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班主任的灵丹妙药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co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班主任应该通过适度期待、及时肯定、善意批评等方式,肯定学生的优点,借此在学生心中树立自律意识,克服自己的缺点——即通过对优点和长处的肯定和表扬而消灭缺点和不足,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关键词】班主任 适度期待 及时肯定 善意批评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赏识教育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意识,有利于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同样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适度的期待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著名试验,他们在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各选出三个班的学生进行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通知教师说:“这些儿童将来大有发展前途。”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抽取的。教师接受了“权威语言的暗示”,对名单上的学生态度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偏爱心理和情感。结果八个月后,对这些学生进行智能测验,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确实进步了。这就是人们称之为“教师期望效应”的试验。从这个试验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以赏识的态度对待他们,对他们抱有适度的期望,经过一段时间,他们会感受到教师的期望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和一种爱,会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因而也就取得了如老师期望的效果。
  教师适时地对学生提出适度的期望,是极其重要的。所谓适度,即对学生的期望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适时,即选择恰当的时机,且不同的阶段对学生的期望也应不同。例如:在班级中,对于平时考试总有不及格现象的学生,希望其能在下一次考试中争取全部通过,消灭不及格;此后,在其成绩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又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希望他们学得再扎实一些,争取能够获得奖学金;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希望他们能博览群书,多学习一些课外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其素质。这样,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宜的期望目标,就如在学生心头点燃了知识大厦阶梯上的一盏盏明灯,促使他们不断前进,不断攀登。
  
  二、及时的肯定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老师的讽刺挖苦、吹毛求疵会挫伤学生的志气,而发自内心的肯定则会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肯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建立在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会性特征的基础上的,实质上也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它避免了“批评和指责”的负面效应,而是承认差异,肯定长处,还个体自尊和自信,使差异缩小、消失,使个体向完美的方向发展。
  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有进步,得到老师及时、中肯而饱含热情的评价,哪怕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让他们感到无限温暖,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一旦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赏识,便会立即点燃希望之火,其本能的表现则是积极地配合。作为教师要尽量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每位学生的长处,予以及时的肯定、表扬,这里“及时”两字很重要。在课堂上,学生准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或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疑难问题等等,教师都要及时予以肯定,这样不仅树立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更有效地发挥。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激励。我所带的班级有一个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孤僻,难以和同学打成一片,因而集体观念有些淡薄。但这个学生英语学得相当好,在第一次英语过级考试时就过了四级。我及时肯定了他的成绩,并且希望他发挥长处,为班集体学英语做点贡献。后来,班里的同学每周写一篇英语短文交给他进行批改,他非常认真。这样不但促进了班级学英语的热情,而且也使他融入到集体中来,促进了能力的提高,并在第二次英语过级考试时通过了六级。
  
  三、善意的批评
  
  赏识教育不只是表扬和鼓励,而且也包含批评。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奥秘在于“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教师应该采取谅解式、迂回式、委婉式的批评,且不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联系个人品德进行批评。当学生犯错误时,应该私下里和学生谈心,推心置腹,善意地指出错误,就事论事,对症下药,提出改正的意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通的桥梁,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提高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416400 湖南省花垣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八十四班学生几经筛选,后又经过文理分班,全班同学进进出出,学生性格各不相同,个性各不一样,很难形成统一的思想。有的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如一心想成为明星,成日做明星梦,整日飘飘然;有的学生家庭矛盾冲突大,害怕接触异性;有的学生有严重的自卑、厌学或不敢面对现实等等。  下面以一学生为例,作重点分析。  王某同学是原岳阳县考入县一中后,免费进入我班的优等学生。刚开学,他就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能够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生动、和谐、全面的发展,促使全体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各种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在20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涯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会听的习惯  “会听”是指学生不仅要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听清楚、听明白,而
期刊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至今已经六年。在几年的教学中,我对教育对象——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明确的认识过程。其间遇到了不少问题,也存在许多困惑,这些促使我对教学实践不断地思考。  我曾经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教材、教法上,放在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上,因为我最关注的是学科能力。然而,《背影》一课的两种教法所带来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给我的触动很大。我问自己,我在教学中首先关注的应该是什
期刊
学校德育是实施以德治国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方面。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我校坚持“以德立校、教科兴校、特色办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坚持“办学以人为本,做人以德为本;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的育人理念,狠抓学校德育工作。我校是一所寄宿学生为主的学校,全校寄宿生人数有2500多人,占总人数的87%以上。当前社会反应强烈的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农村“
期刊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的组织形式而言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合作是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体味和推敲”是一种探究的方法,是合作的基础,没有个人的深入思考,就难以提高合作的质量;合作的过程是体验、创造的过程。    一、合作学习的价值取向——有
期刊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在教学中要尽量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使学生乐学。”而要做到“乐学”,就必须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情感、引起学习动机、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以下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乐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期刊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新的学校,他们学习的热情很高,好奇心强,喜好游戏和活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且易受到游戏与活动形式的影响。  那么,如何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的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求知中探索创新呢?我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    一、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因为“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
期刊
一个个新生的、充满绿意的生命,在全面的、全程性的学校教育改革过程中获得成长,这是“新基础教育”的追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积极创设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与实践,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关注制约教师教学行为的内在观念与思想方法,并努力开发学科的教育价值,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资源生成与过程生成,强调形成教学
期刊
家访能不能成功,能不能使后进生转好,优生更好,以本人的看法取决于教师在家访前是不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家长的心态,并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家访形式和谈话方式。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来,进行了无数次家访尝试,下面就谈一谈自己在家访中的点滴体会。  1、要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每次家访前把学生的有关成绩和平时表现以及其他任课教师的意见,综合起来列出一个简要提纲,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见到学生的家长才能有
期刊
各位家长:  你们好!  今天把大家请来是想和各位家长加强沟通和交流。最后冲刺时期到了,我们家长应怎样科学地发挥作用,而不是起着反作用呢?  我们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目标    虽然现在填志愿是在考后进行,但如果说各位家长和学生对高考所能达到的目标从来没有想过,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呢?高了怕达不到,先给自己增加失败的压力。低了,又会给学生一种自己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