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无缝衔接”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e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学英语“无缝衔接”的探索与实践工作是一项从理论上、实践上都具有探索性的研究工作。本文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英语课程教学环境下为研究背景和研究基础,以初中一年级英语教师教学模式为研究目标,重点研究和探讨了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方法与初中的区别、找出小学与中学英语教学无法衔接的问题、探索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学习的衔接方法。在最后提出“三环递进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以实现中小学英语“无缝衔接”。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无缝衔接;三环递进导学法
  英语课程作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必修课,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同样要求在英语课程的展开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能力水平在逐渐“拔高”的一个态势,尤其是对于小学毕业升到初中后的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如何可以让他们的英语学习内容体现出“无缝衔接”的状态是需要英语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对我校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状态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小学的英语成绩还不错,但是在进入初中之后英语成绩却差强人意。可见,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越来越明显。因此,本着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原则,对中小学英语“无缝衔接”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小学与初中阶段英语教学方法上的差别
  通过定期开展“上课、说课、评课、研讨”等教研活动,与有经验的小学英语教师交流,观摩小学英语课,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了解到了小学英语教学主要通过视、听、说、读、玩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的。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小学阶段主要是进行口语教学,采用听说、反应、交际等方法与听说读唱等方式进行教学,这些方式方法使学生对英语课程有很大兴趣;当学生升入初中后,英语教学在当前阶段不再专注于口语教学,而是要学生具备全面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模式上也相应改变,以任务教学、小组教学为主。通过观察小学英语口语竞赛学生现场表现,发现参赛选手能够吟唱英语歌谣,背诵英语文章,不过在看图说话环节普遍表现不佳,甚至一个单词都想不起来;虽然会背,但是大多数均为机械记忆,距离会用、会说依然有很大差距。在初中阶段,语法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相比,每节课程都涉及到更多的新词汇和短语需要掌握,在这一变化下,一些学生表现出很大不适应,一些喜欢英语课堂教学的学生也可能兴趣下降,从而使一部分学生英语成绩明显下滑。
  二、小学与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衔接不畅的原因
  (一)小学英语水平上有很大差距
  一些小学师资力量不强,培养出的学生不符合教学发展要求,没有为学生初中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一个初中班级内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小学,在英语学习能力上就会有明显差距。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差距,一些学生升入初中后不能准确的拼读单词,不理解语法,英语词汇很容易忘记;一些短语、句子会读但不会写;一些学生也没有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在这一背景下,如果初一英语教师没有针对这种差异性制定针对的教学策略,就很容易使一部分学生感觉学习难以跟上,而原本优秀的学生也可能因为教师按部就班的无差别机械重复讲学兴趣大减,影响中小学英语衔接。
  (二)教学思维方法发生明显改变
  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小学教师很善用这些特点,教学中多会用唱歌、看图、游戏等方法進行教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了大量的听、说、读方面的训练,教学活动本身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学生愿意学习,有良好的积极性。
  在升入初中后,考试要求、教学任务发生改变,不再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爱好,而是向能力、学习信心上转化。这对于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可以感觉到的转变。不止学习的趣味性降低,学习任务加重,只靠感性思维学习难以为继,主流的任务教学也不会更多考虑中小学衔接问题,提倡学生自己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此环境下会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开始觉得英语不再有趣,而是成为负担、为考试而学,兴趣、爱好、积极性也就无从谈起。
  (三)英语学习氛围改变
  小学课本图文并茂,课堂教学内容较少,趣味十足,中学教材图画明显减少,课程内容明显增加,趣味性直观下降;学生升入初一,面对陌生的环境、师生,更复杂的、趣味性减少的课本与教学,很容易在英语教学中出现心理障碍,与课本产生距离感。另外,不同老师教学方法不同,换了新的老师,与老师有关的一切都不同以往;大容量、快节奏教学也难以顾及课堂师生情感交流,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指导,这些都给学生带来很大不适感。
  三、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学习的衔接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轻松、风趣的课堂气氛,加强教学的艺术性,严谨治学,使学生被教师影响、感化,减少初一学生升学后的不适感。课堂教学要注重公平,要善于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优点,多赞扬、引导,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树立信心;要尽量少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不忽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讲解、启发,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学生情绪、反应,可以穿插谚语、习语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兴趣。
  (二)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初入初中,快节奏的学习让学生无所适从,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淡化学生的这种感觉,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走出茫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现如今,多媒体课件等已经不再陌生,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给学生更生动的展示教学内容,进入学生熟悉的听、说、看、做模式,从而加深理解。网络已经普及到方方面面,学生很难不受网络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堵不如疏,可以加强校园网建设,在校园网上制作、寻找一些知识讲解课件、专题等,可以不受课堂时间限制,添加更多的、更生动形象的内容,成为课下自习的补充。
  (三)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1.听   由于学生能力不同,英语听力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有较大学习困难,课堂上教师使用课堂用语最好简短易懂,并且放慢语速。如果学生听不懂,可穿插汉语方便学生理解,也可以使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猜测理解。课文磁带也要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能够听到纯正的英语。
  2.说
  受小学教育影响,初一新生依然保持着旺盛的表现欲,不过受限于词汇匮乏、不太懂语法,难以找到表现的机会或者信心不足不敢说,如果不能及时引导,这种表现欲会逐渐下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说”的机会,无论什么英语水平,都可以参与进来,鼓励学生参与、不怕说错、多做正面评价,发现每次进步,发现学生错误适当引导、纠正,使学生逐步提高表达水平。
  3.读
  教师要抓住初一学生活波、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在课堂上、早自习放课本录音进行大声的模仿跟读,自觉与自身发音进行比较,发现发音问题及时进行修正,提高英语发音准确性。要鼓励学生多读英语,不止是课本,还包括课外读物、习题等,培养语感,养成朗读习惯。
  4.写
  学生在小学阶段很少涉及写英语,初中后则需要写的明显增多,学生必须开始培养写的习惯。在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规范字母书写。默写活动以字词、短语等作为主要内容,辅以简单句子翻译,使学生逐步了解句式、语法,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四、三环递进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教学
  通過本次研究,课题组成员整合出一套“三环递进导学法”教学新模式,杜绝了传统英语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中小学英语“无缝衔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三环递进导学法的基本概念
  三环递进本质上一种课堂开展的方法,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由三个环节构成,并且呈现出环环递进的形势,在研究中,三环递进主要包括:体验探讨环节、感知解读环节以及领悟实践环节。其中:体验探讨环节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学生积累素材,和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感知解读环节主要是教师展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自学教学内容;领悟感知环节主要是指对课堂知识体系的构建、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升华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当堂练习等。
  (二)课堂的基本结构
  为实现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整合的“探、感、悟”教学模式,课题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实行“三三制”的课堂结构实施策略,即:教师讲授总的时间约占三分之一,学生活动的时间约占三分之一,领悟实践的时间约占三分之一。这三个时间段不是顺延关系,而是交叉型、包容型,真正实现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知识体系的有效整合。
  (三)三环递进导学法的具体展开
  1.体验探讨阶段
  该环节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是学生素材的积累,第二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该环节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综合提高的目的。
  学生素材的积累主要是基于平时教师引导学生创建知识储备资源库,到上新课时随时引用。一些新的知识既拓展了知识面,又使教材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回顾了一些小学英语中学到的知识。这一项中的大部分工作都在平时课下进行,因此基本不耗费时间。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主要是针对教材“探究园”设置,在每节课开始前,教师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所学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的需求和兴趣,促进学生自觉地、自主地去探索问题,获取新知,使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中小学英语知识的衔接具体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感知解读环节
  感知解读环节是课堂中传授知识和开展活动的主要环节,总体占据25分钟左右的时间,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流程,使学生在知识上获得突破。该环节由几个方面构成,包括: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展示(1分钟);学生自学(5分钟);共同讨论(5分钟);精讲点拨(15分钟)。
  展示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环节,主要是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任务,把教师心目中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心目中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师也可以据此调控教学行为,克服教学的随意性。
  学生自学与共同讨论两个环节主要是为了打破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在培训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性思维的同时,培训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精讲点拨主要是在学生自学环节之后,针对教材汇总的难点和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讲解。精讲点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化,也是本节课较为关键的15分钟,是老师的传道授业阶段,对学生反馈的共性问题,教师不急于点破,而是将问题分解,增设台阶,减少坡度,重新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同时再次提供信息、暗示,由学生讨论,教师在关键之处进行点拨、诱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教师要集中精力用较少的时间把教材的重点、难点讲精讲透,把学生讨论的问题解释清楚。
  3.领悟实践环节
  领悟实践环节的设置目的有两个,一方面是对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检测,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巩固。大概占用10分钟左右的课堂时间。领悟实践环节由几个小环节构成,主要有:知识构建、情感升华、当堂练习(5分钟)等。
  知识构建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内在联系图表。归纳本课的重要知识点,通过知识构建,提高学生获取新信息、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升华主要是鼓励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的梳理,并结合自身有针对性地谈谈自己的认识、看法及感悟。
  当堂练习的目的是通过训练,强化记忆,巩固知识,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练习题中对课堂问题的回顾,可以有效做到对知识点理解记忆的加深和巩固,并培养学生进一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教学衔接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要注重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小学英语衔接是工作的衔接、也是爱心与责任的衔接。作为一名教师,要在课标指导下,做好中小学衔接教学工作,提高英语教学科学性、针对性,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学习能力提升,让学生头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史红莲.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几点想法[J].教育,2016(11):00288-00288.
  [2]周铮.浅析中小学英语无缝衔接教学[J].英语教师,2015,15(23):128-129.
  [3]周广玲.如何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无缝衔接[J].山东教育,2014(Z6):95.
  [4]王清南.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6(77):97-97.
  作者简介:陈聪,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研究表明,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是思考的动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认真创造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可以有效、轻松地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数学学习的最基本要素是思维,而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
同学们:  你们好!春去秋来,夏绿冬白,转睫数年,你们的中学生涯余期不长了,你们即将迎来人生的一场中转战役,作为经历炮火洗礼、刚结束战役的“老战士”,在此讲述我的故事和感悟,望于你们有益。  周星驰说过一句幽默的话:“如果人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每个人都会做有关于未来的梦,有的贴近现实,有的遥不可及。我曾经羡慕别人能在国旗下讲话,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上去。直到有一天,这个早被我遗忘的小梦想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开展基本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大大降低,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新教育理念的发展,使得我们对于教育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清楚,全面促进学生发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便是最大的目的。不断地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程度,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重点应用课堂提问的有效方式与技巧,来实现教学的层面的促进。  一、课堂提问的积极
摘要:小学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就一定要探究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及方法,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迸发出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动力,在授课目标落实的同时,使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进行研究,希望对教师们教育工作的展开发挥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美术;高效教学;策略方法及路径  在现阶段,有效教学已成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所追寻的最终目标,而对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