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问题突出,已严重阻碍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了生态环境压力.“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整合、重组全球范围内的各类资源,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制造业资源配置,缓解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冲突.将传统两要素C-D生产函数扩展为包含劳动、资本、能源及污染的四要素C-D生产函数,并假设规模报酬递减,测算2006-2018年中国制造业整体、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及低能耗低污染行业的资源错配程度,分析各要素错配在总体错配中所占的份额;在此基础上,运用断点回归模型量化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制造业各行业资源错配的影
【机 构】
: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问题突出,已严重阻碍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了生态环境压力.“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整合、重组全球范围内的各类资源,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制造业资源配置,缓解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冲突.将传统两要素C-D生产函数扩展为包含劳动、资本、能源及污染的四要素C-D生产函数,并假设规模报酬递减,测算2006-2018年中国制造业整体、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及低能耗低污染行业的资源错配程度,分析各要素错配在总体错配中所占的份额;在此基础上,运用断点回归模型量化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制造业各行业资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总体资源错配程度在2006-2018年间呈下降趋势,若各要素得到有效配置,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平均提高65.67%;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能源错配程度已超过劳动错配,成为资源错配的主要贡献者;低污染低能耗行业劳动错配对总体资源错配的贡献较为显著,能源错配和污染错配的贡献为负;“一带一路”倡议对制造业各要素错配的抑制作用强于促进作用,倡议的实施降低了制造业整体及低能耗低污染行业的资本错配和污染错配、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劳动错配,以及制造业整体、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及低能耗低污染行业的能源错配,加剧了低能耗低污染行业劳动错配.
其他文献
项目员工的需求已逐步从物质条件的满足向精神世界富足转变,导致现有的工作软环境建设和项目员工的需求出现错位,进而影响项目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而较低的心理契约水平会降低项目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加项目员工工作时发生意外的风险,因此有必要研究工作软环境因素对项目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以地铁车辆基地项目员工为研究对象,从项目风险管理角度入手,探讨多种工作软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对项目员工心理契约产生的效果.
进度绩效测量和完工时间预测是保持项目处于受控状态的关键.通过将项目网络转化为全路径集合,基于全路径内工作包用时的可加性和项目随机性特征,借助挣值管理范式和统计推断理论,给出项目进度绩效指标和完工时间的计算方法,解决了现有方法忽视网络结构因素导致的预测结果有效性和稳定性方面的缺陷,为解决复杂网络中各工作包用时的可加性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为科学测量项目进度绩效提供了新视角.
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管理体系体现政府会计运作的主体内容.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会计制度各具本国特色,同时又有相通的基本面.政府会计改革是近年来各国公共财政领域的热点,代表了国际加强公共管理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对中外政府会计管理体系的比较以及对改革路径的考察,从会计管理角度提出了中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相关思考.
构建建筑项目高空作业风险指标体系,利用Fuzzy-DEMATEL方法分析指标体系中各风险因素的关系,并识别出安全管理体系欠缺、人员素质差、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监督不到位和违规开工等关键风险因素,同时发现它们还对其他建筑项目高空作业风险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在整个建筑项目高空作业风险指标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根据识别出来的关键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为建筑项目高空作业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工业化建筑信息化研究现状,针对2010—2021年CNKI数据库核心及以上期刊中工业化建筑信息化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的研究基础、研究进展、研究热点、研究前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研究的作者与机构分散;研究热点以项目管理实践、信息技术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以及数字化的集成协作为主;研究前沿从参数化设计、计算机仿真模拟和结构节点监测分析等基础理论与应用,到信息技术深入实践应用.基于研究结果对今后工业化建筑信息化研究提出建议.
物资信息分类编码是物资数字化管理与水务项目建设的基础.目前水务行业的物资基础信息普遍存在物资信息数量庞大、多头管理以及准确性待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大型水务企业推进项目和开展物资管理的主要障碍.介绍重庆水务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中,通过制定物资信息分类编码规则,完成对物资信息的分类编码,为物资分类提供唯一的、标准化的识别码,建立完整的物资信息档案,实现水务项目物资基础信息的规范化管理,最终为企业水务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旨在提升社会效益,因此与谁合作能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就成为政府选择合作伙伴时的重要依据.通过构建一个国企和民企混合竞争的社会资本市场,基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视角,站在PPP项目政府方角度,综合考虑政府补贴和项目可运营,探讨不同付费模式下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的最优合作伙伴选择.在给定政府合作伙伴的前提下,进一步探讨不同付费模式下项目的价格水平和社会效益差异.研究表明:基于社会效益最大化,不同付费模式下地方政府的最优合作伙伴选择不同;为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地方政府应重点推动可行性缺口补助类
为了节约使用政府资金,发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功效,需要在项目前期以严谨的思路和逻辑进行决策.为此提出从“为什么建”“建什么”到“如何建”的项目可行性决策逻辑框架,并提出针对关键决策问题的应对方法,同时以深圳市某医院直线加速器机房及配套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为案例加以说明,希望对提高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推行菜单式全装修、满足客户个性化的过程中,客户需求模糊、无法准确将客户偏好与定制化程度匹配是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基于扎根理论,对初始客户需求描述进行结构化范畴提炼,并据此构建“需求-模块-部品-部件”的多层映射关系和客户偏好匹配逻辑.以某特定客户为例,展示其客户偏好与装配式装修定制化匹配的全过程,在部品部件层面进行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定位.研究成果可为推进装配式装修项目实践提供借鉴,同时可提升开发商和装修公司的竞争力,最大化提高客户满意度.
模糊政策是单一制大国公共治理的常态选项,目的 在留给执行者自由裁量权,便于及时解决社会问题.但执行者对政策文本的认知程度会影响到其行为的风险程度.运用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解释模糊政策执行的风险级差,解构执行者基于损失厌恶和跨期损益对执行风险的识别机理,探寻有助于政策目标实现的助推机制.研究表明,模糊政策执行的风险级差与其所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密切相关,政策执行者基于损失厌恶会选择低风险的执行模式,这就需要以优化选择体系为导向的“助推”来明晰政策目标的关键信息,平衡政策激励的强度与范围,提高政策绩效评价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