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某院将68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的是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与护理的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 路脑外伤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152-01
颅脑外伤具有死亡率偏高、病情较严重、病情发展速度较快等特点[1],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与高质量的护理,可使患者的死亡率得到一定的降低,并对其临床预后作有效的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某院选取了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患者的年龄介于25岁至65岁之间,患者入院前的病程未超过3h。该院将这6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的是优质护理,其相关内容如下所示。
1.2.1 急性期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持续的心电监护,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与血压变化作密切监测和详细记录。针对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必须注意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并对其瞳孔形态、大小与光反应的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1.2.2 意识恢复期
针对处于昏迷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给予鼻饲营养支持,并对其病情变化作密切监测;在患者意识恢复早期需予以静脉营养支持,在患者病情基本稳定之后可以逐渐恢复饮食。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饮食护理,即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另外,部分脑外伤严重的患者多伴有高热不退的症状,需不定期地用25%至35%的酒精进行擦浴。此外,只有当患者的吞咽动作、咳嗽反射恢复,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才能拔除气管插管。
1.2.3 病情稳定期
患者意识恢复后可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包括语言功能锻炼与肢体功能锻炼等。护理人员必须给予患者耐心指导与鼓励,使其烦躁、自卑等情绪得到缓解。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患者一些精神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2.4 效果评定
无效:患者死亡或者成为植物人;有效:患者恢复意识,但治疗后仍存在语言、肢体功能障碍;治愈:患者的意识恢复正常,且无后遗症或并发症。
1.3 统计学方法
该院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主要是采用SPSS13.0软件,两组间的比较主要是采用t检验,并以p值小于0.05作为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对比
根据表1的相关数据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5%与94.1%。两组数据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根据表2的相关数据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满意度分别为79.4%与97.1%。两组数据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优质护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即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與患者作感情、语言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消除悲观、消极等情绪,并使其产生一定的满足感与安全感,从而做到积极主动配合护理与治疗[2]。就颅脑外伤而言,主要是因外界暴力间接或者直接作用于头部而造成的损伤[3],且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上的休克。另外,路脑外伤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4]。为了改善颅脑外伤患者预后,使其治疗效果得到提高,需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根据文中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对照组护理后的疗效为8例无效,9例有效,17例治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5%;观察组护理后的疗效为2例无效,11例有效,21例治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此外,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为7例不满意,7例基本满意,20例非常满意,总满意度为79.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为1例不满意,6例基本满意,27例非常满意,总满意度为97.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因此,给予颅脑外伤患者优质护理,可使其治疗的有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使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建春.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J].河北医学,2013,19(11):1753-1755.
[2]宦微.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4):146-147.
[3]赵瑞华.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473.
[4] 林艳玲,张小林.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47-248.
作者简介:朱颗粒 性别:女 籍贯:湖南张家界 出生年:1987年 学历:本科 职称:护师 工作单位: 湖南省脑科医院神外二科
【关键词】 路脑外伤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152-01
颅脑外伤具有死亡率偏高、病情较严重、病情发展速度较快等特点[1],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与高质量的护理,可使患者的死亡率得到一定的降低,并对其临床预后作有效的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某院选取了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患者的年龄介于25岁至65岁之间,患者入院前的病程未超过3h。该院将这6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的是优质护理,其相关内容如下所示。
1.2.1 急性期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持续的心电监护,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与血压变化作密切监测和详细记录。针对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必须注意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并对其瞳孔形态、大小与光反应的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1.2.2 意识恢复期
针对处于昏迷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给予鼻饲营养支持,并对其病情变化作密切监测;在患者意识恢复早期需予以静脉营养支持,在患者病情基本稳定之后可以逐渐恢复饮食。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饮食护理,即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另外,部分脑外伤严重的患者多伴有高热不退的症状,需不定期地用25%至35%的酒精进行擦浴。此外,只有当患者的吞咽动作、咳嗽反射恢复,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才能拔除气管插管。
1.2.3 病情稳定期
患者意识恢复后可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包括语言功能锻炼与肢体功能锻炼等。护理人员必须给予患者耐心指导与鼓励,使其烦躁、自卑等情绪得到缓解。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患者一些精神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2.4 效果评定
无效:患者死亡或者成为植物人;有效:患者恢复意识,但治疗后仍存在语言、肢体功能障碍;治愈:患者的意识恢复正常,且无后遗症或并发症。
1.3 统计学方法
该院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主要是采用SPSS13.0软件,两组间的比较主要是采用t检验,并以p值小于0.05作为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对比
根据表1的相关数据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5%与94.1%。两组数据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根据表2的相关数据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满意度分别为79.4%与97.1%。两组数据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优质护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即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與患者作感情、语言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消除悲观、消极等情绪,并使其产生一定的满足感与安全感,从而做到积极主动配合护理与治疗[2]。就颅脑外伤而言,主要是因外界暴力间接或者直接作用于头部而造成的损伤[3],且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上的休克。另外,路脑外伤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4]。为了改善颅脑外伤患者预后,使其治疗效果得到提高,需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根据文中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对照组护理后的疗效为8例无效,9例有效,17例治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5%;观察组护理后的疗效为2例无效,11例有效,21例治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此外,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为7例不满意,7例基本满意,20例非常满意,总满意度为79.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为1例不满意,6例基本满意,27例非常满意,总满意度为97.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因此,给予颅脑外伤患者优质护理,可使其治疗的有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使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建春.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J].河北医学,2013,19(11):1753-1755.
[2]宦微.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4):146-147.
[3]赵瑞华.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473.
[4] 林艳玲,张小林.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47-248.
作者简介:朱颗粒 性别:女 籍贯:湖南张家界 出生年:1987年 学历:本科 职称:护师 工作单位: 湖南省脑科医院神外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