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许多广播电视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既富有社会责任感又充满市场活力的传媒产业集团,不仅具有喉舌作用,而且还具有产业功能。在广电集团众多的价值活动中,为了更好地管控和保障正确导向,强化监审工作体系是广电集团导向价值链运行机制的重要“战略环节”之一。
以系统创新理念推进监审工作的重新定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的普及,广播电视节目在播出后与被网络媒体再度传播前的导向修正、质量把控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广电集团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的当下,各方利益诉求的差异在节目中时有显现,少数编导和监制人员社会责任感和导向意识不强,以及一些媒体在核心价值理念上屡出偏差,因此,导向权重使得广电集团不得不对监审工作给予重新定位。
广电集团的监审系统主要构架在各频率频道三审责任岗位和监听监视环节上。美国著名的组织理论家理查德?豪尔在其一版再版的组织理论名著《组织:结构、流程和产出》一书中指出,“组织(部门)是系统,并且是开放的系统。组织(部门)与外部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双向交流,以调整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平衡并维持组织(部门)和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基于系统的观点,设计规划监审工作的导向目标、活动安排、制度设计和技术支撑,必须推动构建监听监视环节动态运行的组织结构,以适应新的传媒责任要求。
广电集团总编室监听监视部门的权威性来源于对传媒人新闻素质的优化。监审系统所有成员应不断强化政治素质,提升广播电视专业能力,理解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深层内涵和功能作用,准确把握主流价值导向在节目各环节中的分寸,从而树立监审系统和节目质量体系各责任履职者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责任共识。
以有机动态观构建主流核心价值正确导向
监制监审的工作职责是推动监制监审与节目编创团队之间在价值取向上趋于一致。这里引用著名学者迪迈格和朴崴尔的“同观动态理论”,以动态观的视角审视主流价值观在节目生产过程中的节目策划、内容定位、共识形成、运作细节和导向效果等。同观动态理论在识别和反馈上有两种同观动态机制,即强制同观动态机制和模仿同观动态机制。运用有机动态的分析方法去剖析节目制作过程的认知现象是值得借鉴的。
强制同观动态机制是指外部环境压力对认知过程产生的影响。监制监审系统的完善对节目编创团队的节目运作产生着潜在的压力,编创人员有时会不自觉地按照一种既定路径去编创栏目和制作节目。正是由于各编创人员对上级要求的主流价值观内涵在认知上的差异性,节目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导向误差。一些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热衷情感窥私、展示阴暗心理,放大社会矛盾和家庭矛盾,或者追求极端、暴力、刺激、猎奇的边缘题材,造成恶劣社会影响,都使得正确的导向绩效被削弱。
正确的价值导向要求监制监审工作的前移,并体现在节目内容和形式编创的价值链各环节中。如深度沟通、困惑探讨、内容纠偏等。此外,强制同观动态机制所陈述的意义还在于过分依赖或畏惧这种来自外部的压力,对节目编创团队的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有抑制作用。路径依赖导致按部就班,强制同观动态机制并不一定意味着编创人员表现更加有成效,节目更加有新意。
模仿同观动态机制是指,节目编创过程中对国内外优秀节目样式和程序模式的模仿或效法。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市场目标的差异和文化表达的各异,这种模仿或效法使得节目在社会认可度上极可能出现主流价值的偏差。如一些栏目大量引进国外节目形态,进行所谓的本土化改造,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将一些精神垃圾和文化糟粕也一并带了进来。此外,个别主持人在潜意识上对主流价值导向存有错误判定,其言行的动态不确定性是显而易见的。以至于在节目后期制作和监制审察过程中屡屡出现“剪还是不剪”的两难窘境:剪,内容逻辑断裂;不剪,导向偏离。
模仿不是创新,效法极易入俗。监听监视的监审工作职责要求对节目质量及所有环节的全面管控。如何在节目质量和主流价值观纠偏上提出专业权威的建议,值得监审部门深思。
以学习型组织形态立体构筑核心能力
价值取向的动态平衡讲究的是一种外部适应性。“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是一种柔性化的传媒学习型组织形态,其构建是一种动态平衡的选择,也是主流广电集团持续构筑核心能力的最佳举措。学者彼德?圣吉有关组织的五项修炼为创建传媒“学习型组织”平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手段和方法。
一是具备系统思考的能力。系统思考要求成员在节目策划、采编、监制、监审工作中,自觉将主流价值观融入自己的认知系统,把握主流价值观在节目中的分寸感。在编创决策和监制监审时,注重社会效益和节目内容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内在逻辑,从而培育正确导向和鼓励创新的系统思考习惯,在意识形态外部环境变化无序的状态下,也能保持清醒纠偏的责任感和执行力。
二是完善自身的心智模式。有效战略不是制订计划,而是改变决策者头脑中固有的心智模式。首先,应改变节目编创团队和监制监审质量管理者的心智模式。从相信权力控制变为承认节目编创团队能自我完善、自主把控,从扮演权威角色变为扮演协同和参谋角色;培育和推动节目编创团队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创造性地完成宣传任务。其次,应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目标、传媒人的使命、主流价值观等方面达成共识。在共同心智模式的指导下,让个人成长目标与传媒组织目标融为一体,形成共生存、同荣辱的良好局面。
三是建立共同愿景。在广电集团组织的知识管理中,传媒“学习型组织”本质上是将监审系统和节目质量体系各责任履职者的共同愿景形成认知上的一致性。将各节目编创团队的愿景整合为广电集团的组织愿景,目的是激发他们追求卓越、矢志创新、真诚奉献的热忱,进而推动所有成员传播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感。
四是构筑团队学习的氛围。团队学习往往从“深度会谈”开始,找出妨碍节目编创和节目创新的瓶颈,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来建立传媒人履行使命的责任意识,整合出主流广电集团的组织品质和共同愿景。这样,广电集团组织内价值导向的认知及知识结构的不均衡性将得到不同程度的缓和,对广电集团监审系统和节目质量体系各责任履职者的整体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提升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五是形成自我超越的境界。自我超越实际上是通过发挥责任感和创造力突破自身认知缺陷的知识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超越”修炼,要深层理解我们传媒人的职业操守对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与义务。认识并正视主流价值观与现实受众意识现况间的差异性,运用广播电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生动、活泼和艺术地构筑我们的国家意志。高度的自我超越可确保广电集团促进监审系统和节目质量体系各责任履职者的不断再学习,增强广播电视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培育广电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相信,秉承系统创新的理念,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抓手,形成多元化的反馈机制,深度学习、矢志进取,构建广电集团价值链监审环节的新亮点,总编室监听监视部门的工作将呈现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 上海广播电视台 东方广电集团有限公司
以系统创新理念推进监审工作的重新定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的普及,广播电视节目在播出后与被网络媒体再度传播前的导向修正、质量把控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广电集团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的当下,各方利益诉求的差异在节目中时有显现,少数编导和监制人员社会责任感和导向意识不强,以及一些媒体在核心价值理念上屡出偏差,因此,导向权重使得广电集团不得不对监审工作给予重新定位。
广电集团的监审系统主要构架在各频率频道三审责任岗位和监听监视环节上。美国著名的组织理论家理查德?豪尔在其一版再版的组织理论名著《组织:结构、流程和产出》一书中指出,“组织(部门)是系统,并且是开放的系统。组织(部门)与外部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双向交流,以调整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平衡并维持组织(部门)和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基于系统的观点,设计规划监审工作的导向目标、活动安排、制度设计和技术支撑,必须推动构建监听监视环节动态运行的组织结构,以适应新的传媒责任要求。
广电集团总编室监听监视部门的权威性来源于对传媒人新闻素质的优化。监审系统所有成员应不断强化政治素质,提升广播电视专业能力,理解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深层内涵和功能作用,准确把握主流价值导向在节目各环节中的分寸,从而树立监审系统和节目质量体系各责任履职者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责任共识。
以有机动态观构建主流核心价值正确导向
监制监审的工作职责是推动监制监审与节目编创团队之间在价值取向上趋于一致。这里引用著名学者迪迈格和朴崴尔的“同观动态理论”,以动态观的视角审视主流价值观在节目生产过程中的节目策划、内容定位、共识形成、运作细节和导向效果等。同观动态理论在识别和反馈上有两种同观动态机制,即强制同观动态机制和模仿同观动态机制。运用有机动态的分析方法去剖析节目制作过程的认知现象是值得借鉴的。
强制同观动态机制是指外部环境压力对认知过程产生的影响。监制监审系统的完善对节目编创团队的节目运作产生着潜在的压力,编创人员有时会不自觉地按照一种既定路径去编创栏目和制作节目。正是由于各编创人员对上级要求的主流价值观内涵在认知上的差异性,节目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导向误差。一些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热衷情感窥私、展示阴暗心理,放大社会矛盾和家庭矛盾,或者追求极端、暴力、刺激、猎奇的边缘题材,造成恶劣社会影响,都使得正确的导向绩效被削弱。
正确的价值导向要求监制监审工作的前移,并体现在节目内容和形式编创的价值链各环节中。如深度沟通、困惑探讨、内容纠偏等。此外,强制同观动态机制所陈述的意义还在于过分依赖或畏惧这种来自外部的压力,对节目编创团队的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有抑制作用。路径依赖导致按部就班,强制同观动态机制并不一定意味着编创人员表现更加有成效,节目更加有新意。
模仿同观动态机制是指,节目编创过程中对国内外优秀节目样式和程序模式的模仿或效法。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市场目标的差异和文化表达的各异,这种模仿或效法使得节目在社会认可度上极可能出现主流价值的偏差。如一些栏目大量引进国外节目形态,进行所谓的本土化改造,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将一些精神垃圾和文化糟粕也一并带了进来。此外,个别主持人在潜意识上对主流价值导向存有错误判定,其言行的动态不确定性是显而易见的。以至于在节目后期制作和监制审察过程中屡屡出现“剪还是不剪”的两难窘境:剪,内容逻辑断裂;不剪,导向偏离。
模仿不是创新,效法极易入俗。监听监视的监审工作职责要求对节目质量及所有环节的全面管控。如何在节目质量和主流价值观纠偏上提出专业权威的建议,值得监审部门深思。
以学习型组织形态立体构筑核心能力
价值取向的动态平衡讲究的是一种外部适应性。“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是一种柔性化的传媒学习型组织形态,其构建是一种动态平衡的选择,也是主流广电集团持续构筑核心能力的最佳举措。学者彼德?圣吉有关组织的五项修炼为创建传媒“学习型组织”平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手段和方法。
一是具备系统思考的能力。系统思考要求成员在节目策划、采编、监制、监审工作中,自觉将主流价值观融入自己的认知系统,把握主流价值观在节目中的分寸感。在编创决策和监制监审时,注重社会效益和节目内容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内在逻辑,从而培育正确导向和鼓励创新的系统思考习惯,在意识形态外部环境变化无序的状态下,也能保持清醒纠偏的责任感和执行力。
二是完善自身的心智模式。有效战略不是制订计划,而是改变决策者头脑中固有的心智模式。首先,应改变节目编创团队和监制监审质量管理者的心智模式。从相信权力控制变为承认节目编创团队能自我完善、自主把控,从扮演权威角色变为扮演协同和参谋角色;培育和推动节目编创团队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创造性地完成宣传任务。其次,应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目标、传媒人的使命、主流价值观等方面达成共识。在共同心智模式的指导下,让个人成长目标与传媒组织目标融为一体,形成共生存、同荣辱的良好局面。
三是建立共同愿景。在广电集团组织的知识管理中,传媒“学习型组织”本质上是将监审系统和节目质量体系各责任履职者的共同愿景形成认知上的一致性。将各节目编创团队的愿景整合为广电集团的组织愿景,目的是激发他们追求卓越、矢志创新、真诚奉献的热忱,进而推动所有成员传播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感。
四是构筑团队学习的氛围。团队学习往往从“深度会谈”开始,找出妨碍节目编创和节目创新的瓶颈,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来建立传媒人履行使命的责任意识,整合出主流广电集团的组织品质和共同愿景。这样,广电集团组织内价值导向的认知及知识结构的不均衡性将得到不同程度的缓和,对广电集团监审系统和节目质量体系各责任履职者的整体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提升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五是形成自我超越的境界。自我超越实际上是通过发挥责任感和创造力突破自身认知缺陷的知识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超越”修炼,要深层理解我们传媒人的职业操守对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与义务。认识并正视主流价值观与现实受众意识现况间的差异性,运用广播电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生动、活泼和艺术地构筑我们的国家意志。高度的自我超越可确保广电集团促进监审系统和节目质量体系各责任履职者的不断再学习,增强广播电视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培育广电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相信,秉承系统创新的理念,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抓手,形成多元化的反馈机制,深度学习、矢志进取,构建广电集团价值链监审环节的新亮点,总编室监听监视部门的工作将呈现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 上海广播电视台 东方广电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