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俗语“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太冤枉),目前学界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把“也”看作假设关系的连词,认为黄河水原本清澈。这里有一个关于“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中的“国俗语源”(或“国俗理据”):黄河水原本清澈,只因一名叫黄三嫂的妇女被冤屈跳黄河而变得浑黄;后来每当人们遇到冤屈而又说不清的事,总好说上一句:“跳进黄河洗不清”。(见申俊主编、马汉民编《中国熟语大辞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后来又添加了“也”字,留传甚广。
对此,黄新宇在《俗语讹变的三种形态》(《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8期)中认为:“俗语错讹最严重的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并进而发问:“莫非黄河之水较其他一切江河之水要清澈、干净得多么?众所周知的是,黄河水远比其他江河之水浑浊得多!”就外在形式而言,“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中的“也”确实容易理解为假设关系的连词。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些字面相同或相似的例证:跳在黄河也洗不清(《济公全传》一百零四回、《三侠剑》六回、《儿女英雄传》二十二回)、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侠义风月传》十四回、《艳阳天》)、跳下黄河也洗不清(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跳入黄河也洗不清(阳翰笙《草莽英雄》四幕)、掉到黄河也洗不清(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些例证是否如黄新宇所说的错讹,我们暂且不论,不妨先来看看以下语例:
(1)水运道:“……若说要辩他不是拐子,只怕便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了。”
(《侠义风月传》第十四回)
(2)这是弟子自作的不是。虽跳到黄河,洗不清呢。(《九云记》第二回)
(3)美人道:“我想这妮子已被他奸骗了。门风已被他们玷辱了。就有黄河,也洗不清。”(《后西游记》第二十五回)
我们认为,以上把“跳到(进)黄河也洗不清”拆分成两部分,并且随意添加上“便”“虽”“就”等关联词,从而造成既成事实的假设关系的做法,是违背了俗语“跳到(进)黄河也洗不清”的真实含义。
正是因为人们认识到“跳到(进)黄河也洗不清”这一地域内容(“黄河”)及其表现形式(“也”)共同存在的不足,于是便有了一些包含“也”的改造版语例:“就是长江之水也洗不清”(《天豹图》第七回)、“便是跳东洋也洗不清”(《蕉叶帕》第五回)、“就跳到天河里去也洗不清”(陈登科《风雷》一部五八章)、“跳进黄浦江也洗不清”(《剧本》1980年第9期,90页)、“跳到染缸里,一辈子洗不清”(李晓明、韩安庆《平原枪声》)。
第二种看法,认为只有不包含“也”的“跳到黄河洗不清”才是正确说法,认为:黄河水浑浊,所以洗不清。如:“跳到黄河洗不清”(李劼人《大波》)、“跳下黄河洗不清”(陈登科《风雷》一部三九章)。又如“跳到(进)黄河洗不清”及其变体:
(4)若叫表兄知道了,跳在黄河洗不清。(《小八义》第十二回)
(5)嫂嫂言语不该听,我未说出反赖我,我跳黄河洗不清。(《小八义》第十四回)
(6)欲心一动,便淫兴勃然,欲图苟合,须知一霎欢娱,转眼即过,终身污辱,渝洗不清。(《野叟曝言》第七十回)
(7)袭人一则怕彩云卸肩,二则为蒋玉函起疑,怕的同环儿讲话,又被撞见的人传到丈夫耳朵里,越洗不清,如何肯去,只拉了彩云约期。(《后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正因为黄河水浑浊,所以洗不清;正因为有冤屈,所以“洗不清”(不管如何比喻)。例(6)用了“渝”,例(7)用了“越”,意思一样,但都没有用“也”,主要是为了避免产生误解;这两个例子中可以理解为省略了“跳进黄河”或“跳进染缸”这一语境预设,也可以理解为使用了“潜喻”(只出现本体而不出现喻体和喻词的比喻)辞格:1.终身污辱,(就像跳进黄河/染缸)渝洗不清;2.被丈夫误解的屈辱,(就像跳进黄河/染缸)越洗不清。
以上两种看法,分别基于两种预设:1.把某样东西看得很“清澈/清白”;2.把某样东西看得很“浑浊/污浊”。
第三种看法,我们认为,应正视“也”的存在,“也”宜看作句中停顿语气词。说白了,分歧点在于“也”字的认识问题。这里,涉及到歇后语停顿能否用字来替代的问题。大家熟知的庄子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中的“也”字就是表示停顿语气的。王力《汉语史稿》、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上册)、许嘉璐主编《古代汉语》(上册)都认为“也”可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或延宕,和“啊”的作用大致相当。
实际上,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发现:古今汉语里常常有“兮”“呀”“也”“那个”等词语用作停顿或延宕的情况。如: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楚辞·湘君》)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贺敬之《回延安》)猴子捡生姜──吃也不是,丢也不是(歇后语)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白毛女》)最后结论:第一,与其把“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一类歇后语中的“也”看作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毋宁把它视为句中停顿语气词,一种起舒缓或强调作用的句中语气词;这也从一个方面证实了:歇后语停顿可以用字来替代。第二,“跳到黄河”和“洗不清”各自语义都很完整,又存在某种整体语义关联,“跳”与“洗”是连动关系。第三,既然“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中的“也”有停顿或延宕作用,而破折号有表示语音的中断或延长的作用,那么,在此,“也”与破折号有相同的作用。因此,“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不妨看作是歇后语“跳到黄河──洗不清”(书面语)的口语表现形式。
(通讯地址:343009井冈山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
第一种看法,把“也”看作假设关系的连词,认为黄河水原本清澈。这里有一个关于“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中的“国俗语源”(或“国俗理据”):黄河水原本清澈,只因一名叫黄三嫂的妇女被冤屈跳黄河而变得浑黄;后来每当人们遇到冤屈而又说不清的事,总好说上一句:“跳进黄河洗不清”。(见申俊主编、马汉民编《中国熟语大辞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后来又添加了“也”字,留传甚广。
对此,黄新宇在《俗语讹变的三种形态》(《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8期)中认为:“俗语错讹最严重的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并进而发问:“莫非黄河之水较其他一切江河之水要清澈、干净得多么?众所周知的是,黄河水远比其他江河之水浑浊得多!”就外在形式而言,“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中的“也”确实容易理解为假设关系的连词。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些字面相同或相似的例证:跳在黄河也洗不清(《济公全传》一百零四回、《三侠剑》六回、《儿女英雄传》二十二回)、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侠义风月传》十四回、《艳阳天》)、跳下黄河也洗不清(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跳入黄河也洗不清(阳翰笙《草莽英雄》四幕)、掉到黄河也洗不清(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些例证是否如黄新宇所说的错讹,我们暂且不论,不妨先来看看以下语例:
(1)水运道:“……若说要辩他不是拐子,只怕便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了。”
(《侠义风月传》第十四回)
(2)这是弟子自作的不是。虽跳到黄河,洗不清呢。(《九云记》第二回)
(3)美人道:“我想这妮子已被他奸骗了。门风已被他们玷辱了。就有黄河,也洗不清。”(《后西游记》第二十五回)
我们认为,以上把“跳到(进)黄河也洗不清”拆分成两部分,并且随意添加上“便”“虽”“就”等关联词,从而造成既成事实的假设关系的做法,是违背了俗语“跳到(进)黄河也洗不清”的真实含义。
正是因为人们认识到“跳到(进)黄河也洗不清”这一地域内容(“黄河”)及其表现形式(“也”)共同存在的不足,于是便有了一些包含“也”的改造版语例:“就是长江之水也洗不清”(《天豹图》第七回)、“便是跳东洋也洗不清”(《蕉叶帕》第五回)、“就跳到天河里去也洗不清”(陈登科《风雷》一部五八章)、“跳进黄浦江也洗不清”(《剧本》1980年第9期,90页)、“跳到染缸里,一辈子洗不清”(李晓明、韩安庆《平原枪声》)。
第二种看法,认为只有不包含“也”的“跳到黄河洗不清”才是正确说法,认为:黄河水浑浊,所以洗不清。如:“跳到黄河洗不清”(李劼人《大波》)、“跳下黄河洗不清”(陈登科《风雷》一部三九章)。又如“跳到(进)黄河洗不清”及其变体:
(4)若叫表兄知道了,跳在黄河洗不清。(《小八义》第十二回)
(5)嫂嫂言语不该听,我未说出反赖我,我跳黄河洗不清。(《小八义》第十四回)
(6)欲心一动,便淫兴勃然,欲图苟合,须知一霎欢娱,转眼即过,终身污辱,渝洗不清。(《野叟曝言》第七十回)
(7)袭人一则怕彩云卸肩,二则为蒋玉函起疑,怕的同环儿讲话,又被撞见的人传到丈夫耳朵里,越洗不清,如何肯去,只拉了彩云约期。(《后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正因为黄河水浑浊,所以洗不清;正因为有冤屈,所以“洗不清”(不管如何比喻)。例(6)用了“渝”,例(7)用了“越”,意思一样,但都没有用“也”,主要是为了避免产生误解;这两个例子中可以理解为省略了“跳进黄河”或“跳进染缸”这一语境预设,也可以理解为使用了“潜喻”(只出现本体而不出现喻体和喻词的比喻)辞格:1.终身污辱,(就像跳进黄河/染缸)渝洗不清;2.被丈夫误解的屈辱,(就像跳进黄河/染缸)越洗不清。
以上两种看法,分别基于两种预设:1.把某样东西看得很“清澈/清白”;2.把某样东西看得很“浑浊/污浊”。
第三种看法,我们认为,应正视“也”的存在,“也”宜看作句中停顿语气词。说白了,分歧点在于“也”字的认识问题。这里,涉及到歇后语停顿能否用字来替代的问题。大家熟知的庄子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中的“也”字就是表示停顿语气的。王力《汉语史稿》、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上册)、许嘉璐主编《古代汉语》(上册)都认为“也”可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或延宕,和“啊”的作用大致相当。
实际上,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发现:古今汉语里常常有“兮”“呀”“也”“那个”等词语用作停顿或延宕的情况。如: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楚辞·湘君》)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贺敬之《回延安》)猴子捡生姜──吃也不是,丢也不是(歇后语)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白毛女》)最后结论:第一,与其把“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一类歇后语中的“也”看作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毋宁把它视为句中停顿语气词,一种起舒缓或强调作用的句中语气词;这也从一个方面证实了:歇后语停顿可以用字来替代。第二,“跳到黄河”和“洗不清”各自语义都很完整,又存在某种整体语义关联,“跳”与“洗”是连动关系。第三,既然“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中的“也”有停顿或延宕作用,而破折号有表示语音的中断或延长的作用,那么,在此,“也”与破折号有相同的作用。因此,“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不妨看作是歇后语“跳到黄河──洗不清”(书面语)的口语表现形式。
(通讯地址:343009井冈山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