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供电企业对电网安全运行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变电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变电运行工人培训内容和复杂程度也不断加大,员工成才周期变长;同时电网的规模快速发展又对变电运行人员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缩短成才周期和提高培训质量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给运行人员的培训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需要通过对现有培训工作的总结与思考来完善变电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果,适应电网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变电运行;岗位;培训
作者简介:周锋(1981-),男,湖北襄阳人,浙江杭州萧山供电局,助理工程师。(浙江萧山31120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36-02
萧山供电局运行工区共有运行人员160名,担负着萧山区境内76座变电站的运行值班任务,其中220kV变电站10座。2003年以来,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新增变电所38座,新进员工90余名,年轻职工占工区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萧山运行工区步入了变电站数量和运行人员数量快速增长的阶段,经历了变电站的快速增长与人员技能水平提高不同步的阵痛。
面对这个现实,2003年以来,该工区就紧紧抓住员工培训这个“牛鼻子”,向培训要人才、要安全、要和谐,多措并举鼓励员工走岗位成才之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着力打造一支适应电网迅猛发展的专业变电值班员队伍。笔者对该工区培训经验的探索进行了总结。
一、制度先行,规范管理提高水平
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一直是运行工区管理上坚持的原则。为了改变多年来培训工作杂乱的局面,实现生产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和文明,萧山局运行工区及时修订并完善工区《变电运行工区技术培训管理标准》,设立1名副主任主抓培训工作。建立了工区、班组、师徒三级培训网络,不断规范变电运行技术培训工作。
二、把握源头,狠抓新工人岗前培训
大量大学生的进入为运行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给工区的培训管理出了一个难题。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学历水平高,接受新事物的时间短,岗前培训还有没有必要?面对这一问题,工区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虽然学历高,但是针对变电运行工作仍感陌生,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不强,岗前培训必不可少,而且入厂的前三年是员工成才的关键。为使分配到运行工区的新员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掌握电力生产基本规章制度和变电运行值班员必须掌握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运行工区每年都会针对新员工进行为期半年的岗前培训。培训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基本制度学习。新值班人员必须学习安全规程、值班员岗位职责、变电所运行规程、典型操作票、调度运行规程和变电所日常业务应用,在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下一阶段的跟班学习。
第二阶段是跟班学习。新值班人员分配至变电所进行跟班学习,由班组长选派师傅,签订师徒合同和制订分期、分阶段的培训计划,学习有关设备的构造、原理、性能,本岗位有关系统、运行方式、现场规程制度、职责等。在师傅指导下做些简单辅助工作,但不准操作设备、顶岗或进行运行业务联系。跟班学习期间,按阶段进行考问。学习期满,必须进行全面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转入试行值班学习。如考试不合格,再进行培训,时间不少于一个月,经补考仍不合格,则进行待岗处理。
第三阶段是试行值班学习。新值班人员在试行值班学习期间,允许在有经验的值班人员指导和监护下,逐步参加实际操作,并进一步加强操作技能、安全技能和事故应变能力的学习。试行值班期间,班组加强对其实际能力考查。学习期满,须通过独立值班考试,履行审批手续取得上岗资格后方可独立值班。
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培训,使新员工初步掌握了生产知识和技能,增添了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信心,体会到了归属感,以更快适应变电运行值班员岗位。除此之外,工区领导还站在发展的高度,为新员工制定“三年成才计划”。在培训中发现人才,并重点关注和鼓励,通过这一方式,不少新进的大学生在各种竞赛、竞岗中脱颖而出,走上了值长、技术员等重要岗位。
三、持之以恒,基础培训不放松
从工区和班组两个层面狠抓培训工作,工区组织大型培训活动,班组组织技术讲课。工区技术组根据计划,每月深入班组,对其技术培训工作进行指导。班组坚持每月进行一次运行分析、每月进行一次脱离典票的手工开操作票测试、每月每人进行一次技术问答;220kV操作站和变电所每月进行一次反事故演习,每月每值进行一次事故预想;110kV操作班每季进行一次反事故演习,每季每人进行一次事故预想。制订了各级岗位人员的现场考问内容,加大考问力度,认真指导班组的技术培训,努力夯实班组基础培训工作。
四、重点突出,专题培训结硕果
为使培训工作重点突出,多年来工区围绕安全生产工作的不足及管理薄弱环节,专题研究部署、精心准备。制定了年度培训主题,推出培训主题年活动,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年的工作确定目标。工区确立2008年为“技术培训管理年”,2009年为“人才培养年”,2010年为“管理创新年”。专题培训年活动意义丰富、指导思想鲜明、部署详细周密,既有总体要求又有工作重点及开展活动的具体安排。通过一系列专题活动的开展,使工区的技术规范化水平,班组长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拉得出、顶得上的运行储备人才队伍。
五、百花齐放,丰富内容创新载体
随着电网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新技术得到不断应用,对变电运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运行人员的培训主要以电校短期脱产培训、工区专题培训和班组日常培训为主。这些培训应试性突出,缺乏持续性、应对性和针对性。培训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同时由于电力企业对短期培训抱有过高的期望,希望通过培训能解决面临的许多问题,于是,培训中普遍存在内容庞杂、目标过大、人员过杂的现象,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针对这一状况,工区与运行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从多方面了解职工的培训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创新培训形式,使员工培训方式丰富多彩。
1.开展青工“技术沙龙活动”
针对新工人理论知识丰富而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相对缺乏的特点,由工区组织,团支部负责实施,在2006年7月起开展每月2次的“技术沙龙”活动,对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采取由局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区技术专家讲解,新工人提出问题再答疑的互动方式。工区每年专门召开会议,对当年的“技术沙龙”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并确定下一年的活动思路和方案。工区组织开展的技术沙龙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方式,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重视,市局团委进行了专题报道。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开展了技术沙龙提高班,由数名已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新大学生成立课题小组,并设主讲人,对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听课人提出问题、答疑,最后专家点评的新方式,起到了有效的互动作用。
2.制作多媒体培训教材
变电所数量的增多和设备种类、操作方法的日益复杂为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增加培训的直观性和有效性,减少现场培训的安全风险,提高变电运行的标准化作业程度。2008年开始工区申报了变电运行多媒体培训教材的科技项目,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制作了标准化倒闸操作录像,丰富了培训载体,让新进人员和转岗人员能够迅速掌握新设备的操作方法与程序。
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针对不同的员工,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老工人理论基础普遍缺乏,知识结构日益老化,积极向上的动力日趋减少,且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也较弱,但仍担任正值等重要岗位;新工人虽然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不缺少向上的动力,但实际技能较差,工作经验缺乏。因此,在加强新工人培训的同时,积极考虑对老工人的业务水平的提高,针对两种人员的情况和特点,制订不同的培训要求和计划,以提高运行人员的整体素质。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比武、技术沙龙、名师带高徒、技术培训等各项技能活动,掀起学知识、比技能的学习高潮。完善工区培训制度,建立学业务、比技术的常态机制。
4.开展“师傅带徒弟活动”
工区选拔了一批责任心强,业务技术过硬的骨干员工对业务素质相对薄弱的年轻人结对帮扶、签订师徒合同。同时工区确定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具体措施,对师徒同步考核,师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徒弟心里有了压力,师傅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所带的徒弟,并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引导徒弟做人做事。培训期满进行测试合格的,将给予师傅物质奖励,对不合格的,则不予奖励。“师傅带徒弟”活动开展以来,多名大学生在各自师傅的精心教导和自觉努力下,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
5.“走出去,请进来”,创新培训方法
工区领导把培训作为员工最大的福利,尽力争取每一个培训机会,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培训;利用新建变电站和设备更换的良好契机,请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现场培训;聘请浙西技校老师在工区内部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出人才,目前该工区已拥有高级技师2名,技师12名。
六、从严考核,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检验培训的效果,工区及时进行考核。除正常的考试外,还开展一系列的竞岗比武活动,既检验了培训效果,也让人才脱颖而出,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培训出一批过硬的运行队伍。现已全面完成220kV班组值长、正值、副值,110kV操作班值班负责人、正值、副值的竞岗工作,目前又推出了对班组技术员的竞岗机制。
萧山局运行工作的安全与平稳与运行工区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培训出人才,培训造平安,培训创和谐”已经成为全局上下的广泛共识。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针对于基层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也会随之不断更新,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生产和运行维护的需要,促进运行人员绩效的改善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责任编辑:熊怡)
关键词:变电运行;岗位;培训
作者简介:周锋(1981-),男,湖北襄阳人,浙江杭州萧山供电局,助理工程师。(浙江萧山31120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36-02
萧山供电局运行工区共有运行人员160名,担负着萧山区境内76座变电站的运行值班任务,其中220kV变电站10座。2003年以来,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新增变电所38座,新进员工90余名,年轻职工占工区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萧山运行工区步入了变电站数量和运行人员数量快速增长的阶段,经历了变电站的快速增长与人员技能水平提高不同步的阵痛。
面对这个现实,2003年以来,该工区就紧紧抓住员工培训这个“牛鼻子”,向培训要人才、要安全、要和谐,多措并举鼓励员工走岗位成才之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着力打造一支适应电网迅猛发展的专业变电值班员队伍。笔者对该工区培训经验的探索进行了总结。
一、制度先行,规范管理提高水平
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一直是运行工区管理上坚持的原则。为了改变多年来培训工作杂乱的局面,实现生产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和文明,萧山局运行工区及时修订并完善工区《变电运行工区技术培训管理标准》,设立1名副主任主抓培训工作。建立了工区、班组、师徒三级培训网络,不断规范变电运行技术培训工作。
二、把握源头,狠抓新工人岗前培训
大量大学生的进入为运行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给工区的培训管理出了一个难题。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学历水平高,接受新事物的时间短,岗前培训还有没有必要?面对这一问题,工区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虽然学历高,但是针对变电运行工作仍感陌生,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不强,岗前培训必不可少,而且入厂的前三年是员工成才的关键。为使分配到运行工区的新员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掌握电力生产基本规章制度和变电运行值班员必须掌握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运行工区每年都会针对新员工进行为期半年的岗前培训。培训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基本制度学习。新值班人员必须学习安全规程、值班员岗位职责、变电所运行规程、典型操作票、调度运行规程和变电所日常业务应用,在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下一阶段的跟班学习。
第二阶段是跟班学习。新值班人员分配至变电所进行跟班学习,由班组长选派师傅,签订师徒合同和制订分期、分阶段的培训计划,学习有关设备的构造、原理、性能,本岗位有关系统、运行方式、现场规程制度、职责等。在师傅指导下做些简单辅助工作,但不准操作设备、顶岗或进行运行业务联系。跟班学习期间,按阶段进行考问。学习期满,必须进行全面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转入试行值班学习。如考试不合格,再进行培训,时间不少于一个月,经补考仍不合格,则进行待岗处理。
第三阶段是试行值班学习。新值班人员在试行值班学习期间,允许在有经验的值班人员指导和监护下,逐步参加实际操作,并进一步加强操作技能、安全技能和事故应变能力的学习。试行值班期间,班组加强对其实际能力考查。学习期满,须通过独立值班考试,履行审批手续取得上岗资格后方可独立值班。
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培训,使新员工初步掌握了生产知识和技能,增添了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信心,体会到了归属感,以更快适应变电运行值班员岗位。除此之外,工区领导还站在发展的高度,为新员工制定“三年成才计划”。在培训中发现人才,并重点关注和鼓励,通过这一方式,不少新进的大学生在各种竞赛、竞岗中脱颖而出,走上了值长、技术员等重要岗位。
三、持之以恒,基础培训不放松
从工区和班组两个层面狠抓培训工作,工区组织大型培训活动,班组组织技术讲课。工区技术组根据计划,每月深入班组,对其技术培训工作进行指导。班组坚持每月进行一次运行分析、每月进行一次脱离典票的手工开操作票测试、每月每人进行一次技术问答;220kV操作站和变电所每月进行一次反事故演习,每月每值进行一次事故预想;110kV操作班每季进行一次反事故演习,每季每人进行一次事故预想。制订了各级岗位人员的现场考问内容,加大考问力度,认真指导班组的技术培训,努力夯实班组基础培训工作。
四、重点突出,专题培训结硕果
为使培训工作重点突出,多年来工区围绕安全生产工作的不足及管理薄弱环节,专题研究部署、精心准备。制定了年度培训主题,推出培训主题年活动,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年的工作确定目标。工区确立2008年为“技术培训管理年”,2009年为“人才培养年”,2010年为“管理创新年”。专题培训年活动意义丰富、指导思想鲜明、部署详细周密,既有总体要求又有工作重点及开展活动的具体安排。通过一系列专题活动的开展,使工区的技术规范化水平,班组长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拉得出、顶得上的运行储备人才队伍。
五、百花齐放,丰富内容创新载体
随着电网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新技术得到不断应用,对变电运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运行人员的培训主要以电校短期脱产培训、工区专题培训和班组日常培训为主。这些培训应试性突出,缺乏持续性、应对性和针对性。培训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同时由于电力企业对短期培训抱有过高的期望,希望通过培训能解决面临的许多问题,于是,培训中普遍存在内容庞杂、目标过大、人员过杂的现象,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针对这一状况,工区与运行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从多方面了解职工的培训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创新培训形式,使员工培训方式丰富多彩。
1.开展青工“技术沙龙活动”
针对新工人理论知识丰富而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相对缺乏的特点,由工区组织,团支部负责实施,在2006年7月起开展每月2次的“技术沙龙”活动,对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采取由局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区技术专家讲解,新工人提出问题再答疑的互动方式。工区每年专门召开会议,对当年的“技术沙龙”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并确定下一年的活动思路和方案。工区组织开展的技术沙龙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方式,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重视,市局团委进行了专题报道。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开展了技术沙龙提高班,由数名已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新大学生成立课题小组,并设主讲人,对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听课人提出问题、答疑,最后专家点评的新方式,起到了有效的互动作用。
2.制作多媒体培训教材
变电所数量的增多和设备种类、操作方法的日益复杂为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增加培训的直观性和有效性,减少现场培训的安全风险,提高变电运行的标准化作业程度。2008年开始工区申报了变电运行多媒体培训教材的科技项目,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制作了标准化倒闸操作录像,丰富了培训载体,让新进人员和转岗人员能够迅速掌握新设备的操作方法与程序。
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针对不同的员工,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老工人理论基础普遍缺乏,知识结构日益老化,积极向上的动力日趋减少,且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也较弱,但仍担任正值等重要岗位;新工人虽然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不缺少向上的动力,但实际技能较差,工作经验缺乏。因此,在加强新工人培训的同时,积极考虑对老工人的业务水平的提高,针对两种人员的情况和特点,制订不同的培训要求和计划,以提高运行人员的整体素质。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比武、技术沙龙、名师带高徒、技术培训等各项技能活动,掀起学知识、比技能的学习高潮。完善工区培训制度,建立学业务、比技术的常态机制。
4.开展“师傅带徒弟活动”
工区选拔了一批责任心强,业务技术过硬的骨干员工对业务素质相对薄弱的年轻人结对帮扶、签订师徒合同。同时工区确定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具体措施,对师徒同步考核,师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徒弟心里有了压力,师傅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所带的徒弟,并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引导徒弟做人做事。培训期满进行测试合格的,将给予师傅物质奖励,对不合格的,则不予奖励。“师傅带徒弟”活动开展以来,多名大学生在各自师傅的精心教导和自觉努力下,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
5.“走出去,请进来”,创新培训方法
工区领导把培训作为员工最大的福利,尽力争取每一个培训机会,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培训;利用新建变电站和设备更换的良好契机,请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现场培训;聘请浙西技校老师在工区内部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出人才,目前该工区已拥有高级技师2名,技师12名。
六、从严考核,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检验培训的效果,工区及时进行考核。除正常的考试外,还开展一系列的竞岗比武活动,既检验了培训效果,也让人才脱颖而出,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培训出一批过硬的运行队伍。现已全面完成220kV班组值长、正值、副值,110kV操作班值班负责人、正值、副值的竞岗工作,目前又推出了对班组技术员的竞岗机制。
萧山局运行工作的安全与平稳与运行工区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培训出人才,培训造平安,培训创和谐”已经成为全局上下的广泛共识。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针对于基层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也会随之不断更新,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生产和运行维护的需要,促进运行人员绩效的改善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责任编辑: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