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很多文科生不注重生物的学习,文科生的生物课堂也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高中生物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文科生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文针对文科生的生物课堂行为表现及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指出激发文科生对生物的兴趣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 文科生;生物课堂;行为表现
中学生物课程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物课是文科生的一门学考科目,不用参加高考。因此,文科生的生物课堂就有别于其他课堂,他们的一些课堂行为表现值得我们思考和分析;通过生物教学,使文科生更好的了解生物学常识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获取相关生物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最终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
1. 文科生生物课堂的几种行为表现
1.1 注意力分散,消磨时间
行为懒散,不能准时上课;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一部分心不在焉,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做其它科目的作业、打瞌睡、吃东西、左顾右盼,甚至玩手机等,以不同的方式消磨时间。这些行为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虽然属于个人行为,但明显会影响到授课教师的情绪进而影响授课质量。
1.2焦点转移,审视老师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少数学生整节课堂盯着教师,以审视的目光注视教师。表面上认真听讲,但当教师提出课本上的问题时,他们却答非所问,甚至不清楚具体位置。他们将课堂的重点转移至审视教师,教师讲授的内容,他们的吸收率几乎为零,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1.3 被动接受,情绪焦躁
适度焦虑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但过度焦虑则危害学生的认知过程,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影响学习效率,并可能导致问题行为的发生[1]。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则表现出对生物学习的过分专注,眼睛时刻盯着教师或黑板,生怕漏掉教师的话语,盲目做笔记。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难以与他人合作,不能有效学习。因而表情紧张、焦躁、痛苦不安。
2.文科生生物课堂中行为表现的原因分析
2.1 学生心理上不够重视,自我期望值过高
学生之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因为文科生心理上不重视生物课的学习,他们认为生物是副科、学考科目,生物课堂可以放松,可以迟到早退。此外,文科生大多对生物科学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生物的动机。
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预期结果期望值过高,希望通过生物课堂学习专业的生物理论知识;导致在课堂上盲目做笔记,结果事倍功半。遇到学习中的某些障碍时很容易产生焦虑和紧张,进而导致不自信,失去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2.2 教师的情绪、态度及管理策略
一些教师认为文科生没有必要学生物,讲课不进行拓展延伸,也不在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教师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关心;对学生造成内心伤害或者自尊心受损,最终导致学生不喜欢上生物课,而故意做自己的事情,以扰乱课堂秩序甚至逃课。
2.3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性格特点
高中的学生年龄阶段大都在15~18岁之间。他们的认知结构有着独有的特点,他们已经形成并发展了在真正抽象与假设的水平上有条理地思维的能力[2]。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分析某些问题,以及解决相关问题;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同时他们的性格中还存在着叛逆心理,有时会比较固执而扰乱教学秩序。
3. 提高文科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构建和谐课堂
3.1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文科学生来说,兴趣比考试更能成为学习生物的动力。对于文科班,授课教师不能像理科班一样运用探究式的方法,进行专业化、理论化的讲解。生物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教学时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将生活经验与理论联系起来,有助于文科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知识。
比如,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讲解细胞膜的组成结构:“细胞膜如同枣糕,而蛋白质则像大枣一样的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3]。学生通过这个形象的比喻就对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模型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作为一名文科生的生物教师,要根据文科生对生物学的认知需求,激发文科生学习生物的动机,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建立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3.2用心感动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爱是真正的教育,它不是教育的条件,而是教育的本身[4]。高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接受并喜欢自己进而喜欢生物课。教师上课要保持愉悦的心情,试着走近学生的生活,尝试把自己所了解的关于学生的背景、生活经验带到课堂中。因此,要用心关爱学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将生物课堂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以生物学知识解释他们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比如,长期不吃早餐会有何后果?为什么向日葵一直跟着太阳转?运动员为什么能够完成一些复杂优美的动作[5]?将生物课堂生活化,帮助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生物学常识;能够用最基本的生物学原理解释一些生命活动现象;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文科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3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关爱生命
想让文科生喜欢上生物课,就得让学生知道生物学与自己的生活及生命有着密切的关系,用生物知识能够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即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或联系生产实际,逐步消除他们“生物无用论”的观点,为文科生生物教学排除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6]。
讲解遗传病相关实例、传染性疾病时,结合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启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倡导学生宣传健康知识,关注社会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比如,宣传近亲不能结婚的原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倡导大家保护生态环境,试着在农业生产中修剪枝条等。
总之,生物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贴近,文科学生对此才会更加感兴趣,因此,教授文科生的生物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帮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找到生活相关生物基础理论和原理,进而使学生体验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与价值。同样,有学生参与互动的课堂,教师也能较为轻松的完成教学目标及自身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成善义,姜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原因分析与对策. [J]. 中国体卫艺教育, 2010, (06): 43.
[2] 陈琦,刘儒德. 教育心理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5: 39-43.
[3] 黄晓玲,韦艳艳.谈提高文科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 , (11).
[4] 沈明星. 在生物学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的探索[J]. 生命世界, 2010, (12): 92-94.
[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 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76-77.
[6] 黄雪琼.浅谈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 福建中学数学, 2010 , (06) : 38-41.
【关键词】 文科生;生物课堂;行为表现
中学生物课程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物课是文科生的一门学考科目,不用参加高考。因此,文科生的生物课堂就有别于其他课堂,他们的一些课堂行为表现值得我们思考和分析;通过生物教学,使文科生更好的了解生物学常识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获取相关生物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最终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
1. 文科生生物课堂的几种行为表现
1.1 注意力分散,消磨时间
行为懒散,不能准时上课;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一部分心不在焉,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做其它科目的作业、打瞌睡、吃东西、左顾右盼,甚至玩手机等,以不同的方式消磨时间。这些行为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虽然属于个人行为,但明显会影响到授课教师的情绪进而影响授课质量。
1.2焦点转移,审视老师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少数学生整节课堂盯着教师,以审视的目光注视教师。表面上认真听讲,但当教师提出课本上的问题时,他们却答非所问,甚至不清楚具体位置。他们将课堂的重点转移至审视教师,教师讲授的内容,他们的吸收率几乎为零,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1.3 被动接受,情绪焦躁
适度焦虑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但过度焦虑则危害学生的认知过程,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影响学习效率,并可能导致问题行为的发生[1]。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则表现出对生物学习的过分专注,眼睛时刻盯着教师或黑板,生怕漏掉教师的话语,盲目做笔记。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难以与他人合作,不能有效学习。因而表情紧张、焦躁、痛苦不安。
2.文科生生物课堂中行为表现的原因分析
2.1 学生心理上不够重视,自我期望值过高
学生之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因为文科生心理上不重视生物课的学习,他们认为生物是副科、学考科目,生物课堂可以放松,可以迟到早退。此外,文科生大多对生物科学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生物的动机。
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预期结果期望值过高,希望通过生物课堂学习专业的生物理论知识;导致在课堂上盲目做笔记,结果事倍功半。遇到学习中的某些障碍时很容易产生焦虑和紧张,进而导致不自信,失去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2.2 教师的情绪、态度及管理策略
一些教师认为文科生没有必要学生物,讲课不进行拓展延伸,也不在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教师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关心;对学生造成内心伤害或者自尊心受损,最终导致学生不喜欢上生物课,而故意做自己的事情,以扰乱课堂秩序甚至逃课。
2.3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性格特点
高中的学生年龄阶段大都在15~18岁之间。他们的认知结构有着独有的特点,他们已经形成并发展了在真正抽象与假设的水平上有条理地思维的能力[2]。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分析某些问题,以及解决相关问题;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同时他们的性格中还存在着叛逆心理,有时会比较固执而扰乱教学秩序。
3. 提高文科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构建和谐课堂
3.1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文科学生来说,兴趣比考试更能成为学习生物的动力。对于文科班,授课教师不能像理科班一样运用探究式的方法,进行专业化、理论化的讲解。生物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教学时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将生活经验与理论联系起来,有助于文科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知识。
比如,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讲解细胞膜的组成结构:“细胞膜如同枣糕,而蛋白质则像大枣一样的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3]。学生通过这个形象的比喻就对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模型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作为一名文科生的生物教师,要根据文科生对生物学的认知需求,激发文科生学习生物的动机,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建立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3.2用心感动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爱是真正的教育,它不是教育的条件,而是教育的本身[4]。高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接受并喜欢自己进而喜欢生物课。教师上课要保持愉悦的心情,试着走近学生的生活,尝试把自己所了解的关于学生的背景、生活经验带到课堂中。因此,要用心关爱学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将生物课堂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以生物学知识解释他们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比如,长期不吃早餐会有何后果?为什么向日葵一直跟着太阳转?运动员为什么能够完成一些复杂优美的动作[5]?将生物课堂生活化,帮助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生物学常识;能够用最基本的生物学原理解释一些生命活动现象;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文科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3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关爱生命
想让文科生喜欢上生物课,就得让学生知道生物学与自己的生活及生命有着密切的关系,用生物知识能够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即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或联系生产实际,逐步消除他们“生物无用论”的观点,为文科生生物教学排除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6]。
讲解遗传病相关实例、传染性疾病时,结合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启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倡导学生宣传健康知识,关注社会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比如,宣传近亲不能结婚的原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倡导大家保护生态环境,试着在农业生产中修剪枝条等。
总之,生物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贴近,文科学生对此才会更加感兴趣,因此,教授文科生的生物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帮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找到生活相关生物基础理论和原理,进而使学生体验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与价值。同样,有学生参与互动的课堂,教师也能较为轻松的完成教学目标及自身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成善义,姜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原因分析与对策. [J]. 中国体卫艺教育, 2010, (06): 43.
[2] 陈琦,刘儒德. 教育心理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5: 39-43.
[3] 黄晓玲,韦艳艳.谈提高文科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 , (11).
[4] 沈明星. 在生物学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的探索[J]. 生命世界, 2010, (12): 92-94.
[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 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76-77.
[6] 黄雪琼.浅谈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 福建中学数学, 2010 , (06) : 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