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率的时空差异与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图书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ei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率的提升直接关乎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以空间作为切入点,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十一五”到“十三五”时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率进行测算,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剖析图书馆服务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深入探究其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十一五”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率总体水平一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服务效率大体可以分为5个等级;(2)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受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教育水平、财政分权、城镇化水平、设施网络、图书馆活跃度和队伍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十一五”时期影响服务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分权和图书馆活跃度;“十二五”时期的影响因素在“十一五”的基础上新增加了设施网络;“十三五”时期则在“十二五”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居民受教育水平、城镇化水平和队伍建设;(3)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率的空间分异是由政策制定与财政保障、人才引进与结构调整、社会保障与社会公平、结构转型与功能拓展、设备管理与网络运行、活动管理与活动创新六元影响机制不断循环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泥河湾盆地是东亚早期人类演化与技术发展的重要区域,以密集分布上百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目前,在区内寻找更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存仍然是旧石器考古学界的追踪热点.文章报道近年来在岑家湾台地新发现的一处早更新世旧石器地点野牛坡.野牛坡遗址地处岑家湾台地西北边缘,勘探发现石制品14件,同时伴生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类型包括修理品1件、石核4件、石片8件和断块1件,其中2件多台面多片疤石核的发现,表明其古人类具备较为成熟剥片的创造性思维.石制品所在地层属于下更新统泥河湾组,伴生哺乳动物化石是早更新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网络视频提高服务效能,是公共图书馆追求更高质量发展所需思考的问题.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疫情期间上海图书馆在微博、哔哩哔哩以及今日头条三个平台所发布的图书馆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图书馆热门视频的特征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以用户为中心、内容上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和情感需要、形式上与平台生态相融的图书馆网络视频易被广泛传播.基于此,提出了公共图书馆视频内容生产与网络传播的相关建议.
庙梁遗址是陕北地区仰韶晚期至龙山时期的一处聚落遗址,其出土遗存开启的龙山时代后期“双鋬鬲陶器体系”被认为是石峁文化的重要源头.在发掘过程中对房址、灰坑、灶址等遗迹共采得土样32份,共计143.5 L,其中包括仰韶晚期的样品14份,共67 L;龙山时期的样品18份,共76.5 L.通过对庙梁遗址开展的浮选工作,发现了23个种属的植物种子,包括粟、黍两种农作物,以及胡枝子属、草木犀、藜属、虫实属、猪毛菜属、狗尾草、野燕麦、大麻、酸枣等其他植物种子,共计35913粒.浮选结果显示,庙梁先民发展以粟、黍为主的旱作
民间图书馆属于公共图书馆这一观点在学术界有争议,其核心原因是学者们未能厘清公共图书馆的属性.公共图书馆表现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免费、开展社会教育等属性.民间图书馆也表现出面向社会公众服务、公共物品、承担社会教育等属性.民间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合理性可从社会公众认可、国家法规制度保障和政府行政认可三方面考量.古越藏书楼是我国现代意义最早的民间图书馆,也是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在当时的社会教育中具有启蒙和开新之价值.
施肥等农田管理手段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直接关乎先民的温饱乃至社会的安定.目前,施肥等农田管理手段的应用及对特定时空范围的影响程度等,依然缺乏深入的研究.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大都会,北魏王朝的都城平城在其建立之初及其后的近百年,人口数量剧增且稳定在百万左右,稳定、优质的粮食供给日益成为帝国稳定和发展的根基.本文对大同市(古代称平城)北魏太官粮储遗址的炭化植物进行了AMS-14C测年和稳定C、N同位素分析,并结合邻近地区现代植物的稳定C、N同位素特征,以期揭示北魏先民施肥等农田管理手段.结果 显示:该遗址
在技术时代,公共图书馆作为实体空间的“场所”价值,是关乎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公众认知角度探索图书馆“场所”价值,能够发现影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选择上海图书馆、浦东图书馆和滨海新区图书馆三所代表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平台上的网络评论信息,综合运用Python、Jieba分词、SnowNLP等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从高频词分布、情感分析和时间序列三个维度,对社会公众认知情况进行了文本挖掘.分析结果表明,公共图书馆仍然是重要的公共阅读“场所”;公共图书馆“场所”服务颇受欢迎,社
夏商周时期,黄河流域地区的农业经济出现了新变化,即史前时期传人中国的小麦冲击了粟类作物的主导地位,在这一大背景下对中原地区进行农业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环嵩山地区是中原的腹地,对官庄遗址的浮选研究丰富了这一地区植物利用的资料.官庄遗址(34°51′06″N,113°22′28″E)是位于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的一处周代遗址,该遗址共进行过两次浮选,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1-2012年度第二次浮选所得样本,发掘共获得82份浮选土样,其中包含53个“大单位”的土样,采集土样总量共872 L,主要来自地层、房
木材资源是新石器农业人群利用的重要自然资源.文章对尚村遗址龙山文化早期灰坑内的木炭大化石进行种属鉴定和统计分析,研究这一时期史前人群对木材资源的利用方式.203块木炭大化石共计鉴定出6种阔叶树材和1种针叶树材,阔叶树材包括榆属、栎属、槭属、朴属、枣属、李属,针叶树材为松属.发现有数量较多的小树枝、树皮和草本茎秆的炭化残留遗存.统计结果显示,榆属的出土概率和百分含量分别达到了100%和63.5%,占据主导地位,当时遗址周边生长有以榆树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尚村先民使用的薪柴类型包括小树枝、树皮、大的枝干和草本类
近些年来较多旧石器遗址逐渐在秦岭南麓汉江流域被发现和研究,其中少数遗址开展了测年研究工作,研究揭示出这些遗址年代横跨了早、中和晚更新世,但总体而言年代序列仍显薄弱.基于磁性地层学、黄土-古土壤序列和释光定年法在第四纪黄土堆积中的成功应用,我们采用这3种方法组合的综合定年策略对汉江流域郧县盆地内的柳陂酒厂和吴家沟旧石器遗址进行了测年研究.柳陂酒厂遗址剖面深度为18.0m,其0.6 m、0.8 m和1.1m处的释光年代分别为126±8ka、145±15ka和154±11ka,因此该遗址上层石器文化层的年代为0
地方文献是自公共图书馆成立以来就注重收集的文献资料.作为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历史文献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资料,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基于目前仍有大量的民间历史文献散存各地,公共图书馆应当在继承地方文献传统收集方法的基础上,吸收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田野调查等方法进行系统收集.田野调查不但能收集到民间历史文献,还能够获取口头传说、仪式表演等“史料拓展”.田野调查和文献解读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民间历史文献的认识和视野.文献收集方面的田野调查方法、原件就地保存的原则,整理方面的归户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