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中职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及社会生产中的现象和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将数学知识与所学专业联系起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学会应用。
关键词:中职数学;数学教学;生活教学
数学不仅是从事生产、生活、学习、研究的基础,而且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本文针对中职数学教育的现状,就如何让学生体会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学习数学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即:数学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可以引出数学;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从而揭示出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
中职教育具有基础性和职业性,中职数学课程承担专业服务和素质教育的双重功能,而中职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薄弱,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所使用的数学教材就要突出实用性与针对性。
我们可以将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的数学、实用的数学与发展的数学。基础的数学是中职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与内容,是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要学习与掌握的基本内容,目的在于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素养,基础的数学指的是中职数学中的统一性内容。实用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数学的基础之上,结合所学专业及就业方向而选学的内容。实用的数学强调实用性,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应用。发展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数学的学习内容后,供对口升学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加深学习的数学内容,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与学习能力,为进一步升学做准备。这样,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方向的数学内容,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要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提倡运用数学工具。中职学生学数学主要是为了用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这种人才规格决定了使用数学工具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忽视各种数表、计算器等工具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数学工具的能力,因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遇到了数学问题,是通过数表、计算器、电脑等工具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增加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生活中引出数学,激发学习主动性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个生活故事或话题,以聊天、讨论、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以数学问题为切入点,展示丰富多彩的活动世界,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在数学里,当我们把一类事物放在一起考虑时,便说它们组成了一个“集合”。这肯定比给出集合的定义,或者只是把书本的例子重复一遍印象更深刻。
四、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蕴涵着数学因素的生活内容,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地接受知识,进而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的关系,感觉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的目的。
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总之,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的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玉琪.《数学教育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11月.
[3] [苏]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关键词:中职数学;数学教学;生活教学
数学不仅是从事生产、生活、学习、研究的基础,而且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本文针对中职数学教育的现状,就如何让学生体会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学习数学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即:数学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可以引出数学;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从而揭示出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
中职教育具有基础性和职业性,中职数学课程承担专业服务和素质教育的双重功能,而中职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薄弱,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所使用的数学教材就要突出实用性与针对性。
我们可以将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的数学、实用的数学与发展的数学。基础的数学是中职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与内容,是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要学习与掌握的基本内容,目的在于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素养,基础的数学指的是中职数学中的统一性内容。实用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数学的基础之上,结合所学专业及就业方向而选学的内容。实用的数学强调实用性,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应用。发展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数学的学习内容后,供对口升学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加深学习的数学内容,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与学习能力,为进一步升学做准备。这样,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方向的数学内容,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要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提倡运用数学工具。中职学生学数学主要是为了用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这种人才规格决定了使用数学工具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忽视各种数表、计算器等工具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数学工具的能力,因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遇到了数学问题,是通过数表、计算器、电脑等工具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增加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生活中引出数学,激发学习主动性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个生活故事或话题,以聊天、讨论、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以数学问题为切入点,展示丰富多彩的活动世界,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在数学里,当我们把一类事物放在一起考虑时,便说它们组成了一个“集合”。这肯定比给出集合的定义,或者只是把书本的例子重复一遍印象更深刻。
四、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蕴涵着数学因素的生活内容,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地接受知识,进而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的关系,感觉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的目的。
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总之,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的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玉琪.《数学教育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11月.
[3] [苏]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