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例—发热、关节痛、贫血及肝脾肿大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on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49岁。因持续发热3月余,于1991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6月底无诱因发热,伴腰骶部酸痛及乏力、多汗。曾查ESR40mm/1h,多次尿蛋白(+~++)。7月~10月中旬住外院期间,仍无规律发热,体温最高达40.3℃。用氟哌酸治疗4天后腰骶部酸痛消失。以后又出现指趾小关节疼痛,伴晨僵、体重下降约12.5kg。血象:Hb90~41g/L,WBC6.6~9.8×109/L,分类正常,血小板120~45.0×109/L。多次血培养阴性,空腹血糖12.7mmol/L。A/G=24/49g/L。蛋白电泳,γ30.8%~50.9%。双手指关节相见囊状影。骨γ象示所有关节均有放射性浓聚区。腹部B超示脾大。骨髓穿刺2次为干抽,骨髓活检1次示造血细胞分布不均,有片状出血及纤维母细胞增生,骨髓增生明显低下,主要为粒系造血细胞,可见原粒、杆状及分叶核细胞,血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积分增高。先后按“结核病”正规抗痨3周、按“类风湿性关节炎”用泼尼松(60~40mg/d)和雷公藤多甙片、及使用多种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均无好转。因诊断未明,于1991年10月17日转入我院。

其他文献
患者女,63岁。于1992年3月初无何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2℃,多在午后升高,伴纳差、乏力、右季肋部不适,左腕及足关节肿痛,活动受限。院外诊断“风湿性关节炎”。服用芬必得、阿司匹林等治疗2个月余无效,于1992年5月26日入我院。查体:体温37.2℃,体质略显消瘦,全身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右肋膈角轻度叩击痛,肝肋下3cm,质软无触痛。莫非征阴性。脾肋下3cm,质中无触痛。左腕关节肿胀,有压痛
期刊
自1978年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分离成功以来,各学者根据对不同发病机理的认识,倡导了多种治疗方法,导致临床治疗方法混乱、使基层医务工作者无所遵从。
期刊
杀虫双(单)是我国自行开发的沙蚕毒素(NTX)类新杀虫剂,国内已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对急性中毒病例,以往国内外文献报告仅作一般对症治疗,陈志康等经动物实验,确认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和二巯基丁二钠(Na-DMS)是急性杀虫双中毒的特效解毒剂,且已为临床所证实,现将最近治疗的20例报道如下。
期刊
自1974年Reynolds与Newball发展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技术以来,该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不但作为一种研究手段,而且作为临床诊断方法得到人们承认。我国在80年代中期逐步开展BAL检查,并受到广泛重视与应用。从目前BAL开展情况看,它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1)肺部感染患者,特别是免疫受损、免疫缺陷患者机会感染的病原学诊断;(2)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特别是病变在周边部的小的
期刊
报告未净化骨髓移植(ABMT)8例、净化后自体骨髓移植(PABMT)15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BHSCT)18例。治疗白血病35例、淋巴瘤4例,骨髓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经预处理强烈放疗、化疗后移植。其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分别为60天、53天和29.5天。提示ABHSCT组恢复最快。其复发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7.5%,30%,18.7%和71.4%、69.9%,69.2%。而同期化疗组复发率
我们观察了慢性肺心病患者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TXA2)的变化,并探讨其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标志着抗炎治疗时代开始的阿司匹林的问世及近年大批新型非甾类抗炎药物(NSAID)的出现,使世界上数以亿计的风湿病、尤其是关节炎患者解除了痛苦,改善了其关节功能并提高了生活质量。据悉,世界各国NSAID的消耗量呈持续增高之势。仅在美国,每年NSAID的处方量达7000万张,估计1500万人需要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在我国,据初步资料推算至少有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各400多万人,骨关节炎患者50
期刊
患者女,24岁,因突发晕厥于1992年9月11日入院。患者于1987年始无明显诱因周身水肿、少尿,伴头晕、心悸、气短。在外院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治疗。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期刊
法定计量单位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已在临床上逐步推行。但压力单位Pa和kPa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已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中华内科杂志,1991,30∶788]。
期刊
为反映我国内科专业学者利用科技文献的实况,我们对《中华内科杂志》所引用参考文献(以下简称引文)作如下分析与评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