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的地铁系统脆弱性分析

来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84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影响地铁系统脆弱性的干扰事件,构建了干扰事件的有向复杂网络。采用网络密度、平均路径长度、度和度分布,以及聚类系数等分析指标,进行复杂网络的拓扑特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少数关键节点能直接影响地铁脆弱性。采用复杂网络的互信息理论,对干扰事件有向复杂网络节点进行信息量计算和重要性评价,进而找到重要节点。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地铁系统脆弱性的关键因素是车站客流量、车辆系统和设备系统,可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来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将参数化建模技术与CFD仿真技术相结合,并进行阻力性能优化是目前最常用的船型优化方法。该文以某双艉鳍集装箱船为研究对象,为提高航行性能,对其双艉鳍进行设计优化。采用全参数化建模方法对双艉鳍进行参数化设计,同时,通过CFD仿真技术、结合NSGA-Ⅱ优化算法并以阻力及伴流均匀度为优化目标,完成双艉鳍船型的优化设计。优化后的船型在阻力降低的基础上,伴流均匀度也获得明显改善。
船上柴油机的排气管按照废气是否与冷却水混合排出而分为干式排气和湿式排气。干式排气不仅容易熏黑船体外板和甲板设备,且排气管路温度较高(可达到400~600℃),噪声污染也较严重;湿式排气则具有排气温度低(40~60℃)、自重轻和噪声低等优点,其绿色环保适用于那些注重外观且机舱空间紧凑,对设备重量敏感、对噪声和红外辐射要求较高的高速船(如巡逻船、游艇等)。该文介绍了高速船主机湿式排气系统(冷却水与柴油机废气混合)的布置方案、设计方法以及在布置安装时需注意的问题,对民用高速船的设计有借鉴作用。
新线接入将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连通性等特征发生一定的变化,影响相关线路的客流分布,进而需要对客运组织和行车组织做出调整。分析不同类型新线接入的影响,采用站点进出站客流量数据来表征土地利用变化,通过站点分类与匹配,构建站点进出站客流量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网络起讫点矩阵进行区域划分,结合每个区域客流的特点,分别构建相应的客流起讫点预测模型,并以深圳地铁11号线接入作为实际案例,来验证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验证结果表明,新线接入后的客流分布预测以及客流影响评估,有助于运营管理部门分析掌握新线接入后的实
以某市轨道交通6号线花溪湖大桥的施工图设计为基础,介绍单拱肋连续梁-拱组合结构的桥型方案及主桥结构设计,并对该结构体系进行了详细的静力和动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单拱肋连续梁-拱组合结构具有良好的静力和动力性能,其结构强度、应力、刚度、整体稳定性及动力效应均满足规范要求,是轨道交通桥梁设计中一种合适的桥型。
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市功能结构,需将已投入运营的非上盖车辆基地改造为地下车辆基地并进行上盖物业综合开发。针对车辆基地改造空间受限且不能影响线路运营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腾挪改造方案。讨论了腾挪改造的核心问题,阐述了腾挪改造的原则和改造方式,并以广州地铁1号线西塱车辆段为例,详细阐述了具体的腾挪改造技术方案。
为了洞察地铁标志的视觉设计规律以及受众的视觉感受,将我国目前已经开通或正在进行地铁建设的48个城市的地铁标志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标志视觉的构成形式;并通过眼动仪展开视觉体验测试研究,结合标志与城市对应关系的用户记忆访谈,剖析了标志色调和图案形式同视觉认知的关联。围绕城市地铁标志的文化体验提升,提出创新性视觉转化的方式,赋予地铁标志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结合地铁传媒增强对城市文化的传播影响力。
针对铁路枢纽城市,提出综合考虑“外围发车,中心停靠”的客运铁路列车开行模式,构建以提高旅客出行便捷为优化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转换为经典线性规划模型利用算法求解器求解,以深圳为例研究列车开行计划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外围发车,中心停靠”模式下的列车开行计划能够更好地发挥网络车站的能力利用率,并明显提升旅客出行便捷度。
严重的船舶振动不仅影响船舶的居住舒适性,也是导致船体结构发生疲劳破坏及降低船舶设备仪表使用精度和寿命的元凶,因此在船舶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船舶振动问题。文章基于某支线集装箱船,重点研究了船舶有限元振动响应计算中螺旋桨脉动压力的模拟方法;基于螺旋桨空泡试验测得的脉动压力和螺旋桨脉动压力的分布规律,提出3种不同的脉动压力模拟方法;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模拟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最终确定一种快速、高效且准确的螺旋桨脉动压力有限元模拟方法;应用该螺旋桨脉动压力模拟方法对某支线集装箱船进行全船振动响应分析,以实现船舶振动预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通过仿真模型对某地铁车辆送风道出风均匀性进行检验与优化,得出在较小风道阻力下较为合理的静压挡板高度、位置及尺寸。研究发现,添加不同形式的挡风板可改变风道送风前端出风量,进而优化出风均匀性。主风道模型的阻力调节板高度为90 mm且距出风口边缘30 mm时,出风均匀性较好;扁风道模型的开孔挡板高度40 mm且距出风口边缘15 mm;考虑到扁风道末端渐缩段的影响,添加了3块高度分别为40 mm、30 mm、20 mm的末端挡板,可改善出风口出风量中部位置小、末端大的状况,使扁风道出风口的出
以杭州地铁5号线滨康路站—青年路站区间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工程为背景,对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在盾构下穿既有线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现场试桩试验数据和实际施工过程监测数据,总结了采用全方位高压喷射加固后既有隧道的变形规律,并提出适用于杭州地区软土地层的施工参数及施工工序。研究结果表明:既有隧道的全方位高压喷射加固建议选择“半圆”加固方式;应合理延长相邻桩的施工间隔时间,优化施工工序;采用全方位高压喷射加固后,既有隧道结构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