起来,并动态更新老年人的情况,既可以让社区了解并掌握老年人的情况及需求,也可以后续为不同类型老年人的服务提供直接的研究思路和数据支持。对老年人及老年人的家属来说,也可以在该平台中提出自己的需求,并根据自己实际的需求选择社区中能够提供的老年健康服务。从这个角度分析来看,将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于老年健康服务,可以及时有效地收集并关注到老年人的健康情况,进而不断更新和完善辖区内老人的健康档案数据,也能够结合现有社区的特点,如地理位置、周边配套基础设施、人文因素等,最大化利用社区资源,让现有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笔者走访了解到,H区的“虚拟养老院”信息管理平台中,收录了注册在“院”老人的各项基本信息,包含老年人自己的基本信息情况、自身健康与疾病数据、现有家属及照顾者的数据信息、现有医保情况和饮食信息等多方面的数据。正是因为平台中收录了较为详细的有关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家庭情况的数据,平台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完全可以根据服务对象提出的具体需求,为服务对象提供精准且定制化的个性化服务。这样的服务形式,既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也能够满足老年群体多种多样的需求,同时在不断增加注册老人数量的同时,该信息管理平台也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新的工作思路,完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效率,从而使平台、工作人员、服务对象三个方面联动起来。笔者在“虚拟养老院”的呼叫中心观察了解到,当有需要的老人通过手机等智能设备向平台发起求助时,平台中的工作人员能够在系统中直接了解到老人当前的健康数据,如心跳情况、睡眠质量、饮食情况等,中心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数据和老人的实际需求,帮助老人在平台中“下单”,然后会有与老人需求相匹配的“骑手”去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定制化的精准服务。
  这样的服务系统在推广和执行过程中,优势是能够结合信息技术,利用最高效的方式来收集老人的数据信息,减少人工录入信息时效率低且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并且能够在老人求助时为老人提供最精准的服务。但与此同时,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比如,在收集老人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具有合法身份且专业性较强的专职人员来操作,这些工作人员应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工作方法。比如,在收集健康数据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保护老人的隐私,并且以老人自身实际的需求为工作核心,为老人对接最合适的服务内容,即尊重案主自决权和坚守信息保密原则,以老人自己提出的需求为主,而不是以工作人员主观想法来安排老人的服务内容。这样一来,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老年人及家属才能更加信任平台,相信平台的专业能力,放心接受平台中工作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使平台长久且良性地运转。此外,对于为老人匹配的“骑手”也需要有相关的专业资质要求,这样才能保障其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及时回应老年人的求助,更是以专业理论为指导,用专业的技能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护理陪伴、代购代买、房间清洁、配餐送餐、应急医疗等上门服务。   笔者走访了解到,“虚拟养老院”自正式启动以来,目前已有2.4万余名老人加入[4]。“虚拟养老院”虽然不设一张床,但将分散居住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及时准确地送达定制服务。目前,H区“虚拟养老院”已累计提供入户服务10.1万人次,有效缓解了高龄、空巢、特困老人生活困难等问题。
  (四)互助养老服务项目
  H区第三届“公益创投”项目:“我们有个温暖的家”互助养老服务,通过招募50至70岁的老人,组成“老伙伴”互助服务队,通过零距离、面对面的上门服务,为社区高龄老人、残疾、困难、空巢、失独老人提供助医、助餐、助心、助洁等其他为老服务,该项目的特色和亮点是,项目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两方面入手,在满足老年人基础生活需求和基础健康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其生活品质,使老年人得到专业服务。该互助养老服务项目主要针对70岁以上的困难、残疾、空巢、独居、高龄等特殊老年群体,由社区提供老人名单,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与“老伙伴”互助服务队提供助餐、助心、助医、助洁等互助服务。主要包括:依托心理咨询师对有特殊心理疾病问题的老人进行心理咨询师上门服务;安排“老伙伴”互助志愿服务队,协助长者助餐服务(维持就餐秩序、分餐等);根据高龄老人、特殊群体的需求,对行动不便的个别老人通过智能设备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对特殊老人的需求提供助医服务,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三、社会工作视角下单位制社区老年健康服务的经验总结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单位制社区对于保障单位中离退休老年职工的晚年生活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当然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和限制[5]。笔者根据研究发现,H区中得到群众广泛好评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与项目,有一定的优势和推广借鉴理由。现行服务体系与覆盖面广的服务项目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因地制宜,结合社区自身特色统筹资源
  本文主要研究了H区中老年健康服务的体系和现状。西安市H区是单位制社区较为集中的辖区,该辖区中的社区能够合理利用社区闲置资源以及社区周围现有资源为开展为老服务提供直接的帮助。其中,社区养老服务站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常规的养老服务,能够使老年人的身体以及心理、娱乐、休闲等多方面的基本需求得到保障。嵌入式老年健康服务,主要是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家门口的养老院,利用社区资源提供尽可能全面的老年健康服务,让老年人在社区内解决部分健康需求问题,同时满足了老年人与儿女之间的情感交流需求。此外,“虚拟养老院”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在老年健康服务中,在收集老年人信息的基础上,当老年人提出求助时,能够为老年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匹配到精准服务的“骑手”,为其提供上门服务。而互助养老服务项目其实是充分发挥老年群体自身的价值,能够让老年人与老年人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帮互助,如“老伙伴”互助服务队既能够让高龄老人享受到细致、全面的身心健康服务,也能够使提供服务的这部分老年群体,在服务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使得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都有机会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
  (二)政策倡导,打造全方位立体养老服务链
  笔者走访发现,H区先后出台了《H区嵌入式家庭以床养老工作暂行办法》《关于对享受政府援助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扩面的通知》《关于做好“空巢”“独居”老人摸底排查和关怀关爱活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在现有的老年健康服务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继续创新和拓展为老服务的内容、模式和服务方式,在不断整合资源和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创新老年健康服务项目,使服务体系能够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多方面需求,積极响应政府政策的号召,以全生命周期和“身、心、社、灵”四个维度为服务出发点,不断更新和完善现有的服务形式与内容,在提供为老服务的基础之上,重视老年健康服务的内容完善和专业人才培育与服务队伍建设。同时,H区正在加快推进“5930”多层级品质化的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即以5个大型养老机构为依托,9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30个日间照料中心为延伸,形成完整的养老服务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了社区老人多元化、便利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此外,H区还与社会组织签订协议,对已建成的119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站运营情况进行检查,每日在全区通报检查情况,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站运营检查提供长效监督机制。
  H区在养老服务中走出了一条条“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新路子,通过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全区老年人幸福指数,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其他城市中同类社区,在发展与拓展老年健康服务时,也可以结合辖区内的政策打造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
  四、总结与反思
  单位制社区是我国非常具有特色的社区类型。基于我国国情,如何将国际经验本土化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养老服务涉及的服务内容众多,服务体系庞大,结合我国老年人的需求现状,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都比较复杂,养老服务中的老年健康服务是保障和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反映城市老年人精神面貌的重要工作内容,这需要多方协作,在不断优化现有服务体系和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合力提升老年福祉。笔者结合H区的情况,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完善与拓展现有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多方协作,建设与培养社区中老年健康服务的专业队伍
  基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同时结合单位制社区现有地理区位和资源方面的特点,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创设老年人及其照顾者易于接受的、能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方式。特别是在设计项目、项目执行与项目监管与评估的全过程中,需要加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构建跨专业的服务体系。在社会工作理论的指导下,增加社会工作者在专业队伍中的比重,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让老年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相结合,为未来社区中的老年健康服务提供新鲜的血液。
  首先,对于现有的老年健康服务人员,需要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用专业理论指导和调整现有的服务。其次,对于现有的服务流程来说,也需要结合社会工作的专业标准和服务准则,加强对于服务过程的专业记录、监管和评估,一方面使服务过程全流程实时可控,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并及时调整不符合专业准则的服务内容;另一方面,优质的服务内容只有详细记录并保存,在后续遇到相似的需求时,才能够让现有优质的服务得到推广和复制,使更多服务对象能够享受到更加专业的服务。同时,需要不断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加强产学研结合。比如,加强社区与高校的合作,让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在社区中进行实务实习,加强将自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机会,并结合基层实习情况促进科研成果产生,与此同时也能够提升社区中现有服务队伍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此外,还可以由高校专家、学者来辅助完善服务流程和服务准则,从而使老年健康服务的内容、模式及机制更加专业和系统。通过以上方式不断发展和壮大老年健康服务人员队伍,留住更多的专业人员,并提升服务队伍整体的专业性、创新能力和项目设计与执行能力,从而提升单位制社区中老年健康服务的质量。   (二)群策群力,发挥党建优势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制度不断健全,养老服务市场更具活力。其中,老年健康服务是影响和决定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仍然会稳步发展,这也给我们提升为老服务质量提供了机会。现阶段,我们需要积极响应政策的号召,稳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指导意见,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断、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持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分析,积极发挥社区中党群服务中心的力量,我们有天然的优势来巩固现有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具体来说,可以基于党群服务中心的号召力,在社区中组织开展有关老年健康服务的政策宣讲和技能培训,促进老年人及家属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照顾技巧,同时促进社区中其他年龄段的人员成为志愿者或工作人员,使社区中的人力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此外,可以借助党群服务中心的影响力,对于社区中老年健康服务领域的优秀工作人员予以表彰和激励,促进老年健康服务队伍良性发展,吸引更多专业人员加入其中。
  提升我国老年群体生活质量与福祉,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内容优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多方人员共同参与,这需要在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出适合所在辖区老年人需求的服务模式及服务内容,并且加强对现有服务内容的监管与评估,从多方面共同保障老年健康服务的质量,这样才能够在2035年实现“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裴晨阳,胡琳琳,刘远立.我国老年健康服务政策的发展演变与未来建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0(11):77-82.
  [2]于文波,王竹,孟海寧.中国的“单位制社区”vs美国的TOD社区[J].城市规划,2007(5):57-61.
  [3]牛小溪.老年社会工作与社区养老相融合研究新华网.我国首个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性文件出台[EB/OL].(2019-11-01)[2021-03-0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1/01/ c1125182964.htm.
  [4]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政府网站.养老有品质,幸福有质感[EB/ OL].(2020-09-11)[2021-03-02].http://www.lianhu.gov.cn/xwzx/ lhyw/5f5b36e465cbd82d5b85b540.html.
  [5]李学斌.单位养老服务模式:背景、现状与未来趋势[J].社会工作,2013(3):93-99.
  [6]新华网.我国首个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性文件出台[EB/ OL].(2019-11-01)[2021-03-02].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2019-11/ 01/c1125182964.htm.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国务院和民政部高度重视困境儿童保护工作的现实背景下,笔者以社工机构为依托,对智障儿童这一困境儿童中的特殊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开展调查。社会支持网络分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两种类型:正式支持的具体表现以机构托养支持为主,其他正式支持的力量比较薄弱且流于形式;非正式支持具体表现在个体支持、家庭支持和同辈关系支持的断裂。正式支持多从宏观上考虑和把握,导致支持缺乏个性化,使智障儿童处于被动地位,
期刊
摘要:抗击疫情不仅需要面对病毒与疾病,维护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在疫情期间恢复工作和生产,企事业机关要积极开展心理建设工作。单位的心理建设包括员工和团队两个层面:员工心理建设的主要目标为理性认知、调节情绪、增强意志和积极行动,团队心理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达成共识、鼓舞士气、制定共同目标和协同行动。因此建议企事业机关管理者与基层员工加强对心理相关知识的学习,积极有效地开展心理建设工作,提升员工心理能力和团
期刊
摘要:本文将着重从机构的视角去看待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成效,主要通过调研重庆×社会工作机构介入农村精准扶贫的现状,分析其介入的优势及其困境,从链接资源、需求评估、三大工作方法等方面探究社会工作机构作为中间平台以及作为一个资源的集合中心、人才的管理和培育中心,该如何有效发挥作用,切实助力精准扶贫。  关键词:社会工作机构;精准扶贫;本土人才  贫困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它关系中国社
期刊
摘要:社区和谐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孵化社区社会组织,着力解决社区当前存在的问题,实现社区共同治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实地调研服务、总结反思、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倡导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秉持“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基于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社会支持等相关理论,对孵化社区社会组织的原因、可行性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孵化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从而达到直接和间接服务
期刊
摘要:新时代,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成为众多学者的关注热点。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隔代教育越来越普遍的今天,社会工作该如何介入?本文将阐述隔代教育的现状及其引发的问题,通过介绍社会工作的优势,来探析社会工作介入隔代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儿童;隔代教育;社会工作  儿童时期是人发展最关键的一个时期。著名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儿童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主要取决于你们在他学前把他造成一种
期刊
摘要: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通过调查“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的发展现状,了解当地非遗产品的基本情况,包括产品的生产规模,现行的营销模式是否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以促进非遗产品的销量提升,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扶贫”;精准扶贫  笔者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调查当地非遗产品的生产及销售现状和相关非遗手艺人的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当前非遗
期刊
摘要:江苏省常熟市琴川街道花溪苑社区从新市民和流动儿童入手,抓牢社区教育,坚持实践育人,强化统筹整合,重点在阵地、队伍、项目、保障等方面狠下功夫。“党员E家、候鸟驿站”是该社区的特色党建品牌,不断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E路径”,提升流动儿童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帮助流动儿童更快融入新的环境,促进流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值得在其他地区及全国推广。  关键词:新时代文明实践;流动儿童;
期刊
摘要:本文在梳理我国自闭症领域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现存的制约性因素和问题,分析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领域的必要性以及相关理论的契合性和可能性,并从外部宏观层面探讨政府和社会工作应如何推动自闭症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社会工作;自闭症;理论分析;启示  一、我国自闭症的发展情况  1982年,陶国泰教授确诊了中国第一例自闭症患者——一个来自吉林长春的6岁男孩,自此,自闭症在中国开始被当成一种疾病
期刊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儿童爱心庄园与重庆市云阳县城乡社会福利院“牵手计划”项目为例,介绍在活动理论指导下,社工从兴趣活动、“家院互融”平台、志愿服务和生命教育四方面,运用社会工作的不同策略和方法,促进院舍长者的社会参与和提升其生活幸福感的实践。  关键词:活动理论;长者社会工作;“牵手计划”  一、项目背景  2018年年底,重庆市儿童爱心庄园积极响应民政部关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号召,与重庆
期刊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索我国融合教育体系下听障大学生成长历程中遇到了何种困难,社会支持如何影响其与社会互动的过程、重塑认知和行动,最终影响其应对方式的形成。采用质性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强度抽样抽取正在普通高等学校就读或已经毕业的听障大学生,从当事人的角度追踪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及意义建构过程,以期为研究提供密集、丰富的信息。研究发现,在融合教育体系下,听障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压力情境。在不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