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孩子多认识一些身边的事物,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办法。家长要注意引导他们亲历、亲为、亲识,在亲历、亲为、亲识中长真见识。
有不少家长不懂这个道理,采取了一些错误做法:三岁就逼着孩子认数字,“12345”,认会了还要写;四岁就逼着孩子认汉字,“人口刀日月”,用小手抓着笔,歪歪斜斜地拼凑笔画;紧接着背唐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以为这么一抓紧,智力的早期开发就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了。
还有一些家长,虽没有这么急躁,但仍会在书本上折腾孩子。认识水果,不到水果摊上去实实在在地看,买一本画满水果的书,让孩子反复指认;认识车,小区里什么车都停的有,不认,要到书上去认那些什么品牌也不是的车子。
教育,为什么要把生活丢在一边呢?让孩子从小多认识一些东西是对的,但脱离生活却不妥。须知,生活即教育。脱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石上播种,就是舍本逐末。有效吗?有的今天看,有效;时过境迁,却生出了反效果;有的咋看也有效,但细细清点,却显得效果太低。
我们家不这样。我教育孩子,最喜欢从实际出发。让孩子认识东西,就从身边开始。给他买件衣服,一定带着他去,让他亲自挑选,借机教他认识品牌、名称、款式、色彩、特点、价格,真是一举多得。买好了,让他自己拎着,学会自我服务。顺便教育他谢谢售货员,人家让我们挑三拣四,反复试穿,辛苦了。世上没有理所当然的事情,人家为我们服务,我们尽管付费,也要心存感激。这也是教育,随机进行的感恩教育。这样一来,柜台就是课堂,购物就是教材,增长相关见识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多次这样坚持,孩子就有了品牌意识、价格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收获就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收效就不是短暂的,而是长远的。
有一次,我们让孩子用三个小玻璃瓶子,泡三颗蚕豆种子,让他在发展变化中见识事物的“隐私”。小瓶泡上种子,一个摆在窗台上;一个摆在窗台下;一个摆在阴暗角落,每天让孩子观察一次,看看它们有什么小秘密暴露出来。瓶子是孩子准备的,种子是孩子泡上的,他的心仿佛也泡在瓶子里了。你不用催他,他每天都牵挂着它们。豆子起皱了,豆子发胖了,豆子破皮了,豆子冒芽了,他对比着,报告着,每一个小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最后,他还能思索窗台上的那一粒豆子为什么总是领先。“它看得见阳光”,他说,“不像墙角的那个小可怜,什么也看不见,总是在睡觉。被水泡醒了,它也睁不开眼睛,睁开眼睛也看不见什么,总以为天还没亮,再睡会儿,再睡会儿”。生活,让孩子也变成了一粒神奇的小种子。当他在做这一切时,他的眼睛在长,心也在长。
见识,见识,人不能只见不识。很多时候,我们引导孩子去观察一些东西,以为他们亲眼见了,就长见识了。其实,不是。人对任何一样东西,只有看到位,认识到位,才算长了见识。尤其是亲历亲为的时候,见识会长得更快,更扎实。
孩子特别是这样。
(辛勤 云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
有不少家长不懂这个道理,采取了一些错误做法:三岁就逼着孩子认数字,“12345”,认会了还要写;四岁就逼着孩子认汉字,“人口刀日月”,用小手抓着笔,歪歪斜斜地拼凑笔画;紧接着背唐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以为这么一抓紧,智力的早期开发就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了。
还有一些家长,虽没有这么急躁,但仍会在书本上折腾孩子。认识水果,不到水果摊上去实实在在地看,买一本画满水果的书,让孩子反复指认;认识车,小区里什么车都停的有,不认,要到书上去认那些什么品牌也不是的车子。
教育,为什么要把生活丢在一边呢?让孩子从小多认识一些东西是对的,但脱离生活却不妥。须知,生活即教育。脱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石上播种,就是舍本逐末。有效吗?有的今天看,有效;时过境迁,却生出了反效果;有的咋看也有效,但细细清点,却显得效果太低。
我们家不这样。我教育孩子,最喜欢从实际出发。让孩子认识东西,就从身边开始。给他买件衣服,一定带着他去,让他亲自挑选,借机教他认识品牌、名称、款式、色彩、特点、价格,真是一举多得。买好了,让他自己拎着,学会自我服务。顺便教育他谢谢售货员,人家让我们挑三拣四,反复试穿,辛苦了。世上没有理所当然的事情,人家为我们服务,我们尽管付费,也要心存感激。这也是教育,随机进行的感恩教育。这样一来,柜台就是课堂,购物就是教材,增长相关见识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多次这样坚持,孩子就有了品牌意识、价格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收获就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收效就不是短暂的,而是长远的。
有一次,我们让孩子用三个小玻璃瓶子,泡三颗蚕豆种子,让他在发展变化中见识事物的“隐私”。小瓶泡上种子,一个摆在窗台上;一个摆在窗台下;一个摆在阴暗角落,每天让孩子观察一次,看看它们有什么小秘密暴露出来。瓶子是孩子准备的,种子是孩子泡上的,他的心仿佛也泡在瓶子里了。你不用催他,他每天都牵挂着它们。豆子起皱了,豆子发胖了,豆子破皮了,豆子冒芽了,他对比着,报告着,每一个小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最后,他还能思索窗台上的那一粒豆子为什么总是领先。“它看得见阳光”,他说,“不像墙角的那个小可怜,什么也看不见,总是在睡觉。被水泡醒了,它也睁不开眼睛,睁开眼睛也看不见什么,总以为天还没亮,再睡会儿,再睡会儿”。生活,让孩子也变成了一粒神奇的小种子。当他在做这一切时,他的眼睛在长,心也在长。
见识,见识,人不能只见不识。很多时候,我们引导孩子去观察一些东西,以为他们亲眼见了,就长见识了。其实,不是。人对任何一样东西,只有看到位,认识到位,才算长了见识。尤其是亲历亲为的时候,见识会长得更快,更扎实。
孩子特别是这样。
(辛勤 云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