鰕虎鱼防控虾病试验报告

来源 :河北渔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_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赧虎鱼是对虾的敌害鱼类,在对虾养殖池塘人为套养一定数量的赧虎鱼,当对虾发病时,赧虎鱼及时吞食病、弱虾,从而切断病、弱虾被健康虾摄食的途径,达到控制虾病进一步蔓延的目的。
  1.材料与方法
  矛尾复鰕虎鱼(学名:Synechogobius hasta)为鲈形目、赧虎鱼科、复赧虎鱼属的近海暖温性底层小型鱼类。常见于淤泥底质的海区或栖于河口底层,我省沿海分布较多。矛尾复鰕虎鱼体型较小,当年成鱼体长一般10cm左右,由于其头大、口裂大,对对虾常造成一定危害,是对虾养殖中的敌害鱼类。本试验所用矛尾复鰕虎鱼鱼苗由当地海边捕获,尾重8~9g,虾苗是由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一丰南区对虾综合试验站提供的凡纳滨对虾“中科1号”苗种,虾苗体长1.0cm左右。试验地点为丰南区金旺水产良种场。试验池塘共3个,单池面积1.33hm2,池塘水深1.5~1.8m,每口池塘配备3 kW增氧机2台。5月5号开始放养虾苗,虾苗密度12万尾/hm2;5月20号放养鰕虎鱼苗,密度分450尾/hm2、900尾/hm2两种,详见表1。养殖期间,南美白对虾投喂唐海“中天勤”牌饵料,鰕虎鱼不投喂料。日常换水、增氧、投饵等管理相同。
  2.试验结果
  2.1出塘情况
  对照池、试验池1、试验池2出池时间分别为8月3日、9月5日和9月5日,对虾平均规格100尾/kg、64尾/kg、66尾/kg,总产对虾分别为640.5kg、950.0kg、945.0kg,回捕率分别为40%、38%和39%。赧虎鱼出塘规格30~32尾/kg,回捕率85%。各池经济效益分析详见表2。
  2.2虾病防控情况
  试验发现,对照池7月31号首先发病,8月2号死虾严重无法控制,8月3日立即出池销售,养殖时间只有90d。由于出池规格小,售价较低,对照池养殖亏损6390元。两个试验池8月10日同时发病,持续7d后病情逐步稳定,摄食正常。8月28日再次发病,9月5日出池销售,养殖时间123d。试验池比对照池养殖时间延长33d。
  3.讨论及结论
  以上试验可以看出,赧虎鱼对防控虾病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一是虾病初始发生的时间晚,试验池比对照池晚10d;二是病情较轻,发病虾池可以通过辅助性措施(如池水消毒、增加有益细菌、优化藻类结构等使水环境得到优化)缓解对虾病情,进而得到控制。尤其是在养殖前期(对虾9cm之前),一旦对虾发病,鰕虎鱼基本能在7d左右控制虾病蔓延。但由于赧虎鱼体型娇小,当对虾10cm之后,鰕虎鱼只能摄食与自身体长相当的病虾,大规格对虾难以被赧虎鱼整条吞食,这样就会留下病虾残渣,易使健康虾捡食导致虾病扩散,从而致养殖后期又再次出现虾病。
  总之,利用矛尾复赧虎鱼防控虾病是可行的。海水养虾由于缺乏合适的生态防控鱼类,而赧虎鱼是本地野生种,来源广,成本低,获得性好,不失为当前我省养虾防病种类中的合适选择。应当注意的是,一定要控制好赧虎鱼放养密度,使其与对虾密度(30~60):1左右。如果赧虎鱼数量过多,将严重影响对虾产量。
其他文献
1发病情况钟山区丰盛牧业有限公司,在凤凰街道办事处石龙村2组建设的山羊繁殖养殖场从水城县玉舍乡引进繁殖母羊:220只,公羊5只。发生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死亡37只,其余经过治疗已
为了解决奶牛饲料的营养及配比平衡问题,国际上通常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形式,就是将精、粗饲料应用搅拌车或混合机混合成日粮的饲喂方式。奶牛TMR饲养技术是我国奶牛产奶量
兴城市海岸线长104 km,有丰富的地下井盐水资源,井盐水的水温常年在10~18℃,盐度在15‰~30‰,pH值在6.8~7.2之间,井盐水的各种理化指标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适宜大菱鲆养殖。2001年大菱鲆落户兴城,历经15年的发展,目前有大菱鲆养殖场家440户,总计养殖面积170万m2,年产量达2.5万吨,年产值达10亿多元,养殖面积、产量、产值均占全国的50%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大菱鲆养殖生产
网箱养殖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生产者易于接受,小网箱体积小便于水体交换,能发挥网箱最大生产潜能,产量高,效益好,既适合一家一户小规模养殖,也适合规模化养殖。  1养殖水域的选择与网箱设置  1.1水域的选择  选择水域在海河故道,河水无污染,水质清澈,水色绿色为主,透明度大于80 cm,水域深度2.5 m,要高出网箱50 cm,水流大约每分钟5 m左右,水流太大会使鱼类顶水游动而消耗体力,产生应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