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下的职业教育问题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本文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与外延入手,分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下职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职业教育;法律法规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与外延
农村人力资源指的是农村范围内人口总体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而劳动能力的总和,又称农村“劳动力资源”,它包含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其总量是二者的乘积。相对于自然资源而言,人力资源是一种生产性要素,指的是能够进入流通领域的劳动人口,既包括那些经过流通领域已经就业的劳动人口,也包括那些正在流通领域等待就业的人口,还包括那些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尚未进入流通领域但一旦相应条件具备就可以进入流通领域的劳动人口。前两者的劳动人口指的就是处在就业或失业状态的劳动力,而后者的劳动人口指的则是潜劳动力,即处在非流通领域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如现役军人、青年学生、家务工作者以及在押罪犯等。由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象应主要包括务农农民、务工农民、农村失业人口等。
二、基于人力资源开发下农村职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政府在农村职业教育方面缺乏政策扶持。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下达的各种关于职业教育的文件中虽然強调职业技术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和结构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职业教育却遭遇了难以想象的政策困惑。由于有些官员脑海里往往装着物质资料生产蓝图,行动上追求看得见的政绩,因此忽略了职业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且相关政策很难被提上日程。(2)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忽视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立法方面尤其欠缺。导致,处于无法可依状态,不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3)农村高层次人才返乡就业比例小。我国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为高一级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生源,但是从农村出来的高层次人才返乡工作的比例很小。人才外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人口就业的压力,但其损失是不言而喻的。
三、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1)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制订相关政策,并落到实处。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政府须发挥主导作用,能最大程度地激活农民培训市场。同时,应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有效的法制保障。此外,把政策落到实处,政府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小城镇建设及加强农村教育等方面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2)重视法律法规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法制秩序是一个社会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处于整个制度的核心地位,起着“规则的规则”作用。从以往研究资料显示,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很重视法律法规制度,各国普遍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专门立法。我国现有农村人口近8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2亿,随着国家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将急剧上升,就业压力降进一步加大,根据国外一些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成功经验,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尤为重要。此外,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过程中,不可忽视农村职业教育方面的法治建设进程。(3)鼓励高层次人才到农村就业。这需要政府层面要做出制度保障。为什么农村可以为城市输送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而一旦接受高等教育后,就不愿回农村发展呢?这不得不想到我们国家的制度问题。农村的资源远远跟不上城市的资源那么便捷、丰富。近年来,国家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方面的建设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还远远不够。要想吸进到大批的高层次人才返乡就业,前提是医疗卫生能够得到保障。另外,在子女入学问题方面,也应该以制度作保障。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由农村自主培养适合“三农”发展的人才,解决高端人才从城市引进的难题。此外,农村人力资源地区结构不合理,应当进行优化,是指以各个不同地区为目标,考虑各地区既有的生产能力、资源储备、运输成本、销售市场等条件,结合发展目标,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相应安排。
参 考 文 献
[1]王三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农村工作机制创新[N].福建日报.2004-6-17
[2]赵永乐,王培鲁.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3)
[3]陆玉盘,段自臻.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思考[J].企业导报.
2010(9)
[4]安鸿章.我国人力资源城镇化转移趋势[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4(3)
项目基金:本文系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立项编号:GM2011092。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职业教育;法律法规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与外延
农村人力资源指的是农村范围内人口总体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而劳动能力的总和,又称农村“劳动力资源”,它包含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其总量是二者的乘积。相对于自然资源而言,人力资源是一种生产性要素,指的是能够进入流通领域的劳动人口,既包括那些经过流通领域已经就业的劳动人口,也包括那些正在流通领域等待就业的人口,还包括那些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尚未进入流通领域但一旦相应条件具备就可以进入流通领域的劳动人口。前两者的劳动人口指的就是处在就业或失业状态的劳动力,而后者的劳动人口指的则是潜劳动力,即处在非流通领域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如现役军人、青年学生、家务工作者以及在押罪犯等。由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象应主要包括务农农民、务工农民、农村失业人口等。
二、基于人力资源开发下农村职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政府在农村职业教育方面缺乏政策扶持。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下达的各种关于职业教育的文件中虽然強调职业技术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和结构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职业教育却遭遇了难以想象的政策困惑。由于有些官员脑海里往往装着物质资料生产蓝图,行动上追求看得见的政绩,因此忽略了职业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且相关政策很难被提上日程。(2)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忽视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立法方面尤其欠缺。导致,处于无法可依状态,不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3)农村高层次人才返乡就业比例小。我国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为高一级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生源,但是从农村出来的高层次人才返乡工作的比例很小。人才外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人口就业的压力,但其损失是不言而喻的。
三、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1)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制订相关政策,并落到实处。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政府须发挥主导作用,能最大程度地激活农民培训市场。同时,应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有效的法制保障。此外,把政策落到实处,政府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小城镇建设及加强农村教育等方面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2)重视法律法规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法制秩序是一个社会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处于整个制度的核心地位,起着“规则的规则”作用。从以往研究资料显示,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很重视法律法规制度,各国普遍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专门立法。我国现有农村人口近8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2亿,随着国家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将急剧上升,就业压力降进一步加大,根据国外一些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成功经验,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尤为重要。此外,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过程中,不可忽视农村职业教育方面的法治建设进程。(3)鼓励高层次人才到农村就业。这需要政府层面要做出制度保障。为什么农村可以为城市输送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而一旦接受高等教育后,就不愿回农村发展呢?这不得不想到我们国家的制度问题。农村的资源远远跟不上城市的资源那么便捷、丰富。近年来,国家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方面的建设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还远远不够。要想吸进到大批的高层次人才返乡就业,前提是医疗卫生能够得到保障。另外,在子女入学问题方面,也应该以制度作保障。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由农村自主培养适合“三农”发展的人才,解决高端人才从城市引进的难题。此外,农村人力资源地区结构不合理,应当进行优化,是指以各个不同地区为目标,考虑各地区既有的生产能力、资源储备、运输成本、销售市场等条件,结合发展目标,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相应安排。
参 考 文 献
[1]王三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农村工作机制创新[N].福建日报.2004-6-17
[2]赵永乐,王培鲁.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3)
[3]陆玉盘,段自臻.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思考[J].企业导报.
2010(9)
[4]安鸿章.我国人力资源城镇化转移趋势[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4(3)
项目基金:本文系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立项编号:GM201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