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现状和发展,为缓解物流专业学生的日益加的大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应考虑增设超市管理专业方向。本文充分综述了增设超市管理专业方向所具备的条件和不足,并且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对新增的超市管理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专业 超市管理专业
目前,我国有480所高职院校开办物流专业,在校生达15万人。虽然有报道称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高达600万,但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再加上许多院校都是从物资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商业储运等专业发展演变而来的,这使得课程体系落后、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位、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这一切都使物流专业的学生就业也存在不小的压力。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师应当对此高度重视。为缓解这种结构性矛盾和减轻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结合现有物流专业的现状和发展,院校可以增设超市管理专业方向。
一、增设超市管理专业方向具备的条件
1.原有师资可以承担超市管理专业方向的教学任务。 超市管理专业方向的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物流与配送、理货管理与技术、商品学、条形码技术、现代商业业态、会计基础、电子商务基础、超市经营管理实务等。虽然现有的物流专业教师没有完全涉猎上述职业课程,但经过自学和培训也能够具备承担该专业方向课程的能力。
2.现有校内实训条件能够满足超市管理专业方向实训条件的需要。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多高职院校都具有校内实训设施和设备,不具备的实训设施、设备的院校也有上实训课程的想法。从现有和拟上的实训设施、设备上看,多数包括实训硬件和相关软件,硬件主要包括重力货架、流利货架、电子标签及分拣设备等,少数高职院校包括pos设备。如果从物流的角度上看,上述硬件分布在除消费终端(pos)的各个物流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新增的超市管理专业方向可以完善整个供应链,增强学生对供应链理解的整体感,同时还能够提高物流实训设施、设备的利用效率。超市管理专业方向所需的实训软件比较成熟,与硬件的结合也较好,如市场上流行的亿利达pos系统。
3.物流专业建设的过程为超市管理专业方向的建立和建设积累了经验。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大、措施多。应用性较强的物流专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所获得的经验可以指导新专业方向的专业建设,比如工学结合如何开展、专业培养目标和方案如何确定等都能够为新专业方向的建立和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超市管理专业方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专业调研和完善专业调研机制是增强专业服务社会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专业调研是保障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对于新增的专业方向。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一定要服务和服从市场、行业和企业。专业调研的目的除了确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外,更重要的是把专业调研和工学结合工作结合起来。
现在大多数专业的调研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完善学院规定的任务或为满足评估体系标准的要求,不具备自主性和制度性,这样就使得专业调研的质量不高,调研的结果对专业建设的制度性不强。作为新增的专业方向如果能够在论证阶段做好专业调研,会为今后的专业建设开一个好头。新增专业方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应该随着市场、行业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专业调研常态化,并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二)工学结合是超市管理专业方向建设的重点。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快的岗位适应能力。超市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就要本着这一指导思想。具体的工作措施必然要通过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开展:主动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利用行业资源和企业资源为教学服务,主动利用本专业方向为行业和市场服务,形成双赢或多赢、多方互动的工学结合局面。超市管理专业方向的工学结合工作一定要根据本专业的实际和行业的特点,创新和确定工学结合工作的具体表现形式。
(三)教学过程控制是超市管理专业方向建设的保障。没有有效的过程控制,就没有可靠的质量,专业建设也是如此。因为超市管理专业方向培养的是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专业方向的职业课中有一部分应该由行业专家来校授课或学生到岗位现场参加学习,这就使得教学管理工作不容易组织和控制,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所以在新增专业方向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控制。除了利用现有的教学监控条件外,还要结合利用校外教学资源的特点,建立和完善教学控制体系,比如加强实习、实训环节的教学大纲、指导书、任务书、计划等的管理。
(四)以就业促宣传是超市管理专业方向良性发展的措施。 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责之一。就业工作也是新增专业方向的主要建设工作,是专业建设过程的最后一环,是检验人才培养工作的最后一环。高就业率和高质量的就业又无形中宣传了本专业,这样就使专业建设进入了良性循环。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专业 超市管理专业
目前,我国有480所高职院校开办物流专业,在校生达15万人。虽然有报道称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高达600万,但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再加上许多院校都是从物资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商业储运等专业发展演变而来的,这使得课程体系落后、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位、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这一切都使物流专业的学生就业也存在不小的压力。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师应当对此高度重视。为缓解这种结构性矛盾和减轻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结合现有物流专业的现状和发展,院校可以增设超市管理专业方向。
一、增设超市管理专业方向具备的条件
1.原有师资可以承担超市管理专业方向的教学任务。 超市管理专业方向的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物流与配送、理货管理与技术、商品学、条形码技术、现代商业业态、会计基础、电子商务基础、超市经营管理实务等。虽然现有的物流专业教师没有完全涉猎上述职业课程,但经过自学和培训也能够具备承担该专业方向课程的能力。
2.现有校内实训条件能够满足超市管理专业方向实训条件的需要。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多高职院校都具有校内实训设施和设备,不具备的实训设施、设备的院校也有上实训课程的想法。从现有和拟上的实训设施、设备上看,多数包括实训硬件和相关软件,硬件主要包括重力货架、流利货架、电子标签及分拣设备等,少数高职院校包括pos设备。如果从物流的角度上看,上述硬件分布在除消费终端(pos)的各个物流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新增的超市管理专业方向可以完善整个供应链,增强学生对供应链理解的整体感,同时还能够提高物流实训设施、设备的利用效率。超市管理专业方向所需的实训软件比较成熟,与硬件的结合也较好,如市场上流行的亿利达pos系统。
3.物流专业建设的过程为超市管理专业方向的建立和建设积累了经验。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大、措施多。应用性较强的物流专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所获得的经验可以指导新专业方向的专业建设,比如工学结合如何开展、专业培养目标和方案如何确定等都能够为新专业方向的建立和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超市管理专业方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专业调研和完善专业调研机制是增强专业服务社会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专业调研是保障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对于新增的专业方向。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一定要服务和服从市场、行业和企业。专业调研的目的除了确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外,更重要的是把专业调研和工学结合工作结合起来。
现在大多数专业的调研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完善学院规定的任务或为满足评估体系标准的要求,不具备自主性和制度性,这样就使得专业调研的质量不高,调研的结果对专业建设的制度性不强。作为新增的专业方向如果能够在论证阶段做好专业调研,会为今后的专业建设开一个好头。新增专业方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应该随着市场、行业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专业调研常态化,并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二)工学结合是超市管理专业方向建设的重点。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快的岗位适应能力。超市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就要本着这一指导思想。具体的工作措施必然要通过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开展:主动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利用行业资源和企业资源为教学服务,主动利用本专业方向为行业和市场服务,形成双赢或多赢、多方互动的工学结合局面。超市管理专业方向的工学结合工作一定要根据本专业的实际和行业的特点,创新和确定工学结合工作的具体表现形式。
(三)教学过程控制是超市管理专业方向建设的保障。没有有效的过程控制,就没有可靠的质量,专业建设也是如此。因为超市管理专业方向培养的是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专业方向的职业课中有一部分应该由行业专家来校授课或学生到岗位现场参加学习,这就使得教学管理工作不容易组织和控制,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所以在新增专业方向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控制。除了利用现有的教学监控条件外,还要结合利用校外教学资源的特点,建立和完善教学控制体系,比如加强实习、实训环节的教学大纲、指导书、任务书、计划等的管理。
(四)以就业促宣传是超市管理专业方向良性发展的措施。 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责之一。就业工作也是新增专业方向的主要建设工作,是专业建设过程的最后一环,是检验人才培养工作的最后一环。高就业率和高质量的就业又无形中宣传了本专业,这样就使专业建设进入了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