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BD核心区的地块,我们跟踪了好多年,但感觉还是个局外人。”说出这句话时,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坐在朝外SOHO的露天阳台上——这是当年CBD区域所拍出的第一幅地块,当时竞标者只有三家,SOHO中国以6400元的楼面单价轻松拿下。
今时不同往日。2011年7月6日,CBD最后9块“黄金宝地”集体入市,2天后各归其主,参与企业超过30家,楼面单价超过2万元。当日招标,SOHO中国参与了其中三地块的竞标,虽分别报出最高价,但颗粒无收。
最大的变故来自Z11地块。中信银行与中信集团组成的联合体为该地块唯一买家,并“恰好”压中底标价格,引发业内一片质疑之声。
7月8日,北京市国土局公布招标结果称,中信联合体投标文件中的有关内容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为无效投标。Z11地块被确定流标,将于近期再次入市。
中信集团一位参与招标全程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抱怨,“到现在都没收到国土部门的具体说法,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流标原因”。而北京市国土局一位高层透露,具体原因与中信对该地块的设计方案有关,“中信要建一个高端会所,不符合我们的规划”。
接近中信集团的人士否认了此种说法,“在我看到的中信提供的Z11地块标书中,均无酒店或会所的规划。”
更多业内人士则推测,Z11地块的最终流标与中信底价成交有关,国土部门此举是为缓解各方质疑之声。
从两轮招标来看,北京正在试图改变价格为王的游戏规则。为稳妥起见,此种尝试始于商业地块。但从招标的诸多风波来看,每一步变革仍需细致考量。
关键的20分
在此次CBD竞标的第二阶段,一举拿下Z8、Z10、和Z12三块地的中信,风头最盛。
熟悉内情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此结果在第一轮招标结束后就已经注定。
第一阶段招标时,清华美院的3块地尚未加入争夺,在当时推出的12块地中,中信一下子投了8块地,最终拿到五个第一,一个第二,一个第三。
客观而言,这份成绩单是用钱砸出来的。接近中信集团的人士称,中信在规划设计上的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单幅地块的设计投入不少于500万元。
所有这些,都为了在第一阶段方案设计的20分上做文章。按照北京市国土局的规定,第一阶段的方案设计分数最高为20分,之后依次为15分、12分、8分和5分。
分析人士表示,在第二阶段的80分中,价格占40分,因设置价格拐点,并不能拉开差距。“最多只能差2、3分。”而剩余40分如开发经营理念、过往业绩等,虽更有弹性,但中信并不吃亏。“参与竞争的都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好的企业,除了价格之外,他们的实力都不相上下。”
“四两拨千斤,就靠这20分,却左右了整个结局。”上述人士说,“这是中信最后胜出的核心因素。”
关键在于,既然所有的规则都被放到台面上,为何独有中信在第一阶段评标中大获全胜?
接近评标小组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分析了详情:在这20分的设置中,区域贡献方案占30%,个体楼宇方案占70%,即分别占6分和14分。“中信区域方案做得很优秀,比如交通如何设置、怎么做连廊等。CBD区域将来交通怎么安排,中信不仅请了国外的设计公司,甚至还有交通专家。”
上述人士称,很多企业虽然个体方案很出色,但全部输在了区域整体设计方案。“中信的交通方案做得尤其好,这是第一轮评标中所有专家的一致意见。”
不可忽略的一个大背景是,就在CBD地块招标之际,北京市治堵方案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恰恰为中信的设计方案增添了砝码。
底标之谜
“中信更关键的是吃透了这次招标的规则。”接近北京市政府的人士说。
唯一说不过去的只有26.32亿元这个令中信难堪的数字。压中底标,这个万里挑一的“意外”冲淡了中信拿地大获全胜的喜悦,也令“内定”之说风生水起。
全程参与招标的中信地产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这一数字是“经过专业分析,客观判断得出”。
“反过来说,我们知道底价为什么一定要冒险投底价?不现实!而且我们参加6块地,为什么只有这一块地很准?”上述人士颇为无奈。
而质疑者则认为,即使中信并未得知具体底标数字,也应该掌握了某种计算方式。此前出让的六块地的平均单价为14500元,而此次北京市国土局所设置的价格拐点系数为1.3。两者之积恰好为Z11地块的最终单价。
“关键就在这里,中信怎么就肯定要用这个系数?按照正常思维,这次的土地价格会在原来基础上提高20%左右。”一位参与地块争夺的上市公司高层表示。
另一位参与招标的人士对此种看法表示赞同,“从它拿到5个第一名,可以看出中信这次下了多深的功夫。”
北京市国土局一位高层在电话中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提前透露底价是绝对不可能的”,但他对中信是否获知价格计算公式未做回应。
Z11地块的最终流标,成为CBD地块收官阶段最大的悬念。北京市国土局公开表示,流标原因是招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流标或与底价成交不无关联。
接近中信高层的人士表示,中信集团对Z11的流标结果并无任何准备。他透露,在第二轮招标之前,中信已经从相关渠道得知只有自己一家竞标。这或是中信报价偏低的重要原因。
他转述中信高层的说法,“如果写明不允许底价中标,我们也认了,现在给我们的说法都是幌子”。
也有消息人士透露,北京市政府对中信一下拿到4块地并不满意。“从政府层面看,当然希望能引进更多有实力的企业,被一家公司垄断并不是理想结果。从中信来看,拿到的地足够多,可能也没有其他更好的业态了。”
该人士表示,第一阶段6幅地块招标完成后,北京市政府已经发现了招标规则的不足,即设计方案获胜者,最终将成为赢家。政府方面也试图做出一些改变,但遭遇相关企业的阻力,“最终博弈结果是,价格分数提高到50分,希望能有所弥补。”
上述人士分析,这也许可以解释中信为何押中底价。“这块地对中信而言不是必须拿到的,干脆报个偏低的价格。”
Z11地块最终入市时间尚未确定,分析人士认为,结局可能有两个:第一,招标规则不变,中信银行退出,中信集团重新选择一家合作伙伴;第二,推翻原有招标规则,重新竞标,满分重新定为100分。“但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让有意向的企业重新准备方案。”
中信地产人士表示,是否继续参与该地块争夺还无定论,因此事涉及到集团,“仍在和上面协调沟通”。
新规则显得粗糙
今日招标的种种风波,在一年前就已经埋下诸多伏笔。
CBD核心区4块地,过去被称作中服地块。在北京市国土局原来的规划中,该地块将整体出让,总建筑面积为4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为32万平方米。
此前,中服地块屡屡被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列入“拟入市地块”名单之中,但始终未能入市交易。
中服地块的一级开发商为远洋地产,按照土地市场一、二级联动开发的惯例以及当时苛刻的竞买人资格,远洋最有可能拿到该地块的二级开发权。
2010年1月,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发布公示,中服地块的竞买人须为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其中,金融机构的注册资本不少于50亿元人民币,并在联合体中绝对控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具备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且注册资本不少于30亿元人民币。
1月13日,中国人寿入主远洋地产,成为最大股东。两周后,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随即宣布中服地块即将入市的消息,并规定了竞买人资格,从而陷入舆论漩涡中。SOHO中国联席董事长潘石屹当时曾言辞激烈地表示,“设定的招拍挂条件只是为一家公司量身定做”。
3月19日,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暂停了中服地块的出让,并在4月30日将中服地块拆分为4块,连同周边8幅地块打包出让,这12块地就是今日的CBD核心区地块。
接近北京市政府的人士透露,最终实行的两轮招标制,出自北京市主管领导的建议。一则可吸引更多名企共同开发,二则避免出现总价地王。这也成为北京土地出让的一次创新尝试。
潘石屹对这一决策过程记忆犹新。在招标方式确立之前,他曾与相关主管人士深谈过一次,“主管领导的结论是,北京土地市场不确定因素太多,招拍挂唯一的标准就是要合法。”
对北京市而言,中服地块化整为零出让,已经是土地市场上一次大的突破。在此之前,一级开发商继续做二级开发,理所应当。
知情人士称,远洋地产当时投资20亿到30亿元之间,用于此地一级开发,其合作公司为CBD国际商务中心开发有限公司,后者为朝阳区国资委的全资子公司,占股30%。
“如果按照原来的游戏规则,这块地就是远洋的。”上述人士说。但“8•31”土地大限后,所有二级开发用地必须走招拍挂程序,中服地块得以入市。
又逢北京市政府出台新举措,土地一级开发须由政府主导,远洋地产在领到一笔补偿款后撤出,与诸多开发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终成今日局面。
作为“CBD最后一块蛋糕”,北京市政府对此地的期望不言自明,而其特殊性也使之成为土地出让新模式的试点。
“这块地,我们已经不考虑土地收益了,更多考虑CBD区域的整体规划。”时任北京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主任叶向忠曾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站在城市规划的角度,此种做法无可厚非。但CBD地块招标风波背后换来的是企业的不信任。一位参与全程招标的人士表示,在第一阶段北京市政府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怕出地王”;但第二轮出让阶段,行政之手还是深度介入。
“政府目前的处理方式没有错,只是没有经验,显得粗糙。”高策地产董事长李国平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在他看来,这是一次“阳谋”,不求价格,只求土地到合适的企业手中。“目的是把产业引进来,完成金融中心的定位。”
但在潘石屹看来,如果政府意在规划,大可在前期征集最优秀的规划设计方案,而后进行招标,中标者按确定的规划来执行。接近北京市政府的人士则表示,“政府开始并没有考虑这么多,两轮招标已经是个大创新。”他同时表示,此种方式既可做到统一规划,又避免了地王出现,已经得到国土资源部的肯定。
“这种模式是好的,适合在城市中心区域复制。”一位土地专家表示,CBD地块出让并无普遍意义。对住宅用地而言,摒弃价高者得的惯例值得肯定,但土地出让的变革之路无疑还很长。
(实习生于言对此文亦有贡献)
今时不同往日。2011年7月6日,CBD最后9块“黄金宝地”集体入市,2天后各归其主,参与企业超过30家,楼面单价超过2万元。当日招标,SOHO中国参与了其中三地块的竞标,虽分别报出最高价,但颗粒无收。
最大的变故来自Z11地块。中信银行与中信集团组成的联合体为该地块唯一买家,并“恰好”压中底标价格,引发业内一片质疑之声。
7月8日,北京市国土局公布招标结果称,中信联合体投标文件中的有关内容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为无效投标。Z11地块被确定流标,将于近期再次入市。
中信集团一位参与招标全程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抱怨,“到现在都没收到国土部门的具体说法,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流标原因”。而北京市国土局一位高层透露,具体原因与中信对该地块的设计方案有关,“中信要建一个高端会所,不符合我们的规划”。
接近中信集团的人士否认了此种说法,“在我看到的中信提供的Z11地块标书中,均无酒店或会所的规划。”
更多业内人士则推测,Z11地块的最终流标与中信底价成交有关,国土部门此举是为缓解各方质疑之声。
从两轮招标来看,北京正在试图改变价格为王的游戏规则。为稳妥起见,此种尝试始于商业地块。但从招标的诸多风波来看,每一步变革仍需细致考量。
关键的20分
在此次CBD竞标的第二阶段,一举拿下Z8、Z10、和Z12三块地的中信,风头最盛。
熟悉内情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此结果在第一轮招标结束后就已经注定。
第一阶段招标时,清华美院的3块地尚未加入争夺,在当时推出的12块地中,中信一下子投了8块地,最终拿到五个第一,一个第二,一个第三。
客观而言,这份成绩单是用钱砸出来的。接近中信集团的人士称,中信在规划设计上的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单幅地块的设计投入不少于500万元。
所有这些,都为了在第一阶段方案设计的20分上做文章。按照北京市国土局的规定,第一阶段的方案设计分数最高为20分,之后依次为15分、12分、8分和5分。
分析人士表示,在第二阶段的80分中,价格占40分,因设置价格拐点,并不能拉开差距。“最多只能差2、3分。”而剩余40分如开发经营理念、过往业绩等,虽更有弹性,但中信并不吃亏。“参与竞争的都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好的企业,除了价格之外,他们的实力都不相上下。”
“四两拨千斤,就靠这20分,却左右了整个结局。”上述人士说,“这是中信最后胜出的核心因素。”
关键在于,既然所有的规则都被放到台面上,为何独有中信在第一阶段评标中大获全胜?
接近评标小组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分析了详情:在这20分的设置中,区域贡献方案占30%,个体楼宇方案占70%,即分别占6分和14分。“中信区域方案做得很优秀,比如交通如何设置、怎么做连廊等。CBD区域将来交通怎么安排,中信不仅请了国外的设计公司,甚至还有交通专家。”
上述人士称,很多企业虽然个体方案很出色,但全部输在了区域整体设计方案。“中信的交通方案做得尤其好,这是第一轮评标中所有专家的一致意见。”
不可忽略的一个大背景是,就在CBD地块招标之际,北京市治堵方案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恰恰为中信的设计方案增添了砝码。
底标之谜
“中信更关键的是吃透了这次招标的规则。”接近北京市政府的人士说。
唯一说不过去的只有26.32亿元这个令中信难堪的数字。压中底标,这个万里挑一的“意外”冲淡了中信拿地大获全胜的喜悦,也令“内定”之说风生水起。
全程参与招标的中信地产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这一数字是“经过专业分析,客观判断得出”。
“反过来说,我们知道底价为什么一定要冒险投底价?不现实!而且我们参加6块地,为什么只有这一块地很准?”上述人士颇为无奈。
而质疑者则认为,即使中信并未得知具体底标数字,也应该掌握了某种计算方式。此前出让的六块地的平均单价为14500元,而此次北京市国土局所设置的价格拐点系数为1.3。两者之积恰好为Z11地块的最终单价。
“关键就在这里,中信怎么就肯定要用这个系数?按照正常思维,这次的土地价格会在原来基础上提高20%左右。”一位参与地块争夺的上市公司高层表示。
另一位参与招标的人士对此种看法表示赞同,“从它拿到5个第一名,可以看出中信这次下了多深的功夫。”
北京市国土局一位高层在电话中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提前透露底价是绝对不可能的”,但他对中信是否获知价格计算公式未做回应。
Z11地块的最终流标,成为CBD地块收官阶段最大的悬念。北京市国土局公开表示,流标原因是招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流标或与底价成交不无关联。
接近中信高层的人士表示,中信集团对Z11的流标结果并无任何准备。他透露,在第二轮招标之前,中信已经从相关渠道得知只有自己一家竞标。这或是中信报价偏低的重要原因。
他转述中信高层的说法,“如果写明不允许底价中标,我们也认了,现在给我们的说法都是幌子”。
也有消息人士透露,北京市政府对中信一下拿到4块地并不满意。“从政府层面看,当然希望能引进更多有实力的企业,被一家公司垄断并不是理想结果。从中信来看,拿到的地足够多,可能也没有其他更好的业态了。”
该人士表示,第一阶段6幅地块招标完成后,北京市政府已经发现了招标规则的不足,即设计方案获胜者,最终将成为赢家。政府方面也试图做出一些改变,但遭遇相关企业的阻力,“最终博弈结果是,价格分数提高到50分,希望能有所弥补。”
上述人士分析,这也许可以解释中信为何押中底价。“这块地对中信而言不是必须拿到的,干脆报个偏低的价格。”
Z11地块最终入市时间尚未确定,分析人士认为,结局可能有两个:第一,招标规则不变,中信银行退出,中信集团重新选择一家合作伙伴;第二,推翻原有招标规则,重新竞标,满分重新定为100分。“但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让有意向的企业重新准备方案。”
中信地产人士表示,是否继续参与该地块争夺还无定论,因此事涉及到集团,“仍在和上面协调沟通”。
新规则显得粗糙
今日招标的种种风波,在一年前就已经埋下诸多伏笔。
CBD核心区4块地,过去被称作中服地块。在北京市国土局原来的规划中,该地块将整体出让,总建筑面积为4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为32万平方米。
此前,中服地块屡屡被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列入“拟入市地块”名单之中,但始终未能入市交易。
中服地块的一级开发商为远洋地产,按照土地市场一、二级联动开发的惯例以及当时苛刻的竞买人资格,远洋最有可能拿到该地块的二级开发权。
2010年1月,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发布公示,中服地块的竞买人须为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其中,金融机构的注册资本不少于50亿元人民币,并在联合体中绝对控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具备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且注册资本不少于30亿元人民币。
1月13日,中国人寿入主远洋地产,成为最大股东。两周后,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随即宣布中服地块即将入市的消息,并规定了竞买人资格,从而陷入舆论漩涡中。SOHO中国联席董事长潘石屹当时曾言辞激烈地表示,“设定的招拍挂条件只是为一家公司量身定做”。
3月19日,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暂停了中服地块的出让,并在4月30日将中服地块拆分为4块,连同周边8幅地块打包出让,这12块地就是今日的CBD核心区地块。
接近北京市政府的人士透露,最终实行的两轮招标制,出自北京市主管领导的建议。一则可吸引更多名企共同开发,二则避免出现总价地王。这也成为北京土地出让的一次创新尝试。
潘石屹对这一决策过程记忆犹新。在招标方式确立之前,他曾与相关主管人士深谈过一次,“主管领导的结论是,北京土地市场不确定因素太多,招拍挂唯一的标准就是要合法。”
对北京市而言,中服地块化整为零出让,已经是土地市场上一次大的突破。在此之前,一级开发商继续做二级开发,理所应当。
知情人士称,远洋地产当时投资20亿到30亿元之间,用于此地一级开发,其合作公司为CBD国际商务中心开发有限公司,后者为朝阳区国资委的全资子公司,占股30%。
“如果按照原来的游戏规则,这块地就是远洋的。”上述人士说。但“8•31”土地大限后,所有二级开发用地必须走招拍挂程序,中服地块得以入市。
又逢北京市政府出台新举措,土地一级开发须由政府主导,远洋地产在领到一笔补偿款后撤出,与诸多开发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终成今日局面。
作为“CBD最后一块蛋糕”,北京市政府对此地的期望不言自明,而其特殊性也使之成为土地出让新模式的试点。
“这块地,我们已经不考虑土地收益了,更多考虑CBD区域的整体规划。”时任北京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主任叶向忠曾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站在城市规划的角度,此种做法无可厚非。但CBD地块招标风波背后换来的是企业的不信任。一位参与全程招标的人士表示,在第一阶段北京市政府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怕出地王”;但第二轮出让阶段,行政之手还是深度介入。
“政府目前的处理方式没有错,只是没有经验,显得粗糙。”高策地产董事长李国平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在他看来,这是一次“阳谋”,不求价格,只求土地到合适的企业手中。“目的是把产业引进来,完成金融中心的定位。”
但在潘石屹看来,如果政府意在规划,大可在前期征集最优秀的规划设计方案,而后进行招标,中标者按确定的规划来执行。接近北京市政府的人士则表示,“政府开始并没有考虑这么多,两轮招标已经是个大创新。”他同时表示,此种方式既可做到统一规划,又避免了地王出现,已经得到国土资源部的肯定。
“这种模式是好的,适合在城市中心区域复制。”一位土地专家表示,CBD地块出让并无普遍意义。对住宅用地而言,摒弃价高者得的惯例值得肯定,但土地出让的变革之路无疑还很长。
(实习生于言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