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想要的,偏给了那些不服从的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d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勃·迪伦以一首《我相信你》来回应这个不信的世界——没想到上帝果真给他打开了另一扇门:诺奖来敲门。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推迟揭晓,评委们意见不一致、争夺激烈,瑞典学院最后把文学奖授予鲍勃·迪伦完全出人意料,他成为1901年以来主要以歌手身份获得诺奖的第一人。这个站在人们想象的另一边、高度浓缩的精神符号,到底何许人也?
  回到1965年7月的那一天。诗人、抗议歌手、美国的良心、20世纪60年代代言人、民谣教父鲍勃·迪伦再次出现在全美民谣的大本营——新港音乐节上。24岁的迪伦带着乐队上场,也照例带上了吉他。只不过他挑衅般地把吉他插上电,把民谣的灵魂灌入摇滚,世界顿时哗然一片。转身那一刻,他成了民谣界的叛徒。
  曾经作为美国20世纪60年代民谣精神图腾的迪伦,从硝烟弥漫的战壕里走来,却没有冲向敌营,而是悄悄背离战场,飘然远走。他是青年一代反抗运动的旗手,但又迅速撕掉这个标签。“就因为你喜欢我的东西,不代表我就欠你什么东西。”他不断地形成标签,又不断地撕碎标签。
  这个双子座男人,拥有历史上最多变的灵魂。街头顽童、默默无闻的画家、民谣救世主、霓虹灯兰波、旧约先知、亚米西农民、白面化妆剧演员、缠着WWE腰带的晚期猫王……他不断改变面貌,昨天还是反战英雄,今天就变成迷幻抒情,明天可能就是乡村大叔。他是不断生长的活着的传奇,始终以一种背离人群的姿态面向世界的喧哗。30年间的一次次音乐冒险之旅,从爵士到乡村又到民谣再到蓝调……他始终没有一次重复从前的自己。
  鲍勃·迪伦儿时就表现出对于音乐和诗歌的热爱与天赋,这促使他在大学时代勇敢地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崇尚自由、独来独往,并将此倾注于他一生的音乐和文学创作中。迪伦始终最讨厌被任何定义束缚,他虽然难以捉摸,又总能先知般地领先于听众和评论家。他既能承包全世界的个性签名,又享有流行音乐活化石的声望,还能被纳入严肃文学讨论范畴。他压根没把文学当事业,连副业的副业都不算,却把大半生活成了诗。集齐诺贝尔奖、奥斯卡奖、普利策奖、格莱美奖,几乎只差一枚奥运金牌。迪伦就是一个行走的文化中心。
  史无前例地将文学奖颁给一位歌手,这是有诺奖以来最大的一次喧嚣。文学奖在上世纪中叶曾颁给哲学家罗素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如今又颁给了一位非文学界人士。迪伦让诗歌恢复了最传统的传播方式。他首先是一个诗人,而后才是一个音乐人。他那一串串灿烂夺目的意象,猛然踢开你脑袋里那扇门。它们和时代一样巨大,和世界一样难解。从莎士比亚到布莱克,从丁尼生到艾略特,哪一个不是如此?
  2500年前,荷马和萨福写下本应配合音乐吟唱的诗作,我们现在依然在阅读欣赏荷马与萨福的著作,对鲍勃·迪伦也是如此。
  诺奖从来就不是奖励低眉温顺之辈的舞台。往往越叛逆,得奖概率越高。美籍波兰人米沃什、美籍苏联人布罗茨基、德国籍罗马尼亚人赫塔·米勒、旅居欧洲的苏联人索尔仁尼琴……他们和迪伦选择的道路如出一辙——我能做的一切就是做我自己,你管我是谁?一位作家或许并不能改变世界,但他们构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不服从的边缘。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拒绝标签,拒绝一生都被塞入一个词,或是一个身份,1946年诺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振聋发聩道:“在世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人只应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为,其他的一切均毫无意义。”这正是百年诺奖的伟大传统,鲍勃·迪伦只是继承了“人格独立、灵魂自由、桀骜不驯”的不灭薪火。在个体与时代的苦苦挣扎中,在无意义的生命对意义的本能追求中,迪伦成为一切自由想象的集合体,他孕育了许多年轻人的希望与梦想。
  要么疯狂做自己,要么顺流成为一潭死水,世上有些道理简单得要命,可有几人做得到?1964年,另一位人类智慧的明灯,法国作家、哲学家萨特拒绝诺贝尔奖的理由是:“我署名‘萨特’还是‘萨特:诺贝尔奖获得者’,这决不是一回事。”
  “我是个百依百顺的孩子,至死不变,但只顺从我自己。”
  个性嚣张是吧,很好,学院的评委偏偏就想颁奖给你们这样的自己。
  许多天过去了,鲍勃·迪伦还是一句话没讲,多次联系未果之后,瑞典皇家学院表示已放弃联系他,学院的常务秘书仍坚信今年12月10日举行的颁奖晚宴上迪伦一定会出现。
  他会成为第二个萨特吗?
  不羁、桀骜、穷极一生反主流,迪伦获得诺贝尔奖并不意外,他也不需要诺贝尔奖证明什么,也许是诺贝尔奖更需要他。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争议最终会归于死寂,或是因为无动于衷,或是因为无言以对,或是因为欲言又止,就像迪伦最著名的那首歌中所唱:“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答案随风飘扬。
其他文献
天末怀李白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李白因为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工作。因而得罪唐肃宗而被捕入狱,后来被流放到夜郎。李白在押解之下从洞庭到巫山,还没有赶到夜郎就遇赦放还。作为李白的好友,杜甫当时远在秦州,还未得知李白遇赦的消息。所以时时担忧好友李白的安危。在写了《梦李白二首》之后,又作此诗,以表达对友人
【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英国)阿瑟·克拉克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带有思辨色彩的文题,下笔之前需要理清“生长”与“长大”之间的辩证关系,而对此思考的深度也直接决定着文章立意的深度。  “生长”与“长大”是对一般生物体而言的,对人而言就是成长与成熟,对一个团体乃至国家而言
作家之中,冯唐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与王小波一样,被称为“文坛外高手”;他做过妇科医生,被称为“妇女之友”;他语出惊人,却也有“春林渐盛,春水初生,春风十里,不如你”这样被奉为经典的小清新诗歌。他写诗、写书、从医、经商……是一个既接文坛又接地气的“神人”。而新书《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6月第1版),则尽情展示他独具韵味的特立独行。  这本《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是冯唐沉
想生活得精致,就要勤于清点。算算这一生中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于是在一个个白日里,我们就变得吝啬了,在生活面前,精打细算起来。因为生命的时间太过短暂,谁也不想虚度年华,看朱颜辞镜。  生活的确需要清点。这大概是人类的本能。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和妈妈讨价还价,我不要那个娃娃和小火车了,我要电子琴。虽然有些孩子心性在里面,但我在那般年纪,就开始明白取舍之道了。我们总希望在生活中,惊喜
当大树脱去了绿衬衫,当小草褪去绿纱裙,当娇艳的花儿瑟缩到泥土中……它,就要来了!  故乡收到了它寄来的信,匆忙用一片片金黄的落叶给人们传递消息,让人们准备御寒的东西迎接它的到来。它——便是冬天。  冬天的故乡虽没有老舍笔下的济南那样可爱、妖娆;也没有东北那样壮观、成熟,但仔细品味,你会发现它也别有一番韵味。  故乡的冬天不常下雪,但凡下雪,通常不是小雪。凛冽的北风挟着雪花飞来,那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气
【真题回放】  题目:“给自己一些______ ”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命题解读】  一是解读题旨意为先。“给自己”与“给我”有所不同,前者是自己给自己,后者则是别人给“我”,命题者匠心独运地锁定考生自己的真实生活,使其反思自己的心灵世界。此题为深圳近十年来
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地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  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  因为时间即生命。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  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
①我是“伪基站”。有些年龄大一点的老人可能对我的名字有点陌生,但许多上过我当的人,都对我深恶痛绝。  ②因为我的名字前面有个“伪”字,说明我的存在是非法的。我这个“基站”,说白了,也很简单:由一个笔记本电脑、一台主机和一根天线组成,可以放在自行车后座或轿车中。我的身体只有普通电动车电池那么大小,上面有很多卡槽,可以加装放大发射功率的天线。只要把准备好的通信卡插到卡槽里,再把发射器与电脑连接,我就可
【母题解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外出旅游。旅游既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感受祖国的江山多娇,也可以调整我们的身心,陶冶我们的性情,让我们以更大的精力来投入到生活工作中去。旅游是切身的经历,是内心的感受。这种经历和感受可以用在多种文题中。关键是我们要学会联想,学会生发。  “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
小明和小强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从小,小明就很聪明,而小强总是笨笨的,所以妈妈非常偏爱小明,爸爸则不偏不倚。在外人看来,他们虽是双胞胎,但性格却截然不同。小明虽聪明,学东西快,却骄傲,目中无人,不会反省自己;小强虽然笨笨的,学东西慢,但平时总是勤学好问,注意时时反省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慢慢地,他们长大了,上学了。学校有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考试已然成为了家常便饭。在一次周考中,小明发挥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