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学与审美中探究文学精神——读王铁仙的《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j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学者王铁仙先生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探究“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精神的认识和感悟”,陆续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理论研究》、《复旦学报》、《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了十六篇论文,组成了一个系列,汇集成《中国现代文学精神》一书,2008年1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钱谷融先生在序言中认为这部著作“看得出在他已是积贮有素,含蕴甚久,绝非率而之作”《中国现代文学精神》第4页)。这种积贮含蕴使该著呈现出严谨、扎实与深入,呈现出王铁仙先生一以贯之在人学与审美中探究文学精神的思路与努力。
其他文献
由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学科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18日至19日在南京召开。来自美国杜克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西班牙希罗纳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编译出版社、香港大学、台湾南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湘潭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内蒙占师范大学等学术机构的境内外68位知名学者,就大会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期刊
河北大学是河北省唯一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省部共建”大学。1921年始建于天津。1970年迁至历史文化名城保定。河北大学人文学院于2000年由原中文系、历史系、古籍整理研究所组成。顾随、詹镆、漆侠、候仁之、张弓、裴学海、李光壁、黄绮、雷石榆、魏际昌等一大批著名学者,
兰州交通大学比较文学学科以兰州交通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为依托,在生态文学、女性文学、比较诗学和跨文化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和优势。
本学科点现设有四个研究方向: 1.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田建民教授为本研究方向的带头人。其成果多集中在中国现当代丈艺思潮、钱钟书研究和鲁迅研究三个研究领域。他的《中国当代文艺论争史》是第一部以当代文艺论争史命名的专著,
当前,廓清与拓展“样板戏”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把“样板戏”置于40年代以来中国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置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经验的生成关系中,置于中国戏曲现代化探索的艰难里程中,置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独特图式中,有关“样板戏”的一系列问题或许能得到切实的解答与客观的评判。
20世纪西方美学已是一段完整的历史。第一,人们通常以为相互对立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思潮实则具有哲学上的同源性,即共同来自于(启蒙)理性及其辩证法;第二,20世纪西方美学的政治就是以资本主义精神反抗资本主义制度,“审美现代性”因而属于资本主义体系内部的问题;第三,美学研究对象或审美对象在20世纪发生了一个重大转移,即由“美的艺术”转向作为“泛美学”的大众文化;最后,应将空洞的时间和资产阶级线性进步观从美学史中剥离出去,让美学史显露出美学自身的真实和特性来。
对“中国文学”概念进行的知识考古学研究表明,这个概念并不具备其表面看去的古老性与不证自明的合理性。“中国文学”在汉语世界中的出现与使用,距今仅有短短百年,是一个近代以来方才确立其合法性的概念。“中国文学”的诞生,是现代人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出发,运用现代文学的标准,对古代文化遗产进行分割、选择、重组的结果。而这种分割、选择、重组,也造成了一系列不可避免的矛盾和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