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春(秋)游作为学校德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学校领导应对其作好整体的规划,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好春(秋)游的地点,精心设计每次活动的内容。保证学生在校六年,能在不同的地点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避免出现每年春(秋)游的地点重复和随机、开展活动项目雷同等现象发生。其次,要注重每次活动的效果。做到高高兴兴春(秋)游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关键词:学校德育 活动 春游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70-02
春(秋)游是学校开展的常规教育活动之一。学生对此非常向往,因为与同龄人结伴旅游,比与自己的父母外出,更愉快、自由,因而富有魅力。
春(秋)游作为学校德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学校领导应对其作好整体的规划,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好春(秋)游的地点,精心设计每次活动的内容。学生人数在千人以上的学校还可以本着由近及远的原则分年级来设计固定的春(秋)游地点。保证学生在校六年,能在不同的地点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避免出现每年春(秋)游的地点重复和随机、开展活动项目雷同等现象发生。其次,要注重每次活动的效果。班主任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往往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若组织工作的某一方面稍有疏忽,轻则可能使活动不能顺利进行,重则导致事故的发生,非但不能实现原先设想的活动目标,还将带来一定的(甚至严重的)“后遗症”,留给学校的是烦恼和不良社会影响,留给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可能是痛苦、阴影和无法消除的悲伤。因此,要做到高高兴兴春(秋)游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活动前的教育是一堂不可缺少的课。
一、明确春(秋)游活动的重要意义
说起春(秋)游,学生往往会理解为“到××地方去玩”。这种片面认识必须纠正。
首先,要把春(秋)游当作一项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春(秋)游的地点往往选在风景秀丽的风景区、历史悠久且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旅游区或具有现代气息的新景区,目的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发展新貌,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为了增强教育效果,活动前,学校可通过讲座、板报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活动点的趣闻、传说、历史、特点、典故等等诱人之处,让学生增加好奇与向往,游览时印象就会更为深刻。
其次,要把春(秋)游看作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行为规范等诸方面综合性教育与训练的活动,通过活动陶冶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因此在活动前应该对学生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仿效、有所约束,达到设定的教育目的。
第三,把春(秋)游当作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评价社会的好机会。学生走出校门,溶入色彩斑斓的社会中,社会上美好的、善良的、丑恶的、野蛮的种种现象都会无遮拦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必然对学生纯洁的心灵产生好的与坏的影响,这就需要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教学生仿效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
第四,要把春(秋)游看作是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情操、品行、能力、特长、心理健康状况、家庭状况等多方面情况考察与了解的窗口。要教育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平时不易表现出的情况,为今后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提供有利条件。
第五,春(秋)游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好形式。可调整学生学习生活的节奏,振奋其情绪,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第六,春(秋)游是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的好机会。这一重要意义不容忽视,因为学生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过程,是向社会展示学校学生精神风貌的过程。社会对学生文明、守纪、扬善示美的行为的赞扬,也是对学校良好风节的首肯。所以要告诉学生,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与学校的声誉紧密相联,文明游览也是热爱学校的具体表现。
二、确保安全是成功开展春(秋)游活动的前提
活动过程中,每个教师都必须把“安全第一”当作活动的重要前提,任何事故的发生都将导致活动的不圆满。因此,安全教育自然应该放在第一位。为了保证安全,必须做到以下六点:
第一,行车(船)安全。外出活动的交通工具大都是汽车,要严格遵守车辆行驶的有关规定,不超员,行车时不与驾驶员交谈,招待驾驶员不劝酒,不催促驾驶员赶时间;行车时不许学生将头、手伸出窗外,以防车辆交错时撞伤或被路旁树枝刮伤;不许学生往窗外投掷瓜果皮壳、空饮料瓶罐等废弃物;不许晕车的学生往车窗外呕吐(可吐在预先准备的塑料袋内);上下车不拥挤,讲秩序;开车时不随意站立、走动。
交通工具若是船只,则要注意三点:一,学生上下船不能拥挤,跳板旁边应有水性较好的青年教师保护,以防不测;二,行船过程中,严格控制学生走上甲板活动;三,行船过程中若船的一侧出现特别吸引人的景色,要防止学生都拥向一边而酿成严重事故。
第二,交通安全。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靠右边走,注意来往车辆,不随意横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逐嬉闹。作为活动的组织者,要尽可能让学生集队行进。
第三,游览安全。学生生性好动,加上参加春(秋)游心情特佳,一些较莽撞的学生易有危险的举动,应对学生明确要求不准爬树、嬉水、登高、跳跃等。对展示的展品,教育学生不乱摸、乱动;对额外的游艺项目,若学生提出要求,教师一般不要答应,如答应,教师应和学生在一起,随时保护。
第四,人身安全。进入景区若分散活动,学生必须以小组为单位结伴而行,尽量避免与不三不四的人搭讪纠缠,不准围观、参与不法分子设置的赌(骗)局,若遇险情要立即报告保安部门或老师。
第五,饮食安全。旅游区一般小吃较多,吸引着学生前去品尝。但在此类公共场所饮食的人员复杂,加上有些摊点的卫生条件、消毒不严格,各种传染病都有,极易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要提醒学生学会识别食品摊点的卫生状况,不买不洁的食品。同时,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提醒学生尽量自备饮食品。
第六,财物安全。教育学生只需自备少量零花钱;游览时注意不要将衣服、照相机等遗忘在游览点或游览车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财物损失。
三、严格纪律是成功开展春(秋)游活动的保证
“安全第一”是活动的重要前提,纪律则是维护安全的可靠保证。在活动前进行严肃的纪律教育同样十分重要。除了教育学生按上述六条安全要求去做外,还必须另外规定五条纪律:
第一,学生参加活动一律穿校服。穿校服除了整齐外,最大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师生间的辨认,对学生寻找队伍集合,老师寻找掉队的学生都十分方便。但一些学生在春(秋)游时往往喜欢穿自己最爱穿的衣服,以满足自己的爱美欲求。这就需要老师给大家讲清道理,要求学生个人服从整体,遵守纪律,概不例外。
第二,不准学生单独行动。活动前必须将每班学生分成若干组,以五至七人为一组最佳,选定其中一名有威信、责任心较强的学生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分散活动时,组长必须经常注意有没有同伴走散,及时召集好全组人员。班级集中时小组长要认真点名,准确告诉老师全组同学是否到齐。
第三,准时集中。为了不延误集体活动,每个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地点集中。为此,队伍以小组为单位分散前,教师必须讲清楚下次集中的时间、地点或集合信号。
第四,固定坐车(船)位置。学生上车(船)坐定,经老师适当调整座位后,这次活动全过程中的座次不再变动,学生不得随意调换,要相互熟悉周围的同学,这样做对清点人数、点名是十分有利的。
第五,未经老师同意不准学生擅自开展计划外的活动项目。
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开展春(秋)游活动的宗旨
春(秋)游不仅是学校组织的一次旅游娱乐活动,更是一次思想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应该让学生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收获和进步。因此,活动中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指出。
1、倡导集体主义,发扬友爱、互助精神,反对个人主义
春(秋)游是以集体的形式外出活动,要让学生懂得自己在集体中的一举一动会对集体产生影响,以模范的行动维护集体的荣誉、纪律和利益。同学之间要相互谦让,要主动将车上靠窗和前部的座位让给晕车的同学和老师,同学有困难要主动帮助,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在集体中的快乐。
2、倡导节俭的生活作风,反对铺张摆阔的不良习气
学生难得外出春(秋)游,大部分家长对子女提出的物质要求,总是尽量满足,少数家长对孩子的吃喝考虑的特别周到,零花钱给得也特别多,对子女的这种溺爱容易助长孩子铺张摆阔的习气。因此要教育学生主动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只带适量的饮食品和零花钱,相信绝大部分家长对学生倡导节俭的要求一定是很欣喜、赞同的。思想工作做得扎实了,活动中学生之间在吃喝上相互攀比等现象自然不会出现。另外要提醒学生购买旅游纪念品要适当、适量,要学会货比三家,当心被“宰”。
3、倡导高尚的社会公德,反对不文明的游览作风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游览点的规定,爱护园林的花草树木,不攀花折枝;爱护古建筑和文物,不乱刻乱画;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不随地吐痰和抛撒废弃物。
4、倡导科学进步,反对封建迷信
一些游览点往往有寺庙僧人,要教育学生不烧香拜佛,不“广种福田”(投赠钱币)。宪法虽规定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学校有对学生倡导科学、宣传无神论的教育责任。同时要教育学生尊重职业宗教人士(道人、僧尼),在宗教场所不讲污辱性的语言。另外,在一些游览点的僻静处还常会有算命看相的人,要教育学生不要由于好奇而受骗上当。
5、倡导自尊自爱的国人精神,反对崇洋媚外
旅游区常常有外宾游览,要教育学生学会礼貌待人,谈吐大方,不卑不亢,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综上所述,活动前的教育课对于活动顺利进行非常重要,因此,教师一定要引起重视,做到高高兴兴春(秋)游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关键词:学校德育 活动 春游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70-02
春(秋)游是学校开展的常规教育活动之一。学生对此非常向往,因为与同龄人结伴旅游,比与自己的父母外出,更愉快、自由,因而富有魅力。
春(秋)游作为学校德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学校领导应对其作好整体的规划,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好春(秋)游的地点,精心设计每次活动的内容。学生人数在千人以上的学校还可以本着由近及远的原则分年级来设计固定的春(秋)游地点。保证学生在校六年,能在不同的地点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避免出现每年春(秋)游的地点重复和随机、开展活动项目雷同等现象发生。其次,要注重每次活动的效果。班主任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往往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若组织工作的某一方面稍有疏忽,轻则可能使活动不能顺利进行,重则导致事故的发生,非但不能实现原先设想的活动目标,还将带来一定的(甚至严重的)“后遗症”,留给学校的是烦恼和不良社会影响,留给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可能是痛苦、阴影和无法消除的悲伤。因此,要做到高高兴兴春(秋)游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活动前的教育是一堂不可缺少的课。
一、明确春(秋)游活动的重要意义
说起春(秋)游,学生往往会理解为“到××地方去玩”。这种片面认识必须纠正。
首先,要把春(秋)游当作一项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春(秋)游的地点往往选在风景秀丽的风景区、历史悠久且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旅游区或具有现代气息的新景区,目的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发展新貌,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为了增强教育效果,活动前,学校可通过讲座、板报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活动点的趣闻、传说、历史、特点、典故等等诱人之处,让学生增加好奇与向往,游览时印象就会更为深刻。
其次,要把春(秋)游看作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行为规范等诸方面综合性教育与训练的活动,通过活动陶冶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因此在活动前应该对学生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仿效、有所约束,达到设定的教育目的。
第三,把春(秋)游当作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评价社会的好机会。学生走出校门,溶入色彩斑斓的社会中,社会上美好的、善良的、丑恶的、野蛮的种种现象都会无遮拦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必然对学生纯洁的心灵产生好的与坏的影响,这就需要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教学生仿效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
第四,要把春(秋)游看作是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情操、品行、能力、特长、心理健康状况、家庭状况等多方面情况考察与了解的窗口。要教育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平时不易表现出的情况,为今后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提供有利条件。
第五,春(秋)游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好形式。可调整学生学习生活的节奏,振奋其情绪,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第六,春(秋)游是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的好机会。这一重要意义不容忽视,因为学生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过程,是向社会展示学校学生精神风貌的过程。社会对学生文明、守纪、扬善示美的行为的赞扬,也是对学校良好风节的首肯。所以要告诉学生,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与学校的声誉紧密相联,文明游览也是热爱学校的具体表现。
二、确保安全是成功开展春(秋)游活动的前提
活动过程中,每个教师都必须把“安全第一”当作活动的重要前提,任何事故的发生都将导致活动的不圆满。因此,安全教育自然应该放在第一位。为了保证安全,必须做到以下六点:
第一,行车(船)安全。外出活动的交通工具大都是汽车,要严格遵守车辆行驶的有关规定,不超员,行车时不与驾驶员交谈,招待驾驶员不劝酒,不催促驾驶员赶时间;行车时不许学生将头、手伸出窗外,以防车辆交错时撞伤或被路旁树枝刮伤;不许学生往窗外投掷瓜果皮壳、空饮料瓶罐等废弃物;不许晕车的学生往车窗外呕吐(可吐在预先准备的塑料袋内);上下车不拥挤,讲秩序;开车时不随意站立、走动。
交通工具若是船只,则要注意三点:一,学生上下船不能拥挤,跳板旁边应有水性较好的青年教师保护,以防不测;二,行船过程中,严格控制学生走上甲板活动;三,行船过程中若船的一侧出现特别吸引人的景色,要防止学生都拥向一边而酿成严重事故。
第二,交通安全。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靠右边走,注意来往车辆,不随意横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逐嬉闹。作为活动的组织者,要尽可能让学生集队行进。
第三,游览安全。学生生性好动,加上参加春(秋)游心情特佳,一些较莽撞的学生易有危险的举动,应对学生明确要求不准爬树、嬉水、登高、跳跃等。对展示的展品,教育学生不乱摸、乱动;对额外的游艺项目,若学生提出要求,教师一般不要答应,如答应,教师应和学生在一起,随时保护。
第四,人身安全。进入景区若分散活动,学生必须以小组为单位结伴而行,尽量避免与不三不四的人搭讪纠缠,不准围观、参与不法分子设置的赌(骗)局,若遇险情要立即报告保安部门或老师。
第五,饮食安全。旅游区一般小吃较多,吸引着学生前去品尝。但在此类公共场所饮食的人员复杂,加上有些摊点的卫生条件、消毒不严格,各种传染病都有,极易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要提醒学生学会识别食品摊点的卫生状况,不买不洁的食品。同时,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提醒学生尽量自备饮食品。
第六,财物安全。教育学生只需自备少量零花钱;游览时注意不要将衣服、照相机等遗忘在游览点或游览车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财物损失。
三、严格纪律是成功开展春(秋)游活动的保证
“安全第一”是活动的重要前提,纪律则是维护安全的可靠保证。在活动前进行严肃的纪律教育同样十分重要。除了教育学生按上述六条安全要求去做外,还必须另外规定五条纪律:
第一,学生参加活动一律穿校服。穿校服除了整齐外,最大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师生间的辨认,对学生寻找队伍集合,老师寻找掉队的学生都十分方便。但一些学生在春(秋)游时往往喜欢穿自己最爱穿的衣服,以满足自己的爱美欲求。这就需要老师给大家讲清道理,要求学生个人服从整体,遵守纪律,概不例外。
第二,不准学生单独行动。活动前必须将每班学生分成若干组,以五至七人为一组最佳,选定其中一名有威信、责任心较强的学生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分散活动时,组长必须经常注意有没有同伴走散,及时召集好全组人员。班级集中时小组长要认真点名,准确告诉老师全组同学是否到齐。
第三,准时集中。为了不延误集体活动,每个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地点集中。为此,队伍以小组为单位分散前,教师必须讲清楚下次集中的时间、地点或集合信号。
第四,固定坐车(船)位置。学生上车(船)坐定,经老师适当调整座位后,这次活动全过程中的座次不再变动,学生不得随意调换,要相互熟悉周围的同学,这样做对清点人数、点名是十分有利的。
第五,未经老师同意不准学生擅自开展计划外的活动项目。
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开展春(秋)游活动的宗旨
春(秋)游不仅是学校组织的一次旅游娱乐活动,更是一次思想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应该让学生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收获和进步。因此,活动中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指出。
1、倡导集体主义,发扬友爱、互助精神,反对个人主义
春(秋)游是以集体的形式外出活动,要让学生懂得自己在集体中的一举一动会对集体产生影响,以模范的行动维护集体的荣誉、纪律和利益。同学之间要相互谦让,要主动将车上靠窗和前部的座位让给晕车的同学和老师,同学有困难要主动帮助,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在集体中的快乐。
2、倡导节俭的生活作风,反对铺张摆阔的不良习气
学生难得外出春(秋)游,大部分家长对子女提出的物质要求,总是尽量满足,少数家长对孩子的吃喝考虑的特别周到,零花钱给得也特别多,对子女的这种溺爱容易助长孩子铺张摆阔的习气。因此要教育学生主动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只带适量的饮食品和零花钱,相信绝大部分家长对学生倡导节俭的要求一定是很欣喜、赞同的。思想工作做得扎实了,活动中学生之间在吃喝上相互攀比等现象自然不会出现。另外要提醒学生购买旅游纪念品要适当、适量,要学会货比三家,当心被“宰”。
3、倡导高尚的社会公德,反对不文明的游览作风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游览点的规定,爱护园林的花草树木,不攀花折枝;爱护古建筑和文物,不乱刻乱画;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不随地吐痰和抛撒废弃物。
4、倡导科学进步,反对封建迷信
一些游览点往往有寺庙僧人,要教育学生不烧香拜佛,不“广种福田”(投赠钱币)。宪法虽规定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学校有对学生倡导科学、宣传无神论的教育责任。同时要教育学生尊重职业宗教人士(道人、僧尼),在宗教场所不讲污辱性的语言。另外,在一些游览点的僻静处还常会有算命看相的人,要教育学生不要由于好奇而受骗上当。
5、倡导自尊自爱的国人精神,反对崇洋媚外
旅游区常常有外宾游览,要教育学生学会礼貌待人,谈吐大方,不卑不亢,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综上所述,活动前的教育课对于活动顺利进行非常重要,因此,教师一定要引起重视,做到高高兴兴春(秋)游去,平平安安回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