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分析模具制图教学的困境出发,对教师素质、教学资源与方法、课程融合、考核方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实践证明,采取改革措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新力与技能,能有效地提高模具制图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职;模具制图;AutoCAD软件;教学方法;三维建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2-0111-03
模具制图是我院模具设计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基础课,是学生形成专业技能与工程素质的基础,它直接影响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同时,也是学生顺利就业与胜任工作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如何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和模具制图这门课程的特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将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绘图和读图、空间想象和分析的综合能力统一起来,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使教学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懂,是摆在高职院校制图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模具制图教学的困境
模具制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较强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力及绘图技能。针对学生在学习制图课时空间想象力、识图表达能力以及在完成作业时出现的种种问题,探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采取有效的教改措施,是提高模具制图教学效果的当务之急。纵观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模具制图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仅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实效性差目前,在学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填鸭式”现象,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了理论知识,但实际的测绘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力未得到有效训练,与实际需要脱节。
教学内容多以静态表现,教学手段单调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计算机教学,但在教学中仅将计算机作为传统教学模式中黑板的替代品,未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各项功能,特别是在实践性较强的模具制图教学中,未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多以静态为主,无法表现丰富多彩的三维动态对象,使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空间概念。
学生绘图手段单一,与企业需求脱节过分强调手工绘图技巧,课程设计、模具测绘实训、课后练习等基本上靠手工练习完成,未能将模具制图与当今流行的三维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无法适应当前机械行业与企业的发展要求,降低了高职生的社会竞争力。
模具制图教学改革探索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教师要想把制图课讲得生动形象,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让枯燥的条文变得有趣,除了要有很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外,还应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如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极限与测量等,这些知识在制图中的零件结构、表面质量、加工方法、材料选取、技术要求、连接装配关系等方面都要用到。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信手拈来生产中的典型例子,让制图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与“活教学”之间的矛盾。作为教师还应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努力学习新技术,防止知识老化,以当代最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不断调整不适应社会要求的落后的知识结构。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绘图已取代了手工绘图,制图课教师除了有较强的理论外,还应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几种计算机绘图软件,以便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与技巧。
创建校园多媒体环境下的虚拟实体模型库与图库,加强直观教学我院模具制图一般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高职新生没有经过实践锻炼,头脑中立体概念较少,空间想象力不够强,在教学上虽有挂图、教具、模型等辅助手段,但仍存在教学沟通与教学直观性的问题。因制图教学内容的空间性和抽象性,教学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教学模型,适宜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法。而传统教学模型制作成本高,易损坏,不便携带,且不能随意修改,很难满足现代制图教学需要。为此教师可用UG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构建学校的模型库,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见图1)。模型库主要包括三维实体模型库、二维图库及动画模拟仿真库。因学生在画图或看图时,所犯的常见错误往往是有规律性的,教师可以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学生所犯的各种错误,归纳到错误图库中。同时,将做得好的学生作业归纳到优秀作品库,讲课时,适时调用错误图库和优秀作品库,一方面,引起大家重视,避免以后重蹈覆辙;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制图的自信心。建立模型库至少有两个明显的好处。第一,模型库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模型库不但减轻了教师工作量,克服了实物模型教学的诸多不足,而且大幅度扩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有助于突破教学上的难点与重点,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学生很难理解一个圆柱体与不同直径的圆柱体正交相贯后相贯线的变化趋势,此时从模型库中调出两个圆柱体正交相贯的模型,保持图中横放圆柱直径不变,然后用UG改变竖放圆柱直径,其直径分别取小于、等于、大于横放圆柱直径,重新建模(见图2),在UG动态演示下,使学生对相贯线的形状、位置及变化规律有非常直观生动的了解,这样也能大大降低该部分的讲授难度。第二,模型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是现代教育的宗旨。随着我院硬件条件的发展与制图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当学生遇到一时难以理解或不会做的习题时,他们可以利用校内任意一台联网计算机下载相应的三维数字模型,帮助解决问题。这样就实现了优化教学资源,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有效整合模具制图与AutoCAD,提高教学效率与部分学校的机械制图与AutoCAD两门课程分开教学的情况不同,我院目前将模具制图与AutoCAD整合成《模具制图与AutoCAD》一门课程。在课程内容讲授过程中,对模具制图每章内容和AutoCAD每章内容进行相对应的有机融合,将两门课程内容进行穿插讲授。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丰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使学生能不断了解新技术,激发学习兴趣,改变制图课枯燥、难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两课程融合后其教学内容调整见表1。模具制图和AutoCAD作为我院模具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将模具制图和AutoCAD课程穿插讲授,一方面,有利于模具制图的教学,也为AutoCAD的教学提供了素材;另一方面,符合企业的需要,可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因为现代企业及工艺部门几乎都已采用计算机绘图。
改进考核方式,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具制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既有理论讲授,又有绘图实践。因此,仅靠一次期中(末)考试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在注重过程考核与监控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综合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工程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首先,应将过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内容应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其次,采用口头答辩考核,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是否真正掌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分层次考核,在模具制图与CAD融合的情况下,有重点地合理分配考核项目,培养学生的强项,弥补学生的短处,强化各层次学生的成就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就是评价考核作品。对操作型课程,最好的考核方式就是评价学生的作品,对优秀作品要展出,这种考核方式可大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最后所看到的成绩就是平时成绩(考勤+作业)×10%+课堂学习成绩(练习+项目单元测试+提问)×50%+考试成绩(期中+期末)×40%,三方面加权的成绩,强调了评分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使成绩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模具制图是模具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如何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和模具制图课程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是本课程教师必须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东超,王玉坤,李学志.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讨[J].工程图学学报,2007,(2):183-186.
[2]石雪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9):150-151.
[3]李芳丽.“双元制”下《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6):81-82.
[4]王鹏程,张梦.关于提高高职机械制图课教学效果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4):146-147.
作者简介:
王鹏程(1978—),男,湖南岳阳人,工学硕士,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专业的教学。
刘永利(1966—),男,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
关键词:高职;模具制图;AutoCAD软件;教学方法;三维建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2-0111-03
模具制图是我院模具设计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基础课,是学生形成专业技能与工程素质的基础,它直接影响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同时,也是学生顺利就业与胜任工作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如何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和模具制图这门课程的特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将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绘图和读图、空间想象和分析的综合能力统一起来,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使教学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懂,是摆在高职院校制图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模具制图教学的困境
模具制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较强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力及绘图技能。针对学生在学习制图课时空间想象力、识图表达能力以及在完成作业时出现的种种问题,探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采取有效的教改措施,是提高模具制图教学效果的当务之急。纵观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模具制图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仅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实效性差目前,在学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填鸭式”现象,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了理论知识,但实际的测绘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力未得到有效训练,与实际需要脱节。
教学内容多以静态表现,教学手段单调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计算机教学,但在教学中仅将计算机作为传统教学模式中黑板的替代品,未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各项功能,特别是在实践性较强的模具制图教学中,未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多以静态为主,无法表现丰富多彩的三维动态对象,使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空间概念。
学生绘图手段单一,与企业需求脱节过分强调手工绘图技巧,课程设计、模具测绘实训、课后练习等基本上靠手工练习完成,未能将模具制图与当今流行的三维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无法适应当前机械行业与企业的发展要求,降低了高职生的社会竞争力。
模具制图教学改革探索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教师要想把制图课讲得生动形象,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让枯燥的条文变得有趣,除了要有很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外,还应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如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极限与测量等,这些知识在制图中的零件结构、表面质量、加工方法、材料选取、技术要求、连接装配关系等方面都要用到。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信手拈来生产中的典型例子,让制图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与“活教学”之间的矛盾。作为教师还应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努力学习新技术,防止知识老化,以当代最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不断调整不适应社会要求的落后的知识结构。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绘图已取代了手工绘图,制图课教师除了有较强的理论外,还应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几种计算机绘图软件,以便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与技巧。
创建校园多媒体环境下的虚拟实体模型库与图库,加强直观教学我院模具制图一般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高职新生没有经过实践锻炼,头脑中立体概念较少,空间想象力不够强,在教学上虽有挂图、教具、模型等辅助手段,但仍存在教学沟通与教学直观性的问题。因制图教学内容的空间性和抽象性,教学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教学模型,适宜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法。而传统教学模型制作成本高,易损坏,不便携带,且不能随意修改,很难满足现代制图教学需要。为此教师可用UG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构建学校的模型库,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见图1)。模型库主要包括三维实体模型库、二维图库及动画模拟仿真库。因学生在画图或看图时,所犯的常见错误往往是有规律性的,教师可以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学生所犯的各种错误,归纳到错误图库中。同时,将做得好的学生作业归纳到优秀作品库,讲课时,适时调用错误图库和优秀作品库,一方面,引起大家重视,避免以后重蹈覆辙;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制图的自信心。建立模型库至少有两个明显的好处。第一,模型库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模型库不但减轻了教师工作量,克服了实物模型教学的诸多不足,而且大幅度扩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有助于突破教学上的难点与重点,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学生很难理解一个圆柱体与不同直径的圆柱体正交相贯后相贯线的变化趋势,此时从模型库中调出两个圆柱体正交相贯的模型,保持图中横放圆柱直径不变,然后用UG改变竖放圆柱直径,其直径分别取小于、等于、大于横放圆柱直径,重新建模(见图2),在UG动态演示下,使学生对相贯线的形状、位置及变化规律有非常直观生动的了解,这样也能大大降低该部分的讲授难度。第二,模型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是现代教育的宗旨。随着我院硬件条件的发展与制图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当学生遇到一时难以理解或不会做的习题时,他们可以利用校内任意一台联网计算机下载相应的三维数字模型,帮助解决问题。这样就实现了优化教学资源,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有效整合模具制图与AutoCAD,提高教学效率与部分学校的机械制图与AutoCAD两门课程分开教学的情况不同,我院目前将模具制图与AutoCAD整合成《模具制图与AutoCAD》一门课程。在课程内容讲授过程中,对模具制图每章内容和AutoCAD每章内容进行相对应的有机融合,将两门课程内容进行穿插讲授。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丰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使学生能不断了解新技术,激发学习兴趣,改变制图课枯燥、难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两课程融合后其教学内容调整见表1。模具制图和AutoCAD作为我院模具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将模具制图和AutoCAD课程穿插讲授,一方面,有利于模具制图的教学,也为AutoCAD的教学提供了素材;另一方面,符合企业的需要,可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因为现代企业及工艺部门几乎都已采用计算机绘图。
改进考核方式,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具制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既有理论讲授,又有绘图实践。因此,仅靠一次期中(末)考试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在注重过程考核与监控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综合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工程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首先,应将过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内容应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其次,采用口头答辩考核,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是否真正掌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分层次考核,在模具制图与CAD融合的情况下,有重点地合理分配考核项目,培养学生的强项,弥补学生的短处,强化各层次学生的成就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就是评价考核作品。对操作型课程,最好的考核方式就是评价学生的作品,对优秀作品要展出,这种考核方式可大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最后所看到的成绩就是平时成绩(考勤+作业)×10%+课堂学习成绩(练习+项目单元测试+提问)×50%+考试成绩(期中+期末)×40%,三方面加权的成绩,强调了评分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使成绩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模具制图是模具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如何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和模具制图课程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是本课程教师必须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东超,王玉坤,李学志.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讨[J].工程图学学报,2007,(2):183-186.
[2]石雪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9):150-151.
[3]李芳丽.“双元制”下《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6):81-82.
[4]王鹏程,张梦.关于提高高职机械制图课教学效果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4):146-147.
作者简介:
王鹏程(1978—),男,湖南岳阳人,工学硕士,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专业的教学。
刘永利(1966—),男,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