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需要关注能力生成的复杂性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听得懂不会做的现象可谓是一个“顽疾”,经验欠缺的教师常常因此责怪学生“笨”,怪他们在教师讲了那么多遍之后还听不懂,这实际上忽视了能力生成的复杂性.物理学习与语言学习不一样,不是说今天学会了马上就能上口运用了,尤其是对于中学物理知识而言,从听懂到会做的过程实际上是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更是充满着复杂性的.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发现,这种复杂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进行简单的梳理,以希望对物理同行尤其是年轻同行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1能力生成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中学物理尤其是对力学、电学中的基本知识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正因为如此,中学物理教学特别强调情境的生活化,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但也应当看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于物理知识构建和能力形成并不全部是积极的作用,对于学生经验、对物理知识的构建产生消极影响,已经有很多作者给予了研究,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于能力形成的负面作用则较少有人提及.事实上,学生在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往往是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们知道需要用物理知识去解题;另一方面生活经验尤其是一些错误的生活经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又顽强地发挥着作用.在这种矛盾的交织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始终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徘徊状态,客观上阻碍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例1一个质量为5 kg的物体在一粗糙水平面上向右运动,与此同时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8 N的力的作用.已知物体与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如何?
  根据笔者的经验,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会出错,他们错误地认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8 N,方向为水平向右.有意思的是,如果本题呈现时带有图示(如图1),则学生的错误率会更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便会发现,此时做出错误判断的学生的思维惊人的相似,他们都认为摩擦力的方向必然与受到的力F的方向相反,而且大小就与F相等.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进一步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情形与此相似:推着自行车向前走时,推着一个箱子向前移动时……都是推力向前,摩擦力向后.于是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就是摩擦力总是与推力相反的.至于大小的判断,可以想像学生此时所建立起来的逻辑关系基本上脱离了习题当中的实际情形,基本上就是一种朴素的直觉性认识.
  因此,关注学生的能力形成,需要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生活经验的负面影响,基于习题给出的具体条件去判断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并借助于牛顿运动定律将受力与运动的关系联系起来.同时强化学生以物理知识代替生活经验去解题的意识,是促进能力生成的根本途径.
  2能力生成需要关注学生的物理认识
  根据笔者所接触到的物理同行来看,可以说中学物理教师都有一种特质,即他们十分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生动有趣,能够在其它学科相对沉闷的情况下给学生带来一些愉悦.于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措施不断涌现,应当看到这一教学行为其实也是需要辩证看待的,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也造成了学生的一些学习上的错觉,即学生常常误认为物理学习是不需要付出太多思维的.
  而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尽管不少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物理解题当中会遇到困难,但是他们很少意识到这是因为在课堂上形成了“轻视”物理思维含量的缘故.如这样的一个题目:一个带电粒子的动能是Ek,当它以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进入某平行板电容器并飞出时,动能变为2Ek.现假设该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那其出电场时的动能变为多少?
  对此类问题的学习,为了使内容形象化,教师一般会通过Flash动画去呈现相应的场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形成问题的条件.但由此也让学生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认识,即电子进入电场的轨迹是固定不变的.而在此思维之下学生在解答上面的问题时,他们极少有人意识到由于初速度的变化,该电子在电场中受电场力做功的距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得出错误答案的学生相当多.
  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要让他们认识到物理问题的变化性与复杂性,只有充分分析了问题的条件之后,才能得到正确答案的认识必须牢固树立.
  3能力生成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直觉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的物理直觉对于能力的形成来说至关重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解题的直觉特别好,往往能够一下子看到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而能力薄弱者往往就不具有这样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直觉是提升各项能力的关键所在.
  笔者以为,形成良好的学习直觉途径有:一是大量的训练,这一点不用避讳.大量训练与题海战术不是一回事,大量训练不是机械的重复训练,而是进行系统的变式训练,以让学生达到一通百通的结果;二是必要的自我反思.这是当下中学物理教学中比较缺失的,很多时候学生解题之后都急着去做下一道题目,而缺少一种回过头来反思的意思.其背后透露出的是完成任务的心理,而非能力提高的心理.事实证明,只要坚持引导学生反思,就会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当然,以上两个途径最好同时进行,这样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两者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对学生的能力提升起作用.
其他文献
1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基本内容及其涵义  “合作学习”毫无疑问就是以小组为一个整体,让组内的成员多进行一些合作性的活动,达到相应的小组目标,最后以整个小组的成绩去进行相应的奖励或者是评价.通过这种集体学习的形式,去促使初中生养成集体意识,发展其合作技能、认知水平以及培养其社会情感的教学方式.  2实施合作学习的基本要领  2.1指导相应的合作技能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比较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首先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主张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认为这是一条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思路.基于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智能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美国学者预言:问题的解决将成为21世纪课程的核心.当前我国教育界响亮提出“主体教育”“学会学习
期刊
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我们高中物理课堂学习策略必须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准确把握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步入高中阶段,整个学习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心理表现.  1.1 能够保持批判性思维  说明高中生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例子可以有如下几个:  (1)从高中物理的教材来看,很多知识点或概念都会涉及到较大的运算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增加理解新课改精神与理念,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我校推广的“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认识其内涵及操作流程,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和实践,结
笔者在驾驭教材方面,集集体智慧与研讨,心中引发了共鸣.多年的教学中所经历的种种都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同时不断思考问题: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不同的教育执行者,而引起的教学效果不同?在难点重点的突破中,采用合适的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物理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谈谈体会.  1编顺口流,易于理解和记忆  光学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概念和规律掌握不好,更别谈运用规律来解决
武学的最高境界是万剑归宗;水流的终极目标是百川入海;科学的普通规律是能量守恒……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各章节知识点各不相同,它们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让人难以收拾.如何让学生从知识迷宫走出来,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笔者尝试从初中物理全局的角度入手,比较不同知识点的相似之处,异中求同,概括出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规律,让学生的思路明晰起来,不再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困惑.  1电荷间磁场间规律互
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了学生身上一些不利于物理学习的坏习惯并尝试进行了矫正.  1轻视记忆  记忆是把握知识的必要手段,知识的灵活运用往往都建立在熟记的基础上.学习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及时的记忆,那么新的信息、新的知识就不能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痕迹,事后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温固,从而加重课业负担,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不注重及时的记忆也使得大脑的记忆能力失去很多锻炼机会,而不利于记忆力的发展.  笔者注
实验在高中物理课堂的作用不可忽视,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所获取的信息,自动进入大脑进行想象、分析、逻辑推导和总结,使学生从实验装置、程序、数据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从而沿着实验的主线来学习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搭建和知识网路的形成.实验现象,是学生对实验认知的开端,开启学生探索实验本质的第一步,在学生知网建设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学生对高中物理实验现象的观察,浅谈从实验现象切入对物理知识的分析,
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二次生成,可以更加契合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与需求,培养学生同社会现实相联系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更好实现高中物理的教学目的.笔者在分析高中课堂教学二次生成难点的基础上,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二次生成的策略与办法作了探讨.在进行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更强调同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联系,注重对学生学习、探索兴趣的培养与保护;强调整个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