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 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以数学教学为例,几何画板是一些数学教师非常喜欢使用的教学软件,它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动感十足,能够满足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的要求。例如,在行程问题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育红中学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活动。(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小时,(2)班的学生组成后队,步行速度为6千米/小时。前队出发1小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断地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是12千米/小时。根据上面的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决。”如果就这些文字,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限,且提出的问题都是很浅显的,如:1)后队追上前队时用了多少时间?此时联络员行了多少路程?2)联络员第一次追上前队用了多少时间?
教师可以将这个行程问题设计成简单的动画,把它放在校园网上,让学生去操作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并能给予解决。如:当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一共走了多少个来回?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但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给出解法。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 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例如,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较难展现其发展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理解。利用计算机几何画板,可以画出任意△ABC及其内角∠A的角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利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A点,利用软件功能,此时△ABC和“三线”保持的依存关系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D点,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合一。以此再现知识点,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3 利用多媒体进行自主探究式 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应当发生转变,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以问题共同解决、培养能力为中心,并且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将深入人心。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数学重视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已经有许多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图形计算器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和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
在数学实验课中,可考虑把学生2~3人分成一个小组,每组共用一台计算机。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演算,解答这个问题。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中参加讨论,观察其进程,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答,对有共性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或讲解,努力在全班创设一种研究探索的学术气氛。
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教师在教室里的角色更像学生的辅导者或帮助者。他们设置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刺激学生解答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使用的工具与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期望学生完全掌握与某个主题有关的内容,他们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问学生一些探试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与有关的资源联系起来,如何提供给他们存储、操纵与分析信息的工具。
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动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加以示演比较,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
5 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6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良好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不能盲目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多媒体技术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笔者相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第二中学)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以数学教学为例,几何画板是一些数学教师非常喜欢使用的教学软件,它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动感十足,能够满足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的要求。例如,在行程问题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育红中学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活动。(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小时,(2)班的学生组成后队,步行速度为6千米/小时。前队出发1小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断地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是12千米/小时。根据上面的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决。”如果就这些文字,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限,且提出的问题都是很浅显的,如:1)后队追上前队时用了多少时间?此时联络员行了多少路程?2)联络员第一次追上前队用了多少时间?
教师可以将这个行程问题设计成简单的动画,把它放在校园网上,让学生去操作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并能给予解决。如:当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一共走了多少个来回?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但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给出解法。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 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例如,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较难展现其发展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理解。利用计算机几何画板,可以画出任意△ABC及其内角∠A的角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利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A点,利用软件功能,此时△ABC和“三线”保持的依存关系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D点,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合一。以此再现知识点,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3 利用多媒体进行自主探究式 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应当发生转变,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以问题共同解决、培养能力为中心,并且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将深入人心。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数学重视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已经有许多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图形计算器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和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
在数学实验课中,可考虑把学生2~3人分成一个小组,每组共用一台计算机。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演算,解答这个问题。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中参加讨论,观察其进程,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答,对有共性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或讲解,努力在全班创设一种研究探索的学术气氛。
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教师在教室里的角色更像学生的辅导者或帮助者。他们设置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刺激学生解答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使用的工具与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期望学生完全掌握与某个主题有关的内容,他们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问学生一些探试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与有关的资源联系起来,如何提供给他们存储、操纵与分析信息的工具。
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动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加以示演比较,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
5 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6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良好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不能盲目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多媒体技术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笔者相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