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肤科斑贴试验临床应用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j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斑贴试验的应用已有1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诊断接触性皮炎,寻找引起Ⅳ型变态反应的致敏原[1].许多国家均有各自的标准斑贴试验变应原,但我国尚无.我们整理国内近20年发表的斑贴试验诊断文献,对其中斑贴试验所涉及的疾病及过敏原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应用斑贴试验所诊断的疾病及常见过敏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及皮肤纤维瘤(DF)中CD99及mi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印迹检测DFSP和DF中CD99蛋白表达.实时PCR检测miR-637、miR-576-5p、miR-23a、miR-23b、miR-625及miR-205在DFSP和DF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D99蛋白在DFSP(73.33%)中阳性表达率明
下唇肿瘤手术切除后的缺损修复对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有意义,不仅需考虑外观需要,其功能重建也不能忽视,一般应尽可能利用残余唇组织或对侧唇组织进行修复[1].我们运用几种邻近组织瓣对小于1/2唇长度、且不累及口角的全层或部分下唇缺损的进行修复,现报道如下。
期刊
真皮成纤维细胞是一群充满活力的细胞,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重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收缩特性可以影响皮肤的形态和机械特性.例如,在皮肤创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对其周围的细胞外基质施加机械力,使创口收缩.如果成纤维细胞的收缩在创口闭合之后仍持续存在,这种作用力则可能导致瘢痕的形成,甚至发生组织主体的变形.因此,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收缩可能参与皮肤老化过程中皱纹的形成。
期刊
患者男,31岁.因阴囊巨大疣状增生物1年余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阴囊右侧出现一绿豆大小的外生性粉红色疣状增生物,触之易出血,无明显异味,无痒痛等不适.疣状物逐渐增大.发病3个月时在当地医院就诊,拟诊尖锐湿疣,行激光治疗后皮疹消失.但此后疣状增生物再发,多次激光治疗后皮疹复发,并不断增大,遂来我科就诊.既往体健,否认有婚外性接触史,否认局部外伤史。
期刊
为了推动我国皮肤病与性病的学科发展,交流与分享近年来我国皮肤病、性病领域的防治研究进展信息,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江苏省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定于2014年5月15—17日在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举办“第七届全国皮肤病与性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I类学分8分)。
期刊
经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基金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盲审,下列课题、申请单位与申请人获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万马药业皮肤病学研究基金(Ⅱ期)”的课题资助,每项5万元:
期刊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在急性期特应性皮炎(AD)患儿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他克莫司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AD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 分离急性期中、重度AD患儿及健康对照儿童PBMC,分别加入佛波酯和离子霉素、他克莫司、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Th1、Th2细胞比例,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17、IFN-y、IL-4表达,R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能否刺激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B淋巴细胞产生抗FcsRI抗体或抗IgE抗体。方法设CIU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ELISA法测定血清中BlyS、抗FcsRI抗体和抗IgE抗体水平,分离培养受试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BlyS,检测培养液中抗FcsRI抗体和抗IgE抗体水平,分析BlyS与抗FcsRI抗体和抗IgE抗体产生的相关性。结果CIU患者
期刊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皮肤归巢及杀伤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 15例AD患者和14例健康人,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表达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的CD8+T细胞(CLA+CD8+T细胞)的比例.结果 CD8+T细胞比例在AD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8+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的表达在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
目的 探讨非甾体和糖皮质激素对紫外线红斑的抑制效应.方法 日光模拟器和紫外线光疗仪对30例受试者的后背部进行1~3个最小红斑量(MED)照射.照射前0.5 h和照射后即刻抹药两种方式,照射后的4h、24 h、48 h用色度仪进行红斑程度评价.组内比较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结果 日光模拟器照射前0.5 h给药,2.5%和5%的氟芬那酸丁酯可以抑制1~3 MED的UV照射后红斑(P>0.05)