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动人亲笔信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5te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五的下午,我接到一封来信,是一个小朋友寄来的。她字体隽秀工整,标准的小楷,看上去很干净漂亮。她说她在课本书上读到了我的一篇写母亲的文章,感动得哭了。她渴望我能给她回一封信,手写的。她说:“由您的字体,可以看到您的面容。”
  她的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我以前是最喜欢看朋友的来信的,我由他们的字体上可以猜测到对方的心情,甚至知道他在写这封信时,脸上是带着微笑的。可是,很久了,我没接到朋友的来信了,没看到那些温暖的字体了。如今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盛行便捷,传统的信件已经被遗忘在了角落。
  可是,我常常想念信。信让两地分居的人心心相通,让生命连接,让岁月变得可以触摸。信在人的手中流动,信便有了生命。信是透明的,只有在信中才会有毫无顾忌、赤裸裸的思想与情感的表白。对于写信人和收信人来说,像面对真实的人、透明的心一样,没有了时间与距离之分。
  我崇尚亲笔信,如果把信看做一种文体的话,它比其他任何文体都要更为真实,那是一种赤裸裸的真实。过去写信时常用的一句话,是“见字如面”,那是要看见信上亲笔写的字才是。很难想象一封写给自己家人或情人的信,不是自己写的,而是请别人写,如今用电子邮件来发信,其实和请别人来代写没什么两样。那些借用电脑中现成短信粘贴上的信件,更像是你嘴里吐出再从他嘴里吐出如同嚼烂的口香糖,纵使有那么一点甜味,却已经绝对不那么真诚和真实了。
  前天读到学者陈乐民先生的遗作《给没有收信人的信》,全部毛笔书写,信中拳拳心意是随蝇头小楷字字花开的,和电脑键盘里机械打出的信件无法同日而语。这就和看真的鲜花和看纸花、绢花、塑料花感觉完全不同是一样的。陈先生这样的信,大概是一襟晚照,属于最后的古典了。
  尽管当今科技发达了,我还是喜欢写些信。一个一辈子没有亲手写过一封信的人,或一个一辈子没有收到过别人亲笔写给自己一封信的人,他的人生都是不完整的。你可以随便点击几下键盘就可以轻松地发出一封信,最可怕的是手机短信,那里早已经储藏着无数条短信,按你所需,任你所取,就像是一副扑克牌,可以来回地洗牌,组合成不同的条目,供你在任何节日里发给任何人。我要说,还是珍惜手写的家信,特别是在春节的大年夜前,起码该给自己的亲人亲手写一封平安的信、祝福的信。家书抵万金,家书抵万金哪,仅仅从电脑或手机里发出的信,还能够抵得上万金吗?
  多年前,刘心武写过一篇小说,当了一辈子的老邮递员退休了,给别人送过那么多的信,还没有接过别人给他写来的一封信,就自己写了一封,跑到老远的地方,把信投到邮筒里,让自己这辈子也收到一封来信。
  即使如契诃夫的小说《万卡》里学徒小万卡寄给爷爷那一封永远也无法寄达的信,只在信封上写着“寄乡下爷爷收”,而没有写上收信人的地址,但那也是万卡用笔蘸着墨水一字字写成的呀!
  不管怎么说,还得是自己亲笔写的信才好。亲笔写的信,无论对于看的人,还是写的人,感觉都不一样,滋味都不一样。就像清风和电扇或空调里吹来的风不一样,就像鲜花和纸花或塑料花不一样,就像肌肤之亲和隔着手套握手或戴着口罩亲吻不一样。最动人的,还是亲笔信。
  编辑薛峰
  【开心图】
其他文献
我曾养过狗。德牧,名门血统。我不敢慢待,每走都用上好的骨肉款待,有时还喂羊汤、牛奶。渐渐地,它除了精肉细骨一概不食。到后来甚至连超市买束的高价狗粮都懒得瞄一眼,像是满腹怨气的贵妇,而我分明从它慵懒冷漠的眼神里,看到了它深彻的不满和厚重的怨气。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时代。物质的过分泛滥、强势和情感的过于复杂、虚假、歪曲,掩盖、抽离了太多东西,包括公理和常识。我时常想,我们的需要不过如冬目的阳
虽说秦岚凭借琼瑶剧已经颇有名气,但当导演陆川邀请她参演《南京!南京》时,她仍格外兴奋。接到陆川递来的剧本,她迫不及待地翻阅,奇怪的是,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也没有找到“唐太太”的角色。她问导演怎么回事,陆川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原来,这是修改之前的一个剧本,“唐太太”是后来才加进去的。  陆川又把最新的剧本给了秦岚,秦岚心里直嘀咕:看来这个“唐太太”一定是个小角色。果不其然,再翻剧本,“唐太太”只
各位同学:  你们今天将披上毕业袍,向大学生活道别。有同学对我说,老师,为我们写点什么吧,留个纪念。我明白你们的心意。此刻目送你们学成下山,真是既安慰又不舍。  让我从中大的树说起吧。中大多马尾松,它们并不起眼。有时在校园散步,见到掉下来的松子,我会拾起几颗,带回家中。后来,我读到台湾作家周志文的一篇关于回忆少年同学的文章,他说这些一生默默无闻的人,就如“空山松子落。不只是一颗,而是数也数不清的松
1995年8月21日下午,大约3点多钟,我站在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一家商店的柜台前,想买两瓶香水。我刚刚站住,身旁突然伸出了另一只手:“那瓶儿!那瓶儿!我看看那瓶儿!……”  那只手,不断地在我眼前晃着,充满了要求与渴望。我注意到手的方向,正顽强地示意着俄罗斯的女售货员。那只手伸得已经越过了柜台将近半米!身穿黑衣的俄罗斯售货员,没有动。没有回答,甚至没有发出一点儿表情。手的旁边站着一对中年的俄罗
美国牧师威尔·鲍温曾发起“不抱怨”运动。他说:“我们都明白,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接受现实并存有良好的期望。”  时下,我们走到许多地方,常常会遇到各种抱怨的现象:在上下级之间,当领导的埋怨下属不积极行动。当下属的指责上级犯官僚主义;当教师的总抱怨自己学校怎么怎么不好,而学生又总是抱怨
亲爱的同学们: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美好的春天里,你们即将离开母校,开始人生的另一段旅程。作为交通大学的第39任校长,我非常高兴和你们一起分享这收获的喜悦,更要为你们即将开启的征程而深深祝福。在大家临行之前,我想跟同学们分享两个让我感动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永远心怀感恩。”  一所著名大学的优秀研究生到一家著名的大公司应聘管理工作。他顺利地通过了笔试和面试,接下来人力资源部安排了公司的总经理
“为了上大学,我想找份暑期工作。但我不找工厂工作。干工厂工作我能学到什么?”我听见一个中学生对他的朋友说。  除了想纠正他的语法错误外,我还想告诉他,多年前,在我中学毕业前的那个暑假,我从一份工厂的工作中学到了什么。  那是在密执安州大瀑布城的一家油漆厂,第一天上班,厂主的儿子热情地接待了我,还把一些用大铁链吊在头顶上的巨大油漆桶指给我看。然后车间总管说:“康农,我还需要一对悬空挂钩,你到隔壁工段
提升你的能力  乔恩在一家公司工作了25年,他每天用同样的方法做着同样的工作,每个月领着同样的薪水。一天,乔恩决定要求老板给他加薪及晋升。他对老板说道:“毕竟。我已经有了1/4世纪的经验。”老板叹气说道:“乔恩,你没有1/4世纪的经验,你是一个经验用了1/4世纪。”  不知这种说法是否也在指我们当中的某些人?他们总是满足于某种经验,动不动就拿过去的成绩来夸耀自己。他们总是满足于一次成功,而不是不断
2006年底,老牌导演张艺谋的商业“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和新锐导演贾樟柯的艺术“小片”《三峡好人》,在同一天上映。  上映伊始,《满城尽带黄金甲》遭到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票房却一路高歌猛进。《三峡好人》虽然好评如潮,但票房收入与《黄金甲》相比,可谓惨淡。贾樟柯的影片都是以关注现实、关注小人物的命运为主题,因此他对“大片”中那些“飞来飞去打打杀杀”的内容很不欣赏,认为“一味娱乐化会让国民精神脆弱
案例一:名校高才生也应有高情商  许晴,清华大学毕业,应聘于杭州某电子公司技术部  大学毕业后,许晴即应聘杭州某电子公司技术部。照理说,全公司的人都应该欣赏他才对,因为许晴是公司人事经理相中的。他的清华文凭,对一家小公司来说,显然是高攀了。许晴的相貌与谈吐不算出众,但照公司员工想来,修缮自己对一个清华出来的人才来说不算太难,何况,许晴开出的待遇比其他学生也要合理得多。人事经理那天给老板打电话还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