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2在肝癌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flylov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2(NOD2)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分析NOD2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住院的肝癌患者66例和健康对照6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NOD2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肝癌患者血清中NOD2的中位浓度为171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9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0,P=0.00)。NOD2浓度与肝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明显相关(H=56.26,P=0.00)。Ⅲ、Ⅳ期患者血清NOD2中位浓度为220 pg/ml,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106 pg/ml, χ2=31.24,P=0.00)和对照组(95 pg/ml, χ2=47.23,P=0.00)。Ⅰ、Ⅱ期患者血清NOD2中位浓度和对照组血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83)。用ROC曲线分析得到了预测Ⅲ、Ⅳ期肝癌的最佳NOD2诊断临界值为148.78 pg/ml,对应的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为77.0%。相关性分析显示NOD2与甲胎蛋白(AFP)之间无明显相关(r=0.44,P=0.14)。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血清中NOD2浓度≥200 pg/ml的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少于血清中NOD2浓度<200 pg/ml的肝癌患者(χ2=15.32,P<0.05)。

结论

NOD2在肝癌患者,尤其是在中晚期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高迁移率族蛋白N(HMGN)是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类核蛋白,属于高迁移率族蛋白家族。它们能直接与DNA和核小体结合,诱导染色质纤维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细胞内转录、细胞分化过程和细胞对受损DNA的修复能力。肿瘤的发生与累积突变导致的转录异常密切相关,转录异常促使肿瘤细胞得以逃脱细胞周期的严密调控。研究显示,HMGN可以通过参与细胞周期调节及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等方式,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术后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5年以死亡为结局,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Log-rank检验),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产次(χ2=7.378,P=0.007)、FIGO分期(χ2=4.
目的探讨微小RNA-7(miR-7)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妇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42例卵巢癌患者和40例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的血清,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两组血清样本miR-7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卵巢癌患者血清中miR-7表达显著下降(0.2
目的探讨肺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接受肺叶切除肺腺癌病例,对影响其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统计学差异,采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4.30%、58
正确认识和诊治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对控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检查方面,乳腺超声一般作为筛查工具而被广泛应用,再通过乳腺钼靶进一步明确诊断,而血清免疫学检查也有助于早期发现DCIS。治疗方面,最恰当的手术治疗方式仍不明确,普遍认同的是术后辅助个体化的放疗,ER阳性患者进行相应的内分泌治疗以减少复发。DCIS进展成为浸润性癌中有许多基因蛋白的表达改变,有待深入研究。
随着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小分子靶点类抗肿瘤药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多项研究证实了EGFR-TKI具有放射增敏性。放疗单独联合EGFR-TKI可使身体状况差的患者生存获益,但仍不能忽视肺毒性。然而,EGFR-TKI与放化疗联合能否使局部晚期NSCLC患者获益仍存在较大争议。
期刊
目前发现藤黄酸可通过不同机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发挥抗肿瘤作用,包括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端粒末端转移酶和拓扑异构酶活性,抑制热休克蛋白和通道蛋白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提示藤黄酸有望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且仍需进一步探索其在抗肿瘤领域的价值。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的一个关键调节分子。PDK1可通过激活Akt,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目前已经发现PDK1在头颈部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胰腺癌、食管癌、结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抑制PDK1过表达可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找到新的突破点。目前已有多种PDK1抑制剂投入生产,发挥了抗肿
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预后差,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中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包括抑制人乳头瘤病毒、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表皮生长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环氧合酶-2、鸡肉瘤病毒基因、蛋白酶体抑制剂、DNA甲基化等。随着新型分子靶向治疗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发现更有效的宫颈癌疗法,为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开辟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