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了解口腔真菌感染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将492例患者标本,采用对照方法进行检查。结果 白色念珠菌是口腔内最常见的共生菌之一,在局部缺陷或全身因素作用下,致病性念珠菌可大量繁殖引起口腔感染。老年人易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结论 老年人口腔疾病与念珠菌感染有关,治疗一般首选抗真菌药。同时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提高自身免疫力。
关键词:念珠菌,口腔;老年人
念珠菌是真菌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又称假丝酵母菌。常寄生于人的皮肤、口腔、阴道和肠粘膜等处,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常寄居部位的微生态环境失调,容易引起念珠菌病[1]。本文对我院老年口腔念珠菌病进行真菌学检查,临床采用局部棉拭子培养和镜检分析,为诊断、治疗和临床观察提供重要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本文研究分两组进行,年龄均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
1.1 病例选择 观察组收集口腔科2012~2013年出院患者病历240例,男性164例,女性76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90岁。对照组,门诊龋病患者252例,男性136例。女性116例。年龄最小60 岁,最大90岁。
1.2 检查方法 Gram 涂片染色:取材前让受检者漱口,然后进行Gram染色,对染色形态、分类进行计数,在普通光镜下观察菌丝体;分离培养:将口腔病变棉拭子接种于沙琼脂表面,标本中可见有密集菌落均超正常标准。
1.3 诊断标准 根据口腔感染资料,用统一调查表登记分析,参照卫生部医政司编印的《医院感染监测指南》诊断标准进行判断。
2 结 果
2.1 临床资料 观察组240例中感染病例156例。培养、涂片均为阳性,感染率65%,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感染中念珠菌舌炎52例,占33.3%,义齿性口炎56例,占35.90%,慢性炎症性增生34例,占21.79%,念珠菌白斑14例,占8.97%。对照组252例龋病患者中,感染病例138例,感染率55%,感染中念珠菌舌炎58例,占42.03%,义齿性口炎68例,占49.28%,念珠菌白斑10例,占7.25%,恶性肿瘤继发白色念珠菌感染2例,占1.45%。经卡方检验表明,两组之间发病率差别无显著性(P>0.01)。
2.2 临床表现 症状:感染者主诉有口咽干燥、舌痛、声音嘶哑、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局部表现:念珠菌舌炎常见舌体肿大、充血,有白色斑点,舌乳头萎缩,舌裂,口角糜烂。义齿性口炎无明显自觉病状,义齿承托区粘膜呈红色斑片状充血,伴有舌裂和创伤性溃疡。念珠菌白斑是增生性念珠菌病,一般表现在舌、颊、唇粘膜白色角化物,呈颗粒状或疣状,较硬,不易擦掉。口腔恶性肿物念珠菌感染,表现雪口样病变,培养可见有大量白念菌落。
2.3 真菌学诊断 近年,随着新的诊治技术在临床不断涌现,真菌从幕后走向台前[2]。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所致感染率最高。两组294例感染患者作真菌镜检及分离培养,阳性标本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有的感染患者同时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和肿瘤,标本中分离出少量的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有的学者认为棉拭子培养中10个菌落以上者为阳性标准。同时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刮片直接镜检及活检。
3 讨 论
3.1 口腔念珠菌感染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3]白色念珠菌又是口腔内最常见的共生菌,当在局部缺陷或全身因素作用下,致病性念珠菌可大量繁殖引起口腔感染。口腔易感因素:义齿性口炎:常见于老年义齿患者,女性多见,患处粘膜色鲜红,伴水肿,粘膜表面有少量分泌物,有时也可见雪口样斑;念珠菌舌炎:舌乳头萎缩,舌体肿大,伴有舌裂;口角炎:老年人皮肤弹性下降,口角区皮肤产生褶皱,长期受唾液渍而易感真菌,出现皲裂,形成三角形白斑;白色念珠菌性白斑:念珠菌很易在原损害面上生长,引起上皮增生形成白色斑块,常见于口角粘膜处有白色角化物,舌背处白色斑块不易擦掉。全身易感因素: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菌群失调症,如常见的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不足、肾上腺功能不足、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重症营养不良、严重血液疾病、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肿瘤晚期及泛用抗生素。
3.2 年龄与感染的关系 据报道,老年人易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主要原因是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障礙,诱发一系列综合症群,而且常有多种疾病并存,易感生增加。
3.3 病原菌耐药分析 革兰阴性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中对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v、庆大霉素、氯霉素等,耐药65%以上。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四环素、红霉素等耐药率高35%,医院感染病原以革兰阴性为主,其次是真菌。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一般首选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含片和悬液、两性霉素B含片和悬液口服。高龄患者有其他疾病并存可同时联用抗生素药物。对义齿性口炎患者除口腔局部治疗外,可暂时停止戴义齿,减轻对粘膜损害。
参考文献:
[1]王宇,汤立东.尿路念珠菌感染的菌种构成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4994.
[2]童朝晖,王瑶,粟方,陈伟,牟向东,曹照龙,徐英春.真菌感染临床与检验巅峰对话之专家共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5):1
[3]倪淑红,颜喜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356-2357.
关键词:念珠菌,口腔;老年人
念珠菌是真菌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又称假丝酵母菌。常寄生于人的皮肤、口腔、阴道和肠粘膜等处,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常寄居部位的微生态环境失调,容易引起念珠菌病[1]。本文对我院老年口腔念珠菌病进行真菌学检查,临床采用局部棉拭子培养和镜检分析,为诊断、治疗和临床观察提供重要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本文研究分两组进行,年龄均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
1.1 病例选择 观察组收集口腔科2012~2013年出院患者病历240例,男性164例,女性76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90岁。对照组,门诊龋病患者252例,男性136例。女性116例。年龄最小60 岁,最大90岁。
1.2 检查方法 Gram 涂片染色:取材前让受检者漱口,然后进行Gram染色,对染色形态、分类进行计数,在普通光镜下观察菌丝体;分离培养:将口腔病变棉拭子接种于沙琼脂表面,标本中可见有密集菌落均超正常标准。
1.3 诊断标准 根据口腔感染资料,用统一调查表登记分析,参照卫生部医政司编印的《医院感染监测指南》诊断标准进行判断。
2 结 果
2.1 临床资料 观察组240例中感染病例156例。培养、涂片均为阳性,感染率65%,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感染中念珠菌舌炎52例,占33.3%,义齿性口炎56例,占35.90%,慢性炎症性增生34例,占21.79%,念珠菌白斑14例,占8.97%。对照组252例龋病患者中,感染病例138例,感染率55%,感染中念珠菌舌炎58例,占42.03%,义齿性口炎68例,占49.28%,念珠菌白斑10例,占7.25%,恶性肿瘤继发白色念珠菌感染2例,占1.45%。经卡方检验表明,两组之间发病率差别无显著性(P>0.01)。
2.2 临床表现 症状:感染者主诉有口咽干燥、舌痛、声音嘶哑、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局部表现:念珠菌舌炎常见舌体肿大、充血,有白色斑点,舌乳头萎缩,舌裂,口角糜烂。义齿性口炎无明显自觉病状,义齿承托区粘膜呈红色斑片状充血,伴有舌裂和创伤性溃疡。念珠菌白斑是增生性念珠菌病,一般表现在舌、颊、唇粘膜白色角化物,呈颗粒状或疣状,较硬,不易擦掉。口腔恶性肿物念珠菌感染,表现雪口样病变,培养可见有大量白念菌落。
2.3 真菌学诊断 近年,随着新的诊治技术在临床不断涌现,真菌从幕后走向台前[2]。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所致感染率最高。两组294例感染患者作真菌镜检及分离培养,阳性标本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有的感染患者同时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和肿瘤,标本中分离出少量的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有的学者认为棉拭子培养中10个菌落以上者为阳性标准。同时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刮片直接镜检及活检。
3 讨 论
3.1 口腔念珠菌感染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3]白色念珠菌又是口腔内最常见的共生菌,当在局部缺陷或全身因素作用下,致病性念珠菌可大量繁殖引起口腔感染。口腔易感因素:义齿性口炎:常见于老年义齿患者,女性多见,患处粘膜色鲜红,伴水肿,粘膜表面有少量分泌物,有时也可见雪口样斑;念珠菌舌炎:舌乳头萎缩,舌体肿大,伴有舌裂;口角炎:老年人皮肤弹性下降,口角区皮肤产生褶皱,长期受唾液渍而易感真菌,出现皲裂,形成三角形白斑;白色念珠菌性白斑:念珠菌很易在原损害面上生长,引起上皮增生形成白色斑块,常见于口角粘膜处有白色角化物,舌背处白色斑块不易擦掉。全身易感因素: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菌群失调症,如常见的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不足、肾上腺功能不足、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重症营养不良、严重血液疾病、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肿瘤晚期及泛用抗生素。
3.2 年龄与感染的关系 据报道,老年人易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主要原因是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障礙,诱发一系列综合症群,而且常有多种疾病并存,易感生增加。
3.3 病原菌耐药分析 革兰阴性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中对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v、庆大霉素、氯霉素等,耐药65%以上。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四环素、红霉素等耐药率高35%,医院感染病原以革兰阴性为主,其次是真菌。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一般首选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含片和悬液、两性霉素B含片和悬液口服。高龄患者有其他疾病并存可同时联用抗生素药物。对义齿性口炎患者除口腔局部治疗外,可暂时停止戴义齿,减轻对粘膜损害。
参考文献:
[1]王宇,汤立东.尿路念珠菌感染的菌种构成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4994.
[2]童朝晖,王瑶,粟方,陈伟,牟向东,曹照龙,徐英春.真菌感染临床与检验巅峰对话之专家共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5):1
[3]倪淑红,颜喜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356-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