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行新基金一直是各基金公司的重头戏,如果能够一日售罄,那么大家都会趋之若鹜。除去2007年市场非理性阶段,经过2008年的大调整,自2009年市场重新恢复一定的生机之后,每年都有新基金一日售罄的故事出现,但是,故事的内涵却在不断发生变化。
一日售罄新基金基本情况
数量有增加之势
如表所示,从2009年至2013年5月底,总计有12只新基金一日售罄,2009年至2012年,每年分别有2只、3只、1只和2只新基金一日售罄,2013年前五个月里,已经有4只新基金一日售罄。很显然,2013年以来,一日售罄有显著加快之势,但这是否表明市场销售形势和投资者的投基热情有了显著的改善呢?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从2009年到2012年,各个年度里新发行的基金数量分别为114只、141只、169只和222只,2013年前五个月,已发行和已公布招募说明书的新基金有169只。如果将数据换算成月均发行数,则可以看到,从2009年到2013年,过往五个年份里新基金的月均发行数量分别为9.5只、11.75只、14.08只、18.5只和33.8只,新基金的发行速度逐年加快,并且2013年以来大大高于以往各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2013年新基金发行执行的是备案制新政,大大提高了新基金的可发行速度。
类型从高风险向低风险转移
2009年一日售罄的2只新基金都是股票型基金;之后三年,一日售罄的6只新基金全部是债券型基金;而2013年前五个月,一日售罄的新基金种类又有了新变化,即1只保本型基金、3只货币市场基金。
显而易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基础市场行情走势的风云变幻,以及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的转变,一日售罄新基金的种类正在从高风险型向低风险型转移,并已转移到了最低等级的风险收益层级,但是,相关新基金的成立规模并未由此增加。表面上看,投资者的投基情绪与新基金的风险收益等级有正相关的关系,但考虑到2013年以来新基金大量发行的客观情况,上述分析其实并不一定成立。
从这些一日售罄新基金的成立规模来看,2009年,两只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成立规模是166.99亿元;从2010年到2012年,一日售罄新基金的平均成立规模分别为26.66亿元、35.05亿元和21.31亿元;2013年前五个月里成立的新基金的平均规模为30.2亿元。
总体来看,一日售罄新基金的风险在逐渐降低,但新基金的成立规模却没有增大。这种情况可以初步反映出五个问题:第一,新基金风险程度的降低并不能够带来成立规模的增大;第二,全市场投资者有着较为显著的高风险偏好倾向;第三,2010年之后,某些新基金契约里有实现约定的规模上限,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第四,发行数量显著增加;第五,或有市场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提高。
越来越与托管银行无关
根据笔者的实际参与经历和统计,从托管银行的角度来看,一日售罄新基金的出现,最初与托管银行有一些关联,例如,表中前四只新基金在销售之前,从基金公司到托管银行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本人也曾明确提示这些基金将会一日售罄,并且在每只基金发行之前的多次营销宣传报告中反复明确提及。这样,营销气氛被带动了起来,再加上凭借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这些大行的雄厚实力,一日售罄一只新基金并不是难事。
到了2013年,一日售罄新基金的托管银行已经开始五花八门,并且逐渐往小银行(以托管和销售基金为标准进行的统计排名)方面发展。如表所示,上述2013年四只一日售罄新基金所涉及到的托管银行有四家,大行有中国银行,中型银行有交通银行,小型银行有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由此,我们可初步得出一个结论:一日售罄越来越与托管银行无关。
鉴于之前托管银行通常都会附带有较为硬性的新基金销售任务,从2013年开始,未来,或许托管银行与新基金的销售关联度会越来越低。
一日售罄新基金内在原因分析
回望真正意义上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一日售罄新基金的出现,从2009年至今,可明确划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里一日售罄新基金主要特征如下。
2009年:建设银行、无上限、股票型基金
2009年出现的两只一日售罄新基金,其特点可以共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即:股票型基金、无上限、建设银行。这两只基金在发行之前,笔者已公开发表文章明确提示大家:如果看好,就当日认购,次日可能就买不到。
当时的市场环境是:经历了2008年的大跌之后,2009年有了一个大反弹,主做股票的各类基金业绩普遍良好。长盛同庆作为一只带有可分离特色的早期分级基金,参照市场可比对象,上市之后有着较为显著的溢价预期,且营销策划工作十分到位,故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基金公司在首发日下午的任务主要不是接受资金认购,而且尽量劝退一些认购的资金。华夏盛世精选的发行成功,主要原因是得益于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在当时的良好市场声誉。
从长盛同庆到华夏盛世,两只股票型新基金都募集到了100多亿元的资金,首日的发行盛况远远超出基金公司的预料。长盛基金管理公司之前从未管理过规模如此之大的基金;而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当时已经意识到了基础市场行情的风险,随即主动及时地叫停了后续的发行。
2010年至2012年:债券型基金、有上限、大银行
2012年之前,由于工作的原因,每只一日售罄新基金都有本人的深度参与,并且对多只新基金的一日售罄给予了直接的营销策划支持,包括写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并明确提出可能会“一日售罄”。2010年8月30日,搜狐网基金频道就在头条位置用红色加粗的大字标题显示:“王群航预测:富国汇利、华富强化回报将在9月1日当天售罄”。
在这三年里,这些新基金能够一日售罄,有一些很重要的原因,如:定型在债券型基金上、都有契约规定的规模上限、都有大银行在主导发售等,其中,有一个适中的发行规模上限,好像一个明确的目标,是促成一日售罄的重要原因。不过,这期间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产品创新,及对产品和市场有着充分理解和有效贯通、融合之后的营销策划。 富国基金管理公司的固定收益部门当时已凭借富国天丰等基金在市场上做出了良好的品牌,故再发行债券型基金时,都没有考虑市场上常规的一个月左右的发行期限。以富国汇利为例,当时该公司计划像富国天丰一样,也力争在三个工作日里完成发行,笔者仔细研究该产品之后提出能够一日售罄,并给出了一系列的相关策略建议,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基金被超额认购,配售比例是56.39%。
华富强化回报的产品设计,就是笔者给予的直接建议:模仿富国天丰,照猫画虎,再来一只。富国天丰的成功,再加上当时还在该公司的著名基金经理曾刚先生的良好品牌效应,以及本人为一日售罄所做的一系列具体的营销策划方案,当然还有该公司营销团队的共同努力,最后,该基金A、B两类份额的最终配售比例分别为84.85%和84.86%。
至于天弘添利分级债券型基金的一日售罄,主要原因在于:从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挖来一个产品设计人员之后,以较好的产品设计,乘着2010年末分级类债券创新产品的发行余势,一举发行成功。
广发理财年年红,本来设定的规模上限就小,6亿元,对于广发这样的大公司,就是一个特定的定制产品。而招商信用增强一日售罄,除去产品本身的设计定位较好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2013年以来:多种情况共存
如果说从2009年到2012年新基金发行市场上出现的一日售罄情况里以市场化因素为主,以产品创新和良好的营销策划为支撑等因素,那么,到了2013年,这种情况就出现了一些变化,即一些有争议的、值得商榷的情况多次出现。2013年以来,招商基金管理公司屡屡在硝烟弥漫、困难重重的市场上成功发行,多只基金或一日售罄,或快速发行完毕,已引起了有关人士的种种议论,这其中的原因已被很多媒体深刻地探讨过了,即某家中型银行的全力支持。
从正面案例来看,2013年5月27日,天弘增利宝货币市场基金的发行十分值得关注。该基金的募集方式是:“本基金通过天弘基金管理公司直销系统公开发售”,即该基金的发售不使用代销渠道,如银行、券商、第三方机构等,该基金只通过该公司自己的直销渠道发售。这是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有史以来第一只通过直销方式成立的基金,或将会开辟新基金发行的新时代。该基金作为首只为支付宝定制的产品,不仅在客户定位上目标更为清晰,而且在产品设计方面也有多个创新亮点。
对未来新基金发行的建议
随着新《基金法》的施行,新基金的发行将会越来越多。老的原因是备案制,新的原因是:发行的主体将会越来越多,公募类基金产品也将会随之增多。未来,市场的容量还是那么大,但参与者明显增多了,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对未来新基金发行,有如下建议:
第一,作为代销渠道,尤其是代销银行,应该客观公正地对待所有的基金公司、所有的基金、所有的投资者,不应该再过分重点销售自己控股的基金公司的产品。不仅仅是银行,所有销售渠道都应该做好自律,无论银行、券商、第三方,投资者只有在投资基金有了收益之后,才会继续购买,否则,一旦明白受了误导,必然会选择远离。
第二,2012年12月15日,笔者在本刊发表过文章《实施“到点成立”的良机已至》,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建议基金公司在发行新产品时要以成立为目的,不要刻意地追求发行规模的增长,要依靠业绩和持续营销。上述天弘增利宝的案例,与此有共同之处,但该基金只通过直销渠道发行,还有着其产品自身创新性定位的特殊原因。不过,“以成立为目的”是共同存在的,因为支付宝的客户群体未来增长潜力不可小觑。
未来,如果大家认可“到点成立”的建议,当然更好。如果还是坚持走老路,也无可非议,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基金发行环境,各发行主体要切实依靠良好的产品设计、精准的营销策划、细致的销售组织来取得满意的发行效果,别再依赖股东银行的“关联交易”。
一日售罄新基金基本情况
数量有增加之势
如表所示,从2009年至2013年5月底,总计有12只新基金一日售罄,2009年至2012年,每年分别有2只、3只、1只和2只新基金一日售罄,2013年前五个月里,已经有4只新基金一日售罄。很显然,2013年以来,一日售罄有显著加快之势,但这是否表明市场销售形势和投资者的投基热情有了显著的改善呢?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从2009年到2012年,各个年度里新发行的基金数量分别为114只、141只、169只和222只,2013年前五个月,已发行和已公布招募说明书的新基金有169只。如果将数据换算成月均发行数,则可以看到,从2009年到2013年,过往五个年份里新基金的月均发行数量分别为9.5只、11.75只、14.08只、18.5只和33.8只,新基金的发行速度逐年加快,并且2013年以来大大高于以往各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2013年新基金发行执行的是备案制新政,大大提高了新基金的可发行速度。
类型从高风险向低风险转移
2009年一日售罄的2只新基金都是股票型基金;之后三年,一日售罄的6只新基金全部是债券型基金;而2013年前五个月,一日售罄的新基金种类又有了新变化,即1只保本型基金、3只货币市场基金。
显而易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基础市场行情走势的风云变幻,以及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的转变,一日售罄新基金的种类正在从高风险型向低风险型转移,并已转移到了最低等级的风险收益层级,但是,相关新基金的成立规模并未由此增加。表面上看,投资者的投基情绪与新基金的风险收益等级有正相关的关系,但考虑到2013年以来新基金大量发行的客观情况,上述分析其实并不一定成立。
从这些一日售罄新基金的成立规模来看,2009年,两只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成立规模是166.99亿元;从2010年到2012年,一日售罄新基金的平均成立规模分别为26.66亿元、35.05亿元和21.31亿元;2013年前五个月里成立的新基金的平均规模为30.2亿元。
总体来看,一日售罄新基金的风险在逐渐降低,但新基金的成立规模却没有增大。这种情况可以初步反映出五个问题:第一,新基金风险程度的降低并不能够带来成立规模的增大;第二,全市场投资者有着较为显著的高风险偏好倾向;第三,2010年之后,某些新基金契约里有实现约定的规模上限,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第四,发行数量显著增加;第五,或有市场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提高。
越来越与托管银行无关
根据笔者的实际参与经历和统计,从托管银行的角度来看,一日售罄新基金的出现,最初与托管银行有一些关联,例如,表中前四只新基金在销售之前,从基金公司到托管银行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本人也曾明确提示这些基金将会一日售罄,并且在每只基金发行之前的多次营销宣传报告中反复明确提及。这样,营销气氛被带动了起来,再加上凭借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这些大行的雄厚实力,一日售罄一只新基金并不是难事。
到了2013年,一日售罄新基金的托管银行已经开始五花八门,并且逐渐往小银行(以托管和销售基金为标准进行的统计排名)方面发展。如表所示,上述2013年四只一日售罄新基金所涉及到的托管银行有四家,大行有中国银行,中型银行有交通银行,小型银行有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由此,我们可初步得出一个结论:一日售罄越来越与托管银行无关。
鉴于之前托管银行通常都会附带有较为硬性的新基金销售任务,从2013年开始,未来,或许托管银行与新基金的销售关联度会越来越低。
一日售罄新基金内在原因分析
回望真正意义上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一日售罄新基金的出现,从2009年至今,可明确划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里一日售罄新基金主要特征如下。
2009年:建设银行、无上限、股票型基金
2009年出现的两只一日售罄新基金,其特点可以共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即:股票型基金、无上限、建设银行。这两只基金在发行之前,笔者已公开发表文章明确提示大家:如果看好,就当日认购,次日可能就买不到。
当时的市场环境是:经历了2008年的大跌之后,2009年有了一个大反弹,主做股票的各类基金业绩普遍良好。长盛同庆作为一只带有可分离特色的早期分级基金,参照市场可比对象,上市之后有着较为显著的溢价预期,且营销策划工作十分到位,故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基金公司在首发日下午的任务主要不是接受资金认购,而且尽量劝退一些认购的资金。华夏盛世精选的发行成功,主要原因是得益于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在当时的良好市场声誉。
从长盛同庆到华夏盛世,两只股票型新基金都募集到了100多亿元的资金,首日的发行盛况远远超出基金公司的预料。长盛基金管理公司之前从未管理过规模如此之大的基金;而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当时已经意识到了基础市场行情的风险,随即主动及时地叫停了后续的发行。
2010年至2012年:债券型基金、有上限、大银行
2012年之前,由于工作的原因,每只一日售罄新基金都有本人的深度参与,并且对多只新基金的一日售罄给予了直接的营销策划支持,包括写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并明确提出可能会“一日售罄”。2010年8月30日,搜狐网基金频道就在头条位置用红色加粗的大字标题显示:“王群航预测:富国汇利、华富强化回报将在9月1日当天售罄”。
在这三年里,这些新基金能够一日售罄,有一些很重要的原因,如:定型在债券型基金上、都有契约规定的规模上限、都有大银行在主导发售等,其中,有一个适中的发行规模上限,好像一个明确的目标,是促成一日售罄的重要原因。不过,这期间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产品创新,及对产品和市场有着充分理解和有效贯通、融合之后的营销策划。 富国基金管理公司的固定收益部门当时已凭借富国天丰等基金在市场上做出了良好的品牌,故再发行债券型基金时,都没有考虑市场上常规的一个月左右的发行期限。以富国汇利为例,当时该公司计划像富国天丰一样,也力争在三个工作日里完成发行,笔者仔细研究该产品之后提出能够一日售罄,并给出了一系列的相关策略建议,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基金被超额认购,配售比例是56.39%。
华富强化回报的产品设计,就是笔者给予的直接建议:模仿富国天丰,照猫画虎,再来一只。富国天丰的成功,再加上当时还在该公司的著名基金经理曾刚先生的良好品牌效应,以及本人为一日售罄所做的一系列具体的营销策划方案,当然还有该公司营销团队的共同努力,最后,该基金A、B两类份额的最终配售比例分别为84.85%和84.86%。
至于天弘添利分级债券型基金的一日售罄,主要原因在于:从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挖来一个产品设计人员之后,以较好的产品设计,乘着2010年末分级类债券创新产品的发行余势,一举发行成功。
广发理财年年红,本来设定的规模上限就小,6亿元,对于广发这样的大公司,就是一个特定的定制产品。而招商信用增强一日售罄,除去产品本身的设计定位较好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2013年以来:多种情况共存
如果说从2009年到2012年新基金发行市场上出现的一日售罄情况里以市场化因素为主,以产品创新和良好的营销策划为支撑等因素,那么,到了2013年,这种情况就出现了一些变化,即一些有争议的、值得商榷的情况多次出现。2013年以来,招商基金管理公司屡屡在硝烟弥漫、困难重重的市场上成功发行,多只基金或一日售罄,或快速发行完毕,已引起了有关人士的种种议论,这其中的原因已被很多媒体深刻地探讨过了,即某家中型银行的全力支持。
从正面案例来看,2013年5月27日,天弘增利宝货币市场基金的发行十分值得关注。该基金的募集方式是:“本基金通过天弘基金管理公司直销系统公开发售”,即该基金的发售不使用代销渠道,如银行、券商、第三方机构等,该基金只通过该公司自己的直销渠道发售。这是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有史以来第一只通过直销方式成立的基金,或将会开辟新基金发行的新时代。该基金作为首只为支付宝定制的产品,不仅在客户定位上目标更为清晰,而且在产品设计方面也有多个创新亮点。
对未来新基金发行的建议
随着新《基金法》的施行,新基金的发行将会越来越多。老的原因是备案制,新的原因是:发行的主体将会越来越多,公募类基金产品也将会随之增多。未来,市场的容量还是那么大,但参与者明显增多了,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对未来新基金发行,有如下建议:
第一,作为代销渠道,尤其是代销银行,应该客观公正地对待所有的基金公司、所有的基金、所有的投资者,不应该再过分重点销售自己控股的基金公司的产品。不仅仅是银行,所有销售渠道都应该做好自律,无论银行、券商、第三方,投资者只有在投资基金有了收益之后,才会继续购买,否则,一旦明白受了误导,必然会选择远离。
第二,2012年12月15日,笔者在本刊发表过文章《实施“到点成立”的良机已至》,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建议基金公司在发行新产品时要以成立为目的,不要刻意地追求发行规模的增长,要依靠业绩和持续营销。上述天弘增利宝的案例,与此有共同之处,但该基金只通过直销渠道发行,还有着其产品自身创新性定位的特殊原因。不过,“以成立为目的”是共同存在的,因为支付宝的客户群体未来增长潜力不可小觑。
未来,如果大家认可“到点成立”的建议,当然更好。如果还是坚持走老路,也无可非议,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基金发行环境,各发行主体要切实依靠良好的产品设计、精准的营销策划、细致的销售组织来取得满意的发行效果,别再依赖股东银行的“关联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