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与途径研究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治文明建设需要各大高校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各大高校也是公民道德教育开展的主要阵地。但在各边疆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开展中对其重视度不够,所处层次较低并且只重视教育的形式,缺少明确的公民道德教育目标。所以,公民道德教育在各边疆高校取得的实效性不高。因此,本文将从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边疆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以及途径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期望能对边疆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工作开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边疆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现状;途径研究
  引 言
  在社会政治文化中强调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公民意识体现了公民对社会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等。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设首先需要公民意识的觉醒与公民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完善社会。大学生是民族未来的需要,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者,与祖国的未来命运息息相关,公民教育的效果与社会建设的成败相联系。而边疆地区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各方面的特殊性,对边疆大学生的公民教育工作更加复杂。
  一、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完善,但是经济处于转轨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合格公民的内涵也发生了变[1]。同时,开放的社会,外来意识的渗入对大学生的冲击比较大,多元化的价值观在碰撞与融合,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信仰。所以,加强对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适应时代需要的正确举措。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我国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比较落后,所以进行民族政治建设具有紧迫性,要对民主社会进行维护首先是要构建公民文化,构建公民文化最有效的途径是进行公民教育[2]。对大学生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并推动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边疆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对大学生的公民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边疆高校对公民道德教育重视程度比较低。公民教育开展过程中,教育内容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师生交流时公民教育层次比较低
  师生间的交流具有随意性,并且生活色彩浓厚。在对边疆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时,发现师生间的交流主要根据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来开展的。对于一些拥有很强责任心的工作人员深入学生主体并坚持深入地开展谈心活动,但是,公民教育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3]。而有些责任心不够强的工作人员将师生间的谈心视为一种被勉强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抵触心理,所以,与学生间的交流缺少真诚性,取不到实际的效果。
  2.专题教育活动只重视表面形式
  高校通常会定期地举行专题教育活动将学生组织起来并对其进行集中的宣传与教育。专题教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包括:主题班会、班干部会、院系或以年级为划分标准进行专题教育活动。但是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学校的校规与纪律、大学生手册、相关的消防知识等。并且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系统性,一般都是临时决定的,只重视于形式忽视了实际的教育内容。在内容上又比较抽象,具有拔高的倾向,在教育方法上,一般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因此,学生对这类活动的开展没有充分地积极性,存在着抵触的心理。
  3.在日常工作中忽视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
  学生日常工作的开展与学生的本身利益有很大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最有效。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具有针对性的公民教育活动主要是针对个别违规学生的教育以及入党前的培训工作,这样的形式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但是在日常工作的其他环节,忽视了对学生的公民教育[4]。另一方面,学校的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衡,公民教育是一个复杂繁琐的工作,而教师精力与时间有限,所以,公民教育问题也很容易被忽视。
  (二)边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未取得显著成效
  由于边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工作具有零散性,缺乏系统性,所以公民教育工作未取得显著的效果。公民教育工作尚未形式一个系统化、制度化的教学模式,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的责任高与思想品德,因此,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最主要的是依赖学生的自觉性,高校与工作人员只起到辅助与指导的作用。但学生的自觉程度有效,只依靠学生自觉,高校指导的公民教育模式,学生是公民意识与素养只会在一个缓慢的过程中提升,所以,边疆高校大学生的公民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不高。
  (三)未营造一个公民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当前社会,就业的竞争力大,大多数高校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学校工作的核心目标。并且有关的主管部门也以就业率来衡量高校工作的开展实效性。所以,各大高校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投放到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方面,确保学生走向社会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因此,大学生的公民教育处于被冷落的地位[5]。近年来,招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给高校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所以,对大学生的公民教育依旧没有提到日常工作中来。而从学生主体来看,学生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加剧了他们的浮躁心理,没有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公民道德素养。
  (四)大学生的公民教育内容抽象
  调查研究表明:高校将大学生公民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相等同,将公民素质过度地神圣化,使得公民素质是一个空洞的概念,缺乏具体的实践性,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与生活实际情况。过度被神圣化的公民教育很难让学生在情感与心理上认同,认为这些标准是很难达到与实现的,从而导致公民教育的成果低下。
  三、边疆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开展的对策   (一)对边疆高校的大学生公民教育规划进行完善
  公民教育工作的开展首要的前提是,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公民教育工作。依靠行政的力量确定高校的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高校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公民教育规划以及相关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工作中的考核标准,并由主管部门监督[6]。其次,通过开展大学生公民教育活动,发挥其积极性。高校根据学校公民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对工作进行完善,使得大学生公民教育工作朝着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方向发展。由于学生在年龄。性别。信仰上具有差异性,所以,在公民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分模块、分阶段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确定,从而提高大学生公民工作的实效性。
  (二)对边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机制进行完善
  在制定与完善大学生公民教育时要重视或显现公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以往的公民教育工作中,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与责任心,所以,教育缺少稳定性,教育效果不高。因此,对高校的大学生公民教育机制进行完善可以使得大学生共鸣教育更加规范化与制度化,从而保证大学生公民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地落实公民教育规划,最终提升了公民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公民素养的提高。
  (三)尊重各民族的特性与民族信仰
  在边疆高校,学生的民族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在边疆高校进行大学生公民教育具有特殊性。对于更多的少数民族来说,民族的习惯与信仰是不可抛弃的,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民族观等具有重大的影响。每个人思维方式不同对矛盾的看待角度也会存在差异,少数民族与边疆人民的思维方式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边疆高校公民教育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公民教育的规划,在师生交流与行使日常工作过程中,要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忽视了这些因素会导致校园不和谐稳定,触发师生间,矛盾。因此,边疆高校的工作人员要主动地了解民族传统的道德伦理,民族文化与信仰。
  (四)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学校在进行大学生公民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创设一个积极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以及良好的习惯,为消极的校园文化会极易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从而对学校的和谐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在开展公民教育时,学校要努力构建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
  首先,学校要创设民主的文化气氛,重视学生的需求,给学生的利益表达提供一个平台。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能力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利益。在对边疆高校工作的调查中发现,学校为了稳定学校的工作会牺牲学生的利益表达权利,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不利于学生民族意识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因此高校在日常工作中要为学生利益的表达开通一个有效的渠道,满足学生的合法权利。最后,高校可以设置相关的奖项对学生的道德水平进行考核。除此之外,制定校规校纪,维护学校教学正常的秩序,对于违反校园的规章制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惩罚。惩罚的主要目的是不是为了教训学生。所以,在工作时,工作人员要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从情感上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减少粗暴式的惩罚措施,因为这样的方式只会使得学生与学校关系更加对立,会阻碍学生公民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对学生的工作队伍进行优化,提升学生工作队伍专业素养
  边疆民族地区的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比其它地区更加复杂,包括对学生的管理、民族问题以及宗教问题等。所以,在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时对边疆地区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公民教育方式与途径要符合学生的宗教信仰并予以充分地尊重[7]。首先,边疆地区工作人员与学生的比例严重不协调。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高校自身的发展水平,以及目前高校人数的增长迅速,但高校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另者,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想动态与行为动向的把握,不断地制定优惠政策并落实,使得边疆高校人员的工作负担加大,工作内容更为复杂。针对这样的现状,边疆高校需要配备更多的工作人员。对于一些民办的学校,可以通过设置班主任岗位制度来节约学校的投入成本,学生的工作事务由辅导员负责,从而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公民教育活动。其次,工作人员的素养与公民道德教育的质量有密切关系,边疆高校学情的复杂性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也很高,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为了避免不了解边疆地区的民族习惯或信仰等问题而引起不必要的冲突,所以,在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前,工作人员要充分地了解所在地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定期地进行相关的培训或进修,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结 语
  总而言之,边疆地区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更为复杂,所以,在岁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时承担着更重大的责任。以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公民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要实现公民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给予充分地重视,对学校的教育规划与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学生的利益表达提供有效的渠道,对学生的宗教信仰与民族风俗表示尊重。再次,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地校园文化环境,同时,加强大学生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在实践中,要积极地探索方法,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得大学生为社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樊娅苹(1983,9-),女;籍贯:云南宣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德育原理。
  参考文献:
  [1]丁克.对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18(4):96.
  [2]王英杰.藏宏.论现实维度的大学生公民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3(7):15.
  [3]袁媛.大学生公民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9(8):89.
  [4]朱娴.伍家旺.吴镭.完善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公民教育的路径探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6(7):99.
  [5]石雨卉.大学生公民教育现状研究[J].才智,2015,45(9):36.
  [6]谭萍.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78(9):58.
  [7]蒋红.杨菲.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六观”教育现状及实施路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8(3):86.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21世纪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精神需求更加重视,对精神利益的维护意识也在日益提高。因此我国在侵权损害的精神赔偿方面已有一定的法律保护规定,但是对于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却没有明确规定。这种现象对于如今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是无益的,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市场主体的合同往来频繁,一旦一方违约,另一方除了经济损失,精神上的损耗也往往包含其中,因此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具有合理的意义
期刊
【摘 要】榜样激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种常用的激励。当今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此,正确选取榜样,并积极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可以为大学生树立一面旗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榜样激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努力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本路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民事诉讼中的诚信原则进行讨论,对诚信原则的主题和适用范围进行探讨,以及民事诉讼中诚信问题的常见形式进行分析,以期为以后民事诉讼的诚信问题的改革提供意见。  【关键词】民事诉讼;诚信;主体;表现形式  绪 论  诚信问题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有这种东西存在社会才能长期稳定的继续发展下去。民事诉讼中诚信问题更是体现了这一问题。本文就对诚信问题的性质本质进
期刊
劳动法是随着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弊端尤其是劳资关系紧张冲突,资方对劳方权益恣意侵凌,损害劳方利益,危害社会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等现象后逐步产生和法阵起来的。劳动法的发展历程本身,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法律价值理念不断法阵和变革的过程。《劳动合同法》有自己独特的法律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主要包括:  一、劳动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侧重保护劳动者  《劳动合同法》最鲜明的特征就是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正面灌输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规范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等几方面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不断探索和寻求教育的最佳途径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社会公德;德育教育  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的使命是保护人们的公共生活,防止影响和威胁人们公共生活的现象发生。遵守社会公德是
期刊
【摘 要】在大学阶段,体育是一门比较主要的学科,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对其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发挥了主要作用。在素质教育视野下,为了确保大学体育教学能够顺利实施,需要将素质教育理念作为支撑,在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期间,促进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本文针对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从而为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素
期刊
【摘 要】现如今,刑事案件日益高发,疑似精神病鉴定的程序也越来越常用在刑事案件的处理中。本文就对精神病鉴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期为以后该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关键词】疑似精神病;鉴定;刑事责任  刑事案件的处理在当亲社会变得越来越繁琐,很多人都在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中申请疑似精神病鉴定,这对司法部门来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以及考验。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以后这一问题能够更好
期刊
【摘 要】我国的民法通则中的第134条第一款第10项把“赔礼道歉”也作为了民事责任的一种,并且在2009就年我国新制定的侵权责任法中也提到了这一项。“赔礼道歉”作为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其在现实的执行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并且很多人都对此项抱有疑问,质疑其是否有必要作为一种强制执行的法律义务形式存在,但是笔者认为其实“赔礼道歉”是有必要强制执行的。本文将会根据国内的案例与相关研究理论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民事责任能力进行研究,对民事责任能力的含义以及其存在的意义进行探讨。以期为以后民事责任能力方面的条文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事责任;内涵;独立性  绪 论  民事责任能力一直都是存在歧义,在很多方面多会产生误解,所以本文对民事责任能力这个词进行解释和分析。为这个词能够更好的呈现在大家面前。本文也对民事责任的各个特性进行探讨分析。为以后民事责任能力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一、民事
期刊
【摘 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事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事关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本文试图通过浅析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现实需要、主要内容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揭示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以期对边疆民族地区宗教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宗教与社会主义;关系;措施  一、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现实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