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泌性中耳炎又叫渗出性的中耳炎,或者叫卡他性的中耳炎,往往是因为感冒引起的。常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堵塞感、耳痛等症状,成人多表现为耳鸣及耳堵塞感,而耳痛则是儿童患分泌性中耳炎看急诊主要原因。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有很多种,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均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病因一:呼吸道病毒感染
中耳炎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如感冒或流感,这些疾病使咽鼓管肿胀,以至于中耳内的液体不能排出。这种液体在中耳内滞留,会引起这一区域的炎症和感染。对于孩子来说,咽鼓管的位置更平而短,他们被感染的危险性更大。所以,很多儿童患中耳炎之前多数是得过感冒或流感。
病因二:擤鼻涕方法不正确
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因此,廖月红指出正确的擤鼻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麻黄素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病因三:婴幼儿仰卧吃奶
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病因四:不干净的水池游泳
在水质不干净的泳池里游泳,一呛水,污水可通过鼻-鼻咽-中耳通道进入中耳腔,水中的细菌就沿着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流不出来而造成发炎。另外,有时从口鼻进水也会导致中耳炎。这是因为水从口鼻进入咽鼓管,再进入耳朵,也可以引发急性中炎,这种急性中耳炎是游泳引起的常见病。
因此,有慢性中耳炎的人最好不要游泳,以免急性发作。有上呼吸道疾病、鼻炎、鼻窦炎的患者也应该少游泳。游泳后,如果耳朵出现肿痛、红肿的症状,一定要及时找医生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调适温暖,注意清洁卫生,这是预防风热外袭而致耳鸣的关键。
(2)患伤风鼻塞、急咽痹等疾患,应及早治疗。若鼻涕多者,擤涕时宜采用吸入而后吐出或一侧擤的方法,不可过分用力,以防涕液进入耳窍引起耳鸣。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忧郁与发怒,是预防肝火上扰而致耳鸣的主要措施,患肝火上扰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者,更应及早治疗,以免一症未愈又生他症。
(4)注意饮食调理,减少肥甘饮食,以防积滞成痰,是痰火壅结而致耳鸣的预防要务。忌食或少食辛辣炙煿的食物,对于防止肝火、痰火及肾精不足,虚火上扰而致耳鸣都有重要意义。
(5)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思虑太甚、疲劳日久、房劳过度,对于防止脾气虚弱,心血不足,肾精不足,肾元亏虚所致耳鸣,都是很有必要的。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复杂,是危害幼儿听力的常见疾病。病因复杂也导致了治疗的困难。
1 药物治疗
目前的药物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主,但目前抗生素的选择仍存在一定混乱,使用的疗程和给药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别。尽管这样,经验用药仍是临床用药选择的主要方式,其中头孢类抗生素是主力军。
2 外科干预
鼓膜穿刺抽液 鼓膜穿刺抽液作为传统的外科治疗手段简便易行,可以使患者的耳闷症状立刻得以缓解,对于非顽固性患者仍是行之有效的较好方法。该类患者往往经过一次或几次穿刺即可治愈。尽管文献已很少报道,但目前在临床实践中仍在广泛运用。但在穿刺同时相应的药物治疗仍是必要的。至于是否需要穿刺后向鼓室内注入激素类药物目前也未达成共识。由于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的复杂性临床研究设立相匹配的对照组也很困难,因此相关研究仍需深入。另外对于穿刺数次无效的患者应该停止继续反复穿刺,寻找可能的其他病因,考虑其他的治疗措施。
病因一:呼吸道病毒感染
中耳炎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如感冒或流感,这些疾病使咽鼓管肿胀,以至于中耳内的液体不能排出。这种液体在中耳内滞留,会引起这一区域的炎症和感染。对于孩子来说,咽鼓管的位置更平而短,他们被感染的危险性更大。所以,很多儿童患中耳炎之前多数是得过感冒或流感。
病因二:擤鼻涕方法不正确
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因此,廖月红指出正确的擤鼻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麻黄素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病因三:婴幼儿仰卧吃奶
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病因四:不干净的水池游泳
在水质不干净的泳池里游泳,一呛水,污水可通过鼻-鼻咽-中耳通道进入中耳腔,水中的细菌就沿着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流不出来而造成发炎。另外,有时从口鼻进水也会导致中耳炎。这是因为水从口鼻进入咽鼓管,再进入耳朵,也可以引发急性中炎,这种急性中耳炎是游泳引起的常见病。
因此,有慢性中耳炎的人最好不要游泳,以免急性发作。有上呼吸道疾病、鼻炎、鼻窦炎的患者也应该少游泳。游泳后,如果耳朵出现肿痛、红肿的症状,一定要及时找医生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调适温暖,注意清洁卫生,这是预防风热外袭而致耳鸣的关键。
(2)患伤风鼻塞、急咽痹等疾患,应及早治疗。若鼻涕多者,擤涕时宜采用吸入而后吐出或一侧擤的方法,不可过分用力,以防涕液进入耳窍引起耳鸣。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忧郁与发怒,是预防肝火上扰而致耳鸣的主要措施,患肝火上扰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者,更应及早治疗,以免一症未愈又生他症。
(4)注意饮食调理,减少肥甘饮食,以防积滞成痰,是痰火壅结而致耳鸣的预防要务。忌食或少食辛辣炙煿的食物,对于防止肝火、痰火及肾精不足,虚火上扰而致耳鸣都有重要意义。
(5)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思虑太甚、疲劳日久、房劳过度,对于防止脾气虚弱,心血不足,肾精不足,肾元亏虚所致耳鸣,都是很有必要的。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复杂,是危害幼儿听力的常见疾病。病因复杂也导致了治疗的困难。
1 药物治疗
目前的药物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主,但目前抗生素的选择仍存在一定混乱,使用的疗程和给药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别。尽管这样,经验用药仍是临床用药选择的主要方式,其中头孢类抗生素是主力军。
2 外科干预
鼓膜穿刺抽液 鼓膜穿刺抽液作为传统的外科治疗手段简便易行,可以使患者的耳闷症状立刻得以缓解,对于非顽固性患者仍是行之有效的较好方法。该类患者往往经过一次或几次穿刺即可治愈。尽管文献已很少报道,但目前在临床实践中仍在广泛运用。但在穿刺同时相应的药物治疗仍是必要的。至于是否需要穿刺后向鼓室内注入激素类药物目前也未达成共识。由于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的复杂性临床研究设立相匹配的对照组也很困难,因此相关研究仍需深入。另外对于穿刺数次无效的患者应该停止继续反复穿刺,寻找可能的其他病因,考虑其他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