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改”的途径 提高“改”的能力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okliuqiok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好的文章扣人心弦,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写是关键,改又是写作成功的关键。“美文不厌千回改”道出了改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改
  
  通过教师讲古代文人修改文章的佳话,引导学生认识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如: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起初为“到”又改为“过”,又删掉而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总共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改为“绿”字。这一“绿”字不光写出了春风吹拂的动态,又渲染了江南沿岸一片新绿的色彩,传达了整个大自然蕴含的生机和气韵。又如唐代诗人贾岛“推敲”二字的选用等等。让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激发学生改文兴趣。同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改文兴趣,如:《发生在……的一件事》,有位同学既写了在家里又写了在路上最后又写到学校的事,不知道怎样补充该命题,最后我让同学们共同讨论补充,有同学便补充为《发生在昨天的一件事》,很好。
  
  二、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改
  
  在修改文章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指导。指导时教师先投影出示“典型例文”,即,教师多年积累的或在本次作文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优、中、差等作文3-4篇,再引导学生发现例文中存在的问题。
  1、解决“物”的问题
  无论写景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要做到典型选材、内容具体,最忌空洞无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是如此。如:写景文如何做到内容具体?不妨从时间、空间、逻辑等方面展开。《美丽的小兴安岭》从春夏秋冬四季时间上展开;《济南的冬天》从山顶、山坡、山脚空间上展开;《春》从春草、春花、春雨、春风、春人等角度展开;《沁园春·雪》则是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教学生以蓝本,给学生以拐杖,在改中反思,在改中提高。
  2、解决“思”的问题
  思考事件的来龙去脉,探究故事的前因后果,编织严谨美妙的故事情节,“文贵在曲”嘛。要善于让学生走上讲台,即兴说出或者写出作文的写作提纲,让学生共同修改。教师要巧点妙拨,旁敲侧击,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我學会了骑自行车》有同学写道:“爸爸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我一学就会了。”教师可以提问:“难道就没有波折吗?《分马》一文,如何由分马写到换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三打”是怎样有机组织为一体的?”让学生思考感受如何推动故事情节,如何把事写具体,如何把人写活,积累写作经验,掌握写作技巧,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解决“意”的问题
  “意高而文胜”,作文如做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纠正作文中不正确的、不健康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位同学在作文中说他妈妈把邻居家的鸡子捉住,给他蒸吃补身体,他很高兴。我批阅后告诉他:“鸡子是别人的财产,不是自己的,应该归还他人,你妈妈这样做是不对的。”后来这个同学回家便“吵”了他的妈妈,并写了一篇作文交上来,言辞尖锐,我又耐心地开导他:“你妈妈虽然不对,但你也不能语言尖刻。”后来,这位同学高兴地告诉我,他妈妈赔了邻居家的鸡子。我也很高兴:这不是个很好的题材吗?何不把这感人的情节写下来呢?诸如此类,我在作文教学中不放过任何一次教育机会,扬其“闪光点”,改其“小误区”,善用“发现法”“褒奖法”激励学生作文与做人的进步。
  学生通过实践,把“改”上升为写作的理性知识,于写中学改,在改中练写,以写带改,以改促写,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领悟“改”的内容,“改”的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了一个立体认识,这样指导,变纸上谈兵为实战演习,增强了修改指导的针对性、准确性、及时性,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学生“改”文意识增强了,真正认识到写作之后进行深加工的重要性,使学生的写作水平真正得到了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邑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一、农村学生语文水平低的原因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学好语文,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农村学生的语文水平却非常低,表现在书写差,不规范。知识面很狭窄,课外阅读几乎没有。刚开始上课时常常有“教者费力,学者吃力”的感觉。双方都费力不讨好,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我们一些老师认为:教数学干巴巴的,总是跟数字打交道,实在是太枯燥无味了。其实,数学不单单只是枯燥乏味的概念、定理、公式、图形,尤其是初中数学的相关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因此,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起来显得至关重要。  那么,在农村教育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克服畏惧心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呢?现就初中教学谈一点自己的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共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就实践活动课谈几点认识:    一、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
期刊
近日,收到一封学生來信。信中说,他在公司里搞的一项小发明被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嘉奖……读着来信,十年前在课堂上发生的一幕便浮现眼前:  那天上课,我引用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来比较分析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社会处境,我解释道:“大户人家的酒肉多得发臭,而路上却有贫穷人被冻死的尸骨……”还未说完,发现单联辉同学举起了手。  “请问,你有什么问题?”  “
期刊
在大多数文科学生的心目中,数学是种让人害怕的科目,是极其难学的,只有聪明的人才可以真正学懂数学。再加上有些家长本身就不喜爱数学,无形中给孩子们头脑中形成数学难学等一些消极的观念,但数学技能对于将来从事各种职业并取得成功是非常关键的,可以说,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数学无处不在。由于各种压力,许多人在学习数学,特别是在做题时变得异常紧张,总想逃避,于是便产生了一批害怕数学却又不得不学数学的人。他们
期刊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古诗文是五彩缤纷的文学殿堂里一颗耀眼的明珠,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纵观小学教材选编的古诗,均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形式美于一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融阅读与审美、感性与理性、赏识与情感于一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从而培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火种,是学生获得知识、开拓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只要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学习充满热情和信心,并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加强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为什么要学习这一门课程,这是我们在学习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
期刊
古诗文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已植根于民族的潜意识中。古诗文韵律优美、语言精练、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富有想像力和创造力,适合孩子认知特点,能充分刺激孩子右脑,训练孩子的语言、音乐、空间能力,增强孩子记忆力、创造力,并促进人格的健全形成。新的课程改革,要在几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中一方面“加强对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
期刊
【摘要】北宋苏轼是继柳永之后的著名词人,然而他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青年时期参加进士考试,获第二名,雄心勃勃,要求变法;中年时期出任杭州、密州等地方官,主张温和改革,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担任有名无实的团练副使;中老年时期返京任翰林学士等职,因反对司马光全面废除新法,再次出任杭州、扬州等地方官;晚年时期被贬惠州、儋州等地,生活十分艰苦。苏轼这起伏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他有更多机会接触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经历着换脑、充电、反思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也必须重新定位、重新认识。    一、真正体验“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    我从教20余年来,回顾以往的教学,往往注重“以教定学”,见“教材”不见人。现在,在新课程理念下,我将教学思考放在“学生怎样学”上,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