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顺应WHO婴儿喂养指南(2002)与婴儿体格生长的关系。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保门诊非随机选取体检的2~12月龄健康婴儿及其主要抚养人进行调查,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式,获得婴儿社会人口学资料、乳类和其他食物喂养状况资料。采用标准人体测量秤和婴儿量床测量婴儿体重和卧位身长,以2005年WHO儿童生长标准计算身长别体重Z评分(WLZ)、年龄别身长Z评分(LAZ)和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等体格生长指标。分别计算各月龄组婴儿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比例,比较婴儿体格生长指标与2005年WHO儿童生长标准平均水平的差异。结果共调查1030名婴儿,978名有效数据进入分析。出生时对WHO婴儿喂养指南(2002)顺应性较好,母乳喂养876/975名(89.8%),其中纯母乳喂养405/975名(41.5%),部分母乳喂养471/975名(48.3%)。3、4、5和6月龄组母乳喂养分别为25/45名(55.6%)、53/124名(42.7%)、114/233名(48.9%)和100/283名(35.3%),其中纯母乳喂养分别为15/45名(33.3%)、27/124名(21.8%)、26/233名(11.2%)及15/283名(5.3%),未达到WHO婴儿喂养指南(2002)纯母乳喂养至6月龄的建议。食物转换阶段,仅120/978名(12.3%)婴儿顺应WHO婴儿喂养指南(2002),在6月龄及以后引入其他食物;645/978名(66.0%)婴儿在4~5月龄引入,86/978名(8.8%)婴儿在4月龄前引入。首次引入的其他食物对WHO婴儿喂养指南(2002)的顺应性较好,537/820名(65.5%)婴儿最早引入强化铁的谷类食物,其次是蛋类(141/820名,17.2%)、蔬菜水果类(76/820名,9.3%)、家制米粉(61/820名,7.4%)和禽肉鱼类(5/820名,0.6%)。不同时间引入其他食物的各月龄组婴儿WLZ、WAZ均达到或超过WHO儿童生长标准的平均水平。4~6月龄不同喂养方式婴儿的WLZ均超过WHO儿童生长标准的平均水平(P<0.05),不同喂养方式间WLZ、LAZ和WAZ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调查的儿保门诊婴儿对WHO婴儿喂养指南(2002)的顺应性较低,纯母乳喂养比例较低,配方奶喂养比例较高,大部分婴儿引入其他食物的时间早于WHO婴儿喂养指南(2002)的建议。首次引入食物对WHO婴儿喂养指南(2002)顺应性较高,食物转换期不同喂养方式未对本调查人群婴儿的体格生长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