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体与城市轨道交通及步行系统的耦合设计研究

来源 :华中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通过对城市综合体、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和城市步行系统之间耦合设计的对象及原则的分析,阐释了综合体在轨道交通和步行系统所起到的作用.以沪港两地国金中心作为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其中耦合设计策略的差异,探索香港城市综合体对上海的借鉴价值.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分别归纳出有效的耦合设计策略.以此对如何通过耦合设计来达到城市综合体空间、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和步行系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总结,为后续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建设提供支持.
其他文献
在尊重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引入与历史城区肌理格局相契合的胡同绿道理念,使历史街区风貌得到完善保护的同时,提升生态环境,并提供交往休憩的可能.该文通过文献研究及借鉴绿道理论,提取风貌、生态、游憩3个核心要素,完善和细化为一套由建筑风貌、建筑高度、建筑质量、古树名木、绿视率、树冠覆盖率、群落多样性、树种季相、步行连续度、人行道宽度、文化基础设施、服务基础设施12个评价因子构成的适应于历史城区氛围的绿道评价模型.并实地调研北京老城的东四南历史街区,对于现状线性开放空间以25m为划分单元,定量化提取出由17条胡同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养老设施已成为衡量老龄化社会空间资源公平分配的重要指标.该文以空间布局绩效、布局结构和获取机会为三个评价维度,运用公平性评价模型,对杭州市主城区养老设施空间布局特征及其空间公平性展开评价研究,并提出了优化策略与建议.
河北工程大学随着高校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对开放性公共空间学习交流场所营造愈发重视.建筑馆灰空间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载体,其空间品质的营造对师生的日常交往、设计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建筑馆灰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调研、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微更新的角度,对建筑馆外部架空空间从表面加建和体块嵌入两个维度提出不同优化方案,旨在探索一种提升灰空间活力的新思路.
以新加坡绿标Green Mark(GM)为例,通过对GM NRB v4.1、GM RB 2016与GM NRB 2015的比较研究,分析得出GM的发展四要点,即气候响应、生态保护、资源管理与健康幸福,聚焦于整合设计与可持续性的路径——由主动走向被动.基于GM NRB 2015的定量项细节,对新加坡国立大学大学城、滨海盛景两个典型项目评估以验证该路径,为国内《绿色校园标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一些建议.
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干旱及洪涝的双重问题,提出基于雨水利用特征的小城镇镇区生态景观规划理念,技术路线.以陕北河谷阶地型、坡地—河谷复合型这两类小城镇镇区为例,计算陕北宅院适宜的集雨面积及集雨量,布置雨水设施满足源头集雨、生活需求.设定三级雨水控制目标,使宅院—街坊住区—镇区三个尺度雨水控制利用单元满足不同雨量控制要求,构建等级镶嵌的多尺度雨水控制利用单元景观规划策略,以期使生态景观规划策略满足城镇抗旱防洪、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综合需求.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问题的激增,“健康”这一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响应打造“健康湾区”的规划纲要,中山深入实施“健康城市”计划,打造中山新名片.该文以中山以岭健康城设计方案为例,由项目背景引出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探讨,从目标定位、设计特色、总体规划布局、五大核心功能四个方面总结健康城设计策略,结合形以寄意、中医养生、立体复合、绿色康养等理念,为大健康综合体健康城的设计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随着工业遗产的保护需求与旅游价值被社会广泛认知,旅游导向下的工业遗产更新保护项目在各地涌现.以成都市东郊记忆为实证,通过内容分析法对网络点评文本数据进行分析,定量测度游客的感知偏差、情感分布以及边缘要素,剖析现存问题.并从原真性的保持、精神内涵的挖掘、空间营造以及业态设置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目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膨胀,导致城市生存空间的紧张,而城市立体化发展是在城市空间发展维度上寻找突破口的一种全新模式.对日本地下空间立体化发展进行特征研究,总结地下空间的立体化发展模式演变,从城市设计层面对日本城市空间立体化发展模式做出分析.结合日本典型的城市立体化设计案例,提出日本城市发展点—线—面的立体化综合设计模式.
粤北山区聚落空间形态是所在区域文化的外在体现,空间形态特征会随着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该文以鱼咀村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测绘和调研访谈等方法,探讨该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从选址山水、整体布局和建筑型式三个方面展开,认为鱼咀村空间形态呈现地域性、适应性、生态性、复杂性、灵活性、包容性和实用性特征.探讨鱼咀村空间形态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全方位的观察视角,为其他古村落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共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解决“三农”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从而有力推动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建设经常会面临一些文化传统、空间形态、营造方式等问题.该文从建筑学视角,以韩城市芝阳镇清水村乡村旅游建设为例,对传统村落中的乡村旅游建设的空间进行研究.总结出了“重塑山水格局”、“延续村落肌理”、“协调物化形态”三个层面的设计方法,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